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竹鄉

茨竹鄉

茨竹鄉地處萬州區城北,距主城區53公里,幅員面積58.5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38個農業社,有2341戶9861人,有耕地面積10873畝,其中田9317畝,土4556畝,平均海撥750米,以淺丘低山槽壩地形為主,氣候濕潤,適宜農作物生長,適宜農作物生長,盛產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和生薑、茶葉、山芋、蠶桑、蔬菜等經濟作物,是重慶市無公害蔬菜基地。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茨竹鄉茨竹鄉
茨竹鄉為農業大鄉,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等作物。在養殖業方面大力發展生豬養殖,“三元雜交”優良品種在全鄉得到廣泛推廣。退耕還林3319畝。工業以建材、採礦、釀酒等業為主,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較快,現有方興稀土材料廠、雙橋砂石廠、民主磚廠、和平酒廠、南涯石英礦、山川加油站等企業。境內有6所學校,國中1所,村小5所(其中石龍二小和民主國小創辦了獎學基金會),設有鄉衛生所、計生指導站和村醫療站等醫療衛生機構。

2001年順利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2002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集體;2003年被縣人民政府評為道路交通整治先進單位;2004年通過了州人民政府對“兩基”工作的檢查驗收;2005年成功試種烤菸600畝,實現養蠶產繭300擔,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蠶桑生產先進集體,“兩基”工作通過了省州人民政府的檢查驗收,並發行了《茨竹鄉志》。

城鎮建設

茨竹鄉茨竹鄉
重慶市萬州區茨竹鄉在農網建設與改造工作中出現的收費過高、下火點布局不合理、虛設電錶等問題刊登了題為《“民心工程”傷了農民心》的報導。2005年6月8日,重慶市萬州區發展計畫委員會來函“文章發表後引起了萬州區委、區政府、有關部門和茨竹鄉的高度重視,區委、區政府召集有關部門和鄉領導召開了專題會議;萬州水利電力投資集團和負責萬州區農網改造的實施單位重慶川東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東電力集團)的領導連夜召開會議,對萬州區農網改造整改工作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一致認為:新聞媒體對問題的披露,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強化農網改造的監督管理,更有助於深入細緻地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又說,“增福鄉黨政領導看到報導後,已於2005年6月7日召開了駐村幹部、村社三職幹部會,要求對問題進行全面檢查。”

為把實事辦好,萬州區計委會同相關部門進行了現場調查。川東電力集團成立了農網改造整改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材料供應組、整改實施一組、二組、三組等五個組,進駐茨竹鄉,按照確定的整改方案進行實施。

黨政建設

茨竹鄉茨竹鄉
2007年,區人大機關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高度重視幫鄉扶貧工作,根據區里年初的統一安排,認真做好對茨竹鄉的幫扶工作,領導重視、機構健全、責任落實、真心幫扶,為茨竹鄉脫貧致富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深入調研提出建議

2008年,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和區人大機關扶貧工作組成員多次深入茨竹鄉開展調查研究,聽取鄉黨委、政府有關情況匯報,走訪建卡貧困戶和專業大戶,宣傳黨的農村工作政策,了解農民民眾的疾苦,特別是他們普遍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分析研究產生貧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與鄉領導一起座談討論,並就農民增收和該鎮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做好扶貧工作,向茨竹鄉提出了六條建議:一是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全面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二是堅持科教興農戰略,大力推行農業實用技術,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三是因地制宜發展二、三產業,促進城鄉一體化;四是加強水、電、路、電視、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五是大辦龍頭企業,把農戶與市場、農民與企業聯繫起來;六是努力做好扶貧工作,切實解決五保戶、特困戶、建卡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困難等問題,幫助他們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盡力引導他們勤勞致富奔小康。

領導重視責任明確

2008年6月6日,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梁先玉率領幫扶團成員單位(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區市政管理局、區無線電管理處、區廣播電視台、農發行萬州分行)和區交委、區教委、區農辦、區農業局、區水利局、區衛生局等區級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到茨竹鄉召開了幫扶現場辦公會,了解並研究了茨竹鄉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確定了幫扶的重點和方法,明確了各幫扶團成員單位的責任和幫扶項目。此後,該辦加強了協調聯繫和督辦,使各項幫扶工作得以順利推進和落實。

部門協調真心幫扶

一是幫扶團成員單位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區市政管理局、區無線電管理處、區廣播電視台、農發行萬州分行共同出資10萬元(資金已撥付到位),為茨竹鄉建立幫鄉扶貧基金,用於扶貧貸款擔保和貼息。二是區交委幫助解決出行難的問題,將茨竹鄉馬家村至新田鎮高家村6.2公里道路實施油化改造列入今年建設規劃;年內負責接通萬石公路,按照通達標準整治,打通茨竹鄉出境通道,2009年力爭安排硬化。三是區水利局幫助解決飲水問題。今年確保茨竹場鎮人畜飲水安全,25萬元飲水項目資金已到位,投資45萬的集鎮供水工程即將竣工。盛家村已開始機井取水。爭取一年解決一個缺水村的飲水難問題,用兩年的時間徹底解決茨竹鄉飲水難的問題。四是區教委幫助解決貧困學生上學難的問題。保證茨竹鄉的每一個學生完成國小到國中的義務教育,並讓每一個沒有考上高中的貧困學生免費就讀高一級職業學校,現實施情況良好。五是區農辦和區農業局解決農民增收難的問題。在2008年實施項目扶貧,幫助茨竹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幫助建立反季節、無公害蔬菜基地,同時進行技術指導,暢通銷售渠道,並捐贈電腦3台,幫助茨竹鄉改善辦公條件。農業局還將在今明兩年優先安排沼氣池指標,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六是區衛生局幫助解決老百姓就醫難的問題。負責茨竹鄉的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高醫療水平,對醫務人員加強管理。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力爭將其參合面由65%提高到90%以上。七是區文廣新局幫助解決文化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幫助茨竹鄉建立一個文化站已列入2008年規劃;建兩個圖書室;2008年幫助全面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解決少數村不通廣播、電視信號的問題,力爭全覆蓋。八是區農業局、區就業局共同負責免費為茨竹鄉培訓農村勞動力,提升勞動者技能,以解決農民技能差,就業難的問題。年底為茨竹鄉建立鄉社保所和社區社保站,目前資金已劃撥到位,可望於年底前建成。九是區扶貧辦負責幫助茨竹鄉新上一個產業發展項目,2008年安排30萬元項目用於產業發展。對特困村採取集中投入的方式,啟動易地搬遷計畫,力爭使老百姓早日脫貧致富。2008年8月前優先安排20個貧困戶易地搬遷。十是農發行萬州分行和區農辦、農業局支持部分辦公設備和電腦、電視等物資,用於茨竹鄉改善辦公條件。以上幫扶措施目前都進展順利,有的已經落實到位,有的正在實施過程中,有的正在積極籌劃中。資金全部用在了民眾最急需的基礎設施項目上,民眾的生產生活狀況有了較大的改善。

2008年,區人大機關將在區人大常委會的領導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總結經驗,落實措施,盡職盡責地搞好對茨竹鄉的幫鄉扶貧工作,力爭在2008年的基礎上再上一個新台階,為徹底解決茨竹鄉行路難、用電難、飲水難、基層政權運轉難,努力推動茨竹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措施

茨竹鄉茨竹鄉
一是高度重視,認真部署。根據區重大動物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對狂犬病強制免疫工作部署,鄉黨委立即召開黨委會,研究解決工作經費、落實領導分工和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在2006年7月1日村四職幹部會上,鄉長將狂犬病免疫工作作為重要工作進行專門布置,分管鄉長及時召開村主任會議,研究具體措施,明確村居責任,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同時,各村居進行了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為順利實施狂犬病免疫工作奠定基礎。

二是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全鄉投入資金1.2萬餘元,用於狂犬病免疫注射工作。按4元/只犬的標準補貼聘請防疫人員勞務工資和物資器材等費用,按10元/只犬補貼強制撲殺犬的工作經費。駐村幹部、村四職工幹部必須參加防疫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狂犬病強制免疫工作。

三是創新方法,提高效果。即改以往分散防疫為集中防疫,以分散防疫為輔。按照行政村(居)分布情況,因地制宜設定集中免疫點20個,安排5個防疫小組集中4天時間,分片實行“集中地點、統一日程”式防疫,集中免疫了2751條,免疫率98%,因未免而被補殺的犬55條,收到了良好效果

重慶萬州區行政區劃

萬州,既原四川萬縣,重慶直轄後劃歸重慶,改為萬州區。萬州位於東經107°55'22"-108°53'25",北緯30°24'25"-31°14'58"。東與雲陽,南與石柱和湖北利川,西與忠縣和梁平,北與開江和開縣接壤,總面積3457平方千米。萬州區幅員面積3457平方公里,轄52個鄉鎮街道(其中13個鄉、28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