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徵(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典型症狀為與排便異常相關的腹痛、腹脹,根據主要症狀分為:腹瀉主導型;便秘主導型;腹瀉便秘交替型。精神、飲食、寒冷等因素可誘使症狀復發或加重。

基本信息

概述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指的是一組包括 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經檢查排除可以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在普通人群進行 問卷調查,有IBS症狀者歐美報導為10%-20%,中國北京一組報導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歲以後首次發病少見。男女比例約1:2。

臨床概念

腸易激綜合徵缺乏公認的形態學、生化指標或基因異常的改變,其診斷只能基於症狀學。腸易激綜合徵被定義為由一組功能性腸紊亂組成的疾病狀態,其症狀主要為腹部不適並有排便功能紊亂。根據羅馬II共識報告意見,缺乏腹痛/不適(如功能性腹瀉功能性便秘、不明功能性腸紊亂和盆底共給失調)的功能性腸紊亂及缺乏功能性腸紊亂(如功能性腹痛和腹脹)的腹痛/不適應當作為不同的疾病加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 IBS分為三個亞型:腹瀉型(D-IBS)、便秘型(C-IBS)和便秘腹瀉交替型。羅馬II診斷標準中不同亞型的劃分使臨床研究和臨床療效評價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病因學

(圖)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徵(IBS)的病因尚不明確,找不到任何解剖學的原因。情緒因素、飲食、藥物或激素均可促發或加重這種高張力的胃腸道運動。有些患者有焦慮症;尤其是恐懼症,成年抑鬱症和軀體症狀化障礙。然而,應激和情緒困擾並不總是伴有症狀的發作和反覆。有些IBS患者表現有一種有獲得性的異常病理行為,比如,他們傾向於將精神上的困擾表達為消化道的主訴,通常是腹痛,內科醫生在評估IBS,尤其是有頑固性症狀的患者時,應了解其有否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包括性虐待和軀體惡習。

發病機制

尚未清楚,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認為,IBS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主要是胃腸動力學異常和內臟感覺異常,而造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成這些變化的機制則尚未闡明。據認為精神心理障礙是IBS發病的重要因素。

一、胃腸動力學異常

在生理狀況下,結腸的基礎電節律為慢波頻率6次/分鐘,IBS以便秘、腹痛為主者3次/分鐘慢波頻率明顯增加。

二、內臟感知異常

直腸氣囊充氣試驗表明,IBS患者充氣疼痛閾明顯低於對照組。

三、精神因素

心理應激對胃腸運動有明顯影響。大量調查表明,IBS患者存在個性異常,焦慮、抑鬱積分顯著高於正常人,應激事件發生頻率亦高於正常人。

四、其他

約1/3患者對某些食物不耐受而誘發症狀加重。部分患者IBS症狀發生於腸道感染治癒之後。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該病可能與腸黏膜的低度炎症有關,如肥大細胞脫顆粒,炎症介質高表達等等。

病理生理

(圖)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在IBS患者中,小腸和乙狀結腸的環形肌和縱行肌對動力異常特別敏感。近端小腸似乎對食物和擬副交感神經藥物具有高度反應性。在IBS患者的小腸轉運變化多端,而且腸轉運時間的變化通常與症狀無關聯。乙狀結腸管腔內壓力測定顯示功能性便秘可以發生在結腸袋狀分節運動呈高反應性時(如收縮的頻率和幅度增加),相反,腹瀉與運動功能降低有關。

IBS患者常常發生粘液過度分泌,這與黏膜損傷無關,其原因不明,但與膽鹼能神經活動性過高有關。

與患者對腸腔內正常量和質的氣體存在時很易感到疼痛一樣,IBS的疼痛似乎由小腸平滑肌異常強度的收縮引起或由對小腸腸腔擴張過度敏感引起。可能也存在對胃泌素和膽囊收縮素的高敏感性。然而,激素的波動與臨床症狀並不一致。攝入食物熱卡的增加可提高肌電圖活動和胃活動的幅度和頻率,脂肪的攝入可能造成動力高峰延遲出現,這種現象在IBS患者更明顯。月經最初幾天可能引起短暫前列腺素E2 升高,導致疼痛和腹瀉加重,這並非雌激素或孕激素所致,而是為前列腺素釋放所致。

臨床表現

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腹痛與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一、腹痛幾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多於排便或排氣後緩解。

二、腹瀉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數嚴重發作期可達十數次。大便多呈稀糊狀,也可為成形軟便或稀水樣。多帶有黏液,部分患者糞質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絕無膿血。排便不干擾睡眠。部分患者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

三、便秘排便困難,糞便乾結、量少,呈羊糞狀或細桿狀,表面可附黏液

四、其他消化道症狀多伴腹脹或腹脹感,可有排便不盡感、排便窘迫感。

五、全身症狀相當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精神症狀。

六、體症無明顯體症,可在相應部分有輕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臘腸樣腸管,直腸指檢可感到肛門痙攣、張力較高,可有觸痛。

七、分型根據臨床特點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腹瀉便秘交替型以及脹氣型。

特徵

腸道易激綜合徵,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礎的、獨立的、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它的特點是腸道無結構上的缺陷,但對刺激的生理反應過度或出現反常現象。過去稱此病為"結腸功能紊亂"、結腸痙攣"、"結腸過敏"、"痙攣性結腸炎"、"黏液性結腸炎"等。
由於腸道實際並無炎症,功能紊亂實際也不限於結腸,故統稱為腸道易激綜合徵。本病是胃腸道最常見的功能性疾病。多見於壯年成人,男性多於女性,約為3:2。50歲以後首次發現者極少。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為主要症狀,往往因情緒波動而誘發。診斷此病一般不難,但必須排除腸道器質性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腸道表現。

疾病診斷

(圖)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一、1986年11月中國慢性腹瀉學術會制定IBS臨床診斷標準為:

1、以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為主訴,伴有全身性神經症狀(症狀持續或反覆超過3個月)
2、一般情況良好,無消瘦及發熱,系統體檢僅發現
3、多次糞常規及培養(至少3次)均陰性,糞隱血試驗陰性
4、X線鋇劑灌腸檢查無陽性發現,或結腸有激惹徵象
5、結腸鏡示部分患者運動亢進,無明顯黏膜異常,組織學檢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規正常,血沉正常
7、無痢疾、血吸蟲等寄生蟲病史,試驗性治療無效(註:指甲硝唑試驗治療和停用乳製品)

符合上述標準者,一般可作出臨床診斷。但要注意與一些表現隱匿或症狀不典型的

(圖)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診斷標準
其它疾病鑑別,對診斷有懷疑者可選擇有關的進一步檢查。

IBS的診斷是根據大便特症,疼痛時間和特點,並通過體檢和常規診斷性檢驗排除其他疾病後方能確立。

標準化的IBS診斷標準已被確定。

二、1988年9月在羅馬召開國際消化系病學會制定IBS診斷標準為:

1、腹痛:①便後腹痛減輕;②腹痛與排便次數和糞便硬度有關

2、排便障礙:①排便次數有變化;②糞便性狀不可呈硬軟水樣;③粘液排出

3、常有腹脹或脹滿感

此外尚有上消化道症狀精神症狀和全身其他症狀

三、1989年日本川上的IBS診斷標準為:

1、有IBS的典型症狀:⑴兒童時有腹痛病史;⑵因腹部劇痛曾需緊急治療;⑶以往常有腹痛;⑷腹部得暖則疼痛減輕;⑸排便後腹痛減輕;⑹可見腸管功能異常;⑺排便誘發腹痛;⑻腹痛伴腹瀉;⑼腹瀉便秘交替;⑽以前有腹瀉或便秘的病史;⑾兔糞狀便;⑿有兔糞狀便和腹痛;⒀糞便中可見粘液。

如有上述6項即可懷疑本徵

2、一般檢查無異常,無發熱,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沉等均正常

3、糞便潛血試驗陽性

4、大腸X線檢查:未見異常,必要時行大腸內窺鏡檢查

5、在心身醫學上有精神異常如情緒不安抑鬱易激動等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IBS羅馬標準包括排便後緩解的腹痛,大便頻度或性質的改變,腹脹或粘液。診斷的關鍵是病史的有效獲取,應注意直接地,非強制性地對現有症狀,病史,過去治療史,家族史,家庭成員的關係,藥物和飲食史進行描述。患者對私人問題的解釋和患者總體情緒狀態也是同樣重要的。醫患關係的好壞是決定診斷和治療效果的關鍵。

在體檢時,IBS患者一般呈健康狀態。腹部觸診可有壓痛,尤其是左下腹,有時可能有壓痛的乙狀結腸。所有患者都需進行肛指檢查,對女性應作盆腔檢查。

1、便隱血檢查(最好為期三天連續進行)。若無相關的旅遊或症狀(如發熱,血性腹瀉,嚴重腹瀉的急性發作)的支持,極少需進行常規蟲卵或寄生蟲檢查或大便培養。

2、維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鏡伸入和注入空氣經常會誘發腸痙攣和疼痛。IBS患者的黏膜和血管常正常。在慢性腹瀉患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婦女中,黏膜活檢可排除是顯微鏡下的結腸炎,其有兩種類型:膠原性結腸類,三色染色顯示黏膜下膠原沉積;淋巴細胞性結腸炎黏膜淋巴細胞數增加。這些患者的平均年齡是60~65歲,女性多見。與IBS相同,表現為非血性水樣腹瀉,可通過直腸黏膜活檢進行診斷。

3、驗室檢查,應該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血沉;6或12項生化譜,其中包括血清澱粉酶,尿液分析和促甲狀腺激素測定。應根據患者基本病史,體檢,年齡,隨訪評估的結果選作腹部聲像學檢查,鋇劑灌腸食管胃十二指腸或結腸鏡。然而,這些檢查只有當損傷輕和花費少的檢查顯示異常時才進行。

對IBS診斷不應排除對伴發疾病的懷疑。症狀變化可能提示著另一種疾病的存在,例如疼痛的定位,形式和強度的改變,大便習慣,便秘或腹瀉的改變,或者反之亦然,並且新的症狀或主訴(如夜間腹瀉)可能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其他需要檢查的症狀包括糞便中混有新鮮血液,體重減輕,十分嚴重的腹痛或異常的腹部脹,脂肪瀉或明顯惡白的糞便,發熱或寒戰,持續性嘔吐,嘔血,促使患者從熟睡中醒來的症狀(如疼痛或急於排便)或症狀持續性惡化。40歲以上患者比年輕者更易夾雜器質性疾病。

臨床診斷流程

(圖)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診斷流程

一、中醫診斷分型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新近查閱了近五年的關於IBS辯證論治的300餘篇文獻,從中選擇64篇核心期刊文獻進入統計。

二、證型分布如圖

三、 中西醫結合診斷流程圖

鑑別診斷

可能與IBS混淆的常見疾病有:乳糖耐受不良,憩室病,“藥物性腹瀉”,膽道疾病,輕瀉藥的濫用,寄生蟲疾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病,細菌性腸炎, 嗜酸性粒細胞性胃炎腸炎,顯微鏡下(膠原性)結腸炎和早期炎症性腸病。炎症性腸病患者的年齡呈雙峰分布,故對年輕和年老兩組患者的評價一定要考慮到這些狀況。對年齡超過40歲,特別是以前無IBS症狀史者,若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必須通過結腸鏡排除結腸息肉和 腫瘤,對年齡大於60歲的患者應該考慮缺血性腸病的可能。

婦女的盆腔檢查有助於排除卵巢腫瘤和囊腫子宮肌瘤,因為這些疾病症狀可與IBS相似。對於腹瀉患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類癌綜合症甲狀腺髓樣癌,VIP瘤和Zollinger-Ellison綜合症的可能性均應被考慮。便秘且無解剖學病損的患者,則應被考慮有無甲狀腺功能減退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的可能性。如果患者的病史和實驗室檢查提示吸收障礙,應進行吸收測定以排除熱帶口炎性腹瀉,乳糜瀉WhIPPlE病,最後,對所有非便時需過度用力的便秘患者,應考慮排隊其他病(如盆底肌肉不協調)。

疾病治療

中西醫結合治療時機的選擇

一、輕症患者可單獨採用中醫辯證、中成藥物及針灸治療,較早的臨床干預則更容易發揮中醫藥的優勢,這和中醫藥強調整體治療的概念是一致的。在機體失去平衡之前就提前干預,是“上工治未病”的原則,同時也發揮了中醫因人而宜的辯證治療原則。

二、中度症狀的患者宜中西醫聯合治療,一方面發揮辯證施治的優勢,另一方面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選擇相應的抗腹瀉、治療便秘和調節腸道運動的西藥。這樣又可以迅速解除患者的臨床症狀,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又為中藥調理人體機能,恢復健康獲得時間窗。

三、重症患者強調綜合治療。除針對疾病本身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外,也要注重併發症的治療,如患者的進行性焦慮和軀體化症狀。除適度使用抗抑鬱焦慮藥物外,中醫則可以根據郁證的辯證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增加治療的信心。
治療有支持性和對症性。醫師具有同情心的理解和引導非常重要。醫師必須解釋基礎疾病的性質,並令人信服地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向患者證實沒有器質性疾病的存在。應該強調IBS繼續治療上的流行性,長期性和需要。應該尋找,評估和治療心理應激,焦慮和情緒異常。有規律的體力活動有助於緩解壓力和促進腸道功能,尤其是便秘患者。

BS的藥物治療主要套用於緩解或消除症狀,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按症狀表現可分成抗腹瀉藥、治療便秘藥、治療腹痛藥、抗焦慮抑鬱藥物等。

四  對於腸易激綜合症反反覆覆發作的患者可以按療程服用國藥準字訶苓止瀉膠囊效果很理想,同時注意飲食。

1、一般而言,應該恢復正常飲食。腹脹和氣脹的患者還是少食或不食豆類,捲心菜和其他含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宜,少吃蘋果,葡萄汁香蕉,各種堅果和葡萄乾也可減少脹氣的發生。對乳糖不耐受患者應減少牛奶或乳製品的攝入。攝入山梨醇,甘露醇,果糖,或山梨醇果糖一併攝入也可使腸道功能紊亂。山梨醇和甘露醇是一種用於營養的食物或作為藥物載體的人工加甜劑,而果糖是水果,漿果和植物的基本成分。餐後腹痛的患者可試用低脂高蛋白質飲食。

2、增加膳食纖維對許多IBS患者有利,尤其是便秘型患者。可給予刺激性小的食物,如糠麩,開始每餐15ml(1湯匙),並隨液體攝入的增加而增加。或者服用歐車前草親水膠漿液劑,每次用兩杯水合服,此法常可使腸內水分得到穩定並有增加容積的作用。這些製劑有助於腸道內水分的瀦留,可預防便秘。它們也可以減少結腸轉運時間,而且還可作為震盪吸附劑防止腸壁之間的痙攣。加入少量纖維通過吸收水分和硬化大便也可有助於減少IBS的腹瀉。然而,纖維的過量套用會導致腹脹和腹瀉,所以纖維的套用應遵循個體化原則。

3、抗膽鹼能藥物(如莨菪鹼0。125mg,餐前30~60分鐘)可以配合纖維素套用。不主張用麻醉藥,鎮靜劑,催眠和其他可產生依賴性的藥物。對於腹瀉患者,可於餐前給予苯乙哌啶2。5~5mg(1~2片)或洛哌丁胺2~4mg(1~2粒)。因為可以發生對止瀉效應的耐受性,所以不主張長期套用止瀉藥。抗抑鬱症藥物(如脫甲丙咪嗪,丙咪嗪和阿米替林,每日50~100mg)對兩種類型IBS的患者都有幫助。除了便秘和腹瀉另外抗抑鬱藥物還可緩解腹痛和腹脹。這些藥物可以通過下調來自腸道的脊髓和皮質的傳入神經的活動來減輕疼痛。最後,含某些芳香油(止痛劑)可通過鬆弛平滑肌來緩解某些患者的痙攣性疼痛。在這類患者中胡椒油是最常用製劑。

中醫治療

一、肝鬱脾虛證

治法:抑肝扶脾

主方:痛瀉要方(《丹溪心法》)加味

藥物:白朮 15g、白芍15g、黨參15g、佛手12g、防風12g、陳皮9g、鬱金10g、甘草6g、柴胡12g、煨木香9g(後下)、煨葛根18g、枳殼12g。

二、脾胃虛弱證

治法:健脾養胃,化濕消滯。

主方:參苓白朮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藥物: 黨參 20g、黃芪15g、白朮15g、茯苓15g、砂仁6g(後下)、陳皮6g、桔梗 9g、扁豆20g、蓮子肉15g、薏苡仁30g、甘草6g、藿香12g。

三、肝鬱氣滯證

治法:疏肝理氣

主方:六磨湯(《世醫得效方》)加味

藥物:沉香 9g(後下)、木香12g(後下)、檳榔12g、烏藥12g、大黃6g、鬱金12g、厚朴9g、茯苓12g。

四、脾胃濕熱證

治法:清熱燥濕,行氣和血

主方:芍藥湯(《傷寒論》)

藥物:白芍 24g、黃芩12g、黃連9g、當歸9g、木香10g(後下)、大黃9g、檳榔10g、苦參9g、白花蛇舌草30g。

五、脾腎陽虛證

治法: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主方:四神丸(《 內科摘要 》)合理中丸(《傷寒論》)

藥物:烏梅 9g、黃連9g、椒目4g、熟附子8g、炮姜8g、黨參15g、白朮15g、茯苓12g、當歸6g、白芍15g、甘草6g。

六、腸燥津傷證

治法:滋陰潤腸通便

主方:增液湯(《溫病條辨》)合六味地黃丸 (《小兒藥證直訣》)

藥物:生地黃30g,山藥25g、山茱萸12g、牡丹皮12g、澤瀉12g、玄參15g、麥冬15g、火麻仁30g(打)、柏子仁15g、瓜蔞仁15g。

針灸治療則得到國內與國外 一些學者的重視。2003年於重慶推出的《腸易激綜合徵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提出:泄瀉取足三里天樞三陰交,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脾胃虛弱加脾腧、章門;脾腎陽虛加腎腧命門、關元,也可用灸法;脘痞加公孫;肝鬱加肝腧、行間。便秘取背腧穴和腹部募穴及下合穴為主,一般取大腸腧、天樞、支溝、豐隆,實證宜瀉,虛證宜補,寒證加灸;熱秘加合谷、曲池;氣滯加中脘、行間、用瀉法;陽虛加灸神闕。而臨床中成藥的運用加大了患者對中醫藥治療腸易激綜合徵的依從性,常可選用得中成藥包括補脾益腸丸麻仁丸四神丸腸胃康便秘通六味安消膠囊木香順氣丸等。 

中醫驗方

吳茱萸50克,肉桂60克,廣木香80克,公丁香50克。將上藥研末混勻,取藥粉3~5克,取薑汁或蔥白汁調成糊狀(也可乾用)敷於臍部,用傷濕止痛膏覆蓋,用熱水袋濕敷30分鐘,24小時換藥1次,14天為1療程。

療效評價

由於缺乏生化學指標,腸易激綜合徵治療中最重要的效能終點就是症狀。中西醫藥物的作用目標是:與腸功能紊亂相關的腹痛 /腹部不適改善;特異性症狀、如腹痛、腹脹改變。歐洲學者的工作報告 強調了以下幾點:4周時間足夠可以評估藥物對症狀的控制效果;主要效能終點50%的改善可以作為判定有效的標準;將隨訪期延長至停藥後4~8周,如發生撤藥反應,則可採用合理撤藥方法和療程。

當前仍然沒有建立腸易激綜合徵療效評價標準和共識意見。根據羅馬II共識標準的建議,在進行整體評估時,主要效能終點應當結合典型症狀(腹痛、腹部不適、腸改變)。其它的相應指標還有如生活質量、心理狀態和生理參數,雖然這些指標沒有反應患者的症狀,但可作為解釋療效的第二類有用指標。中西醫結合的療效評價體系可能更加能體現中國特色,同時可以和世界接軌,“中醫症狀評價體系-生活質量評價體系-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的評價體系”的多維立體評價體系,為中醫藥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IBS走向世界建立有用的平台。

預防常識

(圖)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是最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病因和發病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藥物、情緒緊張、食物不耐受、結 腸運動功能異常、小腸機能障礙及食管、膽囊運動異常等因素有關,其中腸道功能的改變在腸易激綜合症發病機制中有重要作用。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大便常規及培養、鋇劑灌腸、結腸鏡等一系列檢查均無腸道器質性病變發現,病理學檢查也無異常,在排除了如吸收不良綜合症,血吸蟲感染腸腫瘤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乳糖酶缺乏症胃腸道激素腫瘤內分泌疾病、盆腔疾病等器質性疾病後,才作診斷。腸易激綜合症為良性疾病,不危及正常生命和健康,預後良好雖反覆發作,適當治療後可逐漸好轉甚至消失。

病人慢性病主訴作掩蓋新發生的腸道惡性病,應隨時提高警惕,善於識別在功能性主訴中的器質性疾病的早期發現,並作必要的一些檢查。在治療方面,解除緊張情緒、消除心理負擔、增強信心非常重要。生活規律、睡眠充足,加強鍛鍊,增進體質。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過冷過熱的飲食,戒菸戒酒。腹瀉者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為宜;便秘者除多飲水外,應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並增加含纖維素多的食物。藥物治療以對症處理為主,根據腹痛、腹脹和排便情況調節每日的藥物用量,便秘者儘量避免使用各種瀉藥。腹部安放熱水袋、按摩、日光浴和溫水浴、頻譜等理療有一定作用。

健康小帖士

1、多喝水
腹瀉病人由於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櫞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水分酸鹼平衡;而胡蘿蔔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2、勿匆忙服藥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嚴重腹瀉產生併發症,普通的腹瀉並不需要服藥治療,它的症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止住腹瀉,因為腹瀉是體內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當病人發生急性腹瀉時,醫生多不鼓勵使用止瀉劑,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比較有利,也能加速復原。

3、檢查所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你服用的藥物有關,比如服用紆解胃灼熱的制酸劑。制酸劑是最常引起腹瀉的藥物。為了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除了制酸劑,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風藥)等藥也可能引起腹瀉。如果你懷疑這些藥物或其他藥物使你腹瀉,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4、順其自然
許多人喜歡用果膠、嗜酸菌、角豆粉、大麥、香蕉、瑞土於酪及各式各樣的奇特食物來治療拉肚。這些東西能約束腸子,延緩其蠕動。但實際上,這只是延長問題來源待在體內的時間,你真正需要的是將引發拉肚的物質排出體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順其自然地排掉。

5、遠離廚房
拉肚期間不宜為家人作飯燒菜,應直到症狀消除。如廁後要記得將洗乾淨,以免傳染病菌給他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