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街道

太白街道

太白街道,位於重慶市萬州區,於2004年8月30日,在區劃調整中,由原紅光街道、太白岩街道合併而成。地處萬州城主城區,東以薴溪河、長江為界與陳家壩街道、鐘鼓樓街道隔(江)相望,西與九池鎮接壤,南與高筍塘街道為鄰,北與沙河街道、高梁鎮相連。

基本信息

簡介

截至2008年面積13.1平方公里,轄12個社區居委會,79個居民小組;4個行政村,19村民小組,總人口近15人,其中,社區常住人口近10萬人,流動人口5萬餘人。各大保險、金融機構設立其中,萬州廣播電視中心、萬二中、國本中學、萬州區第一所市級示範學校紅光國小等860多個企事業單位坐落轄區。是萬州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被萬州區委、區政府評為鄉鎮企業十強鄉鎮(街道)。

鄉鎮概況

重慶市萬州區太白街道辦事處成立於2004年8月30日。位於萬州主城區,面積13.1平方公里,街道機關內設12個科(室、站、所),現有幹部職工103人。街道現轄12個社區居委會,4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0萬人,流動人口5萬人,總人口15萬人。

擁有“長江三峽第一市”之稱的重慶小天鵝綜合批發市場、重慶萬高國際、新世紀商城、萬二中、萬州區第一所市級示範學校紅光國小等860多個企事業單位座落轄區。是萬州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轄區通訊便捷,交通便利,達萬鐵路、318國道、萬州大橋、北濱路橫貫全境。坐落在轄區的火車西站,將成為萬州的重要貨運中轉、物資倉儲中心。

自然資源

太白街道太白街道
旅遊資源豐富,太白岩風景旅遊生態區占地717畝,中國九·五慘案紀念館坐落其中,太白岩山體挺拔險峻、碑文林立、風光峻秀是萬州城區最大的旅遊、休閒綠地,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太白岩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黃桷楠基地與太白岩旅遊風景區連成一片,將成為萬州城區最大的“都市花園”;轄區的山會更綠、水會更清,萬州城的西大門會更美。

2005年,街道實現GDP13.5個億,財政收入突破了2301萬元。太白街道被區委政府評為“明星街道”。

2006年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為年目標18.377億元的100.7%,同比增長15.77%;完成固定資產總投入3.79億元,為年目標3.6億元的105.28%.

財稅工作:實現全口徑財稅任務3354萬元為年任務3252萬元的103.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48萬元為年任務1481萬元的104.52%。

招商引資

引進規模以上企業3家,引資13200萬元,為年目標4500萬元的293.33%,新增稅收600萬元。

農業農村工作

全年新增勞動力轉移135人,實現勞務收入1360萬元,新發展重專大戶21戶,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4%達到了3146元;全年未發生森林火險火災,實現了森林防火零目標。

搬遷安置

全面完成三期移民搬遷安置、清庫工作,並一次性通過國家終驗;超額完成農村移民市內外遷任務,安置外遷移民132人為任務120人的110%;移民檔案的整理工作順利通過國家檔案管理驗收。就業再就業及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全年完成新增就業人員1820人,占全年任務1400人的130%;其中“4050”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721人,為全年任務300人的240%;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135戶。發放低保金734.04萬元,優撫金73萬元,救濟款81.2524萬元,農村五保戶供養費3.54萬元,老齡長壽金4.82萬元。全年轄區出生人口471人,合法生育率99.6%。農村參合人數達到5589人,參合率80.01%。街道經濟工作的中長期目標是:在2004年基礎上,努力實現三年3000萬元,五年5000萬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交通運輸

轄區交通便利,通訊便捷,村村通公路,萬州大橋、萬安大橋橫跨薴溪河南北兩岸,達(川市)萬(州區)鐵路跨境而過,318國道橫貫全境,火車西站坐落轄區,成為萬州的重要貨運中轉、物資倉儲中心。

商業經濟

轄區商貿繁榮,擁有“長江三峽第一市”之稱的重慶小天鵝綜合批發市場、重百商場、蘇寧電器、頤高數碼廣場、沃爾瑪等國際國內大企業紛紛入駐轄區為太白全力打造現代商貿物流區,把萬州建設成為三峽庫區最大物資集散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工農業發展

轄區最高海拔600m,最低海拔108.5m,年降水量1100—1200mm,無霜期達310天,適宜發展種植業是萬州城區的主要蔬菜基地之一。三峽工程建成後,轄區水域達969畝,適宜發展水產養殖業。
2004年,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個億,財稅收入突破了2000萬元大關,經濟、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
2004年,街道黨工委被重慶市委組織部評為“五好街道黨工委”,被萬州區委評為“移民核心黨組織”,被萬州區政府評為“十強鎮(街道)”,在龍寶移民開發區年度業績考評中獲“綜合考評一等獎”。
2005年,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個億,實現財稅收入2301萬元。太白街道被區委政府評為“明星街道”。
2006年,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財稅突破3000元大關達到33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0.4%達到了3146元。街道被區委、區政府評為“十強(鎮鄉)街道”。
2007年,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3億元,實現財稅任務3781萬元,居全區鎮鄉街道之首。

地區代碼

500101017:~001青羊宮社區~002白岩路社區~003桂花堰塘社區~004桔園社區~005孫家書房社區~006文化里社區~007國本路社區~008復興路社區~009和平路社區~010紅光社區~011南池溝社區~012吳家灣社區~200太白村~201永寧村~202紅光村~203萬二村

區劃沿革

2004年,太白岩街道更名為太白街道,同時紅光街道撤銷併入,區劃調整後,共7個村、23個社區,面積13.1平方千米,總人口93419人。辦事處駐白岩一支路8號。同年,將24個社區調整為12個。撤銷太白、西站、觀音閣、林家灣、豆芽棚、公瓦溪、魏家巷、藥王巷、天德門、萬祥巷、易家莊、鹽局街12個社區;調整文化里、國本路、復興路、南池溝、吳家灣5個社區;保留青羊宮、白岩路、孫家書房、桔園、和平路、桂花堰塘、紅光社區7個社區。
1、文化里社區:撤銷豆芽棚社區,將原豆芽棚社區劃歸文化里社區管理。調整後的文化里社區管理9個居民小組,3917戶,總人口9965人。
2、國本路社區:撤銷觀音閣社區,將原觀音閣社區劃歸國本路社區管理。調整後的國本路社區管理9個居民小組,3165戶,總人口10286人。
3、復興路社區:撤銷鹽局街、林家灣2個社區,將原高筍塘街道鹽局街和林家灣社區劃歸復興路社區管理。調整後的復興路社區管理22個居民小組,3167戶,總人口10893人。
4、南池溝社區:撤銷太白社區,將原太白社區劃歸南池溝社區管理。調整後的南池溝社區管理6個居民小組,806戶,總人口2804人。
5、吳家灣社區:撤銷西站社區,將原西站社區劃歸吳家灣社區管理。調整後的吳家灣社區管理17個居民小組,1441戶,總人口3093人。
附:太白岩街道 1955年置郊區街道,1958年改郊區公社,1983年改郊區鄉,1992年設太白岩街道。1997年,面積12.1平方千米,人口8萬,轄青羊宮、白岩路、桂花堰塘、山 、太白岩、文化街、流杯池、孫家書房、萬里城牆、白岩支路、國本路、豆芽棚、文化里、觀音閣、林家*R、復興路、廣場、玉和巷、和平路、萬祥巷、公瓦溪、魏家巷、藥王巷、天德門、易家莊、龍井路、萬一橋、橋溝、五梁橋29個居委會和紅光、絲廠、萬二、太白、茅尖、永寧、芭蕉7個行政村,萬縣市政府駐境內。

文明街道創建

街道黨工委榮獲重慶市“五好街道黨工委”、萬州區委“移民核心黨組織”;辦事處榮獲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重慶“十佳社保平台”等稱號,多次獲得萬州區委綜合考評“一等獎”;90%以上的幹部獲得各級獎勵。
2009年8月14日,太白街道辦事處被評為第七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2009年,街道的文明創建工作,重點圍繞“雙創”工作和先進文化區建設開展,在機關以及以中心組學習為龍頭,不斷深化轄區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以“知識萬州”活動為載體,以“五星級”學習型領導班子創建為抓手。把“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區”(村)、“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與文明創建結合起來,用“1+10”交朋友的形式,以“雙創”為帶動,以“市民文明行動”為抓手,進一步深化了“不亂穿馬路,文明在我腳下;不亂扔雜物,文明在我手中;不說髒話粗話,文明在我口中;不冷硬橫推,文明在我臉上”為主要內容的“四不四在”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市民的文明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通過多變的形式,豐富多彩活動,使我辦的文明創建工作落到了實處,使轄區文明創建工作邁上了新台階。全年共創市級文明社區4個、區級文明社區8個、全國文明村1個、區級文明村3個,文明樓院22幢,轄區有文明單位21個,辦事處機關連續4年被評為區級最佳文明單位。
堅持“七要” 抓好文明街道創建
太白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 程宏軍
文明街道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街道經濟社會發展和街道形象,因此要堅持“七要”,抓好文明街道創建。
1、觀念認識要到位。要通過層層召開文明創建工作動員大會,統一幹部民眾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創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創建工作作為街道工作的重要工作來抓。
2、宣傳發動要廣泛。要充分利用會議、板報、發放明白紙等形式,向民眾廣泛宣傳創建文明街道的重大意義、創建與市民的關係及創建工作給市民帶來的好處。要做到家喻戶曉,人人參與,為創建文明街道工作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3、組織領導要有力。要把創建文明街道作為街道的一項常態工作來抓,並把文明創建工作納入街道發展總體規劃之中,由黨工委書記親自帶頭、分管領導抓具體落實,街道統一部署,各部門聯合行動;同時設立專門經費為創建活動提供經費保障。
4、創建措施要具體。要建立和完善創建文明街道工作的會議和考評檢查制度,在街道各部門中建立良好的工作協調機制,街道、社區(村)層層分解落實創建文明街道工作目標和任務,定期匯報、總結階段性創建文明街道成果,查缺補漏,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同時要將創建工作納入街道機關幹部和社區幹部年終考評,嚴格獎懲。
5、重點整治要到位。一是強力整治市容市貌。突出抓好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的環境衛生,掃除城鄉接合部"三不管"盲區。二是規範交通秩序。繼續開展"暢通工程",配合相關部門,大力整頓客運市場,對亂停、亂放、亂穿公路行為開展文明勸導。三是開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管理、流動人口管理等三大集中整治,提高創建工作達標水平。四是抓好信訪維穩,要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進一步建立健全群體性矛盾領導包案、排查化解、風險評估、應急處置工作機制,成功處置一些重大矛盾和糾紛,營造了和諧發展環境。
6、長效機制要完善。一是要建立目標責任制,層層強化責任,狠抓工作落實。二是要建立市民教育培訓機制,教育凡是在轄區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幹部民眾都要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三是建立工作聯動機制,遇到須多個部門解決的事情,通過召開聯席會的形式徹底解決。
7、文體活動要豐富。要以“爭做文明市民、建設和諧社區”為目標,開展形式各樣的社區文體活動、“唱、讀、講、傳”活動、傳統節日慶祝活動,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人居環境。

重慶萬州區行政區劃

萬州,既原四川萬縣,重慶直轄後劃歸重慶,改為萬州區。萬州位於東經107°55'22"-108°53'25",北緯30°24'25"-31°14'58"。東與雲陽,南與石柱和湖北利川,西與忠縣和梁平,北與開江和開縣接壤,總面積3457平方千米。萬州區幅員面積3457平方公里,轄52個鄉鎮街道(其中13個鄉、28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