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毛茛

棉毛茛

棉毛茛,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鬚根多數簇生,有時基部稍增厚。生於海拔4000-5000米的流石灘坡地和礫石草甸中。

基本信息

物種簡介

種中文名:棉毛茛
種拉丁名:Ranunculus membranaceus Royle
命名來源:[Bot.Himal. Mount. 1: 53. 1839]
中國植物志:28:269
英文植物志:6:413

外觀形態

棉毛茛(Ranunculus membranaceus Royle ,Ill.Bot.Himal.Mount .1 :53 .1839 —— R .pulchellus var .sericeus Hook .f .etThoms.inFl.Brit.Ind.1:17.1872 ;Maxim .Fl .Tang .13 .1889 .),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鬚根多數簇生,有時基部稍增厚。莖直立,高3-10厘米,有分枝,全體生棉狀柔毛而呈銀白色。基生葉多數,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全緣,長1-3厘米,寬2-3毫米,通常內卷,質地較厚,下面密生棉狀白柔毛,上面毛少或無毛;有時外圈葉呈卵形,頂端3齒裂,邊緣疏生白柔毛;葉柄較短,生棉狀絹毛,基部擴大成膜質長鞘,鞘白色而有光澤,長1-3厘米,相互緊抱,老後撕裂成纖維狀殘存。莖生葉有短柄至無柄,葉片3深裂,裂片線形,下面密生棉狀柔毛;上部葉不分裂或呈苞片狀。

花序特徵

棉毛茛花單生於莖頂和分枝頂端,直徑1.2-1.8厘米;花梗密生白絹毛;萼片橢圓形,長3-6毫米,遲落或宿存,外面密生絹柔毛,花瓣5,橙黃色,倒卵形,長6-9毫米,基部狹窄成爪,蜜槽成棱狀袋穴;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花托肥厚,無毛或頂端生白毛。聚合果長圓形,直徑5-6毫米;瘦果卵球形,稍扁,長約1.5毫米,無毛,背腹有縱肋,喙直伸或稍彎,長約0.5毫米。花果期6月至9月。

生境分布

棉毛茛在中國分布於西藏自治區四川省西部。生於海拔4000-5000米的流石灘坡地和礫石草甸中。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物種鑑別

棉毛茛與雲生毛茛相近,但全株密生棉狀柔毛而呈銀白色並且生長於高山流石灘的礫石坡上而有別。

毛莨屬、毛茛科植物

毛莨屬、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