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見愁[血見愁]

血見愁[血見愁]
血見愁[血見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血見愁是唇形科香科科屬植物,《中藥大辭典》稱山藿香辛、涼。有涼血散瘀,消腫解毒的功效。國內分布於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別名

大葉藜、雜配藜(《東北藥植志》),雜灰藜,大葉灰菜(《黑龍江中藥》),八角灰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本品為藜科植物大葉藜的全草。6~8月採收,切碎,曬乾。

性味歸經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

功能主治

止血,活血。治月經不調,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瘡癰腫毒。

①《東北藥植志》:止血。

②《黑龍江中藥》:用於月經不調,婦女血病。

③《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月經不調,崩漏,肺結核咯血,尿血。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莖直立,具5條銳棱,禿淨,綠色,有時具紫色條紋。葉互生,大形,柄長2~7厘米;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稍心形,邊緣彎缺狀,海邊具1~4牙齒,兩面光滑無毛。花序大,為疏散的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被片5,綠色,卵形,長約2毫米,鈍頭,被有粉粒,背面有肥厚的隆脊;雄蕊5;雌蕊1。胞果,扁豆形,果皮旗質。種子盤狀,扁凸形,具顯明小點,銳邊,徑約2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域

分布東北及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或荒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熬膏。

相關配伍

①治月經不調:一鮮大葉藜二兩,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二大葉藜全草。熬膏,每次服一至二錢,早晚服。(《內蒙古中草藥》)

②治崩漏:大葉藜,蒲黃炭各三錢,藕節炭五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吐血,衄血:大葉藜、白茅根各一兩,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④治血淋:鮮大葉藜一兩,蒲黃炭、小薊、木通各三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瘡癰腫毒,蛇蟲咬傷:鮮大葉藜適量,搗爛外敷。(《內蒙古中草藥》)

常綠花卉

木賊科筆管草 |
菊科紫菀 | 蘭草 |
唇形科紫丹參 | 澤蘭 | 血見愁 | 溪黃草 | 涼粉草 | 連線草 | 筋骨草 | 丹參 | 薄荷 | 野芝麻 |
蕁麻科苧麻 | 樓梯草 | 鏡面草 |
爵床科竹節黃 | 紅點鯽魚膽 | 黑眼花 |
傘形花科皺葉歐芹 | 藍花柴胡 | 白芷
蓼科中華山蓼 | 羊蹄 | 金線草 | 戟葉酸模 | 頭花蓼石辣蓼
紫葳科中甸角蒿 | 紅鳳梨花 | 單葉鳳梨花
澤瀉科澤瀉 |
三白菜科魚腥草 | 三白草 |
芭蕉科野芭蕉 |
虎耳草科岩白菜 |
石蒜科石蒜 | 百子蓮 | 白肋孤挺花 | 玉簾
傘形科鴨兒芹 |
跖草科旭日升鴨
鴨跖草科心葉紫露草 | 杜若 | 紫霞草
百合科小花蜘蛛抱蛋 | 山菅蘭 | 開口箭 | 火炬花 | 虎眼萬年青 | 狐尾天冬 | 廣西蜘蛛抱蛋
牻牛兒苗科香葉天竺葵
薔薇科仙鶴草 | 狹葉星點蜘蛛抱蛋 | 松下梅 | 龍芽草 | 蛇莓
玄參科狹葉毛地黃 |
苦苣苔科銀葉喜蔭花 | 牛耳仔 | 半蒴苣苔 |
葡萄科烏蘞莓 |
天南星科團扇蔓綠絨 | 石菖蒲 | 千年健 | 廣東萬年青 | 刺芋 | 卜芥 |
姜科土田七 | 山奈 | 蓬莪術 | 薑黃 | 姜荷花 | 瓷玫瑰
馬齒莧科土人參 |
蒟蒻薯科水田七 |
秋海棠科秋海棠 | 羅拉秋海棠 | 厚壁秋海棠 | 貴婦秋海棠 | 波葉秋海棠
傘形花科傾臥前胡 | 前胡 |
忍冬科陸英
紫草科琉璃草 |
菊科劉寄奴草 |
胡椒科假蔞 | 蓽茇
罌粟科薊罌粟 | 大果博落回
卷柏科江南卷柏
敗醬科黃花敗醬
毛茛科虎掌草 | 附子 | 扁翅唐松草
石竹科荷蓮豆 | 蠅子草
蝶形花科狗尾草
小二仙草科大葉蟻塔 |
馬兜鈴科粗根細辛
川續斷科川續斷
十字花科板藍根
黃楊科板凳果
鬼臼科八角蓮 |
禾本科棕葉蘆 | 竹節草 | 雜交狼尾草 | 象草 | 香茅 | 香根草 | 細葉結縷草 | 彎葉畫眉草 | 雙穗雀稗 | 石芒草 | 森特鈍葉草| 柔姿臂形草
花忍科芝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