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殼花椒

蜆殼花椒

蜆殼花椒,芸香科、花椒屬植物。根、莖皮及葉均供藥用,能祛風活絡、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是許多中成藥組方中的主要成分,如婦科千金片,婦科外用洗液等。

基本信息

簡介

蜆殼花椒蜆殼花椒

種中文名:蜆殼花椒
種拉丁名:ZanthoxylumdissitumHemsl.
屬中文名:花椒屬
科中文名:芸香科
科拉丁名:Rutaceae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狀木質灌木
最低海拔:300
最高海拔:1400
生境:山坡山谷灌叢中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全省
國內分布: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湖南,陝西,甘肅

蜆殼花椒(單面針),是芸香科花椒屬植物。是婦科中成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由於原材料資源缺乏,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平教授帶領其課題組與相關藥廠合作,經幾年努力相繼完成了《單面針組織培養研究》,《單面針人工快繁中試研究》等課題,建立了蜆殼花椒的人工快繁及栽培體系,減少了原材料短缺對相關藥廠及野生自然資源構成的潛在威脅。

植物形態特徵

硯殼花椒硯殼花椒

蜆殼花椒,芸香科木質藤本,細時為灌木狀;莖枝著生略下變的皮刺。單數羽狀複葉;小葉3-9,對生,堅紙質至革質,狹矩圓形到卵狀矩圓形,長7-16厘米,寬3-6厘米,有時背面中脈上著生有下變的鉤狀刺,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花4數;萼片寬卵形;花瓣卵狀矩圓形;雄花的雄蕊開花時伸出花瓣外,頂端2-4駐裂;雌花無退化雄蕊。蓇葖果成熟時淡褐色,外形似蜆。

蜆殼花椒蜆殼花椒

攀援藤本;老莖的皮灰白色,枝幹上的刺多勁直,葉軸及小葉中脈上的刺向下彎鉤,刺褐紅色。葉有小葉5-9片,稀3片;小葉互生或近對生,形狀多樣,長達20厘米,寬1-8厘米或更寬,全緣或葉邊緣有裂齒(針邊蜆殼花椒),兩側對稱,稀一側稍偏斜,頂部漸尖至長尾狀,厚紙質或近革質,無毛,中脈在葉面凹陷,油點甚小,在擴大鏡下不易察見;小葉柄長3-10毫米。花序腋生,通常長不超過10厘米,花序軸有短細毛;萼片及花瓣均4片,油點不顯;萼片紫綠色,寬卵形,長不及1毫米;花瓣淡黃綠色,寬卵形,長4-5毫米;雄花的花梗長1-3毫米;雄蕊4枚,花絲長5-6毫米;退化雌蕊頂端4淺裂;雌花無退化雄蕊。果密集於果序上,果梗短;果棕色,外果皮比內果皮寬大,外果皮平滑,邊緣較薄,乾後顯出弧形環圈,長10-15毫米,殘存花柱位於一側,長不超過1/3毫米;種子徑8-10毫米。
本種的特徵是:分果瓣較大,內、外果皮不等大;果序上的果密集成團;嫩枝有較大、近于海綿質的髓部;小葉的葉緣呈棕紅色。

中醫用途

熟果與花蕾蜆殼花椒 熟果與花蕾

生山地林中。根、莖皮及葉均供藥用,能祛風活絡、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是許多中成藥組方中的主要成分,如婦科千金片,婦科外用洗液等。

根:活血散瘀,續筋接骨。用於跌打損傷,扭傷,骨折。
子:理氣止痛。用於疝氣痛。
成份:目前對於蜆殼花椒的化學成分的研究還很少,已報導的成分僅有白蘚鹼、γ-花椒鹼、茵芋鹼等生物鹼類,及合帕洛平、β-谷甾醇、胡蘿蔔苷、一個以C26H52O2為主的混合長鏈脂肪酸等。
用法用量:根、子3~5錢。水煎服或泡酒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性親脂性成分的抑菌活性試驗
蜆殼花椒中性親脂性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率為87·2%)和沙門氏菌(抑菌率為85.4%)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抑制作用相對較小(抑菌率為58·6%);平均抑菌率為77.1%。EC50分別為1.58和2.79mg·mL-1,對大腸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花椒屬植物

花椒屬(Zanthoxylum L.),芸香科,約250種,分布於東亞和北美,我國有50餘種,南北均產之,其中有些種類的果實入藥或為香料,如花椒Z. simulans Hance,有些種類的木材很有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