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毛茛

浮毛茛

浮毛茛多年生水生草本。莖多數,鋪散蔓生,高20厘米以上,直徑2-3毫米,節上生根和分枝長葉,無毛。基生葉和下部葉較多,有長柄;葉片腎形或腎圓形,長1-1.5厘米,寬1.5-2.5厘米,基部淺心形或截形,3-5淺裂,裂片鈍圓,寬5-10毫米,有時疏生圓齒,質地較厚,無毛;葉柄長2-8厘米,無毛,基部有長鞘。上部葉較小,3淺裂或不分裂,葉柄較短。花單生,直徑約7毫米;花梗與上部葉對生,長1-4厘米,大多無毛或貼生短毛;萼片卵圓形,長3-4毫米,開展,無毛;花瓣5,倒卵圓形,稍長於萼片,有3-5脈,下部驟然變窄成長約1毫米的爪,蜜槽點狀位於爪的上端;花葯長約0.2毫米;花托肥厚,直徑3-5毫米,散生短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徑約7毫米;瘦果多,卵球形,稍扁,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厚約0.7毫米,無毛,背腹縱肋常內凹成細槽,喙短,長約0.2毫米。花果期6月至7月。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浮毛茛
種拉丁名:Ranunculus natans C. A. Mey.
種別名:
科中文名:毛茛科
科拉丁名:Ranunculaceae
屬中文名:毛莨屬
屬拉丁名:Ranunculus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ceae
國內分布:在我國分布於西藏、青海新疆吉林黑龍江
國外分布:蘇聯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也有。
海 拔:1800-3500
命名來源:(東北植物檢索表)【Ledeb. Fl. Alt. 2: 315. 1830】
中國植物志:28:303
英文植物志:6;420

內容

形態特徵:多年生水生小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無毛。莖匍匐,粗2~3毫米,分枝,節上生多數鬚根。葉全部具柄,基部具鞘;葉片腎形,正三角形或寬菱形,長0.5~1.5厘米,寬0.7~2.5厘米, 3~5淺裂,裂片鈍圓,全緣或具2~3個不明顯的圓齒,基部淺心形,截形或寬楔形,下部莖生葉具長柄,柄長5~7厘米,上部葉研較短,長0.5~3厘米。花對葉單生,花梗粗,長0.4~3厘米,無毛或疏被少數微柔毛,萼片5,卵形,膜質,長約2.5毫米,早落,花瓣5,黃色,倒卵形?長約4毫米,基部狹窄成短爪,具蜜槽,雄蕊多數,長達2毫米,心皮多數,花托近球形,徑5~6毫米,疏被毛。聚合果橢圓狀,近球形,徑約6毫米;瘦果多數,緊密排列,倒卵形,扁,長約1毫米,頂端具短喙。
生長環境:生於淺水,濕地沼澤地。

毛莨屬、毛茛科植物

毛莨屬、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