紅尾黑巴丹鸚鵡

紅尾黑巴丹鸚鵡

紅尾黑巴丹鸚鵡又名紅尾黑鳳頭鸚鵡,英文名為:Red-tailedBlackCockatoo,拉丁文名為:Calyptorhynchusfunere,俗稱:黑巴丹(旦),是受澳大利亞政府法律的保護的鳥類,世界上的總數量超過10萬隻。其體長依亞種與性別不同約50-68cm(19.6-26.7吋)。

基本信息

檔案

紅尾黑巴丹鸚鵡紅尾黑巴丹鸚鵡
中文名:紅尾黑鳳頭鸚鵡

俗名別名:紅尾黑巴丹(旦)

英文名:Red-tailedBlackCockatoo

拉丁學名:Calyptorhynchusbanksii

地理分布:廣闊地分布在澳洲各地,昆士蘭的東部及北部和其鄰近的小島(包括約克角半島,整個半島除了最北的頂點地區,剩下的整個半島都有分布)、新南韋爾斯的北部有少量的分布、北省的北部及南部、南澳大利亞的北部及西澳大利亞的東北部與西部。

繁殖方式:卵生

科類: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鳳頭鸚鵡科(Cacatuidae)

寵物簡介

紅尾黑巴丹鸚鵡紅尾黑巴丹鸚鵡
世界上的總數量超過10萬隻,受澳大利亞政府法律的保護,野外數量目前似乎算穩定。在澳大利亞以外的國家,紅尾黑鳳頭鸚鵡是非常稀少且昂貴的鸚鵡,它們在黑市的價格往往都非常的高。人工繁殖的非常少,在國際上的繁殖業者與鸚鵡養殖皆很少見,但是在稀少珍貴的黑鳳頭鸚鵡中,他們卻是最常見的黑鳳頭鸚鵡;新引進的紅尾黑鳳頭鸚鵡在適應環境後會非常健壯,剛開始的飲食改變可能導致一時的飲食適應不良,需要大的鳥舍,過小的籠子或籠舍會使它們沮喪與失去活力,對於過於潮濕與寒冷的環境敏感,提供新鮮樹枝供其啃咬。紅尾黑鳳頭鸚鵡生性好奇溫和,它們的性別可輕易的由外表判斷,雄鳥全身都是黑色,尾部為鮮紅色。雌鳥頭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許多美麗的黃色或橘黃色斑點與橫紋,尾部呈條狀分明的橘黃色,與公鳥尾部是一片鮮紅色不同。雌鳥的喙部是肉色,而雄鳥是黑色。世界上的總數量超過10萬隻,受澳洲政府法律的保護,野外數量目前似乎算穩定,約有4種亞種。

外型特徵

紅尾黑巴丹鸚鵡紅尾黑巴丹鸚鵡紀念幣反面
亞種性別不同約50CM~68CM。雄鳥全身都是黑色,尾部為鮮紅色。雌鳥頭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許多美麗的黃色或橘黃色斑點與橫紋,尾部呈條狀分明的橘黃色,與公鳥尾部是一片鮮紅色不同。雌鳥的喙部是肉色,而雄鳥是黑色。

鳥體和頸背為黑色、頭上的冠毛和胸前的羽毛有少許棕色的小斑點,成年公鳥尾巴內側部份為紅色條狀;鳥喙黑灰色;虹膜深棕色。而母鳥和幼鳥體較暗。頭和背部有黃色的斑點,羽毛內側有黃邊。母鳥胸腹部和頭部顏色有黃色和暗橘色的羽毛,尾羽內側是橘黃色,鳥喙為灰白色接近肉色,非常明顯易分。

澳洲以外的國家,紅尾黑鳳頭鸚鵡是非常稀少且昂貴的鸚鵡,它們在黑市的價格往往都非常的高,生性好奇溫和,這種鸚鵡的性別可輕易的由外表判斷,公鳥全身都是黑色,尾部為鮮紅色,母鳥頭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許多美麗的黃色或橘黃色斑點橫紋,尾部呈條狀分明的橘黃色,與公鳥尾部是一片鮮紅色不同,母鳥的喙部是肉色,而公鳥是黑色,世界上的總數量超過10萬隻,受澳洲政府法律的保護,野外數量目前似乎算穩定,約有4種亞種。紅尾黑鳳頭鸚鵡;黃尾黑鳳頭鸚鵡白尾黑鳳頭鸚鵡椰子鳳頭鸚鵡

生活習性

紅尾黑巴丹鸚鵡紅尾黑巴丹鸚鵡紀念幣
紅尾黑巴丹鸚鵡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森林地區,尤其偏好沿著水源經過的區域;灌木叢、熱帶草原、農耕區、果園也都是他們喜歡出沒的地點。紅尾黑巴丹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繁殖期有時候會有數百隻鳥聚集活動,有時候會和黃尾黑巴丹一起集體行動;生性吵雜,在樹木濃密的森林只有喝水才會降落地面,而在比較開闊的地形會降落地面覓食;受到驚擾時,整群都會一起飛走。
紅尾黑鳳頭鸚鵡有遷徙性,北方的族群有季節性遷徙的行為,通常在較潮濕的季節(約11~4月)會往內陸遷移,南方的
紅尾黑巴丹鸚鵡紅尾黑鳳頭鸚鵡精製紀念金幣
族群則是依食物充足與否而有遷徙的行為。繁殖期外通常成對或一小群聚集活動但有時也會大量聚集數百隻,常和白尾黑鳳頭鸚鵡與黃尾黑鳳頭鸚鵡相遇,但不會聚集在一塊,在森林區時只在樹上覓食,喝水時才會到地面上,在開闊地區或農作物區時則經常在地面上覓食,棲息與築巢都愛在靠近水源地的樹林中,尤其是尤佳利樹林。在傍晚入夜時分常大叫,特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有時與葵花鳳頭鸚鵡一起在農作物園區內覓食,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尤其是花生田與玉米田,當地政府有限制地允許農民射殺或是捕捉販賣。繁殖期因地方而不同,一窩通常1顆卵偶爾2顆,孵化期約28天,只由雌鳥孵蛋,如果2顆蛋皆孵出,較晚孵出的幼鳥常被親鳥忽略而死亡。幼鳥孵出後,母鳥會待在巢中3個星期,雄鳥一天會餵食母鳥2次,雛鳥約3個月後羽毛長成。

分布地點

廣闊地分布在澳洲各地,昆士蘭的東部及北部和其鄰近的小島(包括約克角半島,整個半島除了最北的頂點地區,剩下的整個半島都有分布)、新南威爾斯的北部有少量的分布、北省的北部及南部、南澳大利亞的北部及西澳大利亞的東北部與西部。

主要食物

紅尾黑鳳頭鸚鵡在食物方面,以樹木的嫩芽、種子、野草種子、水果堅果漿果花蜜昆蟲和小幼蟲為主食。

飼養摘要

人工繁殖鳥非常少,在國際上的繁殖業者與鸚鵡養殖皆很少見,但是在稀少珍貴的黑巴丹中,他們卻是最常見的黑巴丹;新引進的紅尾黑鳳頭鸚鵡在適應環境後會非常健壯,剛開始的飲食改變可能導致一時的飲食適應不良,需要大的鳥舍,過小的籠子或籠舍會使牠們沮喪與失去活力,對於過於潮濕與寒冷的環境敏感,提供新鮮樹枝供其啃咬。

繁殖特點

紅尾黑巴丹鸚鵡紅尾黑巴丹鸚鵡
由於籠養數量非常少,相關資料不甚完整,須提供他們夠大的籠舍,將巢箱安置於最高的陰暗處,最好能提供一些築巢用的小樹枝、稻草、樹葉等材料,一窩約產1-2顆,常有沒受精的蛋,孵化期約28-30天,約3個月左右羽毛長成。於某種原因繁殖期因地方而不同,一窩通常1顆偶爾2顆,孵化期約28天,只由母鳥孵蛋,如果2顆蛋皆孵出,較晚孵出的幼鳥常被親鳥忽略而死亡,幼鳥孵出後,母鳥會待在巢中3個星期,公鳥一天會餵食母鳥2次,雛鳥約3個月後羽毛長成;人工繁殖鳥非常少,在國際上的繁殖業者與鸚鵡養殖皆很少見,新引進的紅尾黑鳳頭鸚鵡在適應環境後會非常健壯,剛開始的飲食改變可能導致一時的飲食適應不良,需要大的鳥舍,過小的籠子或籠舍會使它們沮喪與失去活力,對於過於潮濕與寒冷的環境敏感,提供新鮮樹枝供其啃咬。

網友評價

評分項目評分總數評價標準
喜歡親近人11是否喜歡親近人
安定11性情是否平靜、安定
打掃12籠舍打掃是否方便
叫聲10是否愛叫、叫聲是否動聽
易養度9飼養難易程度的總體評價

相關詞條

小濱鷸靴 籬鶯眼紋噪鶥 玉山噪鶥 噪大葦鶯 鸕白頭海雕 斑背噪鶥 斑胸濱鷸 北美鸊鷉 草綠籬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