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葉

莨菪葉

莨菪葉,屬茄目,茄科。主要成分為天仙子胺、東莨菪鹼。有鎮痛,解痙等功效。可用於治胃痛,齒痛,氣管炎咳喘。

基本信息

莨菪葉

正文

莨菪葉
(《科學的民間藥草》)

異名

鈴鐺草(《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麻性草(《湖南藥物志》)。

來源

為茄科植物莨菪的葉片,植物形態詳"天仙子"條。

採集

立夏後採收,曬乾。

藥材

乾燥葉大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呈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26厘米,寬約10厘米,葉端尖,葉緣不規則羽狀分裂,裂片三角形,上面黑綠色,下面淡灰綠色,密具毛茸,主脈上毛茸更多。由腺毛分泌的物質,在葉片不很乾燥時帶粘著性。以葉片綠色,密生茸毛、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分

莨菪葉含灰分20%,總生物鹼0.045~0.14%,其中主要是天仙子胺、東莨菪鹼及阿托品;另含一種苦甙名天仙子苦甙。

性味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苦,寒,有大毒。"

功用主治

鎮痛,解痙。治胃痛,齒痛,氣管炎咳喘。
①李承祜《生藥學》:"鎮靜,鎮痛。用於支氣管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齒痛等症。又可為麻醉劑、催眠劑。"
②《中國藥植志》:"為膀胱炎與淋病的鎮痛藥,與瀉藥共用,可防上腸絞痛。"
③《東北藥植志》:"治胃痛,神經痛,氣喘等。"
④《內蒙古中草藥》:"鎮痛,解痙,止瀉,治氣管炎,咳嗽,氣喘。"

用法與用量

內服:研末,3~5厘;製成酊劑、浸膏。流浸膏或混入菸葉內燒煙吸。

選方

①治氣管炎:莨菪葉、三棵針、金剛骨各等分為末。每次服一分五厘。(《內蒙古中草藥》)
②治老人咳嗽、氣喘:莨菪葉少許,混菸葉中吸之。(《內蒙古中草藥》)
③治牙疼:莨菪葉少許,混菸葉中,吸(煙)含口內。(《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