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懶

老懶

老懶,原名李家祥,四川成都人。大學畢業。大學畢業。1913年曾任四川瀘縣及四川雅安縣統計科科長,《成都群報》及《川報》主筆、編輯、總編輯、發行人。

基本信息

簡介

作家、翻譯家。原名家祥,筆名老懶、菱窠、懶心、抄公、云云等,成都市人。1908年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中學堂,1912年(春),設中學停辦,隨丙丁兩班併入成都府中學堂借教室上課,同年底畢業。

1913年曾任四川瀘縣及四川雅安縣統計科科長, 《成都群報》《川報》主筆、編輯、總編輯、發行人, 《星期日周刊》創辦人,1919年留學於法國蒙北烈大學、巴黎大學文學院,後任成都大學、四川大學教授,私營重慶民生公司機器廠廠長,私營樂山嘉樂製紙公司董事長,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長,《陣筆》主編,1949年後歷任川西區行政公署、四川省政府委員,西南文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及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副主席,成都市副市長。中國文聯第三屆委員,全國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1913年開始發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個人經歷

中學時代與郭沫若、王光祈、周太玄等交往甚密,深受教師劉士志、楊滄白(均為同盟會會員)、劉豫波的薰陶,酷愛閱讀中外文學名著。曾和郭沫若等參加“保路同志會”。1915年任《四川群報》主筆、編輯,繼而創辦《川報》,任發行人兼總編輯。1919年“少年中國學會成都分會”在成都成立,任書記兼書報保管員及《少年中國》月刊的編譯員、《星期日》周刊主編。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入巴黎大學、蒙白烈大學攻讀文科,同時在巴黎通訊社和《華工旬刊》任編輯。1924年回國,受聘於國立成都大學(四川大學前身)教授、預科文科主任,主編《新川報》副刊。次年參與集資創辦西南首家機製紙的嘉樂紙廠,先後擔任董事、董事長。
1931~1933年,受聘任國立四川大學附屬中學高級中學第一部兼任教員,講授文學史。1935年始“立志以寫小說為專業”(引自《四川近代人物傳》)。主要著作有《死水微瀾》、《暴風驟雨》、《大波》、《天魔舞》,中篇小說《夢痕》、《同情》等,譯著有莫泊桑的《人心》、都德的《小東西》等十餘種。被郭沫若譽為“中國的左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委員、成都市副市長、西南軍政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委員,西南文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重慶分會及四川分會副主席、省文聯副主席和中國文聯委員等。1962年12月24日病逝於成都。其位於成都市沙河堡的故居“菱窠”1985年被成都市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維修,恢復舊貌,對外開放。1991年公布為第三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