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船知識

艦船知識

《艦船知識》雜誌創刊於1979年,由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主辦,艦船知識雜誌社編輯出版。《艦船知識》與《航空知識》、《兵器知識》是中國大陸軍事愛好者中最具影響力的三大“知識”類雜誌。該雜誌20多年來始終將軍事、科技知識普及、艦船專業領域最新動態和海軍歷史相結合,在通俗易懂和保證內涵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在軍事雜誌層出不窮、崇尚外表的潮流中,仍能堅持其嚴肅的編輯方向,始終保持著海軍技術愛好者中的最權威地位。同時,也得到美、日、英等國外相關權威媒體和研究院所高度重視和互動交流。

基本信息

簡介

《艦船知識》2008第6期《艦船知識》2008第6期

《艦船知識》由徐向前元帥題名,是中國大陸報導世界和中國海軍最具權威、發行量最大的軍事刊物。30年來一直秉承科學嚴謹、內容為主的辦刊方針,不隨波不媚俗,形成了求真探索、全面權威、冷峻剛勁、厚重經典的風格。在中國海軍、造船、航運界、相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廣大軍事愛好者中,其影響力與領軍地位不可撼動。同時,也得到美、日、英等國外相關權威媒體和研究院所高度重視和互動交流。

2011年3月,《艦船知識》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雜誌目錄

彩頁之窗

天南海北

當代中國海軍

艦船史話

台海傳真

讀者之聲

海事廣角

專題

艦船評價

艦船武備

基本內容

【刊物名稱】《艦船知識》

【英文名稱】 NAVAL&MERCHANTSHIPS

【刊物類別】月刊

【主管單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主辦單位】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編輯出版】艦船知識雜誌社

【出版日期】每月1日

艦船知識艦船知識

【國內統一刊號】CN11-1007/U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0-7148

【郵發代號】2-133

【聯合征定代號】LD111007

【刊物版式】16開40頁

顧 問:王義山

社長、主編:蔣華

總審:俞東海

網路版主編:宋曉軍

社址:北京市學院南路70號

郵編:100081

通信地址:北京8132信箱

定價:10.00元(港澳:30港元)

歷史發展

一是初始科普傳播階段。《艦船知識》雜誌是在“文革”後全國科學大會帶來的盎然春意中萌芽發展起來的。這個時期,該雜誌主要著眼於對艦和船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介紹,偶爾也會報導一些海戰故事和航海模型比賽的新聞。

二是軍事科普騰飛階段。1990年的海灣戰爭對國防科普雜誌來說是個重大的機遇,如果說之前的國防科普雜誌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播,那么自海灣戰爭始,在關注科學知識傳播的同時,科普雜誌也開始了對時事軍事相關知識的跟蹤和內容挖掘。隨著軍迷數量的激增,有限的軍事刊物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正是從這一年起,《艦船知識》雜誌開始了長足的發展,月發行量曾高達近40萬冊,軍事科普雜誌迎來了發展的最高峰。

三是媒體激烈競爭階段。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國內報紙、電視、電台等媒體由於市場經濟等因素都在紛紛擴大自己的領地,國防科普雜誌在時事和軍事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這個時期也是國防科普雜誌最為迷茫的時期。

四是打造精品雜誌階段。本世紀初以來,由於大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我國周邊海域和海防及其裝備建設。這給該雜誌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辦一份反映我國艦船以及我國海防裝備發展的精品期刊?怎樣將專業性強、閱讀對象相對集中的刊物辦成品牌大刊?《艦船知識》雜誌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這個階段里,該雜誌不僅關注艦船科技,也注重時事軍事方面的深度分析,還有對我軍裝備發展和大國謀略方面的探討,從縱向和橫向上,不斷拓展讀者的視野。同時,他們注意提高雜誌的專業性和可讀性。為此,他們練好內功,抓好編輯團隊建設,嚴把質量關,注重選題策劃,不斷提升雜誌的品位。

雜誌內容

隨著我國國力以及國際地位的逐步提升,海洋戰略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以來,大國在海上的爭奪變得日益複雜,我國周邊海域的海事爭端日益受到國人關注。艦船以及海防建設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注意。這給該雜誌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艦船知識》雜誌編輯部調整了辦刊思路,抓好編輯團隊建設,最佳化作者隊伍,注意提高雜誌的趣味性,根據讀者需求調整欄目,同時注意在創新中提升雜誌的專業水準。

傳播知識中不忘肩負的責任。《艦船知識》這個編輯團隊辦刊中注意在傳播科普知識的同時激發讀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每當有重大國際海事事件特別是國際海洋爭端發生時,國際、國內輿論不一,當一些混淆視聽的輿論瀰漫時,《艦船知識》及時介入,先做技術層面解讀,再一步步深入,努力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關鍵時候不失語,主動發聲,發出的聲音又要即時、準確、有高度、有深度。如2011年7月,我國第九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國外輿論對此做種種猜測,有的還做了不恰當的解讀。該雜誌即時策劃編髮了一組文章,其中《“青海湖”號首次護航亞丁灣》,對“青海湖”號遠洋綜合補給艦的建造歷史、船身特點以及艦隊人才建設等做了詳細介紹,同時通過“青海湖”號挺進大洋,全方位見證了中國海軍保衛祖國、傳播友誼、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閃光航跡,這些文章使讀者在了解艦船知識中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選題策劃:專家討論,立意求新。《艦船知識》每期專題都瞄準新近發生的重大事件。在開選題討論會時,他們請有關專家參加討論,聽取多方面的意見,經過反覆論證,最後確定選題。例如,隨著我國南海爭端的升溫,“南海問題”成為多家媒體報導的熱點,雜誌從新的角度切入此問題。《艦船知識》2011年第8期策劃“誰向中國海洋權益說不”專題,其中,《我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的權益爭端》從歷史、法律角度對南海諸島島嶼主權引發的管轄海域爭端做認真的梳理,特別是用不同色線標識的周邊國家對南海諸島非法主張示意圖,讓讀者對南海形勢有更清晰的認識。

專業的作者和專業的把關。專業文章需要專業的作者和專業的把關。為了保證刊物的質量,他們依託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並與各大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聯繫,同時聘請有關軍事方面的研究專家。他們利用專業研究隊伍,一方面從中挖掘作者資源,另一方面對雜誌內容進行把關,使這份雜誌有了可靠的保證。當談到如何培養作者時,社長蔣華說:“我們雜誌的專業性很強,編輯記者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自己寫,這就要求有自己的作者。很多作者要我們去發現、去培養,通過半年以上的磨合才能有一個理想效果。”

有關海事爭端方面的話題往往為外交、軍事、科研等方面研究所關注。這些話題也為讀者廣為關注。每當有重要海事事件發生時,雜誌社宋曉軍等同志經常被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等媒體聘請作特約嘉賓製作特別節目。他們那些有技術支撐的分析和思考,更易讓人們信服,在業界產生了較好的影響。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在做雜誌的同時,也參與國家海防戰略課題的研究,發揮自己積極的作用。做科研做雜誌,雙向互動,有力促進。

說到這本刊物編輯記者的功力,蔣華介紹說,“僅有技術優勢是不夠的,這本雜誌的很多文章涉及各國的海防建設和戰略發展動向,我們加強與有關方面的聯繫,挖掘資源,保持並提高這方面的優勢。同時我們自己也積極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編輯記者也經常撰寫一些國際海防建設方面的文章,很多媒體特約我們的編輯記者做特約評論員,一些學校和機構也經常請他們講學。”這一方面說明刊物凝聚的智慧產生了一定的張力,另一方面這在無形中提升了刊物的品牌影響力。

貼近讀者,創新內容。隨著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發展,閱讀人群以及讀者的閱讀口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雜誌社也同樣面臨這方面的挑戰;再者,艦船方面知識的科學性、技術性很強,對其介紹,很容易陷入枯燥尷尬的境地,這也是很多科普期刊以及其他一些媒體的通病。據《艦船知識》的編輯介紹,他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在內容方面,圍繞讀者的需求,按照讀者的閱讀習慣,調整刊物內容,由過去偏重技術知識的介紹,轉向側重對與重要海事事件相關的艦船知識的介紹,很多文章增加了對事件背景以及各國海洋戰略的解讀。如我國南海專題、我國航母下水專題等,許多文章既有背景知識介紹,又有趣味故事,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具體到有的文章,他們對作者的語言風格也有一定的建議,如文章儘量不出現公式、運算方程等,注意語言的生動活潑。例如,2011年第8期《一次大戰中的英國艦船迷彩》,艦船塗色本身就是枯燥的話題,該文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詮釋迷彩,使藝術和智慧在艦船這裡得到完美的結合,讓讀者受到一種美的享受。

翻開雜誌2011年第9期,《GOOGLE南海之畢生礁》一文中,筆者的視線停在一幅眼熟的插圖上,這幅插圖是越南士兵“守礁”的插圖。包括網際網路,很多媒體都引用過此插圖,但仔細觀察,雜誌中的這幅圖有很大的不同,對原圖的內容做了標識,其中有“擴建堤壩的工程機械”、“12.7毫米高射機槍”、“水泥掩體”。如果沒有這些標示,圖中很多信息,普通讀者是不易辨識的。標示後的這幅插圖更易被讀者理解,不僅讓讀者對越南在我島上的海防部署瞭然於心,更激發加強海防建設的緊迫感。

影響力

除了傳統的郵局訂閱外,他們還自辦發行,組織人員到各地新華書店並深入書攤報亭,努力將雜誌擺進每一個報刊亭。另外,作為傳播偏重軍事技術知識的科普刊物,該刊幾十年來,堅持內容為王,努力不登與艦船無關的廣告,不讓不適合的廣告內容影響雜誌的品牌形象。在當今科普期刊發行量普遍不景氣的情勢下,雜誌期發行依然保持不俗業績,實屬不易。

通過舉辦各種活動拓寬辦刊思路,他們一直在探索。雜誌通過讀者來信以及新浪投票等方式,積極聽取來自各方面的意見。為了貼近讀者,雜誌專門辟有“讀者線上”欄目,“期期評”、“火眼金睛”、“影像上傳”、“你問我答”,這些欄目拉近了雜誌與讀者的距離。《艦船知識》網路版主編、央視特約評論員宋曉軍在自己的微博里將當期雜誌的話題和目錄發到網上,提前預熱,與讀者及時進行互動,使當期雜誌的影響不斷發酵擴散。2010年7月7日,由《艦船知識》雜誌社牽頭主辦了國防科普期刊/報紙研討會,近20家相關期刊、報紙的社長、主編參加會議,圍繞國防科普期刊/報紙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未來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未來發展的主要對策和建議等進行了研討。2010年8月,《艦船知識》雜誌社參與組織“2010全國青少年艦船夏令營”活動,其主題是:“了解艦船、認識航海、探索海洋”。2011年7月,《艦船知識》雜誌社與中國船舶線上網站、新浪軍事等多家媒體合辦“2011年全國艦船及航海知識競賽”,有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參賽者參加競賽活動。這些活動不僅使更多的讀者關注我國海防建設,也使雜誌在業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雜誌社還重視加強國際交流,吸取國外同行的辦刊經驗。為了擁有一手的資源,他們不僅與國內艦船海事方面的有關人員建立聯繫,加強交流,還定期選派有關人員出國參觀學習,並與國外同行簽訂協定,加強業務往來。如雜誌與美、日、韓等國相關機構建立圖片交流共享制度,這樣不僅可以加強信息交流,還解決了圖片著作權問題,降低了出版費用。這些交流活動無形中提升了雜誌的國際影響力。

艦船知識歷年增刊

2005年1985-2005中國海軍驅逐艦歷年出訪
2006年二戰後蘇俄潛艇全紀錄
2007年世界現役航空母艦
核雲籠罩下的伊朗軍事力量
2008年近代戰列艦全集
2009年二戰後美國潛艇全紀錄
海軍陸戰隊武器識別概覽
2010年世界核力量全覽
世界重巡洋艦全集
2011年世界彈道飛彈力量全覽
世界輕巡洋艦全集
2012年世界戰列巡洋艦全集
海權與國家力量(近代卷)
2013年日本潛艇全紀錄
冷戰年代的航母艦載機
2014年二戰時期的航母艦載機
2015年二戰後世界巡洋艦全覽
2016年冷戰教訓海權與國家力量(現代卷)

2010知識中國評選

2010知識中國評選
2010知識中國評選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互動百科發起的“2010知識中國”評選活動,旨在表彰對知識的傳播作出重大貢獻的機構、團體及個人,倡導以知識復興引領社會進步的理念,為提升中文知識的全球影響力,增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
2010年度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觀復博物館電影傳奇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北京天文館中國電影博物館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2010年度NGO綠色和平組織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組織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自然之友達爾問自然求知社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多背一公斤北京動物園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2010年度WIKI學校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河南汝州第二高級中學深圳市筍崗中學張家港市萬紅國小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曉莊學院南開大學北京中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
2010年度網站中國公眾科技網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環保網東西網果殼網豆瓣網博聞網阿邦網化石網
2010年度人物李開復方舟子王春燕李煒光朱學恆黃集偉袁越薩蘇
2010年度教師趙欣如莊秀麗劉國臣薛寶衛魯家寶喬碧昌袁花榮羅鵬
2010年度公益行動大使王菲李亞鵬李連杰李冰冰翁虹楊瀾李宇春濮存昕姚晨周迅徐靜蕾
2010年度知識傳播大使:《這裡是北京》阿龍、《讀書》王寧、《讀書俱樂部》常宏玖、《子午書簡》李潘、《文藝之聲》賀超、《魅力科學》盧迪、《國醫堂》梁冬、《走近科學》張騰岳
2010年度產品漢王電紙書iPhone4IpadBambook諾基亞N8海爾模卡電視長虹3D歐寶麗、聯想樂Phone三星美人魚SF系列筆記本愛國者N700
2010年度企業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亞洲航空公司Wacom(中國)公司利樂(中國)公司桔子酒店集團聯想移動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蘇寧電器
2010年度媒體:百科知識雜誌新知客看歷史中國國家地理三聯生活周刊生命時報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品味書香艦船知識大眾醫學、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讀書俱樂部》博覽群書
2010年度圖書:《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大象為什麼不長毛》《俺們農村》《可怕的科學》《讀庫》《自然》《性別戰爭》《歷史:何以至此》《五百年來誰著史》《造物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