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風輪菜

細風輪菜,唇形目(Lamiales),唇形科(Labiatae),風輪菜屬(Clinopodium)。纖細草本。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全草入藥,治感冒頭痛、中暑腹痛等症。分布:中國長江以南各省至陝西南部均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所屬卷:Clinopodium Linn.
所屬科:Labiatae
中文名:細風輪菜
其它中文名:細密草、野涼粉草、假韓酸草、臭草(廣東)、花花王根藥(廣西)、假仙菜(福建)、剪刀草、箭頭草、王如意(江蘇)、野薄荷、野仙人草、苦草、小葉仙人草江西)。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光風輪瘦風輪的全草。6-8月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纖細草本。莖多數,自匍匐莖生出,柔弱,上升,不分枝或基部具分枝,高8—30厘米,四棱形,具槽,被倒向短柔毛。最下部的葉圓卵形,細小,長約1厘米,寬0.8—0.9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邊緣具疏圓齒,較下部或全部葉均為卵形,較大,長1.2—3.4厘米,寬1-2.4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疏牙齒或圓齒狀鋸齒,薄紙質,葉面近無毛,背面脈上被疏短硬毛,葉柄長0.3—1.8厘米。 上部的葉及苞葉卵狀披針形,較小,邊緣具疏齒。輪傘花序分離,或密集於莖端成短總狀花序,疏花;苞片針狀,遠較花柄短;花柄長約1—3毫米,被微柔毛;花萼管狀,基部圓形,花時長約3毫米,果時下傾,基部一邊臌脹,長約5毫米,外面脈上被短硬毛,其餘部分被微柔毛或幾無毛,內面喉部被稀疏小疏柔毛,上唇3齒短,三角形,果時外反,下唇2齒略長,先端鑽狀平伸,齒均被睫毛;花冠白色至紫紅色,超過萼約1/2倍,外面被微柔毛,內面在喉部被微柔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能育,與上唇等齊;花柱先端略增粗,2淺裂,前裂片扁平,披針形,後裂片消失;子房無毛。小堅果卵球形,褐色,光滑。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性味

味苦;辛;性涼

分布及生境

產雲南南部及東南部,海拔2400米,路邊、溝邊、空曠草地、林緣、灌叢中。我國長江以南各省至陝西南部均有分布。印度,緬甸,寮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東至蘇拉威西及摩鹿加),日本(南部)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祛風清熱;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主感冒發熱;食積腹痛;嘔吐;泄瀉;痢疾;白喉;咽喉腫痛;癰腫丹毒;蕁麻疹;毒蟲咬傷;跌打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感冒頭痛:光風輪三錢,生薑二片,蔥白二個。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②治中暑腹痛:光風輪五錢,青木香根二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③治痢疾:鮮瘦風輪菜一兩,水煎內服,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
④治乳癰:鮮瘦風輪菜一兩,紅糖一兩,酌加開水燉服。另用鮮葉一握,加紅糖搗爛外敷。
⑤治跌打損傷,積瘀疼痛:㈠鮮瘦風輪菜絞汁泡酒服。(③方以下出《泉州青草藥》);㈡鮮瘦風軲菜,用甜酒釀糟搗爛,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⑥治婦人血崩(屬血熱者):瘦風輪菜一兩,生地黃、側柏葉各五錢,入冰糖少許。水煎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⑦治小兒食積:瘦風輪、公母草各二錢,隔山消一錢半,檳榔、甘草各一錢。水煎服,每日服三次。(《湖南藥物志》)
⑧治蕁麻疹、過敏性皮炎:光風輪菜適量,煎汁洗。(《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文獻來源:Clinopodiumgracile(Benth.)Matsum.(1904).CalaminthagracilisBenth.inDC.(1848);Hance(1866)(var.densiflora);ForbesetHemsl.(1890);Dunn(1915);Y.Z.Sun(1932);Hand.-Mazz.(1934),(1936),(1937);DoaninLecte.(1936)*;H.Keng(1969)*;Satureiagracilis(Benth.)Briq.inEngl.etPrantl(1897),p.p.;(Benth.)Nakai(1911);Diels(1922);Back.etBakh.f.(1965);Ca.radicansVaniot(1904).

相關詞條

滇香薷 細風輪菜 圓葉薄荷 澳洲茄 西南小葉地筍 旋花茄 矮龍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