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港

濱州港

濱州港位於渤海灣西南岸,是山東海上的北大門,處於京津冀和山東半島兩大經濟發達地區的連線地帶,同時還處於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區,是魯西北地區唯一的貨物進出口岸。濱州港是濱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市一號工程,在2010年12月17日已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由一般性港口提升為地區重要港口,並納入交通運輸部全國沿海港口建設布局規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內河港口階段

1969年,東風港在套爾河西岸兩個500噸級泊位開工建設。

1971年,東風港正式投產。

1990年,濱州與黃驊爭取神華集團出海通道建港。

1991年6月,惠民地區行署(濱州市)專門成立建港籌建處。

1992年5月,成立濱州地區港口建設辦公室。

1991年末及1992年初,山東省人民政府分別在濱州和北京召開“神木煤炭出口港濱州港路方案”大型專家論證會。

1992年4月,國家最終確定把神木煤炭出口港定在河北黃驊,濱州遺憾地與機遇失之交臂。

1992年7月,省計委批准在套爾河東西兩岸興建兩個3000噸級散鹽泊位。

1994年7月,國家計委批覆了濱州港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意在潮河口建設兩個1萬噸級碼頭,另在套爾河內退海十幾公里處建設兩個3000噸泊位。

1994年底,套爾河兩個3000噸級散鹽泊位建成主體工程。

1995年,國家批覆濱州兩個萬噸級的“一鹽一雜”泊位,一個鹽業專用泊位、一個雜貨泊位。

1997年3月,在套爾河開工建設東西兩條導流防沙堤擬建設萬噸級碼頭。

1997年,濱州遭遇百年不遇大海潮,港口建設遭受重大損失。

1998年,因資金困難港口建設擱淺。

海港階段

2005年5月28日,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對加快濱州港建設進行了專門研究和部署,提出航道疏浚、商港、漁港、造船、油鹽化工“五位一體”的總體工作思路。從此,濱州港跳出內海,走向深藍,拉開了萬噸級大港建設序幕。

2006年,《濱州港總體規劃》作為地方一般港口由濱州市政府批准實施。

2006年2月26日,濱州港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2007年,濱州市政府確定了“以港興市”的戰略,強力推進濱州萬噸級港口建設。

2010年,濱州市緊抓“黃藍”兩區開發的歷史機遇,把濱州港確定為2011年全市的“一號工程”重點推進。

2010年3月,濱州港疏港公路開建。

2010年4月,濱州港防波堤、防潮堤一期工程開建,正式啟動濱州港大規模開發建設。

2010年4月,濱州港2×3萬噸級碼頭及附屬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10年9月30日,疏港公路竣工通車。

2010年12月1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將濰坊港等3個港口確定為地區性重要港口的批覆》,將濱州港提升為地區性重要港口。

2012年3月5日,修改後的《濱州港總體規劃》(2011-2030年)獲省政府和交通運輸部正式批覆。

2012年7月15日,四座25噸級、變幅達33米門座式起重機安裝完畢。

2013年5月16日,由中交煙臺環保疏浚公司承建的濱州港防波堤一期工程順利通過省質監總站驗收。

2013年8月15日,防波堤二期工程開建。

2013年10月10日,市政府組織召開全市口岸開放工作專題會議,對濱州港申報一類口岸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濱州港正式準備申報國家一類開發口岸。

2013年10月12日,從煙臺港駛向濱州港的冠全1號、興華8號、通達698號三艘5000噸-7000噸巨輪依次落錨成功靠岸;13日,萬噸級巨輪“昊昌6號”在濱州港停靠。這意味著2x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結構預留5萬噸級)試通航。

2013年12月30日,濱州港供水工程竣工,濱州港調度運營中心正式通水。

2014年5月20日,濱州港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

2014年8月14日,市政府與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及濱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與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濱州港通用碼頭項目合資框架協定》簽約儀式在濱州舉行,濱州港將與青島港正式合作。

2015年6月26日,濱州港2個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正式通航運營。

建設優勢

濱州港位置圖濱州港位置圖

(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濱州港緊靠“京三角”,坐落黃河三角洲,既是環渤海經濟圈與膠東半島的交匯點,又是山東省對接天津濱海新區最近的口岸,是連線山東半島城市群與中西部省市的橋樑,也是連線環渤海經濟圈的主要樞紐,是魯西北地區唯一的貨物進出口岸,也是包括省會濟南都市圈在內的魯中和魯西北地區最便捷、最廉價的出海通道,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已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半島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的關鍵一環、“半島城市群”的重要一翼和濟南都市圈的主要成員。

(二)富饒廣闊深遠的經濟腹地。濱州港腹地跨三省八市,面積10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萬人。經濟腹地為山東濱州、東營、淄博、德州、聊城、濟南、萊蕪等地市及河北東南部地區,直接拉動魯中、魯西南、河北中部、山西、陝西等區域經濟的發展。經過多年發展,該區域已經形成了石油化工、鹽化工、汽車發動機及零部件、紡織家紡服裝、機械電子產業、造紙工業、糧油果蔬深加工、建材等優勢產業。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尤為迅速,濱州、淄博、東營12家煉化企業2005年原油加工能力達2065萬噸,2010年原油加工量將突破4000萬噸,發展石油化工企業條件得天獨厚。

(三)充足的運量需求。濱州港腹地深遠,物產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6種,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是中國第二大油田一勝利油田的主採區,也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和原棉生產基地。僅濱州市境內物資運輸就有6000多萬噸的運量。一是境內原鹽生產達1200萬噸;二是發電用煤達到2000萬噸;三是礦石、礦建材料達600萬噸;四是渤海石油正在尋求上岸的通道,預計有1500萬噸,同時可帶起一個石油加工廠;五是濱州境內西王糖業、金匯玉米、香馳糧油等大型企業,每年糧油原料、產品進出在1000萬噸以上。另外,萊鋼、濟鋼礦石也有近億噸運量,足以支撐萬噸級大港的吞吐發展需要。

(四)大量的灘涂、水域。濱州海岸線長240公里,陸域為古黃河流入渤海淤積形成廣闊而平坦的灘涂,現有17萬公頃灘涂未開發利用,為港口及臨港產業等發展提供了充裕的土地資源。濱州港水域寬闊,可用水域24.3萬公頃,為港口發展和航船錨泊提供了“海闊任魚游”的水域。

(五)強勁的經濟支撐。濱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濱州港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撐。2007年實現GDP1000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9億元,增長37.7%,轄區內金融機構當年新增貸款15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已連續五年列全省前三位。特別是飛機、汽車、輪船及零部件製造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預計十大產業鏈建成之後,可實現產值1500億元以上。這些都將為濱州萬噸級港口的建設提供強大的腹地經濟支撐。

建設內容

按照科學建港的原則,一期工程採用疏浚與整治相結合的實施方案,建設雙堤環抱式(向西環抱)港池,包括3個5萬噸級原油碼頭和2個3萬噸級通用散雜貨碼頭,年吞吐量2000萬噸,投資估算30.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

(一)濱州港西導堤改建工程

建設長15.584公里,50米寬的引堤。建成後可以滿足雙向四車道一級疏港公路、單線I級A類疏港鐵路、輸油管道的基礎要求。2007年3月開工建設,2008年12底完成主體,建設周期2年。

已完成項目立項,並已完成投資5.2億元,引堤向海中推進到11公里。計畫2008年主體整體完工。

本工程總投資估算為18.3億元。政府籌資4.6元,已到位1.06億元,企業自籌2.4億元,擬利用外資11.3億元。

陸路運輸是濱州港海港港區最主要的集疏運方式,改建後的西導堤是濱州港海港港區碼頭與陸域間連線的唯一通道,也是列入省路網幹線改造的疏港一級路的延伸段,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二)濱州港2×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工程

建設2個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年吞吐量500萬噸。同步建設堆場、倉儲、裝卸設備、水電等配套設施。

項目環評、海域使用已經省批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省交通廳和省發改委組織的專家評審,並上報省發改委待批。計畫2009年開工建設,年底建成投用,建設周期一年。

本工程投資估算為7.06億元,擬全部利用外資。

濱州港距天津濱海新區僅130公里,是山東省對接濱海新區最近的港口,是濟南都市圈唯一的出海通道,對拉動山東省“一體兩翼”整體布局中的“北翼”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開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個泊位建成後,可以完善濱州港的港口功能,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港口的輻射範圍,為貨物運輸提供良好的服務條件。

(三)濱州港航道疏浚工程

主要建設內容為疏浚3000噸級航道及建設相關配套設施,疏浚量222萬方。

工程總投資9011萬元。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投資5561萬元;二期工程投資3450萬元。資金籌措:項目資本金1947 萬元由無棣縣財政出資,擬利用外資7064萬元。

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由省發改委以(魯發改能交650號)批覆;《濱州港航道疏浚工程初步設計》已由省交通廳以(魯交規劃248號)批覆。現項目一期試開挖已基本完成,共投入資金1836萬元。

本項目實施後,從企業發展上看,可消除制約濱州港內河港區發展的一個主要瓶頸環節,可提高泊位利用率,降低貨物轉運成本,對區域經濟和全市經濟的發展,均有較大的拉動作用。

建港政策

濱州市人民政府為港口建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海域使用方面,對於非經營性的航道、錨地等交通基礎設施用海,免繳海域使用金;對於國家和省重點港口建設項目用海,可依法申請減繳或免繳海域使用金。港口用地方面,與港口建設直接相關的建設用地,可按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經營性用地,採用協定出讓或租賃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租金按最低標準收取,一次性繳納出讓金有困難的,可以分期繳納,出讓金、租金可全部返還用於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由於港口建設填海整治和改造的廢棄土地,港口經營者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形成了農用土地,依法無償確定給開發者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經營期限最低30年;利用鹽田灘涂等土地進行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的,按無償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由港口引堤將灘涂、潮間帶改造成的新生土地使用權歸投資者所有。在稅收、收費方面,對中外合資經營的港口企業,經營期限在15年以上的,經批准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1 年至第5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6年至第10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船舶進出港須知

自然條件

(1)地理位置

濱州海事處所轄區域位於山東省的西北部,西邊與河北省接壤,以大口河主航道為分界線;東與東營市接

壤,以灣灣溝為界;海岸線全長238.9公里。轄區基本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緩,境內有淺海300多萬畝,為泥沙底質。境內淺海各等深線一般呈與海岸線基本平行的狀態分布,10米等深線內的海底坡度約在1/2700左右。水深變化平緩、海水水色及透明度一年四季均呈近岸低、深水區高的分布形式。海岸線蜿蜒曲折、高潮線曲折多端、低潮線相對平直單調、潮間帶深遠、灘涂寬廣的特徵。

濱州港、東風港、霑化縣裕泰港、霑化鹽場港、富國港、埕口鹽場碼頭等6座港口均在同一河系內,共同使用布設在套爾河的航標和錨地,各港口情況大致相同。

(2)水文

港口潮汐類型屬不規則半日潮。平均潮差自西(北) 向東(南)遞減,最大潮差在3~3.8米之間。最大流速可達1.4海里/小時,漲潮流向集中於偏西方向,落潮流向集中於偏東方向,最大流速為1.1海里/小時。雖然整個海區半日潮潮差均較小,但在熱帶氣旋因素影響下,可能引起異常增水或減水。

該港口為季節性港口,一般年底11月份(小雪)封航,來年3月份(驚蟄)開航。底床地質為泥沙質,可適合吃水4米以下的任何船舶航行。

波浪:由於轄區海面風場有明顯的季節性,所以,其波浪也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半年,該海域易受北方冷空氣、寒潮侵襲,出現大風,從而產生災害性大浪。但由於轄區各港口均建在河系內,距外海數十海里,所以外海波浪基本影響不到港口。

涌浪:濱州海區位於半封閉型的渤海內,外海大浪不易傳入,因此,該海域的海浪主要是渤海上的風產生的波浪,其變化規律嚴格受其海面風場的變化規律控制。該海域月平均最大波高為0.7米,出現在11、12月份;4、5、6、8、9月份平均波高均為0.4米,波高達5米以上的大浪很少。歷史上曾在11月份出現單個最大波高5.8米的大浪;7、8、9月份波浪最小,其最大波高為2.0-2.6米;造成大浪的原因大多受寒潮影響。

渤海區的風是產生海浪的主要誘因,偏北大風是產生大浪的主要動力,強浪向為NNE-ENE,其次是NNW向大浪。

(3)氣象

【風況】春季多南風或西南風,夏季為東南風,秋季為南風,冬季主導風向為西北風。春季風速最大,平均為4.1米/秒,年平均風速3.1米/秒。冬、夏風向變化具有明顯的季風特徵,多大風天氣。夏季,轄區海域多氣旋,當氣旋進入渤海加深時,也會出現大風天氣,個別風力也能高達9級,一般持續時間較短;風力大於8級的大風,年平均出現14.2天。由於該海區地處緯度較高,受颱風影響較少。常風向為西南,頻率11.37%;次常風向為東和東北偏東,頻率分別為8.88%和6.91%。強風向為東北偏東,頻率為0.88%,次強風向為東和西北偏北。

【霧】年平均霧日數為8天左右,多集中於12月至翌年1月。年最多霧日數曾達34天,年最少霧日數有一年為1天。

【冰況】一般自12月中旬至翌年3月初為冰期,冰期長85天左右,1月份為盛冰期。一般年份套爾河口固定冰寬達2公里,冰厚20-30厘米。重冰年份冰寬可達十幾公里。各港冬季均停航。

通航水域

(1)航道

濱州港、東風港、霑化縣裕泰港、霑化鹽場港、富國港、埕口鹽場碼頭等6座港口均在套爾河系內,套爾河航道是船舶進出6個港口的必經路線。

(2)錨地

套爾河內設有共用錨地一處,地理坐標位置為:A點:38° 12’42 ”N;118° 04’54 ”E;B點:38° 12’36 ”N;118° 05’42 ”E;C點:38° 11’06 ”N;118° 04’24 ”E;D點:38° 11’00 ”N;118° 04’54 ”E;可同時供10艘載重1000噸級、吃水在3.8米以下的船舶錨泊。

(3)港區泊位:濱州港東、西港分別有三千噸級的泊位2個,長度均為127米,西港混凝土鑽空灌柱樁梁板結構,前沿吃水-5米,東港為鑽空灌柱樁梁板結構,前沿吃水-7米,均為貨運碼頭。

(4)轄區內無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電纜。

助航標誌

套爾河航標概位及名稱資料

海事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濱州海事處負責濱州行政區域內的沿海、內河及封閉水域的水上安全監督。

通行限制

由於受通航環境條件的限制,套爾河航道只限吃水-4米以下船舶進出港。

基本內容

序號 標誌名稱 位 置 燈 質 燈器能源 備註
1 套爾河,1號燈浮 38°,15′34″,0,N,118°,12′,17″E 莫(Λ)白6秒 155燈器, 鋅空電池 安全水域
2 2號燈浮 38°,15′5″,7,N,118°,10′48″,2E 閃(2)綠6秒 同上 右側
3 3號燈浮 38°,14′37″,5,N,118°,09′,19″,5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4 4號燈浮 38°,14′09″,2,N,118°,07′,50″,7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5 5號燈浮 38°,13′24″,0,N,118°,06′,18″,0E 快(6)長閃+白15秒 同上 南方位
6 6號燈浮 38°,13′05″,1N,118°,05′,40″,8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7 7號燈浮 38°,11′50″,0,N,118°,05′,07″,0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8 8號燈浮 38°,10′35″,0,N,118°,04′,23″,0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9 9號燈浮 38°,09′20″,2,N,118°,03′48″,4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10 10號燈浮 38°,08′40″,0,N,118°,03′,27″,0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11 11號燈浮 38°,08′05″,4,N,118°,02′,45″,5E 閃(2)綠6秒 同上 右側
12 12號燈浮 38°,07′40″,8,N,118°,02′,27″,0E 快(3)白10秒 同上 東方位標
13 13號燈浮 38°,07′48″,0,N,118°,02′,31″,8E 閃紅4秒 同上 左側
14 14號燈浮 38°,06′40″,5,N,118°,02′,51″, 6E 閃紅4秒 同上 左側
15 15號燈浮 38°,05′56″,1,N,118°,02′,14″,4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16 16號燈浮 38°,04′46″,3,N,118°,02′,44″,0E 閃紅4秒 同上 左側
17 17號燈浮 38°,03′49″,5,N,118°,02′,16″,7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18 18號燈浮 38°,02′46″,7,N,118°,02′,53″,5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19 19號燈浮 38°,01′58″,2,N,118°,02′,15″,4E 閃綠4秒 同上 右側
20 20號燈浮 38°,01′27″,9N,118°,02′,07″,8E 閃紅4秒 同上 左側

一、概況及發展優勢

濱州港位置圖濱州港位置圖

濱州港是濱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市一號工程,在2010年12月7日已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由一般性港口提升為地區重要港口,並納入交通運輸部全國沿海港口建設布局規劃。

濱州港發展優勢:

(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濱州港位於渤海灣西南岸,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規劃建設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濟南都市圈唯一海港港口和最近的出海通道,是山東對接天津濱海新區最近的口岸。

濱州港位置圖濱州港位置圖

(二)富饒廣闊的經濟腹地。濱州港腹地跨三省八市,面積10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萬人。經濟腹地為山東濱州、營、淄博、德州、聊城、濟南、萊蕪等地市及河北東南部地區,直接拉動魯中、魯西南、河北中部、山西、陝西等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充裕的土地資源。濱州海岸線長240公里,濱州港有灘涂面積156萬畝,潮上帶面積150萬畝,負10米淺海200萬畝,其中荒鹼地133萬畝,是中國沿海後備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為港口及臨港產業等發展提供了充裕的土資源。

二、總體規劃及布置

按照2012年3月份山東省人民政府批覆的《濱州港總體規劃》,濱州港將形成以海港港區為核心,套爾河港區、大口河港區為補充的“一體兩翼”港口總體發展格局。

套爾河港區規劃建設1000-5000噸級泊位150個左右,設計年通過能力5000萬噸以上。

大口河港區規劃建設大口河東岸及魯北運河1000-3000噸級泊位20個,設計年通過能力500萬噸。

濱州港簽約濱州港簽約

海港港區規劃建設各類泊位120個,形成深水碼頭岸線42.5公里,港口用地約57.5平方公里。近期目標是建設2個3萬噸級(結構預留5萬噸級)通用散雜貨泊位、3個5萬噸級(結構預留10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和3個5萬噸級(結構預留10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年設計吞吐能力2000萬噸以上;中長期規劃建設原油、液化、煤炭、貨櫃、件雜貨等3-20萬噸級泊位120個,打造億噸以上區域性綜合港口,為濱州實施北部沿海崛起戰略,深度推進“黃藍”兩區開發建設打造強力引擎。

三、工程建設情況

經過幾年來的艱苦創業,濱州港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已經建成2個3萬噸級通用碼頭,建成海港港區東、南兩條防波堤及17公里集疏運通道,新增深水岸線28公里,初步搭建起億噸大港的框架。

其他工程正在有序推進當中,其中:

1、海港港區10萬噸級航道工程及陸域形成工程

10萬噸級航道工程按單向航道設計,設計深度-14.7米,航道里程33公里,寬253米,施工工序在3萬噸級航道基礎上進行拓寬、浚深和延長,工程內容包括航道和港池疏浚、陸域形成、軟基處理、擋沙堤延長、導助航設施,大約形成陸域面積約2萬畝。目前,測量、勘察和工可已經完成,委託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開展的波浪、潮流和泥沙三項數模已經基本完成。該項目的施工、監理已於今年8月份完成招標工作,施工中標單位為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標價901295萬元,監理中標單位為山東港通工程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中標價為1989萬元。施工單位已經進場,克服了圖紙不全、大風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已完成隔堤的基礎處理,正在進行砂被堤身處理施工,

2、海港港區10萬噸級碼頭工程

10萬噸級碼頭建設許可是10萬噸級航道建設的必要條件,該項目工可報告已經編制完成,工可審查、用海審批正在走程式。在今年9月13日,召集省內專家及兩家設計院召開了碼頭結構形式定型會,近期將報行業主管部門審批。由於前期工作項目一體化開展,配套工作同步進行,減少了中間環節,預計工程進度可加快6個月時間。

3、液體散貨區圍堰區(3萬噸航道納泥區圍堰)工程

根據濱州港缺少砂石料、工期緊迫等實際情況,經過設計院設計最佳化、省交通廳專家諮詢會論證,航道納泥圍堰擬採用壁樁框架新工藝方案。該結構長17.6米,寬15米,最高可達8米,單件重量650噸。吹填施工時起圍堰作用,碼頭使用前可做為臨時碼頭停靠,碼頭施工後亦可做為高樁碼頭的後承台。壁樁框架的預製工作已經有序開展,施工單位已在天津建設完成第二預製廠,預製後浮運到濱州港,8月1日開始安裝,預計至年底可完成800米安裝。

4、防波堤二期1-5標

工程總投資158523萬元,累計總產值118536.2萬元,完成投資75%。填築基床砂墊層127萬方,排水板打設1648.1萬米,鋪設土工織物3314.3萬平方米,填築碎(卵)石墊層40.9萬方,墊層塊石(150~300kg)35.03萬方,填築防波堤塊石(10~100kg)307.07萬方,稜體塊石(350~1000kg)75.78萬方,扭王字塊預製20.5萬塊,扭王字塊安裝9.5萬塊。目前已整體出水,年底主體完工,達到10萬噸航道開挖掩護條件。

5、2x3萬噸級碼頭附屬陸域工程。

碼頭臨時堆場道路工程計畫投資1500萬元,按照契約約定已完成全部投資,於10月份交付使用。碼頭侯工樓工程計畫投資2535萬元,已完成投資90%。目前外牆保溫、空調室內機安裝、地面磚鋪貼、電纜鋪設已全部完成,弱電系統、室內吊頂、外牆塗料底漆等正在施工中,計畫11月底交付使用。

四、運營情況

為了進一步加快濱州港建設步伐,今年,市委、市政府進行了重大戰略性調整,組建了新的港口建設指揮部和港務集團,統一協調和管理港口建設。

我們正在學習全國各大港口先進的經驗,按照“邊建設、邊運營,邊磨合機制、邊培育市場”的工作方針,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和建設方向,發揮後發優勢,與周邊港口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積極尋求互利共贏的戰略性合作經營夥伴,實行大開發、大運作。

目前,我們已經和青島港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及關於濱州港通用碼頭合資框架協定。我們將利用他們先進的管理經驗及資源優勢,助力濱州港的開放建設,為濱州港今後的快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合作協定,雙方將建立長久的、全方位的、多領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通過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在港口碼頭、現代物流、臨港產業等方面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實現共贏發展。雙方還就濱州港2個3萬噸級通用碼頭進行合作,以成立合資公司租賃的形式共同運營2個3萬噸級通用碼頭,目前合資公司已正式成立。

五、發展未來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堅決咬定“兩年苦幹、三年成形、五年崛起”的總目標,充分利用深水岸線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濱州港各項工程實施,不斷完善服務職能,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貿易等綠色、環保產業,把保護海洋環境、大氣環境與港口生產建設並重,以現代物流、貨櫃、大宗乾散貨、液體化工為主導,積極構建完善現代物流體系,發展成為高效、綠色、低碳的國際性綜合生態港口。

同時,以前港後廠的布局,依託北海新區,大力發展以港口、岸線、陸域、腹地等為主的複合型“港口經濟”,實現港口與產業、產業與城市、城市與港口的有機結合,堅持“港、產、城”聯動,逐步形成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為區域發展真正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