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包頭至茂名線控制性工程,也是陝西三縱四橫五輻射公路網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重要組成部分。隧道北起西安市長安區青岔,止於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嶺南段。至此,制約陝南經濟發展的秦嶺天塹變為通途,西安至柞水的通行里程縮短約60公里,行車時間由原來的3小時縮短為40分鐘。

基本信息

規模

(圖)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包頭至茂名線控制性工程,也是陝西“三縱四橫五輻射”公路網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重要組成部分。單洞長18.02公里,雙洞共長36.04公里,建設規模世界第一,中國公路隧道之最。僅次於挪威長24.51公里的萊爾多公路隧道。2002年3月,秦嶺終南山深處響起了這座曠世巨隧開工建設的第一炮。建設過程中,建設者不斷克服斷層、湧水、岩爆等施工中的難題和通風、火災、監控等運營中的重大技術課題,使我國公路隧道建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同期建成的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是我省公路主骨架路網中貫通陝西省南北中軸線的重要路段。工程建設以秦嶺為界分為嶺北、嶺南兩段,2004年2月開工建設。路線全長65.02公里(包括18.02公里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設里程為43.5公里,全線按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西柞高速公路的建成,對連通關中、陝南兩個經濟區,加強地區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加快商洛、安康兩市山區人民的脫貧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圖)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北起西安市長安區青岔,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嶺北段,穿越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後,止於商州市柞水縣營盤鎮,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嶺南段。設計等級為高速公路,上、下行雙洞雙車道。是我國高速公路隧道示範工程和標誌性工程,是世界雙洞最長、技術標準最高、建設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具有國際領先的防災救援系統、監控管理系統、運營服務系統。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運營通風采用三豎井縱向分段式通風。隧道設定照明、通風、消防、通信、救援、交通安全控制、供配電、監控等八大系統

(圖)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是一座超長的世界級山嶺高速公路隧道。在項目設計施工、科研、運營管理等方面缺少建設經驗。為慎重決策,本項目成立了由孫鈞、王夢恕、鄭穎人、錢七虎等四位院士組成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專家委員會,對重大設計項目和設計標準進行把關和技術諮詢。先後進行了多次重大會議,分別對項目設計、施工、科研工作中重大技術難題問題進行了諮詢研究,有效地解決了通風、機電控制、防災救援以及噴錨支護、人行橫通道、行車橫通道的設定等技術問題,為項目的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提供了決策依據。

依託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的技術難點,在交通部的西部交通建設科技基金支持下,成立《秦嶺終南山特長公路隧道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開展了特長隧道通風、防災救援、監控、定額、環保、運營管理、信息等七個方面的課題研究。其中運營通風技術、防災救援技術、監控技術已有多項成果通過專家鑑定,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並相繼套用到工程技術設計、建設管理和後續的運營管理等方面,整體提升了工程項目的技術水平。

邀請三家國外諮詢公司進行技術交流和諮詢。香港柏成公司、瑞士瓦特公司、挪威辛泰夫公司分別對運營通風、監控、防災救援、供配電、照明、運營管理技術交流和諮詢。

對國內外特長隧道進行調研。分別對日本美國、奧地利、德國、挪威等歐美國家的特長隧道進行實地考察,從感性認識到專題研究,吸收了歐洲3起隧道大火災經驗教訓,借鑑先進的控制模式、多種通風方式和照明方式等技術。

意義

秦嶺終南山高速公路隧道的建成,對完善國家和陝西省公路網路結構,突破南北交通屏障,改善中國西北、西南交通運輸,加強西北、西南,華北、華南經濟文化聯繫,構建和諧社會,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實施黃河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圈政治、經濟、金融、文化技術交流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同時,對推動我國高速公路特長隧道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秦嶺終南山高速公路隧道建設後,將使西安至柞水146公路里程縮短約60公里,能夠徹底改善陝南地區的交通現狀,增強西安市的經濟輻射力,極大地促進陝南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對發揮陝西省在實施西部開發戰略中的區位優勢,推動西部開發戰略的實施,建設西部強省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隧道相關

六項之最

(圖)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

一、是世界上第一座最長的雙洞高速公路隧道。

二、是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自行監理、自行管理,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高速公路特長隧道。

三、是目前世界口徑最大、深度最高的豎井通風工程。隧道共設定三座通風豎井,最大井深661米,最大豎井直徑達11.5米,豎井下方均設大型地下風機廠房,工程規模和通風控制理論屬國內首創,世界罕見,隧道通風豎井被形象地形容為地球上最大的“煙囪”。

四、擁有全世界高速公路隧道最完備的監控技術。隧道每125米設定一台視頻監控攝像機,兩洞共有攝像機288台,是世界上高速公路攝像機安裝最密集的隧道。每250米設定一台視頻事件檢測器和火災報警系統,對突發事件採用雙系統全方位自動跟蹤監控,並根據事件類型提供最有效的救援方案;設計水平世界領先,許多關鍵技術屬國內首創。

五、擁有目前世界上高速公路隧道最先進的特殊燈光帶,緩解駕駛員視覺疲勞,保證行車安全。通過不同的燈光和圖案變化,可以將特長隧道演化成幾個短隧道,從而消除駕駛員的焦慮情緒和壓抑心理,為亞洲首創。

六、首次創造性提出策略管理理論,並運用了首套策略自動生成軟體,在高速公路隧道管理理念中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對火災、交通事故、養護等方面發生事件進行自動監測和管理,只要發生一個事件,策略自動生成軟體就會自動生成相應的策略程式進行全方位聯動指導,保證秦嶺終南山高速公路隧道運營管理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運營管理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是一座超長的世界級山嶺高速公路隧道。在項目設計、施工、科研、運營管理等方面缺少建設經驗。為慎重決策,本項目成立了由孫鈞、王夢恕、鄭穎人、錢七虎等四位院士組成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專家委員會,對重大設計項目和設計標準進行把關和技術諮詢。先後進行了多次重大會議,分別對項目設計、施工、科研工作中重大技術難題問題進行了諮詢研究,有效地解決了通風、機電控制、防災救援以及噴錨支護、人行橫通道、行車橫通道的設定等技術問題,為項目的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提供了決策依據。
依託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的技術難點,在交通部的西部交通建設科技基金支持下,成立《秦嶺終南山特長公路隧道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開展了特長隧道通風、防災救援、監控、定額、環保、運營管理、信息等七個方面的課題研究。其中運營通風技術、防災救援技術、監控技術已有多項成果通過專家鑑定,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並相繼套用到工程技術設計、建設管理和後續的運營管理等方面,整體提升了工程項目的技術水平。

技術交流

邀請三家國外諮詢公司進行技術交流和諮詢。香港柏成公司、瑞士瓦特公司、挪威辛泰夫公司分別對運營通風、監控、防災救援、供配電、照明、運營管理技術交流和諮詢。
對國內外特長隧道進行調研。分別對日本、美國、奧地利、德國挪威等歐美國家的特長隧道進行實地考察,從感性認識到專題研究,吸收了歐洲3起隧道大火災經驗教訓,借鑑先進的控制模式、多種通風方式和照明方式等技術。

建設大事記

1、2001年2月,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設,陝西省政府立項。

2、2002年1月,國家計委(即後來的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

3、2002年3月,東線隧道開工建設

4、2004年12月,雙洞全線貫通。

5、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車。

引人入勝的地下通道幹線

跨越大江南北的橋樑和縱橫城市路面的高架公路,其宏偉壯觀之美令人驚嘆,可是其“兄弟”——隧道,卻因為藏在地下或水下而很容易被人們忽視。也許看上去沒有橋樑那么富有魅力,但是地下隧道在城市交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絕不遜色與公路和橋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