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紅臀鵯

白喉紅臀鵯

白喉紅臀鵯(學名:Pycnonotus aurigaster ):體長18-23cm。額至頭頂黑色而富有光澤,耳羽白色或灰白色。上體灰褐色或褐色、具灰色或灰白色羽緣。腰灰褐色,尾上復羽近白色。下體頦和上喉黑色,下喉等其餘下體白色,尾下復羽血紅色。黑喉紅臀鵯和紅耳鵯外形、大小和該種均非常相似,但黑喉紅臀鵯頦、上喉、下喉均為黑色,上胸亦為黑褐色或黑色。耳羽紅褐色,紅耳鵯有明顯的聳立羽冠,耳區具紅白二色斑。胸側有一黑色橫帶,野外均可明顯與之區別。主要生活於森林、竹林以及開闊的鄉間。屬雜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分布於印度、越南、寮國、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爪哇和蘇門答臘等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喉紅臀鵯白喉紅臀鵯

白喉紅臀鵯的前額、頭頂、枕黑色而富有光澤,眼先、眼周、嘴基亦為黑色,耳羽銀灰色或灰白色,有的沾灰褐或棕褐色。背、肩褐色或灰褐色、具寬的灰色或灰白色羽緣,腰灰褐色。尾上復羽灰白色,尾羽黑褐色,先端白色,中央尾羽微具白端。兩翅暗褐色,除外側飛羽外,其餘飛羽外翈具淺灰色羽緣。下體頦及上喉黑色,下喉白色,其餘下體污白色或灰白色,有的微沾灰色。尾下復羽血紅色。

虹膜棕色、褐色或暗褐色,嘴、腳黑色。

體重♂36-52g,♀28-52g;體長♂188-232mm,♀180-240mm;嘴峰♂16-19mm,♀15-18mm;翅♂92-101mm,♀88-101mm;尾♂88-104mm,♀84-104mm;跗蹠♂22-26mm,♀22-24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的次生闊葉林、竹林、灌叢以及村寨、地邊和路旁樹上或小塊叢林中,也見於溝谷、林緣、季雨林和雨林。

生活習性

白喉紅臀鵯屬留鳥,棲息地較固定,一般不做長距離飛行。多在相鄰樹木或樹頭間來回飛翔。晚上常成群棲息在一起,覓食時才開始分散,但彼此仍通過叫聲保持鬆散的群。常呈3-5隻或10多隻的小群活動,有時亦與紅耳鵯或黃臀鵯混群。性活潑、善鳴叫,或跳躍於枝頭樹枝間,或站在樹上或灌木上引頸高歌,鳴聲清脆響亮。食性較雜,屬雜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漿果、榕果、核果、草莓、懸鉤子、堅果、豌豆、鎖莓、紫漿果、洋海椒種子,以及花、葉和其他植物種子。動物性食物主要有甲蟲、蚊、螞蟻等鞘翅目、膜翅目、鱗翅目和直翅目昆蟲。

分布範圍

白喉紅臀鵯白喉紅臀鵯

分布於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中國有分布。

生長繁殖

白喉紅臀鵯白喉紅臀鵯

繁殖期5-7月。營巢於灌叢中或小樹上,距地高0.8-1.5m。巢呈碗狀,主要由細枝、樹葉、枯草構成,巢外壁常纏有蛛絲,內墊有細草莖。巢的大小為外徑10cm,內徑6-8cm,高8cm,深6-8cm。每窩產卵2-3枚。卵玫瑰紅色或粉紅色、被深淺不一的暗玫瑰紅色或紫紅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為22.8-24mm×16-17mm。

經濟用途

是雜食性鳥類,食一部分昆蟲,也食一部分植物,因此對農林業有益。

亞種分化

白喉紅臀鵯白喉紅臀鵯

(9種)

1、Pycnonotus aurigaster latouchei分布於中國南方(四川、雲南、湖南,廣西東北),泰國,緬甸,寮國和越南。

2、Pycnonotus aurigasterchrysorrhoides分布於中國的東南部。

3、Pycnonotus aurigaster resurrectus分布於越南和中國東南部。

4、Pycnonotus aurigasterklossi分布於緬甸和泰國。

5、Pycnonotus aurigaster schauenseei分布於緬甸和泰國西南部。

白喉紅臀鵯白喉紅臀鵯

6、Pycnonotus aurigasterthais分布於泰國中部和東南,寮國中部。

7、Pycnonotus aurigaster dolichurus分布於越南中部。

8、Pycnonotus aurigaster germani分布於泰國東南端,高棉和印度支那南部。

9、Pycnonotus aurigaster aurigaster分布於爪哇島和巴厘島。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圖片:概述圖、圖2-圖6、圖7、圖8、分布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