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瘡

癰瘡

癰瘡,即癰疽惡瘡。是潰瘍的一種,指葡萄球菌侵害多個毛囊和皮脂腺而發生的感染。常發於頭頸後面及背部,糖尿病患者較易發病。其症狀主要是初起皮膚紅腫明顯,質軟無頭,疼痛劇烈。快速擴散成按之較硬,呈紫紅色隆起的疙瘩,界線不清。此時輕者無全身症狀;重者可有發熱惡寒,頭痛、噁心等。而後中央逐漸見膿變軟,可能全身發熱持續不退。破潰後流出黃色質稠膿液,癰潰爛成蜂窩狀。

病因病機

此病多由鬱熱蘊盛而成。熱氣乘之,熱勝於寒,則血肉腐敗,化為膿,膿潰之後,其瘡不瘥,故曰癰瘡。

臨床表現

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紅色浸潤區,質地堅韌,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個膿栓,破潰後呈蜂窩狀。以後,中央部逐漸壞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其內含有膿液和大量壞死組織。其易向四周和深部發展,周圍呈浸潤性水腫,局部淋巴結有腫大和疼痛。

除有局部劇痛外,病人多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如畏寒、發熱、食慾不佳、白細胞計數增加等。癰瘡易並發全身性化膿性感染。

治療

1.主要為外治法

癰瘡癰瘡

(1)益母草水煮,洗抹患處。

(2)胡麻炒黑。搗爛敷塗。

(3)用守宮焙乾,研為末,調油敷塗。

(4)新鮮馬齒莧,搗爛敷於患處。

(5)蒲公英,搗爛敷於患處。

(6)敗醬草,搗爛敷於患處。

(7)局部處理:初期紅腫階段,已有破潰者,可用八二丹摻入傷口中,外敷太乙膏。如紅腫範圍大,中央部壞死組織多,或全身症狀嚴重,應作手術治療。

2.內治法

主要是西藥,可選用磺胺甲硝唑加甲氧嘧啶或青黴素、紅黴素等抗菌藥物;中醫內治法則為清熱解毒。

飲食調理

煙、酒、魚、蝦、肉、香草、蟹黃等發物不可食,甘露茶之類涼性飲料,亦不可飲之。

預防

增強機體抵抗力,勤洗澡,勤更衣,若發現小範圍的毛囊炎及癤應及時徹底的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