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蘭科蘭屬地生植物]

春蘭[蘭科蘭屬地生植物]
春蘭[蘭科蘭屬地生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蘭,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又名朵蘭、撲地蘭、幽蘭、朵朵香、草蘭,是中國蘭花中栽培歷史最為悠久、人們最為喜歡的種類之一。植株一般較小,假鱗莖較小,卵球形。 葉帶形,邊緣無齒或具細齒。花多單朵或兩朵,不出架;花色以綠色、淡褐黃色居多,花幽香。蒴果狹橢圓形,花期1-3月。生於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中國台灣可上升到3000米。生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南端等。廣義的春蘭還包括豆瓣蘭、蓮瓣蘭、春劍,它們的主產地多在大西南各省區,植株花朵各有特色。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春蘭 春蘭

地生植物;假鱗莖較小,卵球形,長1-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4-7枚,帶形,通常較短小,長20-40(-60)厘米,寬5-9毫米,下部常多少對摺而呈V形,邊緣無齒或具細齒。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外側葉腋中抽出,直立,長3-15(-20)厘米,極罕更高,明顯短於葉;花序具單朵花,少有2朵;花苞片長而寬,一般長4-5厘米,多少圍抱子房;花梗和子房長2-4厘米;花色澤變化較大,通常為綠色或淡褐黃色而有紫褐色脈紋,有香氣;萼片近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2.5-4厘米,寬8-12毫米;花瓣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1.7-3厘米,與萼片近等寬,展開或多少圍抱蕊柱;唇瓣近卵形,長1.4-2.8厘米,不明顯3裂;側裂片直立,具小乳突,在內側靠近縱褶片處各有1個肥厚的皺褶狀物;中裂片較大,強烈外彎,上面亦有乳突,邊緣略呈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上方延伸中裂片基部以上,上部向內傾斜並靠合,多少形成短管狀;蕊柱長1.2-1.8厘米,兩側有較寬的翅;花粉團4個,成2對。  

蒴果狹橢圓形,長6-8厘米,寬2-3厘米。花期1-3月。  

品種甚多,按花被片的形態可分為梅瓣型、水仙瓣型、荷瓣型和蝴 蝶瓣型、素心瓣五大類。

主要種類

線葉春蘭 (變種) var. goeringii 葉寬2-4(-5)毫米,邊緣具細齒,質地較硬。花單朵,極罕2朵,通常無香氣。 生於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中國台灣可上升到3000米。生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南端等。分布區與生境近似原變種。模式標本采自貴州。 
線葉春蘭 線葉春蘭
營草蘭 (變種) var. tortisepalum 葉長30-65厘米,寬4-12毫米,質地柔軟,彎曲。花2-4(-5)朵;花苞片長於或等長於花梗和子房,披針形;萼片與花瓣扭曲或不扭曲。花期12月至次年3月。 產台灣與雲南西部。生於草坡或透光的林中或林緣,海拔800-2000米。  營草蘭 營草蘭
春劍 (變種) var. longibracteatum 葉長50-70厘米,寬1.2-1.5厘米,質地堅挺,直立性強。花3-5(-7)朵;花苞片長於花梗和子房,寬闊,常包圍子房;萼片與花瓣不扭曲。花期1-3月。 產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雜木叢生山坡上多石之地,海拔1000-2500米。 該種與營草蘭的區別點在於葉堅挺,直立性強,寬達12-15毫米。  春劍 春劍

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日本與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據報告印度東北部也曾發現,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生長環境

生於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台灣可上升到3000米。  

繁殖方法

分株

春蘭經過一兩年的栽培,能萌發出許多新芽,當苗數達到6、7苗時,就可以進行分株,一般2、3年分株一次。在春、秋季,選擇6、7株以上的植株,起盆,輕輕拍打盆的底部,倒出蘭根,注意不要傷到新根,用刷子刷去根部上的舊土,找出假鱗莖之間空隙比較大的地方,通常俗稱“馬路”,小心掰開,用剪刀修剪枯根、腐根,然後浸入40%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800倍液1小時,再用清水沖洗,晾乾,根部發白變軟時,就可以定植了。  

播種

春蘭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方法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後,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於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然後置暗培養室中,溫度保持25C左右,萌動後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  

組培培養

產生大量的新植株,先在栽培2、3年的蘭株根部,切取2-3厘米的生長芽,用流水沖洗20分鐘,在溫度為22-25℃的無菌組培室里,把最外面的1-2片苞葉去掉,放在次氯酸鈉溶液中浸泡15分鐘,滅菌。然後剝離,切割成2-5毫米的莖尖,接種到準備好的培養基上,移至培養場所,3-4個月後發出根狀莖,不斷增殖,再進行誘芽和生根。當試管苗長至5-8厘米,有2、3條根時,就可以移栽了。從瓶中取出小苗,清洗乾淨粘附在根上的培養基,再種入到珍珠岩和蛭石混合的基質中,澆透水。放在陰涼的地方。成活後3個月,定植到小盆中,管理方法與分株繁殖相似。  

栽培技術

蘭室

蘭室是培養春蘭的場所,由於春蘭對溫度、濕度要求較高,蘭室要有調控溫度、濕度和通風功能。有條件的地方,在地面設蓄水槽或鋪設砂石,確保室內地面的濕度。將蘭盆擺放在蘭架上,離地面為60厘米左右,這樣既達到良好通風條件,叉可防止害蟲從盆底爬上。蘭架與蘭架之間保留約60厘米的走道,方便平時的管理。蘭架的上方安上照明燈,在陰、雨、霧天光線不足時,增加照度。蘭室的頂端設雙層遮陽網,遮擋陽光,還能防止溫度升高。牆的一面設水簾,在夏季高溫季節,開啟水簾,可以降低室溫。安裝風扇,加強通風換氣,特別在梅雨季節,控制空氣濕度,有利於病害的防治。此外還有加溫設備,在冬季低溫,能安全越冬,滿足春蘭的生長要求。  

蘭盆

春蘭的根係為肉質根,根內貯藏大量的水分。這種根的特點是怕積水、喜通氣、耐乾旱。選擇蘭盆時既要有利於植料的通風、透氣、排水,又要考慮美觀等因素。常用的蘭盆有塑膠盆、瓷盆、素燒陶盆、紫砂盆等。塑膠盆輕便,保水性好,但不吸水。透氣性和散熱性較差。素燒盆透氣性好,價格適中,但外觀較粗糙。紫砂盆透氣性較好,造型美觀,根據需要進行選擇。近年大多採用細而高的植盆,這種盆可保持蘭根有較好的透氣性,有利於蘭根的生長。同一蘭室最好選同一規格的蘭盆,使透氣性能基本一致,便於掌握濕度。傳統養蘭普遍使用的是非顆粒植料,容易造成板結,導致積水,使蘭根腐爛,增加了管理難度。為了增加通氣,避免爛根,目前採用先進的混合基質培養法,疏鬆透氣,保濕性好,很好地解決了爛根這一難題。栽植的基質有:塘基石、蛭石、植金石、珍珠岩、峨嵋仙土等,根據需要混合。先篩去粉塵,然後用不同篩子分篩出大、中、小三種顆粒,浸濕、晾乾備用。

選擇深筒、底孔大的素燒盆或紫砂盆栽植。將盒墊放入盆底,先填大粗顆粒料,把植株放入盆內,將老的假鱗莖偏向一邊,留出新芽位置。舒展好根系,加入中顆粒料,填到假鱗莖的地方,拍打植盆,使土落實,再蓋上小顆粒料,將盆面整成中央稍高的饅頭形。放在通風陰涼地方,然後進行葉面澆水,直到盆底流出水為止。  

澆水

蘭花適合生長在空氣濕度較大的環境,一般要求空氣濕度為70%~90%,如空氣太乾燥。則蘭花生長不良,葉片小而薄,沒有光澤。平時通過澆水保持濕度,最好用雨水澆水,如用自來水,要儲存一兩天,等到氯氣揮發後再用。水的。pH值為6左右最好,可用試紙測試。但根部不能有積水,要根據季節變化和培養盆植料的乾濕程度來給水。在夏天氣溫較高,蒸發量大,每天傍晚或早晨澆水1~2次,使蘭葉和盆面保持滋潤,每周澆透一次,使植料徹底濕潤。冬天蘭花處於休’眠狀態,每隔4~5天,在中午澆水一次。春天2天澆一次,秋天一天一次。總之,掌握不乾不澆,乾則澆透的原則。  

施肥

春蘭[蘭科蘭屬地生植物] 春蘭[蘭科蘭屬地生植物]

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濃度不能太高,否則會產生肥害,甚至導致蘭花死亡。施肥的方法主要有基肥、根追肥和葉面肥。根據蘭花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時間不同而定。4~6月為新芽生長期,這時氣溫開始回升,可施蘭菌王或花寶一號1000倍液,7~10天一次,促進根系早生快發和新芽生長。7月以後為新葉生長期,施花康三合一營養液或花寶五號1000倍液,7~10天一次。9~10月,施花寶二號和花寶三號1500倍液,10天一次,促進生殖生長。到了11月,可葉面噴施花寶四號1000倍液,10天一次。也可施魔肥、好康多、喜碩等蘭科植物專用複合肥。每次施肥後2~3小時,再澆一次清水。日常可配合使用長效顆粒肥,直接撒施在盆面上。到了冬季蘭花進入休眠期,不施肥。開花期一般也不施肥。  

光照溫度

春蘭[蘭科蘭屬地生植物] 春蘭[蘭科蘭屬地生植物]

春蘭適合在半陰半陽散射光照的環境下生長,適宜溫度為20~30℃,晝夜溫差不超過15℃。光照對蘭花生長發育的影響較大,充足陽光能促進蘭花光合作用,使葉片綠而細膩且有光澤。但光照過弱,則葉片深綠而無光澤;而光照過強,則葉片淡綠、粗糙。當夏季陽光強烈。溫度超過30℃時,要打開風機、開啟水簾,並覆蓋頂部雙層遮陽網。加強室內通風、加濕、降溫。冬季氣溫降至5℃以下時,使用加溫機進行加溫,或移入到室內栽培。雨季,在室外栽培時,要放下擋雨板,保護蘭花。此外,發現有焦頭、黃葉的要及時剪去。經常消毒、清理場地,保持清潔衛生。當植株生長繁殖的株數太多,塞滿蘭盆或栽培的植料老舊,不利於根系生長,就要進行翻盆,一般每隔2~3年翻盆一次,可結合分株繁殖同時進行。對一些名貴品種,要將花期控制在7~10天,即摘去花朵,保證養分集中供給植株生長。  

病蟲防治

黴菌病

黴菌病又稱白絹病。多發生在霉雨季節。初在土壤表面及葉基產生白色菌絲,導致根莖腐爛。防治方法是除去帶菌土壤,用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液噴灑。  

黑斑病

黑斑病(炭疽病)是蘭花最常見的病害,特別是春夏季雨水多,濕度大,溫度高,發病重。主要危害蘭葉,葉面出現病斑,由小到大,由黃到黑,嚴重時連片腐爛。高溫多雨季節發生。初起,在葉上出現褐色斑點,逐漸擴大增多,變成黑點。多為害新芽,嚴重時整株枯死。  

應加強通風,控制水分,拔除病株;用65%代森鋅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甲基硫菌磷800倍液噴灑,每10-15天一次,連續2-3次。  

介殼蟲

為害蘭花的介殼蟲有:盾蚧(Diaspis boisduvalii)、條斑粉蚧(Ferrisiana virgata)和蘭蚧(Lepidoaphes machili)。可以用20%氧化樂果500-800倍液、60%的樂果粉劑1500-2000倍液、5%馬拉硫磷800-1000倍液進行防治。  

鞘鏽菌

通常在葉的上下表面,較少在莖上出現凸起的小皰,內含黃色、橙色、銹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狀孢子。鏽病並不致命,葉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長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葉外,可用65%代森鋅粉劑500-600倍液或含銅殺菌劑噴灑。

白絹病

多發生於霉雨季節。初發病時、葉基布滿白色茵絲.導致根莖腐爛。防治方法:去掉帶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嚴重的病株要燒毀。  

炭疽病

終年都有,高溫多雨季節更為猖撅,而以建蘭感染尤多。病斑先從葉尖向根莖處延伸,初為褐色,然後逐漸擴大增多,出現許多乾黑點,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積極改菩環境條件外,在發病期內,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每7-10天一次;然後再輔以1%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一次,連續噴3-5次。  

介殼蟲

俗稱“蘭虱”。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可於孵化期內用1%氧化樂果或1500倍50%馬拉硫磺噴治。如盆數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春蘭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春蘭的傳說。古人認為春蘭“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春蘭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春蘭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春蘭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春蘭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春蘭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春蘭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春蘭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國蘭

蘭花的幽香獨秀長青素雅,蘭是一種花卉又是一種精神象徵。中國蘭花文化與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血脈相連,蘭學與國學血脈相連。這是全世界各種花卉史中所極為少見的。可以說,中國蘭花之所以這么名貴,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她是用一二千年的中國文化栽培出來的。
 

蘭目分類(一)

鞍唇沼蘭
凹唇羊耳蒜
矮角盤蘭
矮大葉火燒蘭
矮石斛
矮小肉果蘭
凹舌蘭
凹舌蘭屬
阿里山石豆蘭
阿里山全唇蘭
北方鳥巢蘭
白肋翻唇蘭
斑葉蘭
八代天麻
白唇槽舌蘭
寶島套葉蘭
棒距玉鳳花
版納玉鳳花
扁葶鳶尾蘭
薄葉玉鳳花
白綿毛蘭
杯鞘石斛
杓唇石斛
北插天天麻
斑葉蘭屬
白網脈斑葉蘭
波密斑葉蘭
寶島杓蘭
白唇杓蘭
波密杓蘭
棒節石斛
寶島美冠蘭
杓蘭屬
報春石斛
棒莖毛蘭
半柱毛蘭
巴郎山杓蘭
北火燒蘭
斑葉杓蘭
版納毛蘭
報春貝母蘭
白花長距蝦脊蘭
斑葉杜鵑蘭
杓蘭
碧江頭蕊蘭
碧玉蘭
貝母蘭
斑唇貝母蘭
布袋蘭
貝母蘭屬
斑舌蘭
布袋蘭屬
白及屬
白花貝母蘭
白花捲瓣蘭
波密卷瓣蘭
斑唇卷瓣蘭
白齒唇蘭
抱莖葉無柱蘭
白毛卷瓣蘭
棒距蝦脊蘭
白及
苞葉蘭屬
柄葉石豆蘭
棒距無柱蘭
白花石豆蘭
保亭金線蘭
豹斑石豆蘭
棒葉鳶尾蘭
扁莖羊耳蒜
扁球羊耳蒜
長距玉鳳花
川滇玉鳳花
城口盆距蘭
長苞斑葉蘭
長葉斑葉蘭
釵子股屬
槌柱蘭
長穗釵子股
蔥葉蘭屬
側花兜被蘭
長序翻唇蘭
春天麻
齒片坡參
長瓣角盤蘭
齒片玉鳳花
橙黃鳶尾蘭
長距舌喙蘭
長爪厚唇蘭
長距石斛
翅梗石斛
長蘇石斛
長爪石斛
春石斛
草石斛
長苞美冠蘭
橙黃玉鳳花
叢葉玉鳳花
叉唇角盤蘭
粗距舌喙蘭
川滇斑葉蘭
長距美冠蘭
粗莖毛蘭
藏南石斛
長苞尖藥蘭
長囊毛蘭
串珠石斛
叉唇石斛
齒瓣石斛
昌江石斛
長苞毛蘭
長葉蘭
叉唇蝦脊蘭
叉柱蘭屬
長鱗貝母蘭
長柄貝母蘭
城口蝦脊蘭
翅萼石斛
長帽隔距蘭
長陽蝦脊蘭
春劍
垂花蘭
春蘭
川滇疊鞘蘭
叉枝牛角蘭
齒爪疊鞘蘭
長苞頭蕊蘭
長葉隔距蘭
匙瓣蝦脊蘭
車前蝦脊蘭
匙萼卷瓣蘭
脆蘭屬
長足石豆蘭
糙莖無柱蘭
城口卷瓣蘭
長距蝦脊蘭
長葉牛齒蘭
齒唇蘭
赤唇石豆蘭
齒瓣石豆蘭
齒片無柱蘭
長距無柱蘭
長臂卷瓣蘭
長苞無柱蘭
長葉苞葉蘭
槌柱蘭屬
長瓣釵子股
槽舌蘭
齒突羊耳蒜
長苞鳶尾蘭
釵子股
長唇羊耳蒜
多花盂蘭
對葉蘭
短距槽舌蘭
滇蘭屬
大花玉鳳花
地寶蘭
短距舌喙蘭
滇藏斑葉蘭
短距手參
短柱對葉蘭
冬天麻
滇南玉鳳花
滇蘭
對葉蘭屬
滇南盆距蘭
滇蜀玉鳳花
兜被蘭屬
短莖脊萼蘭
大花羊耳蒜
短瓣蘭
大花兜被蘭
大花釵子股
短唇鳥巢蘭
大花鳥巢蘭
大花斑葉蘭
多花地寶蘭
地寶蘭屬
大唇羊耳蒜
多葉斑葉蘭
大花盆距蘭
對莖毛蘭
大葉杓蘭
疊鞘石斛
短棒石斛
鈍葉毛蘭
滇金石斛
倒吊蘭屬
單花美冠蘭
刀葉石斛
大武斑葉蘭
大斑葉蘭
大花地寶蘭
大葉火燒蘭
單葉厚唇蘭
單葶草石斛
倒吊蘭
大腳筒
大花杓蘭
滇南毛蘭
對葉杓蘭
堆山石斛
短毛美冠蘭
大苞鞘石斛
兜唇石斛
東北杓蘭
滇桂石斛
短距蝦脊蘭
多花貝母蘭
大根蘭
獨占春
杜鵑蘭屬
多花蘭
大理鎧蘭
大雪蘭
單唇貝母蘭
大花頭蕊蘭
獨花蘭
大序隔距蘭
大黃花蝦脊蘭
 德基叉柱蘭
短序隔距蘭
冬鳳蘭
短葉蝦脊蘭
大花蕙蘭
杜鵑蘭
短莖隔距蘭
疊鞘蘭
低藥蘭屬
滇蜀無柱蘭
滇南虎頭蘭
短序脆蘭
疊鞘蘭屬
兜蕊蘭屬
兜蕊蘭
大葉隔距蘭
獨花蘭屬
短距苞葉蘭
多花脆蘭
短柱齒唇蘭
低藥蘭
大花無葉蘭
大苞石豆蘭
單唇無葉蘭
大花叉柱蘭
滇越金線蘭
短序石豆蘭
短齒石豆蘭
德欽石豆蘭
多枝擬蘭
大花無柱蘭
帶葉卷瓣蘭
大魯閣叉柱蘭
滇西貝母蘭
短足石豆蘭
單花無柱蘭
滇南開唇蘭
等萼卷瓣蘭
滇南石豆蘭
大葉卷瓣蘭
短葶石豆蘭
多花指甲蘭
短耳石豆蘭
蝶花無柱蘭
淡黃花兜被蘭
滇南鳶尾蘭
單吉兜被蘭
大花對葉蘭
短瓣蘭屬
二花對葉蘭
鵝毛玉鳳花
耳片角盤蘭
二狹葉兜被蘭
二褶羊耳蒜
二葉兜被蘭
二色金石斛
鵝白毛蘭
峨眉手參
二葉玉鳳花
峨邊蝦脊蘭
二列葉蝦脊蘭
二裂蝦脊蘭
峨眉春蕙
峨眉金線蘭
峨眉無柱蘭
峨眉蝦脊蘭
二色石豆蘭
二葉石豆蘭
二脊沼蘭
粉葉玉鳳花
風蘭屬
反苞毛蘭
反瓣石斛
斧萼玉鳳花
蜂腰蘭屬
粉紅叉柱蘭
蜂腰蘭
鳳凰山石豆蘭
反瓣蝦脊蘭
輻射蝦脊蘭
富寧卷瓣蘭
芳香石豆蘭
伏生石豆蘭
方唇羊耳蒜
福建羊耳蒜
貴州地寶蘭
貢山盆距蘭
歌綠斑葉蘭
高斑葉蘭
光萼斑葉蘭
廣西舌喙蘭
瓜子毛蘭
廣東盆距蘭
鉤狀石斛
高莖毛蘭
高山石斛
高山杓蘭
高山毛蘭
鼓槌石斛
廣東石斛
鉤距是脊蘭
管花蘭屬
管葉牛角蘭
貢山貝母蘭
隔距蘭屬
廣東異型蘭
果香蘭
隔距蘭
鉤距蝦脊蘭
高山頭蕊蘭
貴州蝦脊蘭
廣東隔距蘭
高山無葉蘭
廣東石豆蘭
管花蘭
高莖卷瓣蘭
耿馬齒唇蘭
鉤梗石豆蘭
貢嘎無柱蘭
鸛冠卷瓣蘭
貢山卷瓣蘭
高山鳥巢蘭
廣布芋蘭
高山對葉蘭
廣東羊耳蒜
管花羊耳蒜
灰綠盂蘭
厚唇角盤蘭
厚瓣玉鳳花
合歡盆距蘭
火炬蘭
花葉對葉蘭
恆春羊耳蒜
黃花羊耳蒜
黃花堇蘭
紅松盆距蘭
褐黃玉鳳花
黃天麻
紅斑盆距蘭
火距蘭屬
喙房坡參
紅花石斛
黃花石斛
紅頭金石斛
虎舌蘭
厚唇蘭
黃石斛
黃花杓蘭
紅花斑葉蘭
何氏盆距蘭
花格斑葉蘭
海南盆距蘭
黃松盆距蘭
花蜘蛛蘭屬
合柱蘭
厚葉毛蘭
花蜘蛛蘭
虎舌蘭屬
火燒蘭屬
華石斛
海南石斛
火燒蘭
禾葉毛蘭
合柱蘭屬
霍山石斛
黃花美冠蘭
黑毛石斛
厚唇蘭屬
禾葉美冠蘭
華西杓蘭
褐花杓蘭
黃絨毛蘭
紅花隔距蘭
蕙蘭
黃蟬蘭
寒蘭
黃綠貝母蘭
弧距蝦脊蘭
葫蘆莖蝦脊蘭
褐唇貝母蘭
黃蘭屬
紅花宿苞蘭
紅花無柱蘭
紅萼齒唇蘭
河南卷瓣蘭
合萼蘭屬
禾葉蘭屬
合萼蘭
禾葉貝母蘭
黃花石豆蘭
黃花捲瓣蘭
黃花白及
和社叉柱蘭
禾葉蘭
虎斑卷瓣蘭
黃花無柱蘭
紅心石豆蘭
海南石豆蘭
環唇石豆蘭
華白及
恆春銀線蘭
紅斑石豆蘭
湖北羊耳蒜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 :具1片頂生子葉 ; 內的纖維管束:為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組織,只有初生組織。
葉脈:為平行脈或弧形脈; :基數常為3 ; :主根不發達,常為鬚根系。
重要科                代表植物
澤瀉科    澤瀉   慈姑  矮慈姑 
莎草科香附子  荸薺 異型莎草 牛毛氈 蒲草(席草水莎草 扁稈藨草 風車草傘草旱傘草
禾本科
(根據莖是否木質化而分為竹亞科禾亞科
(竹亞科):毛竹 鳳凰竹  大佛肚竹 紫竹 闊葉箬竹 金鑲玉竹 
(禾亞科):稞麥(青稞)   三叉大麥    野大麥  小麥  水稻   粳稻  秈稻   糯稻    雜交稻     狗尾草     大狗尾草   甘蔗 竹蔗   斑茅   高粱   蘇丹草   假高粱   玉米(玉蜀黍)    黍稷   狼尾草  燕麥   野燕麥   毒麥  黑麥草   多花黑麥草   蕎麥  牛筋草(蟋蟀草)   (茭白)   薏苡   白茅    蘆葦    看麥娘      狗牙根  小黑麥
百合科 洋蔥 韭菜  金針菜(黃花菜萱草 百合 山丹 卷丹 石刁柏(蘆筍) 黃精 玉竹  絲蘭 土麥冬 玉簪 鬱金香
棕櫚科棕櫚 蒲葵  椰子  油棕   魚尾葵  檳榔  王棕  省藤  假檳榔
天南星科   
    菖蒲   半夏  虎掌南星  異葉天南星  大漂水葫蘆魔芋  馬蹄蓮 龜背竹 廣東萬年青   麒麟尾  紅鶴芋  紅掌紅燭白蝶合果芋
鴨跖草科火柴頭  鴨趾草  吊竹梅
姜科  蘘荷  砂仁  鬱金  艷山姜
薯蕷科 黃獨   山藥
蘭科白芨  石斛  劍蘭  墨蘭   春蘭  天麻  蝴蝶蘭 大花惠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