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林區,簡稱神農架,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制,直屬湖北省管轄,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縣級行政區。神農架林區為中國湖北省直轄的縣級行政區,也是中國境內唯一作為縣級行政區的林區。位於湖北省西部邊陲,東與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長江三峽,北倚十堰市房縣、竹山縣,地跨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坐擁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轄6鎮2鄉和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森工企業林業管理局、1個國家濕地公園,林地占85%以上。占地面積3千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高,珍稀物種多,相傳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搭架採藥,親嘗百草而得名。2016年7月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項目由此達到50個。

基本信息

概況

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北邊緣,地處重慶直轄市和湖北二省市交界處。相鄰縣級行政區有,北與湖北本省竹山縣、房縣交界,東臨保康縣,南接興山縣巴東縣,西與重慶市巫山縣巫溪縣接壤。 

地跨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轄5鎮3鄉和1個國家級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森工企業林業管理局、1個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區管理局、林業管理局和濕地公園均為正處級單位),林地占85%以上,總人口8萬人。

神農架是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制,直屬湖北省管轄,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

歷史

神農架,有人常訛“農”為“龍”,緣於神農氏曾到此地搭架採藥之傳說。

1970年經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批准分房縣興山巴東鄰界區域置省轄“神農架林區”,以境內神農架山峰(如神農頂、大神農架等)得名。

1971年改屬宜昌地區;

1972年3月復歸省直管,屬於縣級但實際為副地(廳)級行政區;

1976年5月改屬鄖陽地區,

1983年8月又復歸省直管。

1985年,巴東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橋河3鄉移交神農架林區。

現與天門市仙桃市(原沔陽縣)、潛江市同屬湖北省政府直接管轄。

地理與氣候

地理

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屬於山區,山區占85%, 森林覆蓋率69.5%,境內 山脈秦嶺山系 大巴山脈東段的神農架山脈,西南部為亞高山區,東北部為中山、低山區。地勢由西向東,由南向北逐漸降低。

最高處神農頂海拔3105.4米,最低點石柱河海拔398米;全境平均海拔1700米,84%的地域地處海拔1200米以上。主要山脈有武當山脈,巫山山脈,荊山山脈;有大小山峰400餘座,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小神農架、大神農架、神農頂、金猴嶺、杉木尖、大窩坑6座。主要河流有香溪河堵河、南河及其支流。

氣候

神農架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為亞熱帶氣候向溫帶氣候過渡區域。全年日照時數1858.3小時,年均氣溫無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年降水量在800—2500mm之間。春夏之交常有冰霜發生,一般從9月底至次年4月底為冰霜期。全年80%的時間盛行東南風。

另外,神農架自古以來有很多起“直立高等靈長目奇異動物”目擊遭遇事件,成為世界“野人”研究的焦點之一。

資源

動植物

現已初步查明有高等維管束植物3183種,真菌、地衣共927種;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76種,如珙桐光葉珙桐連香樹水青樹香果樹等;屬於神農架鄂西特有植物42種,如漢白楊紅坪杏等。藥用植物超過1800多種,以“天然藥園”馳名中外。

神農架現有脊椎動物493種。其中哺乳綱75種,鳥綱308種,爬行綱40種,兩棲綱23種,魚綱47種。昆蟲資源計有4143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3種。

此外,還先後發現了30多種白化動物,如白林麝、白鬣羚、白蛇白熊等。白化動物多也是區內動物資源的一個鮮明特點。

神農架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金絲猴主要分區。金絲猴自然分布於四川、陝西、甘肅的部分地區和湖北省的神農架。 

礦產

神農架處於揚子淮地台上揚子坪之鄂中斷區內,為一斷穹構造。地層出露以前寒武係為主,由輕微變質岩種海相碳酸鹽岩、碎屑岩組成,兼有輝綠岩、輝長岩和多項火山噴發岩分布,因此,神農架成礦條件優越,有較豐富的礦藏。

農作物

神農架林區農作物品種繁多,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馬鈴薯、大豆、紅薯、南蕎、苦蕎、南麥、蕎麥、小豆、豌豆、四季豆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等。

區劃人口

行政區劃

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林區轄5個鎮、3個鄉。
  • 鎮:松柏鎮、陽日鎮、紅坪鎮、木魚鎮、新華鎮
  • 鄉:宋洛鄉、九湖鄉、下谷坪土家族鄉

林區人民政府駐松柏鎮。現管轄有三個正縣(處)級行政事業單位:神農架林區林業管理局、神農架林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九湖國家濕地保護管理局。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常住人口為76140人。其中,男性為40654人,占總人口的53.39%;女性為35486人,占總人口的46.6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4.56。0-14歲的人口為9213人,占總人口的12.1%;15-64歲的人口為58628人,占總人口的77.0%;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299人,占總人口的10.9%。

民族

主要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5%,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為土家族,占總人口的4.5%,其他民族有壯族苗族回族等1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松柏鎮、陽日鎮、新華鎮和下谷坪土家族鄉。

交通運輸

公路

截至2012年底,全區共有通車裡程1478.785公里,其中國道100.771公里、省道57.962公里、縣道132.59公里、鄉道395.677公里、專用公路27.994公里、村道是763.791公里。等級公路達1397.453公里,等級公路比重為94.5%,其中二級公路179.191公里、三四級公路1218.262公里,公路密度達45.459114公里/百平方公里。 

機場

湖北神農架機場於2013年10月通航,建於海拔2580米高山之頂。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神農架林區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745億元,比2012年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23億元,比2012年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7.6665億元,比2012年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9.1357億元,比2012年增長10.9%。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12年的9.8:42.1:48.1調整為9.5:41.3:49.2。

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2%,上漲3.2%。其中:食品類、菸酒類、醫療保健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分別上漲6.2%、1.9%、6.0%、1.0%和1.6%;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2.6%,上漲2.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3.1%,上漲3.1%。
農業
2013年,全區農業總產值3.5551億元,比2012年增長12.4%。全年糧食產量22000噸,比2012年增加1402噸,比2012年增長6.8%;全年油料產量509噸,比2012年下降11.9%;蔬菜產量42389噸,比2012年增長11.5%;茶葉產量84噸,比2012年增長13.5%;香菌產量105噸,比2012年增長64.1%;板栗產量804噸,比2012年增長11.8%。全年肉類總產量5744噸,比2012年增長1.2%。年末生豬存欄38263頭,比2012年增長4.1%;生豬出欄50603頭,比2012年增長0.8%。年末山羊存欄27020隻,比2012年增長18.6%;山羊出欄15868隻,比2012年增長14.9%。全年水產品產量226噸,比2012年增長4.1%。全區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1.2萬千瓦,比2012年增長8.7%;農村用電量1176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3.6%。
工業
2013年,全區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增長9.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2年增長9.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開採磷礦石189萬噸,比2012年增長3.8%;生產黃磷5879噸,比2012年增長47.7%;發電量30155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46.5%;供電量29970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46.7%。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75.5%,比2012年同期下降8.4%。

2013年,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5.49億元,比2012年下降4.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207億元,比2012年增長3.4%;實現利潤2011萬元,比2012年增長76.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0.5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23.9%。其中: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7.1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8.7%;招投標承包面積37.1萬平方米,招投標率100%;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5萬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50.6%。
旅遊業
2013年,完成旅遊經濟總收入18.5億元,比2012年增長33.0%,占年度計畫的100.0%。接待遊客520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30.0%,占年度計畫的100.0%。二是消費市場穩定。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7億元,比2012年增長12.5%,占年度計畫的100.0%。三是市場主體逐步壯大。新增5家限上企業、3家外貿企業、5家規模以上企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全區在校學生5769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393人,在校學生1273人;畢業467人,本科錄取122人。高中階段入學率達83.2%,專科及以上上線率達94.06%;國中招生476人,在校學生1402人;國小在校學生3094人。2013年,建成了鄂西硬體設施最好的標準化實驗國中1所。新建松柏、宋洛、紅坪、新華、下谷、九湖、木魚等7所中心幼稚園和東溪、板橋、官封3所附屬幼稚園,幼稚園在園幼兒1575人,學前幼兒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6.4%。

文化事業

2013年,林區共有群藝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共有各類圖書8.17萬冊。建成了林區非遺資料庫,成功申報《祭祀炎帝神農》、《堂紡疊繡》兩項省級非遺項目名錄。統籌協調開展各類文化體育活動43項。創辦“神農架文化講壇”,邀請區內外文化名人開展講座8期。傳奇神農印象中心建設已進入陳列布展階段。鄉鎮綜合文化站實現全覆蓋,“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扶持特色文化鄉鎮建成“下谷坪鄉堂戲、皮影戲傳習館”。建成74個衛星數字農家(社區)書屋。

醫療衛生

2013年,全區共有衛生機構13個(不含村衛生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技術人員234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人;病床床位260張,每千人擁有病床床位3.4張。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實施,率先在全省實現政府舉辦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全覆蓋;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投入使用,新增中心供氧負壓系統、CT、彩超和中央空調等設施設備;建成流感監測實驗室,建成中藥資源資料庫;完成已婚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實現武漢協和專家坐診神農架和遠程診療。

科學發展

2013年,全區受理專利申請32件,受理髮明專利申請15件,發明專利5件。科學技術經費支出485萬元,同比增長34.0%。其中: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為367萬元。農科領域引進新成果3項,引進新技術5項,成功轉化農業科技成果2項,引導企業開展成果登記3項。28家企業和3家事業單位與11所高校和4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武漢大學等五所科研院校在林區建立了“教學科研實踐基地”、“生活物資采供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藥用植物資源研究開發中心”。聚能藥業與三峽大學、百草園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開展校企科技合作並建立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社會保障

2013年,神農架林區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000個,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00個,創業就業新培訓1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建立大病保險協調機制,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提高5%,封頂線提高到12萬元;城鄉低保救助和優撫對象補助各提高10.0%,貧困家庭重特大疾病救助標準提高20.0%。為1000名貧困殘疾人提供特惠救助。2013年,林區新農保、新城保、新農合參保率均達到98.0%以上。

2013年,神農架林區建設保障房1600套,基本建成1449套,分配入住680套,基本建成率、入住分配率分別居全省第三、第二。

基礎設施

2013年,林區共有廣播電視台1座,通電視的村67個,電視通村率達到100%。電視覆蓋人口達7.87萬人,電視綜合覆蓋率為98.99%;廣播覆蓋人口為5.75萬人,廣播覆蓋率為72.3%;數位電視用戶累計達到2.12萬戶,比上年新增0.23萬戶,同比增長12.2%。

文化古蹟

古遺址類—紅坪犀牛洞遺址。

古墓葬類,主要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坪漢墓群,松柏漢墓,新近發現的大九湖濕地公園裡的唐墓群。宋元明墓也有發現,清代墓葬群分布廣泛。

古建築類,主要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蛇草坪古民居以及新華鄉石屋頭古民居。 

石窟寺及石刻類,主要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九沖天觀廟磨崖石刻,紅坪鎮紅河石碑群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物類,主要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原軍區突圍阻擊戰指揮所舊址(蓮花觀)以及房縣十三區第八鄉蘇維埃政府舊址馬鞍坪古民居。

其他類,川鄂古鹽道橫貫神農架林區東西,2008年已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域民俗

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林區
民間文學類,主要包括神農傳說、《黑暗傳》、太上老君煉丹(老君山),漢相張良隱居,唐代大將薛剛紮寨大九湖練兵等故事、敘事詩、諺語等;

民間音樂類,主要包括薅草鑼鼓、戲鑼鼓、地花鼓、花鑼鼓、喪葬鑼鼓、山歌、民間小調、風俗歌、號子等;

民間舞蹈類,主要包括花巴掌、雙花棍、薅草鑼鼓、梆鼓舞等;

民間美術,主要包括木雕、石刻、皮影製作、紙紮類、刺繡等;

民間戲劇類,主要包括下谷唐戲、下谷皮影戲

民間器樂類,主要包括打擊樂器、管樂等;

民間手工藝類,主要包括皮鼓製作、裁剪縫紉、彩扎、煙花、打鐵、榨油等;

民間知識類,主要包括醫藥知識等;

助興遊戲類,主要包括飲酒令等;

民俗類,主要包括歲時民俗、人生禮俗、喪葬禮婚、信仰民俗等等。

旅遊景點

自然景觀

地貌景觀:主要有紅石溝、長岩屋、紅花營、神農頂、神農谷、陰峪河大峽谷、神農架群石槽河組地質奇觀、大寨灣大峽谷、金絲燕洞等景觀。 

水文景觀:神農架山體高大,植被茂密,是一個巨大的儲水庫,山間溪流密布各條溝谷,深潭、激流湍灘、瀑布展示出別樣的水域風景。主要有坪塹水庫、麻線坪水庫、大龍潭 、石槽河、九沖河、金猴嶺、三連瀑等景觀。 

生物景觀:主要有神秘的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箭竹林、杜鵑林、藤本植物、古樹名木、名貴中藥材、金絲猴、白化動物等景觀。 

氣象景觀:主要有雲霧、日出、佛光、冬季雪景等景觀。

景點

神農頂神龍洞神農架紅坪燕子埡小龍潭野考站
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神農架旅遊滑雪場神農架自然博物館神農架動植物標本館
風景埡杉樹坪神農祭壇宋洛風光古梭羅樹
板壁岩  大九湖松香坪古犀牛洞湖北老君山
燕子洞  天生橋香溪源  武山湖  官門山
天門埡小當陽六道峽金猴嶺瞭望塔 

保護

神農架林區 堂戲

神農架也是湖北境內長江與漢水的分水嶺,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天然綠色屏障,作為全球同緯度地區唯一的綠色奇蹟而備受關注。

1980年,神農架成立自然保護區;

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人與生物圈計畫“世界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受到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成為“亞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

2012年神農架生態旅遊區由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6年7月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項目由此達到50個。

著名人物

高鵬程(1876—1935年),男,神農架松柏鎮赤馬灌人,又名必達。幼讀私塾12年後,隨父習醫,先誦《脈決》、《藥性賦歌》。後攻《醫宗金鑒》、《黃氏八種》等醫著,23歲行醫。撰成《疑難病症施治》書稿,傳於族弟必選。
李世勛(1921—1983年)男,本姓桓名和春,神農架松柏鎮人,祖籍荊門市。清光緒年間遷居境內。1982年終被評為優秀黨員。
李德祿(1935—1989年)男,字松濤,筆名白林,出生房縣白窩一佃農家庭。國小畢業後於1951年參加工作,1953年調盤水區人民政府工作。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被評為優秀黨員。
胡崇峻,男,1943年8月生,神農架人。1992年,榮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證書,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楊仕煊,男,漢族,林業管理局總工程師,2005年獲全國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先進工作者;2003年獲湖北省2002年度全省綠化先進工作者;2001年獲國家林業局保護森林資源三號行動先進個人和神農架林區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各一項;199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神農架林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3年獲全國綠化委員會“全國綠化獎章”;1991年獲中國林學會勁松獎;1989年獲湖北省國營林區森林經營檔案優秀成果;1982年獲神農架林區勞動模範稱號。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 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