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母草[公母草]

公母草[公母草]
公母草[公母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公母草為玄參科植物棱萼母草的全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痢疾,腹瀉,乳癰,腸前程,瘡癤腫毒。一年生草。直立或傾臥發出彎曲上升的枝。根須狀。莖枝略呈四有形,角上有棱,面上有溝,中部的節間較長,可達6cm,無毛。葉對生;基部者有短柄,上部葉無柄微抱莖;葉片菱狀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0.5-2cm,寬0.3-0.8cm,先端微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波狀淺缺,小齒或全緣,質頗厚,兩面無毛。

形態特徵

公母草 公母草

一年生草。直立或傾臥發出彎曲上升的枝。根須狀。莖枝略呈四有形,角上有棱,面上有溝,中部的節間較長,可達6cm,無毛。葉對生;基部者有短柄,上部葉無柄微抱莖;葉片菱狀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0.5-2cm,寬0.3-0.8cm,先端微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波狀淺缺,小齒或全緣,質頗厚,兩面無毛。花序近總狀,頂生或腋生,花不超過10朵;苞片披針形,花梗細,長0.5-2.5;花萼狹鍾狀,裂片三角狀卵形;花冠紫色或藍紫色,長1.3cm以上,喉部漸擴大,上唇2裂,下唇較上唇大,3裂;雄蕊4,全育;柱頭寬片狀。蒴果橢圓形,比宿萼短。種子多數。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公母草 公母草

生於乾地沙質土壤上。

分布範圍

公母草 公母草

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等地。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公母草 公母草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痢疾;腹瀉;乳癰;腸前程;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品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藥名】公母草

【別名】四方草

公母草 公母草

【漢語拼音】gong mu c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nia oblonega (Benth.)Merr. Et Chun[Vandellia oblonga Benth].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科屬分類】玄參科

【主治】痢疾;腹瀉;乳癰;腸前程;瘡癤腫毒 【生態環境】生於

乾地沙質土壤上。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

【功效分類】清熱利濕藥;解毒消腫藥

公母草 公母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