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

莨菪

莨菪,讀音:làng dàng。英文名:Henbane Seed。茄目(Solanales)、茄科(Solanaceae)、天仙子屬(Hyoscyamus)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5至70厘米,有特殊臭味,全株被粘性腺毛。根粗壯,肉質,莖直立或斜上伸。密被柔毛。單葉互生,葉片長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包莖,莖下部的葉具柄。花淡黃綠色,基部帶紫色;花萼筒狀鐘形;花冠鐘形;花葯深紫色;子房略呈橢圓形。蒴果包藏於宿存萼內。種子多數,近圓盤形,淡黃棕色。

基本信息

莨菪莨菪

概述

莨菪莨菪
生境:生長在海拔1700-2600米的山坡,林旁和路邊。
分布:中國東北、西北及華北。主產內蒙古河北河南及東北、西北諸省區。青海分布在海東地區和海南、黃南、海北等藏族自治州。
化學成分:含莨菪鹼hyoscyamine)、阿托品(atropine)、東莨菪鹼(scopolamine)、l-東莨菪鹼(atroscine)、脂肪油等。
氣味:(子)苦、寒、無毒。
因誤服莨菪葉、根、花、枝、種子過量出現中毒症狀。證見面紅、煩躁、哭笑不止、譫語、幻覺、口乾膚燥、瞳孔散大、脈數等。嚴重者可致昏睡、肢強攣縮,甚至昏迷死亡。宜中西醫結合救治。《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載解莨菪毒藥物,有薺苨甘草升麻犀角等,可資參考。

主治

莨菪莨菪
1、突發顛狂。用莨菪三升,研細,在一升酒中泡幾天。去渣,煎成濃汁。一天內分三次飲完。如覺頭中似有蟲行,額部及手腳現紅點,即是病快要好的現象。
2、風痹厥痛。和莨菪三錢(炒),大草烏頭、甘草各半兩,五靈脂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湯送下。
3、久咳不止(有膿血)。用莨菪子五錢,先煮後炒,研細,加酥油如雞收蠣的量,大棗七枚,同煎至油盡。取棗日食三枚。又方:取莨菪子三撮吞服,一天服五、六次,極驗。
4、長期水瀉。用乾棗十個,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燒存性。每服一錢,粟米湯送下。
5、赤白痢。用大黃(煨)半兩、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6、腸風下血。用莨菪子一升,曬乾、搗爛、篩細;生薑半斤,取汁;同入銀鍋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濃糖稀狀,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進一步煎濃,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視病情可增至五、七丸。安服有微熱。勿驚異,病重的人服過三日,當有下瀉病癒後,砸嘀埂?
7、脫肛不收。用莨菪子炒過,研為末,敷患處。
8、風牙蟲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內燒類。以小管引煙入病齒處。又方:把莨菪子裝入瓶內,熱湯淋藥得氣,吸入口中,藥冷即換。有涎出,可吐去。
9、風毒咽腫或瘰癧咽腫,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為末,每服兩小匙,水送下。極效。
10、乳癰堅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磅服。注意不得把藥嚼破。
11、惡似癩,長期不愈。用莨菪子燒存性,研為末,敷患處。
12、跌打損傷。用莨菪子三工業區末,加羊油調塗傷處。

鑑別

莨菪莨菪
(1) 取本品粉末0.5g,置試管中,加濃氨試液0.5ml,混勻,再加氯仿5ml,密塞,時時振搖半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0.5ml氯仿使溶解,取溶液5滴,置水浴上蒸乾,加發煙硝酸4滴,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與氫氧化鉀1小粒,顯紫色。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棄去石油醚液,同上再處理一次,藥渣揮乾溶劑,加濃氨試液與乙醇的等量混合溶液 2ml濕潤,加氯仿2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氫溴酸東莨菪鹼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17: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依次噴以碘化鉍鉀試液與亞硝酸鈉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兩個棕色斑點。

莨菪鹼

又稱天仙子鹼。為一種莨菪烷型生物鹼,分子式C17H23NO3。存在於許多重要中草藥中,如顛茄北洋金花曼陀羅。1833年L.W.蓋格爾等首先從植物天仙子中分離出來。
莨菪鹼的熔點108℃,比鏇光度【α】-21°(乙醇);難溶於水,可溶於沸水和有機溶劑。將丁二醛、甲胺和丙酮共混於鹼性溶液,經長時間放置可合成莨菪酮。莨菪鹼為左鏇體,在溶液中易漸漸失去鏇光變為消鏇體,即顛茄鹼。在提取過程中,植物中的大半莨菪鹼也能消鏇化成顛茄鹼。
莨菪鹼是副交感神經抑制劑,藥理作用似阿托品,但毒性較大,臨床套用較少。莨菪鹼有止痛解痙功能,對坐骨神經痛有較好療效,有時也用於治療癲癇、暈船等。

莨菪類藥

莨菪莨菪
莨菪類藥也稱阿托品樣藥,經典藥理學歸為抗膽鹼藥。中國莨菪植物資源豐富,藥用歷史悠久,其中山莨菪鹼和樟柳鹼是中國發現和開發的。
近40年,在國外對莨菪研究趨於衰減和零星之時,中國對這類藥的研究卻成為熱點,成果迭出。研究莨菪類藥是受錢潮、祝壽河等老一輩醫學家的教導和啟迪,於60年代開始臨床實踐;70—80年代致力於研究莨菪類藥新的藥理作用和推廣莨菪療法,並與微循環研究相結合,促進了臨床微循環的發展;90年代進行莨菪與戒毒脫癮相結合的研究,創立了別樹一幟的中西醫結合戒毒新模式。
一、重新認識莨菪藥理、拓展莨菪療法
中醫古籍記載:莨菪又名天仙子,性毒,服其子,兩眼發紅,狂浪放蕩。古時對莨菪藥傳奇式記載,給這類藥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1962年,在臨床上套用東莨菪藥治療暴髮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敗血性休克、極重型流行性乙型腦炎呼吸衰竭取得成功。套用東莨菪鹼靜脈複合麻醉抗休克,使241例感染性休克病人,死亡率由原來的50%降到12%。80年代初開始集中精力從事莨菪藥理作用的實驗研究。1983年,浙江省衛生廳及有關部門,請全國專家在昆明鑑定了12項莨菪藥理作用的研究成果,均獲得好評,並獲得多項成果獎。一系列基礎研究業已證明莨菪類藥除抗膽鹼作用外,還有多種非M受體作用,如調節多種神經體液因子、鈣拮抗、抗氧化、膜保護和改善微循環等新的藥理作用,擴展了莨菪類藥的適應症證,初步統計較常用的有49種病症,不少還為首選或常用。
80年代經過全國協作攻關,對感染性休克、重型肝炎河豚魚中毒、冠心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癲癇肺水腫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取得突破性進展,達到當時國內外先進水平。1984年國內協作套用莨菪類藥搶救各類休克2077例,總病死率降到8.7%。在中西醫綜合療法的基礎上加用莨菪類藥治療重症肝炎264例,存活率達50%,而不用莨菪藥的對照組存活率為25.1%。
二、莨菪類藥與微循環相結合,開闢研究新途徑
不少臨床學家以莨菪類藥為工具叩開了微循環研究的大門,並擴充了臨床治療手段。短短數年,絕大多數醫院都開展了臨床微循環觀察和血液流變學檢測。
70年代開始,以莨菪類藥作為研究工具,闡述微循環障礙性疾病和某些疑難雜症的共同發病機理,即信息—效應—能量的發病學認識。而微循環障礙是重要的中間環節。在中國中醫的血瘀證與微循環障礙相結合,改善微循環與活血化瘀相結合的研究中,為異病同治找基礎,給證找微觀辨證指標。由於全國參加微循環研究的面廣人多,經過近30年的努力,現已基本弄清莨菪類藥對微循環的作用,即莨菪類藥能調節微血管舒縮,改善微血流流態、流速、流量,增強微動脈自律運動,減輕微血管滲漏,降低血粘度,增加紅細胞變形性,抑制血小板紅細胞聚集及白細胞附壁等,成為一種較常用的治療方法。
三、中西醫結合戒毒,莨菪出新奇葩
依據30多年莨菪類藥的深入研究和認識,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借鑑中藥麻醉研究的經驗,闖出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戒毒模式,即中西醫結合莨菪戒毒。
醫戒毒有一套獨特的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方藥,突出了辨證的特色。莨菪戒毒無痛苦,不成癮,高效,速效,短短8年時間,就使7000多毒癮病人脫毒,同時完成了30多項成癮和脫毒的機制研究,證明海洛因成癮是一種反覆發作的腦病,東莨菪鹼具有抑制嗎啡成癮的作用。1997年6月,經過深入的臨床實踐和研究,又推出莨菪快速戒毒法。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