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姓

翟姓

翟姓,中國百家姓之一,排名第108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92位。翟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山東多此姓,上述兩省之翟姓約占全國漢族翟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江蘇省連雲港市宿城鄉是翟姓較多的聚集地。翟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五。

基本信息

姓氏源流

第一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翟者,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翟者,是翟人、重翟、厭翟、秉翟、翟閽的統稱是西周時期設定的一種踐官,隸屬於春官府司管轄。這在典籍《周禮·春官·巾車》中有記載:“王后之五路,重翟鍚面朱總,厭翟勒面繢總。重翟,厭翟,謂蔽也。註:翟謂敎羽舞者也。”

翟人負責教授宮廷舞蹈,重翟負責在君王、王后出行時職掌駕御儀仗中的翟車,厭翟負責為車輦繪畫裝飾,秉翟負責為王后遮蓋,翟閽則是在祭祀大典中負責烹煮犧牲。而踐官,就是虛官,有俸祿,無職權,不能世襲。

翟,實際上就是一種山雉(野山雞),雄雉有兩支美麗的長尾羽,那種山雉就稱作“翟”,在史籍《左傳》中記載:“翟,羽也。謂雉之羽也。”

周王室以及各諸侯國的王族貴胄常用翟羽來裝飾衣裳、車輦,稱翟衣、翟車。而西北地區的狄族人的一支喜愛用其作為頭飾,作為勇士的標誌,尤其是當狄兵群起衝鋒時,如同大群山雉迎面撲來,因此稱其為“狄翟”。

在翟人、重翟、厭翟、秉翟、翟閽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翟人氏、重翟氏、厭翟氏、秉翟氏、翟閽氏,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翟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於祁姓,出自黃帝軒轅氏的後代狄翟,屬於以國名為氏。

在史籍《知足集齋集》中記載:“翟,其一言狄,唐虞時封黃帝後有翟氏,春秋時世居北地,後徒西河。其二音宅,出自汝南別為二氏。”在史籍《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中也記載,上古時候,北方有翟族,以山雉為圖騰,史書中亦稱翟國。

狄翟國,是遠古時期黃帝的祁姓後裔所建立的。祁姓族人的一支在中國的西北地區以遊牧業為生,在商末周初逐漸繁衍壯大,被稱作北狄。

到了春秋時期,中原北部地區的遊牧民族赤狄族人活動於晉、衛、齊、魯、宋等中原諸夏各國之間的交界地區,由於其中一個主要群體的首領為隗氏,因此史稱隗氏族人,史稱赤狄。

春秋時期,人們稱赤狄為翟、狄、翟族、赤狄、赤翟、狄翟、翟國等,皆指赤狄部族群體,有六個較大的部落群體,分別稱作潞氏部、甲氏部,皋落氏部、留吁氏部、鐸辰氏部、廧咎如氏部,史稱赤狄六部,或赤翟六部、狄翟六部。

從西周時期中期開始,狄翟民族各部落於中原諸夏之間不斷發生激烈衝突,以至於從西周末期開始,狄族的一支犬戎叛周,兵臨鹹陽城下,並殺周幽王姬宮涅於酈山,之後在涇北地區建立了強大的義渠國,並在公元前650年之前就吞併了北地諸戎。

整個春秋時期,狄族的諸多分支部落與中原諸夏之間戰爭不斷。例如:在周惠王姬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狄族的一支發動了攻擊邢國的戰爭,在周惠王十七年(公元前660年)狄族的一支狄翟與衛國之間爆發了“熒澤之戰”並滅為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狄翟再次進攻邢國並滅之,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狄族發動了進攻晉國的“採桑之戰”,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狄翟滅了溫國,周襄王姬鄭三年(公元前649年)狄翟聯合諸戎進攻周王室,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狄翟進攻晉國,隨後又聯合邢國對恢復的衛國展開了“訾婁之戰”,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狄翟進攻衛國,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狄族的一支白狄轉向東方進攻齊國,周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29年)白狄繼續進攻衛國,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狄翟與晉國之間爆發了“箕之戰”,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白狄繼續進攻齊國,周頃王姬壬臣二年(公元前617年)狄翟深入中原腹地進攻宋國,周頃王五年(公元前614年)狄翟進攻衛國,周定王姬瑜元年(公元前607年)狄翟集中力量進攻齊國,周定王四年(公元前603年)狄翟又掉頭進攻晉國,周定王六年(公元前601年)白狄又聯合晉國進攻秦國,周定王十一年(公元前596年)狄翟進攻晉國,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晉國滅狄翟的潞氏部落,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晉國集中力量攻滅狄翟的甲氏部,周定王十九年(公元前588年)晉國又聯合衛國滅狄翟的鐸辰氏部、皋落氏部和留吁氏部,周簡王姬夷四年(公元前582年)秦國聯合白族進攻晉國,周簡王七年(公元前579年)晉國與狄翟的廧咎如氏部之間爆發了“交剛之戰”,周景王姬貴四年(公元前541年)晉國與狄翟之間爆發“太原之戰”……這些發生在春秋時期的系列戰爭,表明了狄族由分散而聚合,在與中原諸夏之間的力量對比由強盛而衰弱的過程。春秋末期,狄族各部大多歸併於義渠國。

到了戰國時期,狄族部落聯盟為了在中原地區求得生存和發展,依然與各諸夏之間不斷發生爭戰,並參與了中原合縱與連橫的政治、軍事角逐,特別是其中的義渠國,先後與秦國經歷了四百餘年的反覆軍事較量,成為當時秦國稱霸西戎的主要障礙。在戰國中期,狄族仍具有相當強大的力量,例如在周安王姬驕二十四年(公元前378年)義渠國就發動了進攻魏國的戰爭,一直到戰國末期的周郝王姬延四十三年(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贏稷的母親宣太后殺義渠王於甘泉宮,秦昭襄王接著發兵攻打義渠,義渠國亡,領土併入秦國。此後,狄、翟、戎等,不再稱為國。

從周定王十三~十九年(公元前594~前588年),晉國集中力量連續發動針對赤狄(狄翟、赤翟)的戰爭,赤狄的潞氏部、甲氏部,鐸辰氏部、皋落氏部、留吁氏部、廧咎如氏部相繼滅亡,隗氏翟國不復存在,翟國狄人一部分多淪為晉國臣民,逐漸融合於晉國人之中。另一部分則歸入義渠國。

在這長期戰亂中,翟國人的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氏,稱狄氏,後因“狄”字在當時“名惡”而改為諧音字翟氏,後遷居分散全國各地,這在典籍《國語·注》中有記載:“新安翟氏,春秋時赤翟之後,以種名為狄氏,後改為翟氏。”

由於各地方言不同,翟氏族人逐漸形成了兩種姓氏讀音,居於長江以北者大多讀作dí(ㄉㄧˊ),而居於長江以南者大多讀zhái(ㄓㄞˊ)。到了唐末五代時期以後,翟氏族人對本姓的讀音大多趨向zhái音。

第三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成王次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西周時期,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公元前1103~前1081年待考),曾封其次子於翟地(今河南許昌禹州),子爵,稱翟子。因翟地在禹山之陽,因此又稱陽翟邑。翟邑在春秋初期即被鄭國吞併。在翟子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翟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期國大夫翟僂新,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翟僂新,姜姓,名翟,字僂新,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將軍。春秋時期,宋國在宋元公子佐執政時期,發生了華氏家族叛亂事件。

由於宋元公猜忌世為大夫的華氏家族,準備向華氏家族下手,因此在周景王姬貴二十三年(宋元公十年,公元前522年),由華向、華定、華亥與向寧一起策劃,於農曆3月,由華氏家族中的華亥、向寧、華定率華氏家軍自陳國攻進入宋國,占據了南里(南鄙,宋國南部邊境地區),公開反叛宋國。宋元公惶恐之下,與華氏家族的宗主、宋國大司馬華費遂妥協,雙方互派人質盟誓講和。史書記載:“取大子樂與母弟辰、公子地為質;公亦取華亥之子無戚、向寧之子羅、華定之子啟,與華氏盟,以為質”。農曆10月,宋元公在取得華氏宗主大司馬華費遂的同意後,誅殺了人質無戚、羅、啟。當月,華登請來吳國軍隊挽救華氏一族。宋元公則請齊國出兵平叛。齊國派大將烏枝鳴率齊軍支援宋元公。宋元公拜樂大心為大將,率宋軍與齊軍一起包圍了南里。齊、宋兩軍採取廚人濮的計策,一舉擊敗吳軍於鴻口,還捕獲了吳軍兩名主將公子苦雂、偃州員。華定、華亥、向寧事敗出奔陳國,華登則逃奔吳國。不久華氏家族發生內訌,華費遂的兒子華?殺了弟弟華多僚,劫持其父,召回華亥、向寧,再次發動叛亂,且聲勢很大,並一度擊潰了齊、宋聯軍。宋元公欲棄軍而逃,被廚人濮勸止。後齊軍大將烏枝鳴重整軍備,擊敗華氏軍於新里(今河南開封)。

到了周景王二十四年(宋元公十一年,公元前521年)農曆11月,晉、曹兩國相繼出支援宋元公,聯軍連敗華氏,將殘餘圍困於南里,華登赴楚國求援。

周悼王姬猛元年(宋元公十二年,公元前520年)農曆2月,楚平王羋居(熊棄疾)遣使臣向宋元公施加壓力,逼迫其赦免華氏一族。宋元公攝於楚國聲威,只好放華氏全族流亡至楚國,宋國內亂至此平息。之後,齊軍大將烏枝鳴率大部軍隊回國向齊景公姜杵臼交帳,齊景公派大夫翟僂新率部分齊軍駐紮於新里,以護衛宋國。

宋元公在位十五年,在周敬王姬丐三年(公元前517年)逝世,翟僂新遂將新里地區交還給繼位的宋景公子頭曼,率軍返回齊國。

在翟僂新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翟氏,世代相傳至今。這在史籍《姓氏急就篇·注》中有記載:“翟氏,本齊翟僂新之後也。”

後來戰國時期魏國的著名大夫翟璜、魏惠王執政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翟翦,以及漢朝時期以名言“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著名的廷尉翟公、漢成帝劉驁執政時期的丞相翟方進等等,都是翟僂新的後裔。

第五個淵源,源於改姓,出自張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據史籍《知足集齋集》記載,安徽涇縣之翟氏,原為張氏。

第六個淵源:源於白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白族翟氏,源出古代雲南地區白族中以海螺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白族語音讀稱作“蠡”,有人以諧音記為“翟”,稱翟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七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宰桑氏,源出古老的白翟系,即古匈奴民族的一個分支高車族(丁零族)的演化相承一脈,後多冠漢姓為翟氏。

第八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滿族翟佳氏,滿語為JaigiyaHala,遠祖為狄翟,後融入漢族,到了東漢末期,其族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襄平一帶(今遼寧遼陽),人數不多,是滿族脫譜姓氏之一,在清朝中葉即冠漢姓為翟氏。

第九個淵源: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翟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得姓始祖:軒轅。上古時期黃帝軒轅氏(一作有熊氏)部落首領,後為炎黃部落聯盟的組織者。其部落原定居西北高原,與炎帝同出少典氏。後分路東進,在坂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一戰,打敗炎帝,遂合併為一。後又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盟首領。其時發明創造甚多(如棺槨、宮室、舟車、蠶絲、醫藥、文字、曆法、算數、音律等),故後人稱讚他“能成命百物”,賦予帝王形象。翟國在春秋時世居北地,後滅於晉。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翟姓,他們尊其先祖軒轅為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據《元和姓纂》所載,翟姓在春秋時世居北地(今陝西省耀縣、富平一帶),後滅於晉,秦時子孫分散到今山西境內和江南各地。根據史料所載,春秋時齊國有翟樓新,戰國時魏國有翟橫,應當說在秦代以前,翟姓人已分布於今河南、山東、山西一帶。兩漢時,見諸史冊之翟姓甚多,如翟方進、翟宣、翟義父子三人為上蔡(今屬河南省)人,廷尉翟公為下邽(今陝西省渭南)人,翟牧為沛(今屬江蘇省)人,京兆尹翟蔭為南陽(今屬河南省)人,東漢時翟西甫為廣漢雒(今四川省廣漢)人……。這就說明,在兩漢之際,翟姓人已西入陝西,南入四川、江蘇。魏晉南北朝時,定居於汝南、南陽之翟姓頗為興盛,後經繁衍發展,最後形成了翟姓汝南郡望和南陽郡望。此際,繁衍於廬江尋陽(今湖北省黃梅)的翟湯家族頗為引人注目,其子翟莊、孫翟矯、曾孫翟法賜、玄孫翟光俱有名於當時,併名垂青史。隋唐之際,翟姓依舊興盛於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帶的翟姓尤為興盛。五代十國至兩宋,翟姓見諸史冊之名人甚多,通過他們的籍貫來分析,翟姓在北方的河南、山東依舊很是旺盛,並且今北京一帶已有翟姓人定居。而南方的安徽、江蘇等地的翟姓已經初具規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時的學者惠州歸善(今廣東省惠陽)人翟逢亨,表明此際已有翟姓定居我國南端的廣東省。宋末元初,由於北方已由蒙古人統治,長江兩岸兵火四起,相對穩定的河北、山東、山西等地之翟姓人繁衍的較為平穩,而皖、贛、蘇、浙一帶的翟姓人為避兵火,輾轉於南方諸省,使兩湖、兩廣等地都有了翟姓人。明初,山西翟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安徽等地。清乾隆年間,冀、魯、豫三地之翟姓有闖關東遷居東三省者,並有沿海之翟姓渡海赴台,揚帆南洋等異國他鄉。如今,翟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山東多此姓,上述兩省之翟姓約占全國漢族翟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江蘇省連雲港市宿城鄉是翟姓較多的聚集地。翟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五。

歷史名人

翟 璜:戰國時魏國大臣。出身權貴之家,曾為魏國相,曾舉薦吳起、 樂羊、 西門豹等人於 魏文侯,皆受重用,並有功績。 魏襄王時,欲聯合齊秦抗楚,而與樓鼻發生矛盾。曾欲殺 張儀,因張儀施計而未遂。

翟 公:西漢時人。初為廷尉,賓客盈門;被貶後,門庭冷落;後復職,賓客又欲前往。 翟公於是在大門張貼告示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翟 酺: 廣漢雒人,東漢官吏、學者。四世傳《詩》,好《老子》,尤善圖緯天文歷算, 試策第一。歷官酒泉太守、 京兆尹、將作大匠,曾上疏安帝任用外戚,擊斬叛羌,威名大震。有《援神錫命解詁》。

翟 義:方進少子,西漢末期大臣。年二十任南陽都尉,後升任弘農河內東郡太守。 王莽攝政後,舉兵討伐。後被擊敗,並夷滅三族。

翟 湯:尋陽人,晉代名士。篤行純素,仁讓廉潔。耕而後食,拒受饋贈。盜匪聞其名,皆不敢犯。

翟讓:東郡韋城(今河南省長垣)人,隋末農民起義軍 瓦崗軍首領。因犯死罪,逃至瓦崗,聚眾起義,是 瓦崗軍初期首領。 李密投 瓦崗軍後,殺 張須陀,克興洛倉,開倉濟飢,聲勢大振。 翟讓有意讓賢,並推 李密為 魏公,自任司徒,封東郡公。不久被 李密謀殺。

翟 鑾:山東諸城人,明代大臣。 弘治進士,歷任編修、 侍讀學士、禮部右侍郎等職。後以吏部右侍郎入值文淵閣參予內閣事務。嘉靖二十一年,升為 內閣首輔(即宰相),因 魏忠賢排擠,不久致仕還鄉。

翟 灝:字大川,號晴江,浙江省 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學者。乾隆年間進士,官金華、 衢州府學教授。工詩,亦長於考證。有《湖山便覽》、《四書考異》、《艮山雜誌》、《無不宜齋稿》、《通俗編》、《四書考異》等。

翟方進:汝南上蔡人,西漢大臣。家世微賤,後與繼母赴長安拜師學習。歷任朔方太守、 丞相司直、御史大夫,於公元前十五年榮升丞相,封高陵侯。後因皇室內爭,被迫自殺。

翟汝文: 丹陽(今屬江蘇省)人,宋代官吏、書畫家。進士出身,歷任秘書郎、 參知政事。風度翹楚,好古博雅,精於篆、籀。善畫道釋人物及山水。

翟院深:北海營丘(今山東省淄博)人,宋代畫家。學 李成,工畫山水,摹效作畫,幾可亂真。

翟風翀:(生卒年不詳),字凌子,明末大臣,青州人。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西河鎮河南村人。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舉進士,歷任吳橋、任丘知縣,頗有政聲。入為御史,出按遼東。時邊患頻仍,請選將增兵,建倉儲粟以備荒,深受神宗嘉許。原遼東參將吳希漢因失職聽勘,但因請託宦官,20年不得決,且欲復職。他去後一訊得實,將其斬於邊地,軍心大快。山東旱災嚴重,他疏請遣官帶銀16萬兩往賑,饑民多存活。時宦官呂貴等相結為奸,他上疏論呂貴等人罪,神宗大怒,貶謫其為山西按察使經歷。御史尚賓亦極論時弊,被貶謫為江西布政使檢校。二人同日貶官,時稱“二諫”。天啟初年,起為南京光祿少卿,繼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受魏忠賢排斥,被削籍為民。崇禎初起為兵部右侍郎,不久巡撫天津。後以疾歸,死後贈官兵部尚書。1615年11月御史翟風翀說:“上不見廷臣,又二十五年矣”。香港文學家,金庸先生在長篇小說《碧血劍》袁崇煥評傳中提到此事。

翟王宣:河南省洛陽人,明代大臣。天順進士,任 山西巡撫兼督雁門諸關時,使流亡者陸續回歸,未走者生計有著,得百姓稱道。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翟鳳翥:山西省聞喜人,清初大臣。順治年間進士,以明習法律見稱,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任職期間,治獄以寬厚為主,修葺學宮書院,戲課農桑。

翟雲升:山東省東萊人,清代學者。道光進士。性嗜古、工詩,尤精隸書。有《隸篇》、《五經歲遍齋詩稿》、《說文辨異》等。

翟大坤:清代 嘉興人,與其子 翟繼昌皆為山水畫家。其女翟 曹娥為女書畫家。

現代名人

翟志剛:當代航天英雄。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

翟俊傑:著名軍旅導演。獲獎情況及代表作:《大決戰·遼瀋戰役》(上下) 《大決戰·平津戰役》(上下) 《長征《大決戰·淮海戰役》(上下) 《金沙水拍》 《 血戰台兒莊》獲1987年第10屆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廣電部優秀影片獎 ,《 共和國不會忘記》獲第1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同時獲1989年政府獎優秀故事片獎。

郡望堂號

1、郡望

翟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南陽郡: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2、堂號

傳詩堂、寵畏堂:“傳詩堂”源自漢朝時翟輔,四世皆傳授《詩經》,征拜教郎,遷侍中,策試第一,官拜尚書。安帝寵信外戚,翟輔極力上諫。寵臣雖然厭惡他,但又怕他,所以又叫“寵畏堂”。

忠孝堂:源自明萬曆年間,江南鎮撫大將軍翟國儒赴雲南邊疆平叛為國捐軀,祠堂被御賜“忠孝堂”。

此外,翟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博古堂”、“南陽堂”、“語古堂”、“慶遠堂”、“世佐堂”、“篤誠堂”等。

五、宗族特徵

1、翟姓初讀音作“狄”,後又轉為“宅”音,其實二者為一姓,同出一源。

2、翟公與門可羅雀之典故令人慨嘆。漢文帝時翟公任廷尉,賓客盈門,及罷官,客人稀少,門可羅雀(大門前面可以張網捕雀),後復廷尉,賓客欲往,翟公在門上寫道:“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

【翟姓宗祠通用對聯】

〖翟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鴻才足尚;

高行素傳。

——佚名撰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翟酺,四世傳《詩》,好《老子》,尤善圖緯、天文、歷算,策試第一,拜尚書,後出為酒泉太守,擊斬叛羌,威名大振。下聯典指晉·翟湯,篤行純素,仁讓廉潔,永嘉末寇害相繼,聞湯德名,皆不敢犯,鄉人賴之。

-----------------------------------------------------------------

〖翟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封侯可證骨相;

署門以示交情。

——佚名撰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說西漢上蔡人翟方進,字子威,少年時成孤兒,在太守府中為小吏,汝南相卜者蔡父說他有“封侯骨”,當靠經術做大官。後到京城,隨博士學習《春秋》十餘年,以射策甲科為郎,又歷官朔方刺史、京兆尹、丞相,封高陵侯。下聯典指西漢下邦人翟公,文帝時宮廷尉,整日賓客盈門;罷官後,則門可羅雀;後再任廷尉,又有不少賓客要到他家裡去。於是,他用大字署其門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

【中國人民解放軍翟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翟毅東少將

翟毅東(1917-1974),原名翟明仁,山東省德平(今臨邑)縣人。1935年在北京大同中學高中部讀書,參加了“一二·九”運動。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回家鄉,參加國民党進步人士組織的抗日游擊隊,該游擊隊後縮編為國民黨臨沂專區獨立營3連,任排長。1938年參加了汪洋策動的起義,被編入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8團,任排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0月,由於在軍事指揮方面的突出才幹,升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特務團營長。1940年他率兩個連固守陣地三個小時,打退日軍進攻,掩護部隊轉移。同年任4旅10團參謀長,1944年任魯中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部作戰科科長,指揮兩個營和游擊隊伏擊偽軍一個半團,將敵全殲,我軍僅傷亡20餘人。同年任魯中軍區10團副團長,指揮10團攻克日軍3個據點,偽軍4個據點。1945年任10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東進支隊支隊長,1946年任遼寧軍區第5軍分區司令員,1948年任遼南軍區獨立事9副師長,東北野戰軍5縱13師副師長,第四野戰軍第42軍124師副師長。進關途中,第124師主要領導因車禍受傷,他率領全師參加包圍北平戰鬥,在豐臺俘敵3000餘人。北平解放後任124師師長,入川作戰,因患癲癇病離職休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任第22步兵學校校長,第21步兵學校校長。1954年任解放軍政治學院佇列部部長,1958年任軍事教授會主任。1960年入高等軍事學院學習。1964年任長山要塞區司令員。1972年調國防科委幫助工作。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74年8月12日因癲癇病逝世,終年僅57歲。

--------------------------------------------------------------------------------

【中國人民解放軍翟姓高級將領、革命英烈生平簡介】

翟幫才烈士

翟幫才(1896-1932),湖北省棗陽縣人。1928年3月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鄂北總隊分隊長、第26師78團團長等職。1930年4月16日,參與組織了棗陽縣“蔡陽鋪暴動”。4月17日農民赤衛軍在琚灣高橋鋪整編為一個總隊,任14大隊隊長。5月初率部隊殲滅了何家王集的偽團防局和惡霸、富商等反動武裝。凱鏇歸來時,又攻打了國民黨第51師榴重營。5月底在黃龍璫的陶山廟,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9軍26師,任78團團長。6月至9月接連攻打了板家店、長壽店、洋梓、方集、豐樂河、七方、官莊、李湖、鄧莊等地的團防局和鍾祥縣的縣警隊。10月攻打了河南唐河縣縣城。1931年紅軍北上,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根據地發動大舉進攻。1932年春在宜城縣黃集山下,部隊遭到國民黨302團的襲擊,不幸犧牲,時年36歲。

翟家駿將軍

翟家駿(1911.3-1983.6.18),河北省高陽縣北尖窩村人。1927年10加入中國國民黨。1930年10月經陸治國(中共保屬特委負責人)、王履太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共黨員。

大革命時期,1924年考入西陶口高小,不久因家庭困難而輟學。1927年考入安新縣師範講習所,後在本村做國小教員。

土地革命戰爭暑期,在高陽縣北尖窩村國小任教員。1928年暑假,馮玉祥所屬鹿鍾麟部在安新縣城建立了國民黨縣黨部,得以初次接觸到三民主義學說,遂於10月登記參加國民黨。1929年夏考入河北大學附屬中學,從此與國民黨斷絕了關係。在該校有機會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參加了赤色反帝大同盟組織。1930年10月受中共保屬特委的指派,開始著手在安新、高陽從事黨的創建工作,先後在高陽西部、北部和安新西部建立了黨的組織,發展了一批黨團骨幹,並與保屬特委負責人陸治國一起在容城縣建立了黨的組織。1931年夏任中共安新縣特別支部負責人。1932年6月調任保屬團特委委員,專職參與高(陽)、蠡(縣)暴動的組織領導工作,7月初應邀出席高陽縣委會議。高蠡暴動失敗後,在保屬特委的介紹下,秘密轉移到北平團省委任支部巡視員。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回到故鄉,匯同劉亦瑜、陳喬等地下黨的同志們一起參加了呂正操領導的抗日人民自衛軍,任2團2營政治教導員。12月升任第4團政治部主任、黨總支書記(當時團內無政委職)兼安國縣抗日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即縣總責任人,當時在冀中部隊團職兼任縣行政領導的只此一人)。1938年7、8月任冀中軍區二分區第24大隊大隊長。1939年春任四分區17團政治委員。1943年3月調任泰運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兼地委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擔任冀魯豫軍區衛生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冀中軍區保衛部部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華北軍區空軍幹部教導總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航校政治部主任、第十航校政治委員,解放軍空軍法院院長等職。1961年7月轉業到南開大學,主管人事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下放農場勞動,後落實政策回南開大學工作。

1983年6月18日因病在天津市逝世,終年72歲。著有《回憶高蠡暴動》、《再述高蠡暴動》、《高安之地歷史反面人物楊木森》、《痛定思痛回憶逢浩劫》、《刑事案件回憶選件》等十幾萬字的回憶錄。

--------------------------------------------------------------------------------

【中國共產黨翟姓高級領導人、革命英烈生平簡介】

翟啟善烈士

翟啟善(——-1931),安徽省六安市人。童年隨父在家讀儒書,後入獨山第四高等國小校學習。1919年,考入六安第三農業職業學校。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任六安學生聯合會首任會長。積極組織各校學生舉行遊行示威,開展反帝、反封建愛國鬥爭。1920年,和進步老師朱蘊山、桂月峰等在“三農”成立早期的中國革命小組,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1922年入上海大學學習。1924年受組織派遣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後回家鄉石婆店,開辦青年書店,出售進步書刊。1930年皖西蘇區形成,參加蘇區文化教育事業,任皖西蘇區革命文化課本主編,開始主編各種革命文化課本。1931年在蘇區“肅反”運動中被錯殺。

翟樹功烈士

翟樹功(1894-1932.10.19),湖北省高陽縣人。自幼性情剛烈,疾惡如仇,練得一身好武術。1930年秋經翟家駿(見上第3樓《中國人民解放軍翟姓高級將領、革命英烈生平簡介·翟家駿將軍》)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高北的西陶口高小任武術教員,並以此為掩護,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鬥爭。1932年夏中共高陽縣委成立,任第一任縣委書記。同年根據“北方會議”精神,河北省委決定首先發動保屬地區高陽、蠡縣農民游擊戰爭。縣委根據省委決定,於8月28日舉行“高蠡暴動”。暴動失敗後,受命臨時主持特委工作。是年9月20日(農曆八月二十日)不幸被捕。敵人施以重刑,皮鞭抽、跪鐵鏈、竹籤釘指頭,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無所不用其極。但他嚴守機密,寧死不屈。1932年10月19日(農曆九月二十日)英勇就義,時年38歲。

--------------------------------------------------------------------------------

【中華人民共和國翟姓高級領導人生平簡介】

翟宗文副廳長

翟宗文(1900-1957.12.5),曾用名周新潮,安徽省巢縣柘皋鎮翟家橋村人。1918年在蕪湖萃文中學就讀。1922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國民黨。

民主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時期,積極參與組織學生運動,和劉希平、蔣光慈等站在運動前列,代表萃文中學參與蕪湖學生聯合會的籌備工作,被推為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帶領學生遊行示威,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並率學生包圍商會,迫使商會在“禁止日貨進口”保證書上籤字,把愛國運動不斷推向高潮。1921年,安慶發生“六·二”慘案,蕪湖學生立即聲援,代表蕪湖學生聯合會親至安慶,鬥爭取得勝利。從萃文畢業後,1922年東渡日本留學,攻讀於明治大學法律科,期間加入中國國民黨東京支部,任駐日總支部常務委員,信仰三民主義,鼓勵華僑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得到孫中山的讚揚,並與其合影留念。在日本留學期間,曾與西山會議派及國家主義派作堅決鬥爭。日本出兵山東,在東京參加抗日示威遊行。1927年與日本進步婦女石錦昭子(見下附錄介紹)結成伉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9年秋從日本回國後,先後歷任上海法政學院教授,交通部法規委員會委員,外交部編譯和兼職律師,從事教學和律師工作。在進步人士周新民,朱子帆的影響下,傾向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3月任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民政廳副廳長。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總幹事,11月1 日在中共地下黨支持下出任廬江縣長,聯絡新四軍四支隊八團殲滅了反共的廬江縣長李志強部,13日即被國民黨撤職。1929年3月由於不滿國民黨的政治腐敗,被開除出國民黨。1941年後,先後執教於立煌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和霍邱省立第一師範。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6月轉到蕪湖中學、安徽學院執教兼執行律師。此時與中共地下黨聯繫,鼓勵進步青年投奔革命,掩護交通大學學生和外省青年渡江北上參加革命。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有人密報其私通共產黨,國民黨蓄謀殺害他,由於中共地下黨的保護,未能得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安徽省蕪湖市蕪關中學校長,安徽大學教授,皖南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委員會委員,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土改委員會委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安徽省民革安徽省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

1957年12月5日逝世,終年57歲。

附錄:翟宗文的日裔夫人石錦昭子

石錦昭子(1901-1985),女,原籍日本國,出生於日本櫪木縣一個農民家庭。中學畢業後,在東京明治大學醫務處任護士。1927年同在日本留學的翟宗文結為伴侶。新中國成立後加入中國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9年秋隨丈夫翟宗文一起到上海,跟隨翟宗文在上海、南京、蕪湖等地參加進步活動。1937年“七·一七”事變前夕,日本軍國主義當局發出通令:凡僑居中 國的日本人,一律限期回國,否則作為叛國論處。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石錦昭子毅然留在中國,並與翟宗文積極回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到立煌縣(今金寨縣)參加安徽省抗日動員委員會籌建工作。1938年春,應朱蘊山等人邀請,隨翟宗文到六安,在安徽省動委會婦工會進行抗日宣傳工作,以實際行動反對日本侵略中國,在民眾中特別引人注目,影響很大。同年10月,安徽省動委會在立煌縣召開動委會周年慶祝大會,石錦昭子在大會上作了演講。她以一個日本人的身份,從親身的所見所聞,憤怒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實行“三光政策”的罪行,堅決支持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正義戰爭。她說:“日本軍國主義者喪盡天良悍然侵略中國,對中國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激起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強烈譴責。我現在鄭重宣布,堅決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與中國人民一道反對日本侵略者!”“中國必勝!日本軍國主義者必敗!”她的講話給堅持抗戰的大別山各界人士極大鼓舞,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由於她家住得比較偏僻,自然成為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青年知識分子的秘密集會與活動場所,石錦昭子主動為他們站崗、做好保衛工作。當時大別山的生活非常困難,就帶著兒子在山上開荒種菜養雞,除補貼家用外,還用來招待來她家開會的同志,資助一些進步青年奔赴延安。同時還發揮曾做過護士工作、懂得一些醫療技術的專長,配合國民黨中的中共地下黨員師哲(女)為抗日部隊籌集藥品,並經常為立煌的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治病。她以實際行動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徑,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解放戰爭時期,抗日戰爭勝利後,在蕪湖支持和協助翟宗文開展地下革命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安徽省合肥市工作。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制度。1978年被選為安徽省政治協會議省委員會委員。是安徽省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屆委員會委員。1980年回日本探親時,親友勸她定居日本,她說:“我在中國有一個幸福家庭,現在不僅兒孫滿堂,而且是四代同堂;我和中國共產黨 有著深厚的感情,共產黨對我在政治上尊重,生活上關心,我要把骨灰留在中國。”她在日本只住了4個月,提前2個月返回中國。時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抗戰初期曾在立煌與其共同戰鬥過的張勁夫派專車接她到家中做客。張勁夫稱讚她說:“您不愧是中國人民的親密戰友。”

1985年4月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84歲。

翟浩輝副部長

翟浩輝(1946.9-——),江蘇省靖江市生祠鎮人。1970年8月參加工作,197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華東水利學院水道及港口水工建築專業畢業,大學文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70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水道及港口水工建築專業。同年8月任江蘇省大豐縣水電局技術員;1973年12月至1984年3月先後任江蘇省靖江縣水利局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副局長、局長;1984年4月任江蘇省揚州市水利局副局長、中共揚州市水利局黨組副書記、揚州市京杭運河續建工程指揮部常務副指揮;1988年3月任江蘇省揚州市水利局局長、中共揚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1990年12月任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中共江蘇省水利廳黨組成員、淮河治理工程指揮部指揮;1995年4月後任江蘇省水利廳廳長、中共江蘇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同年被聘為河海大學兼職教授、河海大學國際工商學院博士生導師。2000年1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副部長、中共水利部黨組成員。是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先後主持過10多項國家重點水利、交通工程的建設,在水利系統素有“專家型的領導幹部,領導幹部中的水利專家”的美譽。著有《工程項目管理新問題研究》一書。

家譜文獻

天津靜海翟氏世譜,(清)翟馨山纂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八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翟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六~七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無為濡南翟氏支譜十卷,(清)翟琢之等纂修,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天津靜海翟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六~七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 宜興翟氏宗譜十六卷,(民國)翟根盛等纂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承緒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河南南陽石橋鎮 聞莊,焦莊翟氏一支字輩:萬文富(福)業(女、葉)振,宏昌玉慶林。

河南上蔡翟氏一支字輩:“國泰元景明廷永廣宏大有慎克其信好學可樹倫”。

河南上蔡翟氏一支字輩:“人子元義明心振善道生世傳永康厚套用芝賢榮”。

河南華龍翟氏字輩:“培道國興世錄昌國”。

河南鄧州翟氏字輩:“自宗令景從廷天法殿占士應玉書榮學成振朝清”。

河南濮陽翟氏字輩:“同堂洪冠道令宗占樹言越可世行若善”。

河南大安翟氏字輩:“振令其修善道學玉德明智平安萬喜朝榮獻文斌”。

河南永城翟氏字輩:“正應光明遠國運永向榮衛家保祖訓忠興道德昌興學登金玉鳳培多語云治業傳萬古吉祥慶來純”。

河南濟源翟氏字輩:“同(世)延興永旺(本漢功)嘉(作)道(邦昌)希(之)維(彥)清(祖)泰運隆三合啟裕慶德長敬承照繼述聲銘耀吉祥”。

河南新安翟氏字輩:“宗彥敬廣良障遜世增自已建麟邵學鵬九海登景慶德富貴榮延續長”。

河南湖陽翟氏字輩:“邦興榮世少望”。

河南鞏義翟氏字輩:“天大店金同可明廣學少改成”。

河南新野翟氏字輩:“洪震起家克同祥”。

河南台前翟氏字輩:“玉如建連成新志文朝鋒”。

河南通許翟氏字輩:“明風衡彥志晉”。

河南蘭考翟氏字輩:“淵源延之晉祖德可長思”。

河南新鄉翟氏字輩:“文發(法)玉成得(德)金同萬里廣”。

山東西河翟氏字輩:

三支派:“孔陶滋敬慕淑善會明良心傳本孝友福德慶吉祥”;

四支派:“欽承先業丕緒純修近守貽訓遠啟方猷懿德維繼家世顯謀”;

五支派:“勤以作所慎乃肇基宏模允樹家法惟持”;註:勤基模三字作下字用,其餘俱作上字用。

七支派:“萬祥建雲端富裕榮華在順利元亨通文武繼儒生乾坤震巽中光明恆星辰雷雨山川清”;

八支派:“廷(寶)克修厚德丕振家聲立謨遠”;

九支派:殿汝本煥培銘清樹煦”。

山東沂源翟氏字輩:“勤以作所慎乃兆(肇)”。

山東淄博翟氏字輩:“兆(京秀公元相)瑞文玉懷廣宗傳紀憲長”。

山東滕州翟氏字輩:“麟傳岱卿孟臘續楫從泰(秦)玉(標)達(大)文引化(宗)興(悅)廷(允)秉(恆、福)清(鳳、星)德(序)繼廣公(中)正慶宜常崇明有遠志效漢位登祥克念維存厚家道永保昌欽承廷世守修善傳顯揚”。

山東古滕翟氏字輩:“旺松士文永耀(躍)尚(成)學清允傳(繼)延(廣)中(公)正慶宜長崇明有遠志效漢位登祥克念偉存厚家道昌瑞秀懋連興”。

山東滕州翟氏字輩:“旺松士文永耀(躍)尚(成)學清允傳(繼)延(廣)中正慶宜長崇明有遠志效漢位登祥克念偉存厚家道昌瑞秀懋連興”。

山東濟南翟氏字輩:“增世學文光居雲兆殿祥道義加之保順和景乃昌有”。

山東章丘翟氏字輩:

翟東支派:“道鳳象龍麟元曾勝淑禮文章承先瑞士孝有傳家”;

翟西支派:“伍士林龍……光綸養昌裔廷興大麟毓緒錫紹方立學喜慶延長”。

山東費縣翟氏字輩:“公首東君現振隆鳳殿文興紀正明發傳家生茂自久萬年松柏樹長青”。

山東徂徠翟氏字輩:“養興繼化榮錫漢樹燦培欽汝桂煥城”。

山東魯西翟氏字輩:“大得傳家久清瑞繼世長廣袤徐彥慶勝利兆萬祥”。

山東陽穀翟氏字輩:“大德傳(傳)家久清瑞繼(繼)世(卋)長(長)光茂希憲(憲)慶(慶)緒成召萬(萬)祥”。

山東聊城翟氏字輩:“宗萬天懷風敬文振登玉汝(如魯)建連成”。

山東肥城翟氏字輩:“樂汝恆連廣鴻恩培繼大兆憲慶范祥”。

山東海陽遷東北翟氏字輩:“家世(富范貴信)芳仁玉林義福(思忠臣新)君(泰盛義恆亮平明魁有元)成(德富貴金榮玉華)永(仁寬信敏慧祥順盛昌)義長”。

山東成武、江蘇沛縣翟氏字輩:“時榮宗銘綸琰鳳芳錫士示襉友堂陽玉之修典然崇文承道德廣學傳萬世賢仁義理應守武為一統天時榮宗銘綸琰鳳芳錫士示襉友堂陽玉之修典然崇文承孝德寬福傳萬世賢仁貴理應守法為一統天”。

山東昌邑翟氏字輩:“功克廷(14、15世不詳)(16世:明敏良方建等共21字)肇原啟緒承建亦福陰開利家貞體允俊”。

山東平陰翟氏字輩:“宏忭(惺慎協惶)鳳天之廣振可正景化春鹹恆慶鳴樂同錫序長均兆興潤德昌占福繼善良修文培世榮傳遠茂盛強忠孝禮廉讓革新鼎新揚勤學進根本泰岱共輝煌”。

山東新泰翟氏字輩:“西彥相傳炳照曰德”。

山東杞縣翟氏字輩:“淵元延志進”。

山東曲阜翟氏字輩:“發秉承福德”。

山東翟氏一支字輩:“汝本煥丕明清”。

山東臨沂翟氏字輩:“士清得恩……”

山東鄆城翟氏字輩:“建敏傳仲傑登淮玉”。

山東東平翟氏字輩:“玉懷明克遠金鎮廣知長”。

山東泗水翟氏字輩:“振元志來鴻(宏)”。

山東棗莊翟氏字輩:“國家思本榮”。

山東棲霞翟氏字輩:“景廷玉元廣銘洪桂炳培”。

山東掖縣翟氏字輩:“善毅肇啟毓德維華”。

山東蓬萊翟氏字輩:“良永恩德大富貴萬年榮”。

山東梁山翟氏字輩:化玉清瑞繼(吉)世(士)長(昌)廣袤徐彥慶勝利兆萬祥

遼寧朝陽翟氏字輩:“文成久永……相宏民生遠振榮書玉明鈞煥隆世馥霖增起文華”。

遼寧遼陽翟氏字輩:“茂世文進玉永萬常恩春福寶英鳳樹漢殿廣林森祥雲起元祿慶兆紀龍臣作魁維顯柱守先承忠令”。

遼寧錦州翟氏字輩:“廣萬鳳瑞永立”。

遼寧開原翟氏字輩:“富守玉喜萬”。

遼寧連山翟氏字輩:“鳳林維世歲之蘭寶春方”。

遼寧瀋陽翟氏字輩:“勤以作所慎乃兆(召肇”。

遼寧翟氏一支字輩:“樹世雲漢思延年”。

遼寧翟氏一支字輩:“祥兆德曾先祖”。

吉林四平翟氏字輩:“玉秀文鳳冠英俊顯鴻明忠德純燕久振興義世榮”。

吉林遼源翟氏字輩:“天有恩廷秀殿作景芳新”。

吉林長春翟氏字輩:“連秀鳳殿(男)麗(女)國(男)樹(女)”。

吉林農安翟氏字輩:“有(發)萬福德雲景玉”。

吉林翟氏一支字輩:“洪福鳳永……”

安徽巢湖翟氏字輩:“國尚公忠家隆孝弟仁厚立基才華代繼(順天廣照)貴必清廉(宗方本連)富宜慶惠維正酉原克昌爾裔東瑞呈祥聖言訓良”。

安徽涇縣翟氏字輩:“敬德緣孫新俊安廷昌祥百世文時尚思永守一本其中大光篤厚承慶昌祥然世昌祥和世”。

安徽淮北翟氏字輩:“興高雲章(恆臣嚴訓)久世榮昌開德明禮憲宗秀良建傳懷元勝景再旺仁愛教子中西顯揚”。

安徽舒城翟氏字輩:“剛興尚宇仰昌盛廣傳春永承先世德崇本守家貞昭代才華振光前慶輔仁鴻基紹祖列品學冠群倫”。

安徽合肥翟氏字輩:“炳俊本守家永承現世德從本守家珍”。

安徽太和翟氏字輩:“成幫立紅(洪鴻)”。

安徽臨泉翟姓字輩:“老燈治付(樹)丙道明”。

安徽太湖翟氏字輩:“德興家必昌文章傳萬世”。

安微靈壁翟氏字輩:“玉志廷……”

廣西全州翟氏字輩:“景治榮光玉太運宏”。

廣西柳州翟氏字輩:“大德傳家久清瑞繼世長廣茂希燕慶許成照萬祥”。

廣西那蒙翟氏字輩:“尚成明才高可能升綠廣志強宏開有威權”。

廣西欽州翟氏字輩:“成明才高可能升陸電”。

廣西賀州翟氏字輩:“世尚良善麟英遠家忠和順錦綿長處世修齋皆盛永為仁積德可興昌”。

江蘇南京翟氏字輩:“登長守正……”

江蘇高郵翟氏字輩:“秦宏惠元永”。

江蘇豐縣翟氏字輩:“敬運孝為先仁”。

江蘇宜興、天津靜海、濡南翟氏字輩:“正應光明遠國運永向榮維家保祖訓忠興道德昌”。

湖北宜昌翟氏字輩:“啟後家聲遠承先世澤長克思維孝友自可卜其昌”。

湖北襄樊翟氏字輩:“九俊國光發志遠方成同汗德葉風巨良”。

湖北漢陽翟氏字輩:“正大光明天富貴永昌言”。

湖北浠水翟氏字輩:“國光雙繼顯佳道定長青”。

湖北武穴翟氏字輩:“正大承先 德楙文基 中迪祥吉 發啟”。

河北滄州翟氏字輩:“戰寶字玉福廣仁善”。

河北永年翟氏字輩:“經書傳世寶謙遜振家風”。

黑龍江望奎翟氏字輩:“簾朋向雲天”。

黑龍江翟氏一支字輩:“灼建九雲樂汝萬德廣慶金文國銀更增”。

雲南翟氏一支字輩:“雲智叢龍□□□□繼續思長培德益昌”。

雲南翟氏一支字輩:“自崇朝保嘉秉(炳)吉發江”。

四川蓬安翟氏字輩:“應大金世文正良一有三國明宗昌紹啟周廷長開泰學成志士定安邦景彥元懷思重本英芳德懋尚時光傳宣秉禮洪嘉慶自以延興道顯揚”。

四川儀隴翟氏字輩:“祖大金國明宗昌紹啟周廳常開泰到顯揚學成邦”。

四川營山翟氏字輩:“應大金世文正良一有三國明宗昌紹啟周廷長開泰學成志士定安邦景彥元懷思重本英芳德懋尚時光傳宣秉禮洪嘉慶自以延興道顯揚”。”

四川德陽綿竹翟氏字輩:“□□星雲華,世代萬名昌。”

廣東湛江翟氏字輩:“善道日增……”

浙江溫州翟氏字輩:“德茂光基鍾祥吉”。

江西宜春翟氏字輩:“文茂啟芳貴”。

貴州畢節翟氏字輩:“雲智叢龍□□□□繼續思長培德益昌”。

天津翟氏一支字輩:“國兆維樹立仁道詩書繼世忠厚傳家”。

北京翟氏一支字輩:“大麟毓緒錫紹方立學喜慶延長”。

翟氏慶余堂一支字輩:“廣繼孝慈恆懷忠厚傳家有道修己維心克承開啟本源宜思”。

翟氏一支字輩:“德懷元振守景運啟鴻文”。

翟氏一支字輩:“正應光明遠國運永向榮維家保祖訓忠興道德昌”。

翟氏一支字輩:祖籍山西洪洞縣老鴰窩村,後遷山東曲阜 ,廷玉有發存,安登培德緒,長光至久陽

重慶奉節翟氏一支字輩:定國興茂盛永遠開,資料有待補充。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德歸鎮翟家村翟氏字輩又從二十世開始為:兆德增先澤,春陰昭俊林,守家光式第,本紹慶鴻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