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博物館

英國博物館

英國博物館在英國,在2000年底,公共博物館基本都免費開放。相比而言,中國博物館的免費開放之路才剛剛起步,管理經驗的缺失,工作重心所要面臨的轉變使參加培訓班的學員對課程充滿了期待,到底,我們能從中借鑑到什麼。

基本信息

簡介

英國擁有種類繁多的博物館,有名者如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博物館、自然博物館,還有別具一格的皇家海事博物館、赫伯特藝術畫廊與博物館、北部聯盟博物館等。2009年7月,英國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委員會(MAL)制定施行了《領先的博物館——英國博物館遠景規劃和戰略目標》檔案, “讓民眾成為博物館的核心,讓博物館成為社會的核心”,透露出英國博物館發展的理念。

免費開放政策

英國博物館的免費開放具有相當的選擇性。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首先,只有公立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私立博物館則是需要收費的。英國博物館專家認為:“最適合免費開放的是國家級的大博物館,因為它們具有多元化的市場,與許多社會機構建有夥伴關係,地處城市中心,有多種資金來源。”不過,即使是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如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博物館,也會實行建議門票制(捐贈制),在博物館入口處設有捐款箱。
其次,博物館舉辦的臨時展覽大多採取分級收費制度。這種收費方式的人性化設計,一方面增加了博物館的“可進入度”,使更多類型的觀眾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進入博物館參觀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利用免費待遇這種手段,強調了“博物館之友”這個團體,吸引更多的公眾加入其中,使更多人成為博物館的穩定客源。
其實在過去,英國大部分博物館都收取門票。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的保守黨政府大搞私有化經濟,視博物館收藏為商品,鼓勵博物館提高門票價格。
博物館免費開放,是1997年布萊爾領導的新工党進駐唐寧街後實行的新政府文化政策的一項核心內容。這項政策在當時存在很多爭議,如免費開放導致參觀者人數激增,致使博物館維護費用增加等。英國政府因此謹慎地分成三個階段進行。
1999年4月,實現所有兒童免費參觀博物館,當年參觀的兒童人數增加了五分之一。2000年4月,退休人員亦得免費,老年參觀者人數當年激增40%。2000年底,英國最好的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相繼免費開放,政府在第二年提議並通過議案,凡被政府指定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國家博物館,返還其全部增值稅。這可以說是英國政府實現博物館免費開放的關鍵一步。在此之前,英國的博物館只有賣門票才能要求返還增值稅。
實際上,即使收取門票,其收入也只是這些國家級博物館和美術館財政收入的一小部分。政府直接撥款和布萊爾政府建立的國家遺產彩票基金是博物館的主要資金來源,其次是社會、公司和個人捐助,再次是舉辦各種活動和特展的收入。而且,公立博物館一般都登記為慈善機構,享受各種稅收上的特殊優惠。
英國專家說,免費開放並非一概行得通。最適合免費開放的是國家級大博物館,因為它們具有多元化的市場,與許多社會機構建立了夥伴關係,地處城市中心,有多種資金來源。相反,那些資金來源單一、自負盈虧,與其他機構無夥伴關係,地理位置也不理想的小博物館,免費開放很可能會給它們帶來災難。
現任英國文化大臣特莎·喬韋爾曾經表示,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免費開放,是政府關於“建設一個更美好的英國”的承諾之一,其目的在於增強藝術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
有英國人說,博物館現在已經取代了教堂在英國社會的地位,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體驗。事實上,博物館在英國也被視為最重要的教育機構之一。參觀博物館歷來是英國中國小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臂之距”的管理原則

政府對博物館的管理,採取間接管理的方式,即所謂的“一臂之距”原則。政府不直接干預博物館的日常運作,而只是通過制定一系列非強制性的和鼓勵性的建議,為博物館提供一個政策框架,通過財政撥款和中介機構實現其管理意圖。具體來講,英國政府主要將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委員會作為對博物館管理的中介機構,它每年接受文化新聞和體育部(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and Sport)以及其他有關政府部門的撥款,並負責具體分配給由國家資金支持的各博物館。這種做法,保證了精簡高效的“小政府”運作,同時也給予了博物館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
博物館實行委託管理委員會制度,即董事會或理事會,一般由10至20名委員組成,不領取任何報酬。其責任主要是對博物館的藏品負責,並確保博物館在稱職的館長和館員的主持下正常運行。它不直接參與博物館的日常管理工作,只負責制定博物館的發展規劃、博物館主要工作的政策,審查並批准博物館館長執行計畫的情況,並對博物館每年的工作情況發表年度報告。

“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英國博物館非常注重“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最重要的表現就是他們所做的觀眾分析與調查。因為觀眾數量是博物館和美術館獲得政府撥款和社會贊助的一個關鍵因素,所以如何保持和提升觀眾的參觀量,使觀眾滿意而歸,是英國博物館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博物館通常會按照社會組織結構的不同——縱向的產業結構、行業結構、職業結構;橫向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或區域結構等, 分門別類, 建立起科學的觀眾檔案,並在此基礎上確立博物館的目標觀眾群。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除了對觀眾組成結構進行調查外,博物館還會在展前、展中、展後進行觀眾的抽樣分析調查,根據從觀眾那裡獲得的反饋信息,確定和調整展覽的內容和形式。這種做法,致力於增強觀眾的主人翁意識,有效增加了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英國的博物館“以人為本”的體現,還反映在十分強調博物館的可進入性上,即博物館是為社會所有階層、所有人群服務的,任何人都享有參觀博物館的權利。比如大英博物館在免費開放以後,並未滿足於坐等觀眾上門,而是主動出擊,積極與各社區聯繫溝通,了解和掌握邊遠地區貧困居民的具體情況。針對邊遠地區的貧困居民,大英博物館提供免費的交通服務和子女託管服務,使他們也能真正享有參觀博物館的權利

人性化的服務措施

英國博物館還專門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參觀群體制定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務措施,包括:(1)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提供殘疾人專用廁所,展板和文物的高度設計適合輪椅觀眾和兒童的閱讀,配有殘疾人專用電梯等。(2)為有視覺障礙的觀眾設計大字型的博物館導覽圖冊、可觸摸的展品和博物館展廳分布圖。據大英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擬在新推出的展覽中,嘗試採用盲文的展示說明牌,除此之外,他們還為導盲犬提供飲用水並允許其進入展廳。(3)為有聽覺障礙的觀眾提供手語講解服務,展廳內的多媒體、視頻裝置配備字幕和手語解說。(4)為有學習障礙的觀眾(智障觀眾)提供專人服務,從事此項服務的博物館工作人員都經過專業培訓,運用特殊的材料和手段幫助這類特殊觀眾參觀展覽。

博物館的核心功能——教育

英國博物館界普遍認為,博物館與觀眾的關係不應該是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關係,而應該是一種平等互動的關係。在這種理論和觀點影響下,許多英國博物館正向激發觀眾學習興趣、引導觀眾進行學習的角色轉換,即博物館教育由教育(Education)向學習(Learning)轉變。如大英博物館教育部(Education Team)已改名為學習部(Learning Team)。在英國的博物館裡常常會看到老師帶著學生置身其中,或參觀,或臨摹,或動手仿製文物。據統計,每年以班組為單位參觀大英博物館的幼稚園兒童和中小學生將近20萬人次。
針對不同觀眾群體,英國博物館會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務: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一是學校和學生:博物館配合學校的教學計畫為教師提供有關教學資料和培訓,組織學生集體參觀並提供多形式的教育活動,如講解、講座、視頻影像播放、動手觸摸(hands on)和製作展品(workshop)等項目。除了提供設備服務外,有些博物館甚至還為高校提供藏品出借服務,如桑德蘭博物館有一個專門以出借藏品為目的的文物庫房,學校可以在該庫房內親手挑選所需文物,在與博物館簽訂協定後,即可在規定期限內將藏品借出,用作授課的輔助教具。
二是兒童和青少年:這是相對於在校學生這類團體觀眾而言的個體觀眾類別。在周末和節假日為對博物館及其藏品有興趣愛好的青少年提供學習機會。對於兒童觀眾群體,大英博物館每年會舉辦一次“博物館之夜”的主題活動,該活動主要針對15歲以下的青少年觀眾,他們可以在博物館展廳內度過難忘的一晚,從而獲得與眾不同的博物館體驗。
三是成年人:為成年人提供終身教育服務,安排文化藝術休閒活動和自身發展與提高的機會,包括各類課程、學歷,舉辦學術講座與研討會,結合展覽內容安排文藝演出等。如大英博物館與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教育學院合辦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教育”碩士課程班。
四是家庭觀眾:建立專門的家庭活動日,專門為家庭觀眾設計展覽服務項目。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觀博物館,共同體驗各種教育活動,一方面父母和孩子在博物館都得到了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無疑增加了觀眾的數量。
其實,英國很多博物館的互動項目設計,並不追求高成本、高投入。比如在自然史展覽的展廳入口放置一些僅有昆蟲或化石輪廓的卡片,你可以在展廳的某個角落找到與之匹配的圖形,將其貼在卡片上,一幅精美的“作品”就誕生了。雖然很簡單,成本也很低廉,但實踐證明,這種做法確實很受觀眾歡迎,不僅是孩子,就連很多成年人都很樂於這種類似尋寶式的博物館參觀方式。

英國博物館的管理理念

首先,“以人為本”是根本原則。英國博物館管理的根本目標是實現“讓民眾成為博物館的核心,讓博物館成為社會的核心”。由此可見,英國博物館的發展最注重的是博物館融入社會。強調博物館信息傳播活動的“雙向性”,著力改變以往博物館“高高在上”的姿態,充分注重博物館與社會公眾的緊密聯繫與交流。這個根本原則具體體現在:(1)注重博物館的觀眾調查,認真做好展前、展中和展後的觀眾調查與評估工作。(2)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參觀群體(如殘疾人、老人、未成年觀眾等)量身定做不同的服務設施,在展覽中採用盲文的展示說明牌,允許盲人觀眾攜帶導盲犬進入展廳,並為導盲犬提供飲用水等。(3)強調博物館的可進入性(Accesible),主動出擊,為貧困和遠離博物館的觀眾提供交通或子女託管服務,使其能夠享有同等的參觀權利。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其次,核心功能是教育。英國博物館界普遍認為,博物館與觀眾的關係不應該是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關係,而應該是一種平等互動的關係。在這種理論和觀點影響下,許多英國博物館正朝著激發觀眾學習興趣、引導觀眾進行學習的角色轉換,即博物館教育由教育(Education)向學習(Learning)轉變。如大英博物館教育部(Education Team)已改名為學習部(Learning Team)。英國的博物館通常會根據觀眾類型的不同(如個體觀眾、成人參觀團隊、家庭參觀團隊、教育參觀團隊和有特殊需要的參觀群體)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和配套的服務措施。比如為高校提供藏品出借服務,很多博物館都有專門的文物庫房存放用於出借的博物館收藏品。學校負責人可以在該庫房內親手挑選所需文物,在與博物館簽訂協定後,即可在規定期限內將藏品借出,用作授課的輔助教具。再如,設立家庭活動日,專門為家庭觀眾設計展覽服務項目,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觀博物館,共同體驗各種教育活動。一方面父母和孩子在博物館都得到了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這種做法無疑增加了觀眾的數量
第三,強調社會的廣泛參與。博物館作為向公眾開放的社會性公益機構,要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不可能以一種封閉的狀態存在,而是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協助。它在滿足社會公眾教育、審美、感情以及認同等方面需求同時,自身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社會其他成員的關注與支持。具體說來,博物館的社會支持力量包括:(1)博物館會員。在英國,博物館會員制度已經相當成熟,會員項目既作為創收的一個資源,又有助於擴大博物館在當地社區的社會影響力。(2)博物館志願者。在英國的博物館中,不僅是講解人員,甚至研究、管理人員都可以由志願者擔任,從而彌補了人力的不足並節約了人力成本。(3)社區居民。這不僅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與社會知名藝術家、文化學者聯合在博物館設立工作室或開辦講座、主題研討會等活動,而且可以是面向普通社區居民展開的交流與合作,如徵集展覽主題、文物展品等。

英國博物館的管理體制

首先,政府間接管理,強調博物館的自主性。中央政府主要通過非政府公共文化管理機構——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委員會(The Council For Museums,Archivesand Libraries)作為對博物館管理的中介機構。它每年接受中央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文化、新聞和體育部(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and Sport)以及其他有關政府部門的撥款,並負責具體分配給由國家資金支持的各博物館。
其次,實行理事會制度,廣開言路,為博物館注入新活力。理事會一般由10名至20名委員組成,主要是社會名流、專家學者,任期5年,任滿後可連任一屆,不領取任何報酬。其責任主要是對博物館的藏品負責,並確保博物館在稱職的館長和館員的主持下正常運行。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第三,中小博物館聯盟的管理模式。比如英國東北部地區的泰恩和威爾博物館組織,就是一個區域性的博物館聯合體,由12家博物館、畫廊和檔案館共同組成。該組織由統一的機構和人員進行管理,在館長之下分別設定分管不同區域的高級監理,並擁有統一的博物館標誌設計和統一的博物館入口網站。所有加盟館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其他加盟館的資源狀況,並由泰恩和威爾博物館組織統一調配資源。此種聯合體制,有效促進了英國東北部地區博物館的繁榮發展。
第四,大力推行博物館登記制度。該制度的實行為英國博物館提供了一個公認的基本標準,為博物館的撥款機構和贊助機構提供了客觀的依據,幫助博物館解決了一些重要的業務問題,促使博物館進行完善和提升,促進了館際合作與交流。它成為英國博物館工作表現的一個指示器,也提供了一個準確的博物館統計資料庫。
第五,根據職能設定機構,基本做法是董事會下設館長,館長之下分設秘書處、研究部門(Curatorial)和業務部門(Operational)。秘書處負責日常行政工作;研究部門下設藝術、人類學、歷史等研究部門,實行研究館員制(curatorsystem);業務部門下設教育、展覽、安全保衛等部門。相比國內傳統的“三部一室”制,此種大部制的機構設定更為靈活,更加符合博物館在市場化條件下的經營管理需要。
第六,在選拔任用中引入競爭機制。大英博物館現任館長尼爾·麥克格雷戈(Neil Mac Gregor)就是大英博物館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聘的方式,競爭上崗的。當時,“星期日時報”、“經濟學家”和大英博物館網站都登載了大英博物館理事會的公開招聘廣告,招聘一位具有文化學術地位和管理才能,強有力的、活躍的、具有策略的大英博物館新館長。經過理事會考查及面試,最後選擇了原“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尼爾·麥克格雷戈擔任“大英博物館”新館長。這件事情成為當時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博物館館長應具備的素質也成為當時博物館界討論的熱點。

多元的資金來源渠道

在英國,即使收取門票,其收入也只是這些國家級博物館財政收入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撥款、彩票和基金;其次是各種商業經營性收入,尤其是博物館文化產品的開發與經營日益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再次是社會、企業和個人捐助。所以有專家說,最適合免費開放的是國家級的大博物館,因為門票收入並非主要資金來源,它們具有多元化的市場,與許多社會機構建有夥伴關係,有多種資金來源,不用過分擔心減免門票收入後資金減少對博物館運營造成的影響。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以大英博物館的收入來源為例,大體可分4塊:政府補貼、企業贊助、社會捐贈和商業經營性收入。2007年8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大英博物館2007年年收入為7444.7萬英鎊,其中政府補助4164.8萬英鎊,占總收入的約56%;社會捐贈和企業贊助436.8萬英鎊,占總收入的約6%;商業經營性收入2843.1萬,占總收入的約38%。由此可見,政府補貼部分仍是大英博物館的主要收入來源,且較為固定,可變性不大;企業贊助和社會捐贈所占比例較小,且穩定性差;而商業經營性收入所占比例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且通過主觀努力仍具有增值空間。因此,在免費開放形勢下,獲取博物館運營資金的最有效渠道就是博物館的經營性活動,而在經營性活動中,又以博物館的文化產品經營和臨時展覽的門票收入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利用項目拉贊助

推出具有可行性的項目是吸引贊助的一個不錯途徑。
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布賴頓和霍維博物館於2008年舉辦的表現中國元素的“1650年至1930年英國具有中國藝術風格的物品展”就取得了空前成功,先後收到了來自遺產彩票基金會的49萬英鎊贊助、英國藝術協會的8萬英鎊和約克郡文藝復興中心的5萬英鎊贊助,甚至還陸續收到了來自私人的資金支持。
現在,2012年即將在倫敦舉辦的奧運會當然是最好的項目。當一些博物館抱怨奧組委為博物館相關奧運活動提供資金過少時,奧林匹克文化項目負責人禾德利·斯萬解釋說,雖然奧組委沒有將一大筆錢投入博物館,但奧運工作為博物館提供了與奧運贊助商聯絡的機會,大型國家級的博物館應該很容易找到贊助。
在向遺產彩票基金申請贊助的13個博物館中,英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從中脫穎而出,共收到來自基金會的500萬英鎊,用於改擴建圖書館、特別餐廳,以及一些配套設施。基金會發言人說,因受危機的影響,贊助可能會壓縮。基金會要鼓勵好的申請,只好放棄另外一部分優秀計畫。

網上售賣做補貼

藝術協會財務委員會主席大衛·吉爾伯特日前積極提倡英國的博物館和畫廊能夠通過文化標籤網每年自己產生30%的額外收益,減輕資金募集和贊助的壓力。
文化標籤網是一個嘗試聯合60家英國藝術機構的線上零售商店,其目的是使得全世界都能夠便捷地發現並買到他們的產品。
參與這項活動的包括一些倫敦主要的文化機構,比如泰特美術館、V&A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和皇家美術學院等,也包括一些地區性的機構,比如牛津的阿什莫爾博物館、利物浦的藍外套,還包括一些全國性的藝術組織,比如英國名勝古蹟國民託管組織等。
儘管目前網站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英國境內的組織,但未來計畫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希冀能將全球的藝術機構和博物館網羅到一起。
同時,吉爾伯特還參與了另外兩個增加英國藝術機構收入的計畫。他通過美術館的商店和官方網站出售限定版產品來進行資金收益,售賣的產品包括雕塑家安尼施·卡普爾和美國藝術家保羅·麥卡錫的稍微低價的作品等,普通人也可買得起。這些收益都是可以馬上注入藝術機構運營中去的。
吉爾伯特還負責了英國藝術協會的一個被稱為“擁有自己的藝術作品”的項目。通過官方網站,公眾可以免息貸款來購買英國200多家畫廊美術館的藝術品。吉爾伯特表示,這為公共藝術機構和私人畫廊提供了新的資金募集方式。這個計畫已經賣出超過200萬英鎊的產品,而顧客每消費7鎊,政府就會為其提供1鎊的補助。“現在重要的事情是能讓博物館可以不必再依賴公共資金募集來維持經營。”吉爾伯特說。

館際合作“湊份子”

館際間的合作計畫把有限的資金集中在一起,降低了商業風險,增加了展覽的可行性。
2009年春,倫敦博物館協會推出大型展覽,展品來自漢考克博物館、紐卡斯爾大學博物館、謝夫頓博物館、哈頓博物館。
協會顧問簡·溫特沃斯介紹說,大型公司或許有足夠的基金來建立許多小型分公司,但博物館卻承擔不起。多家博物館的聯合,既分享了展品,保障了展覽質量,利於為觀眾推出完美的展覽;又分擔了風險,為每個博物館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間,並能為觀眾提供多層次的服務。分別以威爾斯國家博物館和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為主體的協會,也開始吸納其他博物館加入。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上文提到的“1650年至1930年英國具有中國藝術風格的物品展”,匯聚了來自英國50多家博物館和科研機構的展品,其中包括皇家收藏和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威爾斯國家博物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藏品等,開創了跨地區多家博物館合作的先河。英國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協會表示,為了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他們期待著更多博物館能夠通過共享資源和經驗,創造一個奧運文化傳統

私人捐贈渠道多

面對危機帶來的財政困難,英國博物館機構希望從政府那裡得到幫助,即便不是直接撥款。他們認為,政府幫助建立一條長期的、穩定的資金鍊是非常必要的。英國陶瑞藝術基金主席約翰·特薩說,來自政府、彩票基金和私人捐助的資金要進一步遍及全國。
國政府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的資金預算已經被大量透支了,財政大臣正在查找原因並尋求解決辦法,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艱難的決定,但是如果不這樣也沒有別的辦法了。所以現在可能會將重心傾向於利用私人捐贈來完成他們(博物館)的計畫。”
芭芭拉·佛利特說:“大英博物館現在開放新館命名權,其中新館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命名,這樣可以用來吸引大額的私人捐贈。”而且他還認為,如果有人實在希望將自己的名字與博物館的其他部分聯繫起來,那么他們也是可以做到的。此外,英國專家認為可以通過政府給予非營利組織的特殊待遇和免稅條款,鼓勵來自社會各界的資金支持。

社會動員機制

會員制

國外博物館通行的制度。會員制既作為創收的一個資源,又有助於擴大博物館在當地社區的社會影響力。英國博物館會員制度已相當成熟。大英博物館的所有臨時展覽都對博物館會員免費,會員還會受邀參加博物館的有關活動或派對,大家可以在展廳中交談、喝飲料、吃便餐、聽爵士音樂會和學術報告。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館志願者

不僅可以彌補人力不足及節約人力成本,還是擴大博物館社會影響的重要中介。博物館志願者制度在已開發國家的很多博物館己經開展多年,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英國的博物館等文化機構,除了研究、保管人員外,幾乎所有的職務都是由志願者承擔的。反觀當前國內博物館在使用志願服務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年齡結構單一,志願者主要由退休人員和在校大學生組成,年齡結構不均衡;服務崗位單一,多為講解和宣傳推廣等技術含量較低的崗位;人員流動性較大,缺乏穩定性;對志願者重使用輕培養,既挫傷了志願者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博物館服務水平的提高;志願者的專業性不足。建議國內博物館參考國際博物館志願者制度,建立起一支適應本博物館實際需求且具有較高專業水準的較為穩定的志願服務隊伍。

社區居民

博物館與普通社區居民展開的交流與合作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徵集展覽主題、文物等。泰恩和威爾博物館組織正在籌備中的“文化震撼”計畫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該項目面向英格蘭東北部地區的廣大市民,擬徵集1000個數碼影像故事,歷時兩年,最後評選出100個故事,放在專門為這個項目開發的網站上,通過這些故事,觀眾可以了解英格蘭東北部地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各方面的內容。該項目不僅拉近了博物館與社會公眾之間的距離,而且拓展了博物館的功能範圍,使博物館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這無疑是對博物館最好的宣傳。

其他組織機構

社會上的其他組織機構(包括企業、事業單位、民間組織等)也擁有能為博物館所用的資源,如資金、場地、設施、人員、網路渠道、行銷模式等。為了使這些資源能夠為博物館所用,英國博物館大多致力於探索建立與這些組織機構的合作共享機制,使合作雙方能夠取長補短、各取所需,實現雙贏。例如,與媒體和學校建立長期固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借用合作夥伴的資源優勢,實現博物館的品牌推廣和市場行銷。還有,在場館建設及項目運作方面引入贊助商,常用的做法是賦予贊助企業展覽冠名權,或提供給企業員工免費參觀展覽、在博物館商店享受購物折扣等優惠措施。

博物館聯盟

泰恩和威爾博物館組織是一個區域性的博物館聯合體,由12家博物館、畫廊和檔案館共同組成,藏品內容包括考古、藝術、歷史、自然科學等多個方面,涉及地區、國家甚至世界上的重要歷史事件。目前已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約1600萬人次。這是英國博物館群資源共享的最佳案例。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泰恩和威爾博物館組織由聯合委員會進行管理,該委員會由紐卡斯爾、桑德蘭、蓋茨黑德、北泰恩河、南泰恩河5個地區的地方議會各推舉3名成員共同組成。該組織有統一的機構和人員進行管理,在館長之下分別設定分管不同區域的高級監理。大多數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博物館的資金來源有政府投入、大學和基金會。
這個博物館聯合體的資源共享不僅是指展品資源的合作共享,還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經驗與模式等的合作共享,該組織擁有統一的博物館標誌設計和統一的博物館入口網站,所有加盟館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其他加盟館的資源狀況,並由泰恩和威爾博物館組織統一調配資源。此種聯合體制更有利於博物館間文物、人力和管理資源的共享,有效促進了英國地區博物館的繁榮發展。
英國東北部地區博物館聯盟聯合推出的“我愛博物館”發展計畫,有來自英國東北部地區的81家博物館共同參與,其目標不僅是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而且要吸引觀眾走進更多的博物館。具體辦法是通過“我愛博物館”網站這一平台,觀眾可以將自己喜愛和需要的主題在網站上提交,如“我愛思考”“我愛動物”,甚至是“我愛呼吸新鮮空氣”這樣的主題,然後網站就會自動搜尋出和觀眾需求相符的相關博物館信息及網站連結。這種博物館資源的檢索方式不同於通過字母A至Z檢索的傳統檢索方式,更能調動和激發觀眾的主動參觀興趣。顯然,這項活動能夠順利實施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與81家博物館的資源共享、通力合作密不可分。

給中國的啟示

在英國,在2000年底,公共博物館基本都免費開放。相比而言,中國博物館的免費開放之路才剛剛起步,管理經驗的缺失,工作重心所要面臨的轉變使參加培訓班的學員對課程充滿了期待,到底,我們能從中借鑑到什麼?
英國博物館英國博物館

眾所周知,英國大部分公共博物館基本都免費開放,就連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以館藏豐富著稱的大英博物館也不例外。英國人把參觀博物館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實英國博物館當年免費開放時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參觀者人數暴增,服務質量下降,維護費用增加。英國政府經過調查研究,決定先對兒童實行免費開放,使當年參觀的兒童人數增加了五分之一;接著是退休人員,當年老年參觀者人數激增40%;隨後是其他階層,如此循序漸進。

博物館定位從“物”到“人”

博物館更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背景的參觀者,設計專門的藝術欣賞服務,有針對性的服務不同層次參觀者的參觀需要。約翰·里夫介紹,目前英國博物館已經改變了工作重心,從面向“物”變為面向人,博物館是展示展品和服務大眾的,因此必須集中力量把觀眾和知識性放在首位,觀察參觀者來參觀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博物館要為在不同學習階段的人所設定。
隨著人們有越來越多的休閒時間,參觀者對博物館的要求將更加嚴格,更渴望得到終生學習的機會,而此時博物館需要做好詮釋工作,幫助參觀者理解詮釋對象。吉姆·布勞頓說:“每一次我們引導某人理解某個對象時,我們都是在進行詮釋。而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我們在詮釋,那是因為我們對參觀者非常了解。”

博物館也是社交場所

在英國,博物館不單純是一個市民文化補習的地方,它更是市民休閒的主要場所之一。博物館的文物是靠陳列、展出、宣傳、服務等,達到歷史與現在人的對話,它已成為城市文化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吉姆·布勞頓表示,參觀博物館可以是休閒,也可以出於教育和社交需要。他說:“也許你是出於職業,科研或個人的原因而對展品產生興趣。但別忘了參觀者參觀博物館也可幫助培養興趣,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或鼓勵自己的孩子們發展興趣愛好。”在英國,博物館也可被視為一個與家人和朋友消遣的好地方,作為一個社交場所的博物館,能帶來比一般場所更多的話題。

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懂欣賞展覽

課程通過一系列的演講、個案分析、練習、以及集體合作等方式,使培訓者獲益良多。但在中國博物館免費初期,洶湧而至的各種問題諸如:展覽經費、參觀者水平參差所帶來的損壞、人流量的有效控制、展品如何安全展出,國內的許多博物館更強調文物保護,幾乎已退化到一種倉庫的功能……這一切都需要國內博物館管理者慢慢摸索與實踐。課程所帶出的理念與一些細節處理,沒能給目前已焦頭爛額的管理者們帶來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與預想中的效果有所差距。
沒有誰是一生下來就懂欣賞展覽的人,尤其是現在的中國。國內目前免費開放博物館,本身就是提升公民素養,所面臨的問題需時間與規則細化。許多人表示,希望博物館專家團能再次到中國來,到那時也許雙方可以在同一個層面上去碰撞。

背景

免費開放,對中國博物館來說,既是發展的良好機遇,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驗。博物館該如何應對新變化,發揮其更大的作用?由廣東美術館、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英國藝術訪問署主辦的“當代公共文化中博物館、美術館的管理及教育互動”培訓班請來了英國重要的策展人以及博物館教育專家Roger McCann (羅傑·麥肯)、經驗豐富的藝術經理兼教育家 John Reeve (約翰·里夫)、前大英博物館教育部主任Steph Mastoris (史蒂芬·瑪斯托利斯)、斯旺西國家海岸博物館館長、Jim Broughton (吉姆·布勞頓)、倫敦大英博物館詮譯部門主任等前來中國與中國博物館、美術館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博物館、美術館的策展、管理、運作等,並重點交流社群的參與、教育及公眾互動等工作經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