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錘毛茛

紡錘毛茛

紡錘毛茛,毛茛科毛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聚合果卵球形,分布於西藏、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

基本信息

物種簡介

種中文名:紡錘毛茛
種拉丁名:Ranunculus limprichtii Ulbrich
命名來源:[Rep. Nov. Sp. Veg. Beih. 12: 377. 1922]
中國植物志:28:279
英文植物志:6:417

外觀形態

紡錘毛茛(圖版91:3 - 4,RanunculuslimprichtiiUlbr .inRep .Nov .Sp .Veg .Beih .12 :377 .1922 ;Hand .- Mazz.inActaHort .Gothob .13 :144.1939. —— R.limprichtiivar.flavusHand .- Mazz.1.c.),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鬚根較少數,基部肉質膨大成紡錘形。莖纖細,平鋪或傾斜上升,高10厘米,近無毛。基生葉1-2枚,葉片腎形至圓形,長及寬為4-12毫米,頂端3-5淺圓裂,質地較薄,多無毛;葉柄長1-3厘米,無毛。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上部葉小,3-5淺裂,下面或邊緣有細毛,近無柄。

花序特徵

紡錘毛茛,花單生於莖的頂端,直徑約8毫米;花梗貼生細毛;萼片橢圓形,長約3毫米,無毛或有細毛;花瓣5,黃色或上面白色,長圓形,長約4毫米,為寬的2倍,有3-5脈,基部有窄爪,蜜槽呈點狀;雄蕊10多枚,花葯卵形,長約0.6毫米;花托生細柔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徑約4毫米;瘦果5-10枚,卵球形,稍扁,直徑約1毫米,遍布白色細毛,喙細直或彎,長約0.5毫米。花果期6月至8月。

生境分布

紡錘毛茛分布於西藏自治區四川省西部、雲南省西北部。生於海拔2800-4000米的濕潤草坡上。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省道孚。

物種鑑別

紡錘毛茛的鬚根基部肉質膨大成紡錘形,花小,直徑不逾1厘米,瘦果及花托均密生細毛,與康定毛茛相似,但區別在於植株較矮小細弱,莖生葉3淺裂。

毛莨屬、毛茛科植物

毛莨屬、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