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花椒

竹葉花椒

竹葉花椒,芸香科、花椒屬落葉小喬木。產山東以南,南至南海,東南至台灣,西南至西藏東南部,生長於山坡,溝谷邊疏林中,林緣,灌叢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竹葉花椒竹葉花椒

種中文名:竹葉花椒

種拉丁名:ZanthoxylumarmatumDC.

國內分布:產山東以南,南至南海,東南至台灣,西南至西藏東南部。

國外分布:印度,緬甸,尼泊爾,日本,朝鮮,越南,寮國也有。

海拔:2200

中國植物志:43(2):043

生境:山坡,溝谷邊疏林中,林緣,灌叢中

是否栽培:野生

中文別名:萬花針、白總管、竹葉總管(江西、湖南),山花椒(廣西),狗椒、野花椒(河南、貴州、雲南),崖椒、秦椒、蜀椒。

物種簡介

竹葉花椒,高3-5米的落葉小喬木;莖枝多銳刺,刺基部寬而扁,紅褐色,小枝上的刺勁直,水平抽出,小葉背面中脈上常有小刺,僅葉背基部中脈兩側有叢狀柔毛,或嫩枝梢及花序軸均被褐銹色短柔毛。

竹葉花椒,葉有小葉3-9、稀11片,翼葉明顯,稀僅有痕跡;小葉對生,通常披針形,長3-12厘米,寬1-3厘米,兩端尖,有時基部寬楔形,乾後葉緣略向背卷,葉面稍粗皺;或為橢圓形,長4-9厘米,寬2-4.5厘米,頂端中央一片最大,基部一對最小;有時為卵形,葉緣有甚小且疏離的裂齒,或近於全緣,僅在齒縫處或沿小葉邊緣有油點;小葉柄甚短或無柄。

花序特徵

竹葉花椒,花序近腋生或同時生於側枝之頂,長2-5厘米,有花約30朵以內;花被片6-8片,形狀與大小几相同,長約1.5毫米;雄花的雄蕊5-6枚,藥隔頂端有1乾後變褐黑色油點;不育雌蕊墊狀凸起,頂端2-3淺裂;雌花有心皮3-2個,背部近頂側各有1油點,花柱斜向背彎,不育雄蕊短線狀。果紫紅色,有微凸起少數油點,單個分果瓣徑4-5毫米;種子徑3-4毫米,褐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藥用價值

傈僳藥:賊,果實治胃寒吞酸,蛔蟲腹痛,風火牙痛,濕疹《怒江藥》。

傣藥:哥嘎(西傣),根、果治胃腹冷痛,腸功能紊亂,蛔蟲病腹痛,感冒頭痛,風寒喘咳,風濕性關節炎,毒蛇咬傷;葉治心腹冷痛,咳嗽;外用於濕疹瘙癢《滇省志》。哥嘛嘎:果實用於散寒,止痛,祛蛔《傣醫藥》。哥乾(西傣):根、葉治心腹冷痛,止咳,顯疹瘙癢《滇藥錄》、《版納傣藥》、《傣藥錄》。

藏藥:也爾瑪,果皮治胃病,蟲病,酒病,外治皮膚蟲病《中國藏藥》。果實和莖枝皮功用同花椒《藏本草》。葉爾瑪:果用於殺蟲《青藏藥鑒》。

哈尼藥:餒左,根、葉治療胃痛,風濕性關節炎《版納哈尼藥》。

彝藥:野花椒,根功用同花椒《哀牢》。

土家藥:萬花針(wauhuazhen),全株主治腹冷痛,嘔吐腹瀉,咳嗽痰多,痧症《土家藥》。

基諾藥:則筆,根治月經不調,胃腹冷痛,感冒頭痛,風濕腰腿痛《基諾藥》。

畲藥:果殼治風寒感冒,消化不良,腹脹。

信息來源

ZanthoxylumarmatumDC.Prodr.1:727.1824;HartleyinJourn.Arn.Arb.47:211.1966;BabuinBull.Bot.Surv.Ind.16:53.1974;台灣植物志3:532.1977.——ZanthoxylumalatumRoxb.Fl.Ind.3:768.1832;Hemsl.inJourn.Linn.Soc.Bot.23:105.1886;Rehd.etWils.inSarg.Pl.Wils.2:125.1914,proparte.;Hand.-Mazz.Symb.Sin.7:623.1933.——Z.planispinumSieb.etZucc.inAbh.Akad.Munchen4:138.1846;HuanginActaPhytotax.Sin.6:27.Pl.31957;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540.圖2810.1972.——Z.alatumvar.planispinum(Sieb.etZucc.)Rehd.etWils.l.c.2:125.1914,etauct.pl.——Z.alatumvar.subtrifoliolatumFranch.Pl.Delav.124.1889;Li,WoodyFl.Taiwan385.1963.——Z.arenosumReederetCheoinJourn.Arn.Arb.32:71.1951.——Z.bungeiauct.nonPlanch.:HanceinAnn.Sci.Bot.Nat.ser.5,5:209.1866.

花椒屬植物

花椒屬(Zanthoxylum L.),芸香科,約250種,分布於東亞和北美,我國有50餘種,南北均產之,其中有些種類的果實入藥或為香料,如花椒Z. simulans Hance,有些種類的木材很有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