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白喉

耳白喉

耳白喉是一種病症名。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

耳白喉耳白喉

耳白喉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疾病病因
白喉桿菌傳染,繼發於鼻、咽白喉、白喉桿菌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或經鼓膜穿孔而入鼓室。

疾病概述

耳白喉:繼發於鼻、咽白喉,白喉桿菌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耳痛劇烈,鼓膜穿孔後,流出帶血膿液及污穢假膜樣分泌物,具有臭味。
治療:
1.一般治療:嚴格隔離,臥床休息2~4周,重者4~6周,進易消化富營養飲食,注意口腔鼻腔護理。
2.病原治療: ①抗毒素:②抗生素:青黴素為首選藥物。
3.併發症治療: 並發心肌炎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並請相關科室醫師協助診治。有呼吸困難及喉阻塞者,應及時施行氣管切開術,術後加強護理,防止肺部感染。

疾病描述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呼吸道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直接傳播,其次為間接傳染,即通過使用染菌的手巾、食具、玩具、書報等。白喉常見於秋冬和春季期間,多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以2-5歲發病率最高,我國自解放以來重視預防接種工作,故目前已很少見。

症狀體徵

中耳白喉極少見,繼發於鼻、咽白喉、白喉桿菌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或經鼓膜穿孔而入鼓室,症狀與一般化膿性中耳炎相似,耳痛劇烈,鼓膜穿孔後,流出帶血膿液及污穢假膜樣分泌物,具有臭味。

病理生理

白喉桿菌傳染後所發生的病理變化,可分局部與全身兩種。
1、局部病變 白喉桿菌侵入人體組織後產生一種外酶素,損害黏膜上皮細胞,發生壞死,纖維素及白細胞滲出,纖維素凝固後,形成一層假膜,白喉桿菌在假膜下繁殖滋長,產生更多外黴素,所致病損擴大,假膜向四周蔓延,喉部假膜附著較松,有時可咳出。
2、全身病變 白喉外毒素進入血液出現全身重度現象,可引起重度性心肌炎,腎炎、周圍神經炎或腦神經損害。

診斷檢查

根據病史,症狀及體徵,結合細菌學檢查,診斷多無困難,但一次檢查陰性並不能排除本病,並重複多次,必要時可行錫克試驗及毒力試驗,以求早期確診,如臨床表現疑似白喉,也不一定等待化驗證實,可先行治療。

治療方案

1、患兒應嚴格隔離,注意口腔及部護理。
2、注射白喉抗毒素及青黴素,抗毒素的劑量應根據病情輕重和假膜範圍而定,一般可用2萬-4萬單位,重者6萬-10萬單位,必要時可重複注射一次,青黴素有消滅白喉桿菌和防止繼發感染的效果,宜及早足量使用。
3、有呼吸困難和喉阻塞症狀者,應及時施行氣管切開術。
4、密切注意心臟情況,如有心肌損害,患兒應臥床休息3-6周,並請兒科醫師協同處理。
5、對白喉桿菌帶菌者,應先予青黴素或紅黴素治療,如細菌培養持續陽性,可考慮切除扁桃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