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毛黃芩

粘毛黃芩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根粗壯,直生或斜伸,直徑可達1.5厘米,外皮深棕色。莖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及具腺的短柔毛。

基本信息

藥名

粘毛黃芩粘毛黃芩
【中藥名】黃花黃芩
【蒙藥名】希日一混芩
【別名】腺毛黃芩、希日一巴布
【學名】Scutellaria viscidula Bunge【唇形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根粗壯,直生或斜伸,直徑可達1.5厘米,外皮深棕色。莖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及具腺的短柔毛。葉對生,披針形。條狀披針形或條形,長1.5—3.5厘米,寬3—8毫米,先端漸尖或鈍,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上面疏被貼生短柔毛或近無毛;下面密被曲柔毛,兩面均有黃色腺點,葉柄極短或近無柄。花序頂生,總狀;花萼鐘形,二唇形,全緣,長3—4毫米,上裂片背上的盾片高約l毫米,外面密被腺毛;花冠淡黃色,長l.8—2.2厘米,外面被腺毛,冠筒近基部明顯膝曲,至喉部增大,二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寬大,近圓形,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伸出花冠,花絲扁平,花葯裂口密被白色髯毛:花柱先端銳尖,微裂。小堅果卵圓形,黑色,具瘤狀突起。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

生於沙礫地、農田、撂荒地及路旁,常聚生成叢。

分布

興安南部、科爾沁、燕山北部、蒙古高原東部、陰山鄂爾多斯。我國山西河北山東

產地產量

產興安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產量較多。

入藥部分

根入藥。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殘莖,洗淨泥土,曬乾,切片備用。

藥材鑑別

性狀根呈圓錐形,略扭曲,頂端有殘留莖基,長2-8厘米,直徑0.2一1.5厘米;表面褐色或黃棕色,栓皮易脫落,有疣狀細根痕及縱皺紋。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黃色,根上部中央呈棕色,枯朽狀。氣微,味苦。

化學成分

本品含黃芩甙、黃芩素、漢黃芩甙、漢黃芩素和黃芩新素。還含有千層紙素A、穿心蓮黃酮(Panicoin)、粘毛黃芩素I、粘毛黃芩素Ⅱ和粘毛黃芩素Ⅲ。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性寒。清熱燥濕,解毒。蒙藥味苦,性寒、鈍、輕。清熱解毒。

主治

中藥治肺熱咳嗽,目赤腫痛,濕熱黃疸,泄瀉,痢疾癰瘡腫毒。蒙藥治毒熱,“粘熱”,肺熱咳嗽,口渴。

用量用法

中藥12—20克,水煎服。 蒙藥單用1.5—3克,或入丸散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