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蒲葦鶯

水蒲葦鶯

北美的黑頂白頰林鶯和歐洲的水蒲葦鶯的體重一般為11克左右,但在遷徙前可達22克左右,所沉積的脂肪可供其飛行100小時左右。在眾多的鳥當中,水蒲葦鶯就好像是一位演喜劇小品的角色一樣,其眼眶周邊的條紋給了他一副滑稽的外表,它的舉止和行為又極為有趣,令人感到可愛。聽起來,它們那天生的叫聲與蘆鶯的叫聲有些相似,只不過在聲調方面它們的叫聲顯得略為尖細。這種鳥兒還能夠模仿其他種類鳥兒的叫聲。

基本信息

科屬

水蒲葦鶯蒲葦鶯

水蒲葦鶯
Muscicapidae Acrocephalus scirpaceus
雀形目 > 鶯科 > 葦鶯屬,英名Sedge Warbler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Acrocephalus schoenobaenus

特性

水蒲葦鶯分布
描述:體小(12.5厘米)的橄欖褐色葦鶯。寬而白的眉紋上方具黑色條紋;頂冠橄欖色而帶黑色縱紋;上體褐色而多具近黑色縱紋;下背、腰及尾上覆羽栗色;下體白,胸側及兩脅沾褐黃。冬季鳥多棕色,胸帶上具細小的黑色點斑。頭甚平,嘴短而尖。在中國境內不應混淆。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淺;腳-偏粉色。
叫聲:沙啞與甜美短句的響亮混合,比大葦鶯聲快,並間雜模仿叫聲。鳴聲能持續數分鐘之久而無間斷。叫聲包括沙啞顫鳴聲tue及似責罵的嘟聲。
分布範圍:繁殖歐洲西亞及中亞;遷徙至伊朗非洲
分布狀況:罕見。繁殖於新疆西部的天山。
習性:棲於長著高草、蘆葦及矮叢的沼澤地帶。常在低處。鳴叫時尾抽動。雄鳥作鳴叫著的盤鏇飛行。

繁殖要點 卵生

相關資料

水蒲葦鶯雀形目
雀形目(Passeriformes)1.屬鳥綱中的一目,該目種數最多,占鳥類全部種類的一半以上。所屬鳥類體型一般較小,外部形態和習性都有極大的多樣性,大多巧於在樹木或灌叢間營巢,雛鳥為晚成性;鳴肌發達,大都善於鳴叫;喙、翼變化甚大;腿較細短;嘴全部角質,嘴基無蠟膜;足趾有四,均於一平面上,三趾向前,一趾向後,適於樹棲;後爪較其他爪為長,無距。2.雀形目通常具體劃分成4個亞目:①闊嘴鳥亞目,又稱亞叫禽亞目,中國只有闊嘴鳥科,如長尾闊嘴鳥。②霸鶲亞目,又稱叫禽亞目,中國只有八色鶇科,如藍翅八色鶇。③琴鳥亞目,琴鳥分布限於澳大利亞東南部,中國無。以上3個亞目可統稱為亞鳴禽,以與鳴禽亞目相對應。④鳴禽亞目。(註:雀形目屬鳥類有亞鳴禽和鳴禽之分,鳴禽具有最發達,最複雜的鳴肌,非雀形目鳥類只有簡單的鳴肌甚至沒有鳴肌,亞鳴禽的鳴肌則介於二者之間。亞鳴禽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鳴禽則遍及世界各地,是數量最多也是最進步的鳥類。)3.雀形目共有64科;中國占34科,不少於650種。
水蒲葦鶯水蒲葦鶯

鶯科(Sylviidae)在鳥類DNA分類系統中是鳥綱雀形目中的一個科。在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鶯科的所有種作為鶲科下的一個亞科鶯亞科的成員。是小型鳴禽,體型纖細瘦小,嘴細小,羽色大多比較單純,棲息於多種環境中,鳴叫聲尖細而清晰。鶯科包括遍布舊大陸各地的包括林鶯、柳鶯、葦鶯等在內的典型的鶯類,分布於北半球並主要生活於針葉林中的戴菊類,分布於美洲的蚋鶯類,主要分布於非洲的扇尾鶯類和主要分布於澳洲的刺嘴鶯類和細尾鷯鶯類等,共約有60屬447種,我國約19屬84種,有人將這些不同類群劃分成不同的科,這裡只將細尾鷯鶯單劃成一個科。鶯科分布基本限於舊大陸,只有極北柳鶯出現在美洲的阿拉斯加,兩種戴菊分布於北美洲,幾種蚋鶯分布於中南美洲。鶯科中有不少體型很小的鳥類,其中小嘴刺鶯是澳洲最小的鳥類之一,鶯類也屬於我國最小型的鳥類之列。

水蒲葦鶯 扇尾鶯科
水蒲葦鶯 短翅鶯科
水蒲葦鶯 鶯雀屬
水蒲葦鶯 鴉雀屬
水蒲葦鶯 鵙鶥屬
水蒲葦鶯 白頭鵙鶥
水蒲葦鶯 姬鶥屬
水蒲葦鶯 地鶯屬
水蒲葦鶯 蝗鶯屬

葦鶯家族

水蒲葦鶯遠東葦鶯
遠東葦鶯 中等體型(14厘米)的單調灰褐色葦鶯。具深色的過眼紋,寬白的和大而長的嘴。新冬羽甚多棕色,胸、兩脅及尾下覆羽沾棕。甚似稻田葦鶯但嘴較長,眉紋上具醒目的黑色條紋。似鈍翅葦鶯但嘴長尾也長,而第二道黑眉紋與頂紋的對比不強烈。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紅;腳-橙褐。 叫聲:尖叫聲chi chi及模仿其他鳥的叫聲。繁殖於中國東北;越冬局限於緬甸東南部、泰國西南部及寮國南部;內蒙古呼倫池地區及黑龍江的松花江流域,及至遼寧。遷徙時見於經遼寧下至東部沿海。香港有一記錄。
水蒲葦鶯稻田葦鶯

稻田葦鶯 體型略小(14厘米)的平淡棕褐色葦鶯。白色的眉紋甚短,其上具模糊的黑色短紋。背、腰及尾上覆羽棕色。下體白,兩脅及尾下覆羽沾棕黃褐色,且通常過胸。貫眼紋及耳羽褐色。鳴聲長且流暢,具本屬的典型鳴聲;不似其他葦鶯沙啞。叫聲為尖聲的chik-chik,含混的zack-zack或沙啞顫鳴。繁殖於中亞至中國西部;越冬於伊朗印度非洲。亞種capistrata繁殖於新疆西部和南部及青海柴達木盆地[鄭作新(1987,1994)以brevipennis為此亞種名]。偶見於香港。

水蒲葦鶯布氏葦鶯
布氏葦鶯中等體型(14.5厘米)的暗灰褐色無縱紋葦鶯。兩翼短而圓。具深色的細眼紋,短的白色眉紋,清晰的淺色眼先,但無深色上眉紋。嘴長,上顎中線及尖端色深。比蘆葦鶯或稻田葦鶯色冷而多灰色,且腰與上體餘部同色。下體白,頸側、上胸及兩脅沾皮黃。鳴聲長而慢;厚重且模仿呱呱、唧唧、吱吱等聲音後再返回tack tack及see-see-hue等短句。叫聲包括尖厲刺耳的thik,生硬的chak及摩擦聲cherr。繁殖於歐洲至西北亞;越冬於非洲東北部、喜馬拉雅山脈、印度及緬甸。主要分布省份有新疆、香港,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帕米爾高原、哈巴河、吐爾洪吐爾洪、阿爾泰、額爾齊斯河流域以及那拉提。
水蒲葦鶯黑眉葦鶯

黑眉葦鶯 中等體型(13厘米)的褐色葦鶯。眼紋皮黃白色,其上下具清楚的黑色條紋,下體偏白。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淺;腳-粉色。 叫聲:示警時作沙啞的chur聲。叫聲為尖聲tuc或尖聲zit。鳴聲甜美多變,包括許多重複音;不如蘆葦鶯那般尖響。 分布範圍:繁殖於東北亞;冬季至印度、中國南方及東南亞。 分布狀況:繁殖於中國東北、河北、河南陝西南部及長江下游。遷徙時見於華南及東南,部分鳥在廣東及香港越冬。偶見於台灣。 習性:典型的葦鶯,棲於近水的高蘆葦叢及高草地。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水蒲葦鶯厚嘴葦鶯

厚嘴葦鶯 全長約18cm。上體橄欖褐色或棕色,無縱紋。嘴粗短,無眉紋和眼線,眼圈淡皮黃白色。尾長而凸。下體污白色,兩脅暗棕褐色。棲息於河流、湖泊、水塘岸邊的蘆葦草叢及灌叢中。以甲蟲金龜子蝗蟲等昆蟲及其幼蟲為食,也捕食蛞蝓、蜘蛛等無脊椎動物。繁殖期間常站在蘆葦或小樹頂端鳴叫。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在東北、內蒙古中部繁殖,是遷徙途經中國東部,數量較少的過境鳥或夏侯鳥。

水蒲葦鶯東方大葦鶯
東方大葦鶯 體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葦鶯。具顯著的皮黃色眉紋。野外與噪大葦鶯的區別為嘴較鈍較短且粗,尾較短且尾端色淺,下體色重且胸具深色縱紋;拿在手上時其區別為外側初級飛羽(第九枚)比第六枚長,嘴裂偏粉色而非黃色。與異域分布的大葦鶯的區別在體型較小,初級飛羽的凸出較短而胸側多縱紋。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中國繁殖於由新疆北部和東部至華中、華東及東南。遷徙時見於華南省份及台灣。

相關詞條


世界鳥類百科

我們人類的世界多姿多彩,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一個五彩繽紛的動物王國,在這個“國度”中有哺乳類、爬行類、魚類、犬類還有鳥類等等。在科學的探索中我們不斷的去發掘新的事物,在動物的王國中我們不斷的尋覓新的生命,本次任務的主題是“世界鳥類百科”,在這裡我們收集了較多世界各國的珍奇鳥類名單,讓我們一起為它們做出最完美的名片吧^_^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