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王鎮

翟王鎮

翟王鎮位於富饒的黃河三角洲開發區南端,是山東半島和京津塘的連線地帶,又是渤海經濟開發區與沿黃經濟帶的交匯處,北至陽信縣城5公里,南與惠民縣接壤。總面積66.8平方公里,6.6萬畝耕地,總人口3.8萬人,轄89個行政村。翟王鎮社會穩定,治安良好,民風淳樸,水土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環境優美,開發潛力大,蔬菜、花卉、畜牧產業獨具特色,蔬菜和花卉批發市場遠近聞名,素有魯北“小壽光”、“花卉之鄉”之稱。

基本信息

經濟狀況

翟王鎮翟王鎮
翟王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2004年,全鎮GDP實現4.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106元,招商引資工作全縣排名第二,工業經濟,全年新增規模企業10家,工業增加值增幅達101%,列全縣第一位;工業銷售收入增幅達41.4%,列全縣第三位;工業利稅總額增幅達89.2%,列全縣第二位;工業企業實交稅金增幅達51.2%,列全縣第一位。2005年全鎮GDP實現6.1億元,增長43%;固定資產投資實現4.5億元,同比增長82%;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4.9億元,增長100%;新增省批規模企業3家;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820元,增長23%。

鎮黨委、政府致力於經濟建設,全鎮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2007年1至8月,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32萬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額15613萬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4382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51萬元,高新技術產值4440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始終位居全縣前列。全鎮現有工商企業、個體經營大戶168家,重點企業有大地不鏽鋼、海青五金、寧陽水泥、京陽飼料等規模以上企業13家,並逐步形成了水泥製造、不鏽鋼精密鑄造、生物科技、油脂加工、板業製造五大支柱產業。當前,五大支柱產業已經初現規模、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投資潛力巨大。

翟王鎮翟王鎮
為加快經濟建設步伐,翟王鎮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於1998年建立了工業園區,現已發展成為集工業、商貿、娛樂、飲食、服務於一體的民營經濟園區,也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園區位於魯北大街兩側,南外環公路橫穿園區,北靠濱州港,東至濱大高速僅有30公里,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公共設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居住環境舒適。園區占地2250畝,現有生物科技、水泥製造、油脂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已成為中外客商投資辦廠、發財致富的一方“樂土”。

翟王鎮在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指引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在對內發展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調動一切主導因素,促其發展,目前,全鎮已發展民營經濟項目二千餘家,全年完成企業總產值2.6億元,實現利稅1900萬元。外向型經濟發展良好,出口產品生產覆蓋全鎮,為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關於招商引資、工業興縣的指示精神,翟王鎮黨委、政府立足自身優勢,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全方位多層次發動招商,2003年1-5月份全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縣外項目12個,項目實際到位資金實現2550萬元,明顯促進翟王經濟的發展。

農業發展

翟王鎮花卉
翟王鎮是一個以蔬菜、畜牧、花卉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鎮。全鎮蔬菜面積2萬餘畝,蔬菜大棚2500多個,擁有周邊縣市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蔬菜年交易量6萬餘噸;該鎮的花卉生產獨具特色,花卉種植、銷售基地初具規模;以肉牛養殖為主的畜牧生產迅猛發展,年出欄肉牛2萬餘頭,畜牧養殖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

土地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所處區域是糧、棉、油、蔬菜的重要產區,特別是蔬菜更是這裡的支柱產業,素有魯北“小壽光”之稱。農產品豐富,豬、牛、羊、雞、鴨的飼養量及存欄量相當可觀,淡水養殖已形成規模,鴨梨、冬棗、葡萄、油桃等果品遠近聞名。

工業發展

翟王鎮翟王鎮
翟王鎮工業經濟上,形成了以不鏽鋼製造、水泥製造、木板加工、仿古家具製造、生物微肥等五大產業,目前,該鎮擁有大地不鏽鋼精密鑄造、魯珠水泥、海青五金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由於鎮政府出台了好的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吸引了鎮外、縣外、省外、台商紛紛來本鎮投資建廠,主要境外企業有:中德合資凱盛不鏽鋼餐具、中加合資海青五金、台灣獨資“一畝田”公司三家境外投資企業大批中外客商通過諮詢、考察,把投資的發展眼光聚焦於翟王。為更好的吸引外商,鎮黨委、政府在鎮駐地以東,濟埕路兩側規劃出近千畝土地作為翟王工貿園區,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園區進行規劃,園區內設商貿批發市場,農貿批發市場,其它交易市場各一處,商業街三處,工業區三處,為招商引資提供了良好的經營環境。
翟王鎮草簾
翟王鎮農村手工藝品發達,是草、柳、編、抽紗、地毯等工藝出口產品的外貿出口基地,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出口二十多年,村村能編會織,生產的各種型號的草簾、條編、提藍在青島天津口岸享有盛譽,全鎮草柳編、抽紗每年出口交貨值均在千萬元以上,尤其是條編,是廣交會上的拳頭產品,地毯專業戶達二百多家,產值1200萬元,利稅150萬元,產品出口美國,深受客商青睞。翟王鎮工貿園區土地使用期限50年,投資者除享受鎮政府規定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外,黨委、政府將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創造寬鬆的環境和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使來投資的企業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迅速發展壯大。

特色產業

翟王鎮翟王鎮
翟王鎮有著優質的地下水資源優勢,多年來民眾都有種植蔬菜的習慣,該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這一優勢項目,加大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不斷擴大種植規模,使蔬菜生產成了農村增收的重要渠道,隨著效益的增加,許多農民加入到了蔬菜種植行列中來,但有些民眾卻因為缺少蔬種植和管理技術而得不到好的效益。於是,鎮政府就把村里那些懂種植、會管理,被菜農稱為“菜把式”50名菜農組織起來,送到外地培訓學習蔬菜標準化種植技術,學成後再義務進村入戶,到民眾的蔬菜大棚里傳技授藝,指導菜農進行科學種植,實施標準化管理。

南商村是翟王鎮蔬菜種植規劃和效益最好的村,為發揮典型帶動作用,鎮政府投資近百萬元,於2004年在村里建起了魯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成立了市場管理辦公室,由主管蔬菜種植的幹部、聘請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村里“菜把式”等人組成蔬菜種植服務顧問團,義務為發展蔬菜大棚種植的村提供管理體系建設服務,幫助其建立蔬菜種植大棚,並制定蔬菜管理制度、補貼政策,建立風險互助平台。在設施農業布局、選址、試種等方面提供經驗。每月定期舉辦技術培訓講座,特聘縣高級農藝師帶隊主講,各村“菜把式”互相交流,傳授經驗。每位“菜把式”與種植戶結成幫扶對子,定期到蔬菜大棚中進行栽培、病蟲害防治、管理維護技術指導,解決大棚種植中的各種困難,並贈送其蔬菜種植書籍,手把手教新菜農進行無公害蔬菜生產。除了技術服務,蔬菜技術服務中心專業技術人員還對各種植戶開展信息化培訓,幫助農戶上網查看菜價、網上定購農用物資、網上學習種植技術等。

目前,翟王鎮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7000餘畝,從業人員近3萬餘人,蔬菜市場的客戶已覆蓋到河北、天津、濟南、東營、壽光、德州等周邊省市,年蔬菜交易量達2億公斤,交易額3500萬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增色增收800元。

計生工作

翟王鎮翟王鎮
翟王鎮計生辦運行“三個三”工作規範,引導村級計生工作人員依法管理,服務到位。“三個三”工作規範即:“三到戶”,送計生知識到戶、送隨訪服務到戶、送致富信息到戶;“三掌握”,已婚育齡婦女孕情必須掌握、孩子出生情況必須掌握、避孕節育措施落實情況必須掌握;“三明白”,本村基本情況明白、重點育齡婦女情況明白、流出流入育齡婦女情況明白。翟王鎮自實行“三個三”工作規範以來,村級各項服務工作步入正規化規程,收到良好效果。翟王鎮將加強農村計生服務體系建設納入重點工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優質服務的理念,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做好引導服務。由過去單純的查環補環、查孕補救、查病治病擴展到優生優育、避孕節育和生殖健康諮詢指導、監測治療和保健教育等全方位、立體化服務,受到廣大育齡民眾認可。

翟王鎮把計生宣傳教育放在計畫生育工作的首位,以本鎮人口學校為主要宣傳陣地,對計生專乾和育齡婦女進行宣傳教育培訓。在鎮村公路沿線製作各種計畫生育宣傳牌,並深入村組、戶開展生殖健康檢查服務和避孕節育知識宣教服務,挨家挨戶發放宣傳品、宣傳資料,是計畫生育法律法規深入人心。

鄉村特色

翟王鎮肉牛
魏家棗行村

翟王鎮魏家棗行村,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大力發展肉牛養殖,使之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現已初具規模。全村206戶,肉牛存欄量已達2500頭左右。該村在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的同時,緊緊圍繞市場,大力發展肉牛養殖、飼料加工等項目。引進了利木贊、西門塔爾等優質肉牛品種,並逐步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運作,成了魯北遠近聞名的肉牛養殖專業村。該村畜牧養殖已有多年的歷史,早在1984年的時候,村里就有部分家庭養牛,但是,由於過去養殖方式及價格方面的影響,沒有形成規模養殖。在國家惠農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該村肉牛養殖業得已快速發展,並與河流鎮劉廟村肉牛加工企業達成良種賒銷協定,賒小牛收大牛,賒瘦牛收肥牛,使該村形成了“有錢無錢都養牛,買牛賣牛不出村”的良好局面。

翟王鎮翟王鎮
蝗蟲大棚飛

翟王鎮前王村王海燕田間大棚里,養的不是家禽,也不是蔬菜,而是東亞飛蝗。一畝養殖大棚,一年下來可收入1000公斤成蟲,收入2萬元。走進大棚,滿目全是蝗蟲,密密麻麻,成群飛舞。東亞蝗蟲非常易飼養。田間地頭的草類、野菜、農作物的葉子,都可用作飼料。養殖蝗蟲,不用免疫,易於管理。養殖蝗蟲見效快。飼養60天即可銷售,年可收穫兩代。王海燕大棚養殖的蝗蟲,在餐桌上可成了美味佳肴。

民間藝術

翟王鎮花燈
花燈

樣式比較多,有籃子燈、車子燈、荷花燈、龍燈、七巧燈等,形狀各異,表演不同。它還和其他形式的民間藝術混合演出,如風秧歌、旱船、羅漢頭、跑驢等。它最大的特點是不但可以白天演出,到了晚上亦可以登場,火燭閃爍,流光溢彩,在夜幕中顯得格外耀眼。較有特色的為“七巧燈”。這種燈是用七塊幾何模型做成的,竹架做骨,外面糊紙,其中兩個大直三角形,兩個中等的等腰三角形,一塊正方形,一塊菱形,一塊小三角。根據它們的大小排列起來,最大的畫成龍頭,依此類推為龍身,最小的一個為龍尾。一般為兩組,共14個人組成兩條龍,前邊還有一個人持圓形的龍珠,作為領舞。除此之外,還可再增加持花燈的人員做陪襯,人數可多可少,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舞跳起來,在路上成二龍戲珠狀,隊伍走擰麻花、剪子股等花樣。在場子裡,七巧燈手持者先各組拼成“茶壺”、“寶劍”、“大刀”等簡易圖形,然後兩組混合,再組成“影壁”、“牌坊”等複雜圖形。分分合合,變化無窮,像兒童玩的七巧木,讓人目不暇接。整個舞蹈由十幾個人通力完成,須緊密配合,協調一致,才能將圖形拼得完整,演得火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