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知識》

《航空知識》

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世界和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成就、航空運動和航空航天人物介紹。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航空知識》《航空知識》

《航空知識》1958年創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航空學會主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期刊雜誌社編輯發行。雜誌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發行輻射全國主要大中城市,實行零售與訂閱相結合的發行方式。目前每期發行量十二萬份,發行量居全國同類期刊發行量之首。

《航空知識》以普及航空航天知識、宣傳航空航天事業為己任,秉承客觀公正、有益社會的辦刊宗旨,詳盡報導航空航天科技發展、產品研發與重大事件。前沿信息的報導、專業層面的分析、深入淺出的語言、嚴謹務實的風格使《航空知識》成為讀者獲取知識、了解中國和世界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權威媒體。雜誌深受廣大航空愛好者的歡迎和喜愛,更是許多航空航天業內人士每期必讀的航空航天刊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板塊設定

《航空知識》《航空知識》

空天視點 軍用航空
藍天百家 民用航空
特別報導 航天博覽
讀者園地

歷史發展

《航空知識》《航空知識》

耘夢春秋

從1958年創刊以來,《航空知識》已經度過了48個春秋,作為新中國最早的航空航天科普期刊,同時也是第一份國防科普期刊,《航空知識》整整影響了幾代人,許多當年熱心捧讀《航空知識》的青少年讀者,如今已經成為祖國航空航天領域的技術或管理骨幹;而更多的志在藍天的航空航天愛好者,更是在《航空知識》的薰陶下步入了航空航天高等院校的神聖殿堂,憑著執著的追求去圓心中的藍天之夢。

《航空知識》最初的足跡可以追溯到1958年,該雜誌原為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辦的航空科普雜誌,至1960年,由於紙張供應困難而停刊。但關心祖國航空科普事業的學者和領導們,始終牽掛著它的復刊。1963年2月,經聶榮臻副總理批示,同意成立中國航空學會,同時批准《航空知識》復刊,根據聶副總理的指示,《航空知識》復刊後,由北京航空學院主辦改為由航空學會主辦,以便藉助學會各方面的力量把刊物辦好。7月,中宣部批准《航空知識》於1964年開始正式出版。航空知識》從一開始就定位在向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普及航空航天科技的科普期刊上,從而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航空知識》的出版發行得到了聶榮臻副總理以及錢學森沈元常乾坤等領導同志的關心和支持,聶榮臻副總理曾專門寫信給編輯部,要求切實把刊物辦好;錢學森同志還親自為第一期《航空知識》題寫了復刊詞。

在航空知識創刊之初,國內的航空愛好者就對我刊報以極大的熱情。1964年1月17日,《航空知識》第一期由科普出版社出版,當期全國發行22069份,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錢學森同志在熱情洋溢的復刊詞中寫道,“作為一個力學工作者,我的工作與航空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對《航空知識》的復刊感到特別高興,並在此祝賀,祝《航空知識》在這一項重要的科學技術普及工作中取得成就。”第一期《航空知識》發表了介紹我國首位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家馮如的文章和照片,作為首家新中國全國性期刊報導了這位航空先驅的事跡。隨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科學節目將此文向全國進行了廣播。1964年2月17日,《航空知識》第二期出版,該期發表了我國著名航空教育界前輩王德榮教授撰寫的《我所見到的舊中國航空教育》一文以及著名航空史學家姜長英《中國古代航空史話》連載文章。我國著名宇宙醫學專家蔡翹教授則在本期發表《失重》一文,介紹這一在宇航過程中十分重要而又引人入勝的現象。自此,航空史類和航空科普類文章成為《航空知識》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

在《航空知識》的編輯出版中,得到了主辦單位中國航空學會的大力支持。1964年2月28日,中國航空學會一次一屆理事會在京舉行,會議決定組建空氣動力與飛行力學、航空動力、結構設計與強度、工藝與材料、電子與自動控制五個專業委員會,編輯出版學術刊物《航空學報》和普及刊物《航空知識》。

許多領導和專家除了過問《航空知識》的發行工作,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為雜誌撰寫或組織稿件,極大的提高了《航空知識》的可讀性和知名度。1964年3月15日,常乾坤將他撰寫的《世界軍事航空技術的演變》一文交《航空知識》發表,刊載於該刊第4期,該文第一次讓國內普通讀者領略了軍事航空的技術發展歷程,立意高遠,廣受好評。錢學森同志也組織國防部五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為《航空知識》撰寫了《漫談星際航行的近狀與前景》系列文章,在雜誌上進行連載;此外,我國著名水上飛機設計師(我國第一代大型水上反潛轟炸機水轟-5的總設計師)王洪章也為本刊撰寫了《水上飛機五十年》一文,生動翔實的介紹了水上飛機的發展歷程,這些文章都引起了讀者強烈反響。1964年3月28日,《航空知識》編輯部收到讀者來信500多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讀者對雜誌的喜愛程度。

1964年7月25日,中國航空學會一屆一次常務理事會決定,鑒於科普出版社表示無力繼續承擔《航空知識》的出版,《航空知識》將以航空知識雜誌社的名義由編輯部自行出版。從此《航空知識》的出版發行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航空知識》和航空運動也注定有著不解之緣。1964年8月27日,中國人民航空運動協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國務院副總理賀龍元帥、國家體委副主任李達上將、空軍政委吳法憲中將、國家體委航空司司長劉風等出席講話。中午休息時,李達上將向應邀參加大會的謝礎了解中國航空協會和《航空知識》的出版情況,希望《航空知識》注意宣傳航空運動,因為航空運動是國防體育項目,擔負著向空軍輸送後備力量的任務。1964年10月17日,《航空知識》第10期出版,該期發表了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人民航空協會主席趙正洪撰寫的《我國航空運動十三年》一文。從此,介紹和普及航空運動也成為《航空知識》的又一項重要使命,同時也使讀者更加喜愛《航空知識》。1964年12月17日,《航空知識》第12期出版,當期發行63345份,在一年內發行量增長了近兩倍。

從60年代起,《航空知識》就一直堅持將科學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向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進行全方位的航空科技普及,本著這一目的。《航空知識》組織了航空史話、科技知識、軍用航空、航空運動等多種題材的文章,並且開闢了專門的編讀互動空間用於解答讀者的疑難問題,在讀者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贏得了讀者的信任和青睞。為此,《航空知識》的發行量也一路攀升,從創刊之初的2萬多冊一直增至80年代末時的30萬冊,並且在全國多次期刊評比和表彰中獲得一等獎,並曾獲國際航聯集體榮譽獎,雜誌社被授予全國科普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0年1月,《航空知識》迎來了屬於一份期刊的輝煌:榮獲我國期刊的最高獎——首屆“國家期刊獎”。

9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雜誌品種的日益增多以及網路信息工具的迅速普及,《航空知識》也和其他科普雜誌一樣經歷著衝擊,但是《航空知識》主創人員們相信,紙質媒體有著電子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即全面細緻的對科技知識進行系統的普及,更為重要的是,紙質媒體的保存性和資料性較強,特別對於航空科技類讀物而言,《航空知識》將仍然繼續作為航空航天愛好者的知識和資料的源泉長盛不衰。

時至今日,《航空知識》已經歷數次改版,從發黃的粗紙到今天雪白的清圖紙,從黑白鉛印到今天的全彩印刷,從人工畫版到計算機排版,從膠片照片到今天的數碼照片……《航空知識》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雜誌的印刷質量提高了,圖片更加清晰、文字更加醒目、排版更為清秀、裝幀更加現代,但是《航空知識》的定位沒有變,風格沒有變,它始終作為航空航天科普期刊在讀者心目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它一貫嚴謹的文風、深入淺出的行文、通俗易懂的理論介紹、生動細緻的史實描寫,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2006年《航空知識》進行了全新改版,採用全彩印刷,頁碼從64頁增加到80頁,單價調整為8元/期。目前《航空知識》設定的主要欄目有“視點”、“特別報導”、“空天力量”、“藍天百家”、“航空講堂”等,系統全面的介紹軍事航空、民用航空、航空運動、航天科技各個方面的知識和動態。改版後的《航空知識》獲得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認為這是《航空知識》的一次重大進步。

《航空知識》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得益於我們堅持的科普宗旨和不斷求新求變的精神。今後《航空知識》仍然要繼續大力支持航空科普事業,特別是要在科普類作品上多出大作,真正體現精心策劃的原則。《航空知識》的讀者中,許多人非常希望了解航空科技的基礎知識,因此我刊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以生動細緻的方式圖文並茂的把這些知識介紹給廣大讀者。此外,目前民用航空和航空運動的愛好者也日益增多,《航空知識》也針對這些領域開闢了專門的欄目,讓讀者們能夠從多角度領略航空之美,體驗飛行的樂趣。

多年來,蒙廣大讀者的厚愛,《航空知識》已經成為了國內刊物中的著名品牌,我們應該多多發揮自己的品牌優勢,加強產品的系列化,為讀者奉獻更多的文化產品。

所獲榮譽

《航空知識》《航空知識》

中國第一種航空航天科普雜誌

中國第一種獲國際獎的期刊

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榮譽獎

“國家期刊獎”得主

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

國內重點的國防軍事刊物

《輕兵器》 | 《兵器》 | 《兵器知識》 | 《航空世界》 | 《航空知識》 | 《坦克》 | 《艦載武器》 | 《艦船知識》 | 《現代艦船》 | 《環球軍事》 | 《軍事世界畫刊》 | 《現代兵器》 | 《兵工科技》 | 《世界軍事》 | 《坦克裝甲車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