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縣

縉雲縣

縉雲簡稱縉,隸屬浙江省麗水市,是“革命老區縣”、“中國麻鴨之鄉”。位於浙南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區,麗水東北部,距杭州175公里。位於北緯28°25′-28°57′,東經119°52′-120°25′之間,東臨仙居縣,東南靠永嘉縣,南連青田縣,西接麗水市,西北界武義縣,東北依磐安縣,北與永康市毗鄰。東西寬54.6公里,南北長59.9公里,縣界全長304.4公里。總面積1503.52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為4.6平方公里。轄9鎮15鄉642個行政村。縉雲縣人民政府駐五雲街道黃龍路38號。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縉雲縣風光 縉雲縣風光

現縉雲縣建於武周萬歲登豐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內古縉雲山而得名。縉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號名。置縣後,屬括州。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括州為處州,沿屬處州,1949年5月,縉雲解放,屬麗水專區。 1952年改屬金華專區。1963年復屬麗水專區。1968年麗水專區改為麗水地區,隸屬不變,2000年麗水地區改為麗水市,隸屬不變。縣人民政府駐地是五雲鎮。

今縉雲地,《禹貢》 “ 揚州之域 ” ,春秋戰國時屬吳越,秦代分屬會稽郡、閩中郡。西漢時為會稽郡地,分屬烏傷縣,東漢初改回浦為章安。漢末建安四年(199),分章安縣南鄉置松陽縣,縉雲地分屬烏傷和松陽兩縣。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分烏傷縣南境上浦鄉置永康縣,今縉雲北部為永康縣一部分。吳太平二年(257),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松陽屬之:吳寶鼎元年(266),又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永康縣屬之。縉雲地分屬臨海郡之松陽縣和東陽郡之永康縣。

東晉太寧元年(323),分林海郡東部置永嘉郡,松陽縣屬之。隋開皇九年(589),分松陽縣東部置括蒼縣,廢永嘉郡置處州。開皇十二年,又改處州為括州。隋初廢東陽郡置婺州,大業初復改婺州為東陽郡,括州為永嘉郡。今縉雲地北部仍屬東陽郡永康縣,南部屬永嘉郡括蒼縣。

唐武德四年(621),李子通改東陽郡為婺州,升永康為麗州,分置縉雲縣,屬麗州。八年,廢麗州及縉雲縣,仍屬永康縣。萬歲登封元年(696),分括州括蒼縣東北界及婺州永康縣南界再置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名,屬括州。天寶元年(742)改括州為縉雲郡。乾元元年(758)復為括州。大曆十四年(779)因避德宗諱(名適,音 kuò),改括州為處州,縉雲縣屬之。

五代時,縉雲縣為吳越國之地,仍為處州屬縣。宋時亦屬處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蒙古軍攻占處州,改處州為處州路。至正十九(1359),朱元璋占處州,改處州路為安南府,鏇改處州府。縉雲縣屬之。順治三年七月,縉雲入清。

明、清時,縉雲縣屬處州府。清宣統三年(1911)十月光復處州,處州成立軍政分府,縉雲縣屬之。

民國三年(1914),設錢塘、會稽、金華、甌海4 道,縉雲縣屬甌海道。十六年廢道制,實行省縣兩級制,縉雲縣直屬浙江省。1930年,浙江省實行縣政督察專員制,全省分為12個區域,縉雲縣屬第二特區。1935年,全省分為9個督察區,屬第九行政督察區。1948年4月,全省裁併為 6 個行政督察區,7月又改為7個,縉雲縣先後屬第六區和第七區。

1949年5月,縉雲解放。9月,浙江省分為7個專區,縉雲縣屬第七專區。10月,第七專區改為麗水專區。1952年1月撤消麗水專區,縉雲縣屬金華專區。1963年5月恢復麗水專區。1968年11月麗水專區改稱麗水地區,縉雲縣屬之。2000年7月,撤消麗水地區,建地級麗水市,地域不變,縉雲縣屬之。

得名《隋書·地理志》:“括蒼有縉雲山。”貞觀元年,唐太宗按地理形勢,把全國分為十道,浙江屬江南道。縉雲山是江南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縣誌》:“縉雲山,一名仙都,一曰縉雲,黃帝煉丹於此。《一統志》在縉雲縣東二十三里,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0月,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劃定,至12月底,全縣轄6個區,38個鄉鎮。詳見下表:

區名 鄉鎮名
城區 五雲鎮、浣溪鄉、崇文鄉、正美鄉、鎮東鄉
新建區 新建鎮、宅青鄉、永樂鄉、鍾馬鄉
仙都區 臚膛鎮、靖仙鄉、普仙鄉、青川鄉、黃龍鄉
壺鎮區 壺鎮鎮、長合鄉、雁門鄉、景雲鄉、溪西鄉、三溪鄉、東金鄉、漳溪鄉
盤溪區 舒洪鄉、昆坑鄉、雙溪鄉、溶溪鄉、雅江鄉、章村鄉、胡村鄉、南溪鄉、前村鄉、嚴溪鄉、石筧鄉
縉仙區 興仙鄉、普化鄉、德化鄉、安仁鄉、金竹鄉

1950年6月,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通過建鄉建鎮方案,全縣劃分7個區,72個鄉鎮。詳見下表:

區名 鄉鎮名
城區 五雲鎮、水南鄉、鎮東鄉、正美鄉、天美鄉、崇文鄉、東溪鄉、浣溪鄉、黃店鄉、吳嶺鄉
新建區 新建鎮、碧溪鄉、新東鄉、槐川鄉、小筠鄉、正等鄉、雙橋鄉、河陽鄉、凝碧鄉、新馬鄉、谷川鄉、魚川鄉、匯川鄉
仙都區 靖岳鄉、臚膛鄉、沐田鄉、仙岩鄉、周村鄉、黃龍鄉、雅施鄉、碧川鄉、碧虞鄉
壺鎮區 壺鎮鎮、漳溪鄉、景雲鄉、三溪鄉、東金鄉、白隴鄉、括麓鄉、嶺背鄉、赤岩鄉、上王鄉、雅湖鄉、雁門鄉、新民鄉、潘潭鄉
盤溪區 舒洪鄉、昆坑鄉、胡村鄉、章村鄉、溶溪鄉、雙溪鄉、上周鄉、雅江鄉
縉仙區 小章鄉、大源鄉、稠門鄉、越陳鄉、嶺後鄉、上宅鄉、後塘鄉、石舍鄉、陳莊鄉、嶺腳鄉、雙港鄉、溪口鄉
大洋區 嚴溪鄉、石筧鄉、方溪鄉、前村鄉、南溪鄉、木栗鄉

1951年5月,嚴溪鄉劃歸麗水縣。

1952年9月,水南鄉併入五雲鎮。

1953年4月,東金鄉分建東金鄉、石井鄉;9月,潘潭鄉劃歸磐安縣,五雲鎮改為縣直屬建制鎮。

1956年3月,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決議,撤銷城區、仙都區,全縣劃分為6個區,3個鎮、35個鄉。詳見下表:

區 名 鄉 鎮 名
縣直屬區 五雲鎮、城南鄉、吳嶺鄉、城東鄉、新美鄉、城北鄉、城西鄉、仙都鄉、東方鄉、新碧鄉
壺鎮區 壺鎮鎮、白六鄉、三合鄉、三溪鄉、東金鄉、三聯鄉、雁嶺鄉、新民鄉
新建區 新建鎮、東川鄉、碧河鄉、新川鄉、雙川鄉、溪南鄉
盤溪區 昆洪鄉、胡源鄉、溶江鄉、雙溪鄉
縉仙區 新化鄉、章源鄉、嶺後鄉、陳嶺鄉、安嶺鄉、溪港鄉
大洋區 前村鄉、方溪鄉、石筧鄉、木南鄉

1958年9月,撤銷區、鄉鎮建制,以原來的區為基礎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以原來的鄉為基礎建立管理區;管理區以下設生產隊。以縣直屬區為基礎建立紅旗人民公社,轄10個管理區;以原壺鎮區為基礎建立幸福人民公社,轄8個管理區;以原來新建區為基礎建立衛星人民公社,轄6個管理區;以原盤溪區為基礎建立英雄人民公社,轄4個管理區;以原縉仙區為基礎建立紅星人民公社,轄6個管理區;以原大洋區為基礎建立上遊人民公社,轄4個管理區。12月,分別改稱五雲、壺鎮、新建、盤溪、縉仙、大洋人民公社,習慣稱“大公社”。

1961年6—10月,貫徹中央《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撤銷“大公社”,恢復區建置;以38個管理區為基礎建立36個人民公社,習慣稱“小公社”。

1962年5月,撤銷縉仙區,將所轄陳嶺公社、溪港公社、安嶺公社劃歸仙居縣,其餘3個公社歸併盤溪區。同年6月,木南公社分設木栗公社、南溪公社,溶江公社分設溶溪公社、雅江公社。至此,全縣轄區4個區、35個人民公社。

1978年9月,五雲公社恢復為縣直屬建制鎮。

1980年4月,溪南公社分設溪南公社、小筠公社;8月,城南公社分設城南公社、長坑公社。

1981年2月,增設城郊區,轄原直屬公社及大洋區的方溪公社、石筧公社。3月,撤銷三合公社,建立浣溪公社、前路公社;撤銷雁嶺公社,建立雁門公社、嶺背公社;白六公社分設白六公社、括蒼公社。10月,新民公社、嶺背公社、雙溪公社、紅旗公社分別改稱白竹公社、唐市公社、雙溪口公社、舒洪公社。

1982年12月,撤銷胡源公社,建立胡村公社、桃源公社;撤銷新美公社,建立兆岸公社、方川公社;仙都公社分設仙都公社、城東公社。

1983年2月,壺鎮公社改為建制鎮。

1984年6月,完成政社分設,撤銷公社建制,恢復鄉鎮建制。11月,城西鄉分建城西鄉、黃店鄉;雙溪口鄉分建雙溪口鄉、上周鄉;撤銷東方鄉,建立臚膛鄉、靖岳鄉。是年全縣轄5個區、2個鎮、44個鄉。詳見下表:

區(鎮)名 鄉鎮名
五雲鎮 五雲鎮
城郊區 城南鄉、城東鄉、城北鄉、城西鄉、黃店鄉、方川鄉、仙都鄉、兆岸鄉、長坑鄉、方溪鄉、石筧鄉
壺鎮區 壺鎮鎮、白竹鄉、雁門鄉、唐市鄉、三聯鄉、白六鄉、括蒼鄉、浣溪鄉、前路鄉、東金鄉、臚膛鄉、靖岳鄉、三溪鄉
區(鎮)名 鄉鎮 名
新建區 新建鎮、新川鄉、新碧鄉、碧河鄉、東川鄉、雙川鄉、溪南鄉、大筠鄉
盤溪區 舒洪鄉、溶溪鄉、上周鄉、雙溪口鄉、新化鄉、章源鄉、胡村鄉、桃源鄉、雅江鄉、嶺後鄉
大洋區 前村鄉、南溪鄉、木栗鄉

1985年1月,新建鄉改為建制鎮;8月,舒洪鄉改為建制鎮。

1991年,新碧鄉、前村鄉分別改為新碧、大洋兩建制鎮。

1992年5月,撤區並鄉擴鎮,全縣設9個建制鎮、15個鄉,具體是:五雲鎮(其中原仙都鄉部分改設仙都農村管理處)、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

2008年2月,部分鄉鎮行政區調整,撤銷新碧鎮、城北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五雲鎮;將新建鎮的岩沿、西岩、梅溪3個行政村劃歸五雲鎮管轄。撤銷新川鄉、雙川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新建鎮。撤銷雁嶺鄉、白竹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壺鎮鎮。撤銷南溪鄉、木栗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大洋鎮。此次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全縣設8個建制鎮、8個鄉(包括2個農村管理處),具體是:五雲鎮(包括仙都農村管理處、新碧農村管理處)、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

2010年12月,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由644個調整為253個。

區劃詳情

2011年12月,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五雲鎮建制,建立五雲、新碧、仙都等3個街道辦事處,將新建鎮的宅基村、馬渡村劃歸新碧街道辦事處管轄,全縣設7個建制鎮、8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具體是: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五雲街道辦事處、新碧街道辦事處、仙都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縉雲縣東臨仙居縣,東南靠永嘉縣,南連青田縣,西接麗水市,西北界武義縣,東北依磐安縣,北與永康市毗鄰。東西寬54.6公里,南北長59.9公里,縣界全長304.4公里。總面積1503.52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五雲鎮,北距杭州175公里(公路262公里)。

地形地質

縉雲縣地處武夷山--戴雲山隆起地帶和壽昌-麗水--景寧斷裂帶的中段。地貌類型分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四類,其中山地、丘陵約占全總面積的80%,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地勢自東向西北傾斜。

山脈大致以好溪為界,東部為括蒼山脈,西部為仙霞嶺余脈。東半部群峰崛起,地勢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43座。其中東北部為大盤山所延伸,以低中山地貌為主;東南部為括蒼山盤踞,為中山地貌,南部的大洋山主峰,海拔1500米,海拔千米以上主峰3座。北部地層陷落,構成壺鎮、新建兩塊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廣闊綿延,為仙霞嶺與括蒼山的過度地段。全境地形具東南西三面環山,北口張開呈“V”型特徵。

氣候特點

全縣大部屬亞熱帶氣候 ,四季分明,溫暖濕潤,日照充足。冰雹災害主要出現在3--8月間,為全省多雹中心地帶之一。由於地勢起伏升降大,氣溫差異明顯,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山後不同天”的垂直立體氣候特徵。平均氣溫為18.3℃,比上年低0.2℃。全年降水量1477.8毫米,比上年減少了210.2毫米。全年日照總量為1752.2小時,比上年增加325.5小時。

水文

全縣河流均為山溪性河流。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三條,分屬甌江、錢塘江、靈江三個水系。其中好溪為縣內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磐安縣大盤山,自東北向西南斜貫穿境入麗水,幹流在境內長66.11公里 ,流域面積791.8平方公里。全縣水資源豐富,年平均徑流量13.69億立米方,人均占有水資源3321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總蘊藏量8.3萬千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資源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自然資源

縉雲縣境內非金屬礦產極為豐富,已發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潤土、石英砂、螢石等。其中,沸石貯量約3億噸,居全國第四,質量第一。建材礦產以凝灰岩、花崗岩為主。主要農作物是水稻,為麗水市主要產糧區之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戶籍總人口46.89萬人,比上年增長5.4‰。其中,男性人口24.12萬人,女性人口22.77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4%和48.6%。全年出生人口7348人,出生率為15.7‰;死亡人口3725人,死亡率為8.0‰;全年自然增長人口3623人,自然增長率為7.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6.84萬人,比上年增加0.33萬人;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20.08萬人,城鎮人口比重(即城市化率)達到了54.5%,比上年提高1.6%。

民族

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

綜述

2017年,縉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5.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1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08.5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5.77億元,分別增長4.0%、7.7%和7.3%。人均生產總值5874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8701美元),比上年增長6.5%。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5.2:53.3:41.5調整為5.2:50.4:44.4。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0.09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05億元,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61億元,增長13.1%(見圖3、圖4)。

2017年,新增城鎮就業2548人,988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的目標範圍內,為2.65%,呈持續下降態勢。

2017年縉雲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13.1%。麗縉五金科技產業園區蒼山區塊低丘緩坡綜合開發、肖特新康、綠道一期等項目完工並投入使用。抽水蓄能項目實現開工建設。潛明水庫一期工程順利推進庫區政策處理和壩體澆築。

從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同比增長29.1%;民間投資同比增長7.5%,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比重為65.4%。

從投資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3.1%;工業投資增長19.8%,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9%。製造業投資增長9.3%;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1%。

從四大指標增長情況看:重大產業項目投資同比增長55.2%,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增長58.1%,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8%;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26.5%。

第一產業

2017年,縉雲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88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農、林、牧、漁業產值分別為10.6億元、2.08億元、3.86億元、0.2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分別增長3.7%、6.8%、2.1%和3.3%。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15億元,剔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4.0%。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0123公頃,比上年下降0.3%。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9812公頃,比上年下降1.8%;中草藥材播種565公頃,比上年增長7.8%;油料種植面積1703公頃,下降2.0%;蔬菜種植面積6705公頃,增長1.5%;花卉苗木面積185公頃,增長6.9%。

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54978噸,比上年下降1.5%;肉類總產量12786噸,下降4.6%,其中:豬牛羊肉產量8173噸,下降5.0%;禽蛋產量4529噸,增長6.2%;牛奶產量15噸,下降6.3%;生豬出欄7.87萬頭,下降4.4%;家禽出欄287.24萬羽,下降6.9%。水產品總產量1891噸,增長4.0%。

新增120家工商註冊家庭農場,8家省級示範農場和1家市級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35個生態精品農產品、10個定點養殖小區、6家美麗生態牧場。縉雲麻鴨、土蜂蜜、紅糖饅頭、縉雲燒餅獲2017年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縉雲黃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新增30個商標參與“麗水山耕”母子品牌運作,培育81個背書農產品,實現品牌銷售額5億元。

水利工程建設全力推進。完成水利建設投資6.53億元,比上年增長13.6%。重大工程建設勢頭強勁,潛明水庫一期工程建設良好推進,累計完成投資10.74億元,占總投資的66.9%。好溪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河道整治5.8公里,堤防修建8.14公里;完成中小河流綜合治理河道長度9.57公里;農村飲水提升工程,完成11個村0.91萬人農村飲水提升。全年農業化肥施用量32150噸,比上年下降1.1%;農村用電量15559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3.7%。

第二產業

2017年,縉雲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96.14億元,比上年增長8.5%(見圖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增長8.9%,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1.1%,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6%。全年鋼材產量34.5萬噸,下降37.9%;散裝水泥產量19.2萬噸,下降11.7%;金屬切削工具機2.7萬台,比上年增長9.1%(見表2)。全年新產品產值率35.4%,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

全年完成建築安裝工程87.03億元,比上年增長5.5%;實現建築業產值36.5億元,增長13.8%,建築業增加值12.45億元,占全縣GDP的5.8%,增長0.3%。全縣房屋施工面積253.05萬平方米,增長7.9%,其中住宅91.58萬平方米,增長0.5%。商品房的銷售面積25.06萬平方米,下降25.1%。

全年全縣用電總量14.61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0.5%。其中工業用電10.10億千瓦時,下降16.5%;居民生活用電2.82億千瓦時,增長4.4%。全年單位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5.3%。

第三產業

縉雲縣 縉雲縣

2017年,縉雲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見圖7)。批發業銷售額73.85億元,增長11.1%;零售業銷售額92.69億元,增長17.5%;住宿業營業額1.03億元,增長0.5%;餐飲業營業額17.16億元,增長20.5%。

年末已登記商品交易實體市場14個,交易額為12.7億元。其中,億元級市場5個。

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45.45億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進口總額1.2億元,增長56.0%;出口總額44.20億元,下降1.2%。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707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51.8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和4.6%。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8.85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公路貨運量317萬噸,增長3.3%,貨運周轉量19171萬噸公里,增長5.3%;公路客運量422萬人次,下降21.3%,客運周轉量14169萬人公里, 下降18.1%。鐵路旅客運輸量80.54萬人,增長21.3%,鐵路貨物運輸量68.38萬噸,增長288.9%。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3.30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65億元,增長14.6%;電信業務收入2.64億元,增長6.6%。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5.85萬戶,下降8.5%;行動電話用戶40.79萬戶,下降12.3%。全縣常住居民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分別為15.9部/百人和110.7部/百人。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數12.51萬戶,增長14.8%。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32.92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939萬美元,增長19.7%。仙都景區接待遊客415.09萬人次,增長12.9%;門票收入3541萬元,下降18.6%。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54.84億元,比上年增長8.8%,年末較年初新增各項存款20.68億元,比上年多增8.56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212.75億元,比年初增加20.67億元,增長了10.8%(見表4、圖8、圖9)。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50億元,增長4.1%;壽險保費收入5.07億元,增長22.5%。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27億元,增長34.6%。其中壽險賠款及給付1.77億元,增長73.2%;財產險賠付1.50億元,增長6.6%。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縉雲縣共有普通中學1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職業高中2所、成人中專1所、國小42所、幼稚園75所,在校學生分別為22344人、90人、4794人、446人、29340人和13485人。國小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都達到100%。

科技

2017年,縉雲縣共受理縣科技項目 54個,立項30個,其中工業項目18個,農業項目4個,社會發展項目8個。全年申請專利2665件,授權1128件,其中發明專利48件(指授權)。全年獲獎科技成果2項,其中省部級獎1項,市級獎1項。

文化

2017年,縉雲縣共有縣級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體育場館7個,劇場、影劇院3個。全年文化下鄉送戲111場次、送電影4507場、送圖書16378冊。到年底,全縣有線電視用戶覆蓋率達到了100%。

年末全縣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衛生醫療機構354家,其中醫院10家(公立醫院3家),鄉鎮(街道)衛生院15家,村衛生室222家,診所80家。年末全縣實有床位數1928張。全縣衛技人員數2599人,其中醫師1136人,註冊護士961人,其他醫技人員502人。

社會保障

2017年,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7243人,新增11233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48762人,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為9949萬元;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4960人,基金累計結餘4903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單位2432個,參保人員47835人,基金累計結餘36124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61658人,參保率98.69%,基金累計結餘3520萬元;工傷保險參保總人數達97977人,基金累計結餘1020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32010人,基金累計結餘1895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26307人,基金累計結餘11553萬元。全縣社會保障卡申領總人數45.98萬,完成制卡人數45.77萬,持卡總人數43.53萬。

2017年,結婚登記2659對,與上年同比增長4.9%;離婚登記1067對,同比上升14.1%。

安全生產

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32起,死亡27人,較上年減少8起、12人,分別下降20%和30.8%。其中,工礦商貿事故數5起,死亡5人;道路交通事故數27起,死亡22人。共發生火災175起,直接財產損失152.2萬元,較上年上升19.0%、22.9%。

歷史文化

縉雲縣 縉雲縣

縉雲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金衢片。下面又分東鄉腔、南鄉腔和西鄉腔,其中東鄉腔和南鄉腔、西鄉腔分歧較大,主要表現在個別韻母的不同上,但不影響互相通話。

歷史名人

潛說友(1216—1288)字君高,號赤璧子,縉雲塘頭(今舒洪姓王村)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進士,官至代理戶部尚書,封縉雲縣開國男。任臨安(今杭州)知府期間,重視疏浚西湖,修葺名勝,整修道路。主修《鹹淳臨安志》。後遷任平江(今蘇州)知府。德祐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時棄城逃跑,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撫使,被部將李雄殺死。

趙順孫(1215—1277)字和仲,縉雲北門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進士,曾任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等職。經常與奸臣賈似道對抗,為賈所忌。度宗欲封趙為相,辭謝。蒙古軍南侵,襄陽危急,賈似道匿而不報,他竭力與之爭論,忿然出朝,因憂憤成疾而猝。著有《四書纂疏》、《孝宗系年錄》、《中興名臣言行錄》等書。

杜光庭(850—933)字聖賓,號東瀛子,縉雲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後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時,如為供奉麟德殿文章應制。隨僖宗入蜀,後來追隨前蜀王建,官至戶部侍郎。賜號傳真天師。晚年辭官隱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頗多,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青城山記》、《武夷山記》、《西湖古蹟事實》等。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虬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交通運輸

縉雲仙都景區(01) 縉雲仙都景區(01)

縉雲縣內330國道、金麗溫高速公路、金溫鐵路縱貫南北,穿城而過,台金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北到省會杭州為2.5小時路程,到上海為4小時路程,已納入上海四小時交通圈,到台州為2.5小時。到周邊市所在地僅1—3小時路程。

風景名勝

倪翁洞 倪翁洞

2001 年仙都景區被評為國家首批 AAAA 級旅遊區。鼎湖峰號稱“天下第一奇峰”,相傳為黃帝升天成仙之地。黃帝文化源遠流長,黃帝祠宇是中國南方朝拜軒轅黃帝的中心,已與陝西黃陵形成“北陵南祠”格局。景區逐步成為浙江西南旅遊熱點和影視天然攝影棚。仙都“奇峰異石”、“田園風光”、“黃帝文化”集於一身。

主要景點:仙都鼎湖峰黃帝祠宇步虛山、仙水洞、倪翁洞、仙女照鏡、老鼠偷油、獨峰書院、小仙都、黃龍寺、獼猴摘桃、飛舟、靈芝洞、角錐岩、八角洞、一線天、路堂洞。

地方特產

縉雲麻鴨有悠久的歷史,明成化版《處州府志》中就有記載。清光緒時開始建孵坊進行人工孵化。2011年6月縉雲麻鴨被國家農業部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高山茭白縉雲縣大洋、前路、壺鎮等鄉鎮憑藉獨特的氣候優勢,所產茭白鮮嫩脆口、質優味美,逐漸在省內外市場打響了品牌。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