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搏輪

螳螂搏輪是一個成語,其典故選自《淮南子》,這則寓言啟示人們,要善於選賢任能。

成語典故

螳螂搏輪
選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前179—前121年,漢高祖劉邦之孫厲王劉長之子)及門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
《漢書·藝文志》著錄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說。今存內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了儒法陰陽等家,一般列《淮南子》為雜家。實際上,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闡明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話材料,像“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等古代神話,主要靠本書得以流傳。
原文:
齊莊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①其輪.問其御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是螳螂也.其為蟲,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就敵."莊公曰:"此為人必為天下之勇士矣."於是回車避之。
①搏:擊 ②御:駕車的人
譯文:
齊莊公出外打獵,看見一隻小昆蟲舉起腳來要和車輪搏鬥。他問車夫說:“這是什麼蟲呀!”
車夫回答說:“這就是平常所說的螳螂。這蟲光知道前時而不知道後退,不自量力而輕視敵人。”
莊公感嘆地說:“這蟲假如是人,必定是天下最勇敢善戰的武士了!”他連忙叫車夫掉轉頭避開它。 。。。
 【說明】這則寓言啟示人們,要善於選賢任能。

相關條目

文學唐代詩詞李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