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噪鶥

斑背噪鶥

斑背噪鶥(學名:Garrulax lunulatus)為鶲科噪鶥屬的鳥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僅分布於我國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四川東北部、北部、西部、中部和西南部,主要生活于山林以及林緣。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斑背噪鶥斑背噪鶥

中 文 名:斑背噪鶥
物種分類:鳥類→雀形目→鶲科→噪鶥屬
拉 丁 名:Garrulax lunulatus
英 文 名:Bar-backed Laughing Thrush
屬中文名:噪鶥屬
國內分布: 斑背噪鶥是我國特產鳥類,僅分布於我國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四川東北部、北部、西部、中部和西南部。
國外分布: 國外未有分布
遷 徙: 留鳥
生 境: 棲息于海拔1400-2600m高山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亞熱帶常綠闊葉和竹林中,也出入於林緣疏林灌叢、次生林和地邊灌叢中。
體 型: 體重♂82-95g,♀72-94g;體長♂240-286mm,♀236-270mm;嘴峰♂23-30mm,♀24-29mm;翅♂95- 105mm,♀96-104mm;尾♂122-138mm,♀12-134mm;跗蹠♂42-47mm,♀41-43mm。
食 性: 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繁殖期間主要以甲蟲、毛蟲等昆蟲為食,非繁殖期間則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
習性: 常成對或單獨活動,較少成群,多在林下灌叢和地上活動。活動時頻頻鳴叫,鳴聲響亮、單調,其聲‘古兒、古兒’。

科學分類

斑背噪鶥斑背噪鶥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鶲科 Muscicapidae
屬: 噪鶥屬 Garrulax
種: 斑背噪鶥 G. lunulatus

物種亞種

斑背噪鶥涼山亞種(學名:Garrulax lunulatus liangshanensis),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大橋鄉。

斑背噪鶥指名亞種(學名:Garrulax lunulatus lunulatus),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甘肅、陝西、湖北、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寶興。

形態特徵

斑背噪鶥斑背噪鶥

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和後頸栗褐色,眼先白色與寬闊的白色眼圈相連並向眼後延伸呈眉狀,其餘頭側淡栗褐色。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概為淺褐色,各羽均具棕色先端和寬闊的黑色次端橫斑,這些黑色次端斑和棕色端斑在腰和尾上覆羽變得較狹窄,棕色端斑甚至變得不很明顯,因而使黑斑顯得更多更著。翅上內側覆羽和三級飛羽在色彩和斑紋上均與背相似。

小翼羽藍灰色,初級覆羽黑色,二者均具白色端斑;飛羽黑褐色,羽端亦為白色,初級飛羽外翈羽緣藍灰色,次級飛羽外緣與背同色或外緣以棕褐色;中央尾羽橄欖褐色至棕褐色、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外側尾羽基部藍灰色,從中央尾羽到最外側尾羽,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逐漸的擴大。

頦、喉淡栗褐色,上胸淡褐或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下胸與頸側呈帶紫的灰色亦具白色或灰白色端斑。腹白色,兩脅棕褐或淡棕褐色、微具黑褐色細窄次端橫斑,尾下覆羽和覆腿羽棕色。 虹膜黃色或褐色,嘴角褐色,下嘴較淡,腳、趾肉褐色。

生活習性

斑背噪鶥斑背噪鶥

主要以昆蟲(蝗蟲、蟋蟀、螻蛄、椿象、臭蟲、螳螂、蜚蠊、蚜蟲、蜻蜓)和植物果實(漿果、核果、莢果、聚合果、聚花果、單果)與種子為食,典型的棲於林下植被及棘叢的噪鶥。常在林下茂密的杜鵑灌叢或竹灌叢中活動和覓食,特別是在多岩石和苔蘚(小型的多細胞的綠色植物,多適生於陰濕的環境中。

最大的種類也只有數十厘米,簡單的種類,與藻類相似,成扁平的葉狀體。比較高級的種類,植物體已有假根和類似莖、葉的分化。植物體的內部構造簡單,假根是由單細胞或由1列細胞所組成,無中柱,只在較高級的種類中,有類似輸導組織的細胞群。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見於湖北神農架、陝西南部秦嶺至甘肅南部白水江地區、四川中部岷山及邛崍山系。為偶見鳥于海拔1200~3660米。群棲於闊葉林及針葉林和林下竹叢。

物種家族

栗頸噪鶥栗頸噪鶥

栗頸噪鶥 Rufous-necked Laughingthrush,

雀形目 > 鶯科 > 噪鶥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Garrulax ruficollis,體型略小(23厘米)的噪鶥。眼罩及喉部黑色,頸側具特徵性的栗褐色塊斑。頂冠灰色,尾偏黑,下腹部及尾下覆羽棕色。體羽餘部橄欖灰色,初級飛羽羽緣淺灰。虹膜-褐色;嘴-黑色;腳-褐色。叫聲:三音節的圓潤哨音weeoo-wihoo-wich;偏高的悅耳聯絡叫聲及突發的粗啞咯咯聲。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緬甸北部及西部、雲南西部。分布狀況:不常見於西藏東南部的低地,罕見於雲南極西部,高可至海拔800米。習性:吵嚷成群地覓食於灌叢、竹林及次生林的地面雜物中。彈尾,在低矮植被中笨拙移動。
栗臀噪鶥 Rufous-vented Laughingthrush,

雀形目 > 鶯科 > 噪鶥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Garrulax gularis,體型略小(23厘米)的褐色噪鶥。眼罩黑,下體黃。頂冠、頸背及胸側灰色,下腹、尾下覆羽及尾羽羽緣棕色。與黃喉噪鶥的區別在臀部色彩的不同且尾無白色羽緣。虹膜-紅褐;嘴-黑色;腳-橘黃。叫聲:響亮甜美的哨音,唧喳聲及咯咯的群鳥“大笑”聲。分布範圍:不丹東部、印度阿薩姆東北部至緬甸北部、寮國北部以及中部。分布狀況:在中國尚無記錄,但可能出現於西藏東南部高可至海拔1220米的地帶。地方性常見於緊鄰的印度阿薩姆常綠林及灌叢。習性:結大群生活,但懼生而深藏不露故極難見到。於地面取食。註:過去被視為灰胸噪鶥Garrulax delesserti的一亞種。

白頰噪鶥白點噪鶥

白點噪鶥,英文名(Spotted Laughingthrush) ,

拉丁學名(Garrulax ocellatus )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緬甸東北部、中國中部及西藏南部。卵生繁殖方式,喜歡成對或結小群於腐葉間找食。有時與其他噪鶥混群。鳴聲為美妙的清晰嘹亮哨音,粗喘息聲的合唱,示警時尖叫。眼紋噪鶥屬於中型鳥類,體長30-34cm。頭、色,臉、眉紋和頦茶黃色,上體棕褐色滿雜以白色、黑色和皮黃色斑點,飛羽具白色端斑,尾具白色端斑和黑色亞端斑。喉黑色,胸棕黃色具黑色橫斑。特徵明顯,野外容易識別。大噪鶥(主要棲息於海拔2700-4200m的亞高山和高山森林灌叢及其林緣地帶,以昆蟲為食,也吃蝸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植物果實與種子等)外形和羽色與本種相似,野外容易混淆。但大噪鶥體型較大,是噪鶥中個體最大者,尾亦明顯較長,為棕色。
白頰噪鶥 White-browed Laughingthrush,

雀形目 > 鶯科 > 噪鶥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Garrulax sannio。中等體型(25厘米)的灰褐色噪鶥。尾下覆羽棕色,特徵為皮黃白色的臉部圖紋系眉紋及下頰紋由深色的眼後紋所隔開。亞種有細微差異。中國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的鳥(comis)臉色較白,華中的亞種(oblectans)比東南及海南島的指名亞種多橄欖色。虹膜-褐色;嘴-褐色;腳-灰褐。叫聲:偏高的鈴聲般叫聲和唧喳叫聲,以及不連貫的咯咯笑聲。分布範圍: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及東部、中國華中及華南包括海南島、印度支那北部。分布狀況:所有亞種均甚常見於中等海拔,高可至海拔2600米。習性:不如大多數噪鶥那樣懼生。隱匿於次生灌叢、竹叢及林緣空地。俗名:白頰笑鶇、白眉笑鶇白眉噪鶥、土畫眉、小畫眉小噪鶥

藍翅噪鶥藍翅噪鶥

藍翅噪鶥 Blue-winged Laughingthrush,

雀形目 > 鶯科>噪鶥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Garrulax squamatus。中等體型(26厘米)的深褐色噪鶥。眉紋及內覆羽黑色,初級飛羽羽緣淺藍灰色,頭頂、頸背、胸及兩脅的羽緣黑色而成扇貝形紋。有兩種色型:一些鳥上體棕橄欖褐色,尾銅色尾端栗色;另一些鳥頭灰而尾近黑。

純色噪鶥的區別在眉紋黑且眼色淺。虹膜-白或藍色;嘴-黑色;腳-褐色。叫聲:大叫,輕聲鳴叫為重複的kri taboo或輕柔單音。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緬甸北部、中國西南及印度支那北部。分布狀況:罕見於雲南西部及南部海拔1000~2500米濕潤山地。習性:棲於近溪流的潮濕森林。甚懼生而隱秘。不如其他噪鶥吵嚷。

世界鳥類百科

我們人類的世界多姿多彩,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一個五彩繽紛的動物王國,在這個“國度”中有哺乳類、爬行類、魚類、犬類還有鳥類等等。在科學的探索中我們不斷的去發掘新的事物,在動物的王國中我們不斷的尋覓新的生命,本次任務的主題是“世界鳥類百科”,在這裡我們收集了較多世界各國的珍奇鳥類名單,讓我們一起為它們做出最完美的名片吧^_^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