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臣[開原市教育局副局長]

劉國臣[開原市教育局副局長]

劉國臣,男,瀋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參加工作以來,先後任開原四中、三中老師,《開原市報》編輯部主任、市委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開原市政府辦公室綜合科科長、市長秘書、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兼市委書記秘書(正局級)。

事跡

2002年9月任開原市教育局副局長、三中校長兼黨委書記,以劉國臣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站在新的教育發展平台,提出了“法德雙治,品學雙贏”的治校方略,確立了“打造文化名牌,構建三中文化,培育三中精神,創造三中輝煌”的總體思路,各項工作均步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三中在獲得遼寧省模範學校,鐵嶺市視窗學校的基礎上,又相繼榮獲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鐵嶺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開原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劉國臣本人也先後榮膺開原市先進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先進教育工作者等稱號。

人物經歷

站在筆者面前的劉國臣是一位謙謙君子。他中等身材,乾淨幹練,眉宇間透露著盛年男子特有的沉穩與大氣;他思維敏捷,邏輯嚴密,言辭流暢,表現出一位海納百川、知識淵博的學者風範;他和藹可親,熱情洋溢且謙恭有加,給人一種儒雅睿智、豪邁超凡的深刻印象。“學校應該是傳播先進文化的主陣地。而作為一校之長,應當是學校的靈魂,除擁有淵博的學識外,更要具備優秀的管理才能。要獨闢蹊徑,敢於創新,任人唯賢。尤其要有與時俱進的辦學思想和前沿教育理念。”劉國臣,這位學者型校長既是緊跟時代步伐探究教育思想的理論研究者;更是理論聯繫實際,勇於工拓進取的教育實踐家。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冬季,遼北大地上的開原小鎮籠罩在一片嚴寒

的清冷之中。而小鎮上一戶劉姓夫婦家中卻洋溢著春天般的喜慶——他們的兒子不畏冰天雪地來到了人間!

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的種子,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種子;能在任何環境中脫穎而出的人才,才是永遠的強者。劉國臣出生時,異常瘦小,兒時也是體弱多病,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才能以存活和成長。小時候的國臣卻異常聰穎,四、五歲時便能背誦很多首唐詩。為了強身健體,父母讓他拜當地一位武師學習武術,他起五更爬半夜,頑強的訓練磨厲了他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敗、百折不撓的精神。他從小酷愛讀書,國小四年級開始讀“大書”,從國小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8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鐵嶺師專物理系。也許是上天的恩賜,學理的他卻對文學情有獨鍾,繆斯的蘆笛常在他的心中吹響。1981年,他的第一首小詩在上海《文匯報》發表,緊接著一發而不可收,作品陸續在《遼寧日報》、《遼寧青年報》等報刊發表。1982年師專畢業後,劉國臣分到開原四中任教,這時的他如魚得水,繁忙的工作之餘,寫出了很多文學作品,相繼在安徽《時代文學》、《中國作家》、《小說選刊》等報刊發表,有的作品獲文學徵文一等獎。

成就

正是由於劉國臣對繆斯女神的偏愛和紮實的文學功底,1995年《開原市報》成立不久,即調他到報社擔任編輯部主任。這期間,劉國臣采寫了很多較有深度的稿件,引起開原市領導的注意,調其到市委宣傳部任職,之後擔任市長秘書,再後來擔任市委書記秘書。在一個縣級城市,乾到劉國臣這個位置可謂仕途一片光明,很多同事向他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市領導也對他寄予了厚望。

然而,兩年零六個月後,劉國臣卻選擇了教書育人。理由很簡單:“我是教師出身。對教育工作比較熟悉,對學校非常有感情”。市委批准了他的請求,並鼓勵他要把三中進一步建設好,創造新的更大輝煌。兩年的奮鬥和實踐,證明了他沒有辜負組織的信任,開原三中真正成為了政府放心、民眾滿意、學生嚮往的學校。在仕途走紅面臨升遷的時候,在領導賞識春風得意的時候,他放棄了黨政機關炙手可熱的職位,放棄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金飯碗”,如果不是出於對教書育人的摯愛,如果不是出於對黨的事業的忠誠,誰又能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2002年9月,劉國臣被任命為開原市教育局副局長、開原市第三中學校長兼黨委書記,他的人生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也許,因為他的選擇,遼北大地上少了一位好鄉長、好鎮長。

也許,因為他的選擇,遼北教育界多了一位名校長,多了一所名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