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失真

相位失真--是指訊號由放大器輸入端至輸出端所產生的時間差(相位差)。這個時間差自然是越小越好,否則會影響負回輸線路的工作。

 相位失真是指訊號由放大器輸入端至輸出端所產生的時間差(相位差)。這個時間差自然是越小越好,
否則會影響負回輸線路的工作。 除此之外相位失真也和瞬態回響有關,尢其是和近年來日益
受到重視的瞬態到調失真有著密的關係。
相位失真(PHASE ERROR)是一種線性失真,它指的是信號在傳輸和放大過程中發生了時間延遲。
我們來看下面這張圖:
圖中兩個波形分別代表輸入端和輸出端的信號。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信號的形狀沒有什麼變化,
差別只是下面的信號比上面的出現的時間“晚了一點”。這相差的時間(Δt)再根據信號的頻率
就可以換算成相位差。換算方式很簡單,相位差PE=360×Δt×f,單位是“度”,其中f是信號的
頻率。
相位失真產生的原因
我們知道,電容和電感對交流信號(電壓或電流)具有延遲作用。當一個交流信號經過電容、電
感和電阻的時候,總會有一個充放電的過程,這會導致這個交流信號的幅度變化時間“向後”推
遲一段時間。在各種交流放大器中,採用的元器件或者是電感電容,或者是含有電感電容成分,
任何一個放大電路或者元器件我們都可以通過等效電路轉換成電感、電容、電阻和理想有源器件
的組合,即使是性能非常好的元器件也不能倖免,包括傳輸導線也是如此,這是目前的科技水平
說無法逾越的鴻溝。當然,不同品質的元器件其等效電容電感的數值也不一樣,並且通過電路優
化設計,可以儘量減輕這種影響,但是不管影響有多小,總是有的。所以,相位失真是不可能完
全消除的,只要是傳輸導體和放大器,就會產生相位失真,只是量不同罷了。
相位失真對於音質的影響
從單純的理解上看,相位失真只是把所有的信號向後推遲了一會兒,我們不過是晚了那么一點時
間聽到聲音罷了。但是,實際情況絕非如此,相位失真實際上對於聽感的影響是十分微妙的,在
高水平的對比中,它甚至能夠稱為分出勝負的關鍵。在介紹相位失真對音質的影響之前,我們不
妨先了解一下一些立體聲重放的聲學原理,以便充分理解相位失真的危害性。
一、聲場定位
現在已有的研究表明,人對聲音方向和距離的判斷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一是響度優先:當兩個來自不同方向同樣頻率的聲音同時到達人耳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那是一個
聲音,並且感到聲音的來源是兩個聲源中間的位置,哪邊的響度越大,“成像點”越偏向哪邊,
當兩個聲源的響度差超過一定大小時,無論聲源的距離有多少,弱小的那個聲源幾乎不起任何作
用,這個差別大約是37dB(記憶的,可能不準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幫助查一下)。
二是時間優先:兩個頻率相同的聲源同時發聲,離人耳比較近的那個聲源比較占優勢,也就是最
先到達人耳的聲音優先,成像點會比較靠近較近的聲源。如果不是同時發聲,則先發聲的聲源占
優勢。當兩個聲源的時間差大於一定數值時,我們則會感到是兩個聲源了,不能被合成單一的成
像點。這個時間差和各人的耳朵有很大關係,某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敏感。
三是耳廓、耳道效應:這是聲音在耳廓和耳道內反射時產生的很複雜微妙的生理聲學現象,目前
還在研究當中。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反射,使得聲音發生微小的時
滯,不同方向的聲音產生的時滯不同;二是吸收,反射次數較多的聲音的高頻部分會被吸收較
多,因此當轉動腦袋的時候,聲音的頻響特性會發生變化,通常面部正對音源的時候吸收最少,
聽到的細節最為豐富,響度也較高。耳廓效應可以通過觀察動物的表現可以推測出來,動物的耳
朵通常會轉動,當它們聽到奇怪的聲音的時候,會將耳朵豎立起來,並且向聲音的方向來迴轉
動。人的這個功能早已退化,因此只能靠轉動腦袋來代替轉動耳朵。
二、立體聲放音系統的基本原理
立體聲系統實際上時利用上面三種聲學效應而設計出來的,當兩個聲源發出同樣的聲音的時候,
我們不會感到時兩個聲源在發聲,而是主動把這兩個聲源進行了合併,按照上面的原理“想像
出”一個其實並不存在的居於兩個聲源之間的“虛幻”的聲源。當這樣的兩個聲源發出複雜的並
帶有部分差別的音樂時,就會使得我們產生一個聲場的幻覺,每個樂器或者發聲物是根據它們在
兩個聲源的響度、時間的微小差別在我們的前方的相應位置產生“幻像”,這就是所謂的“成
像”。在成像過程中,兩個聲源的響度、時間、頻響的差別都會對成像點產生影響。這裡的“聲
源”就是我們音響系統里的喇叭和耳機。
通過上面的一些知識,我們發現,“時間差”對於聲像的定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聲場定位
的三個原理中,有2個都與它有關。因此,相位失真是影響聲場定位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並非
唯一,響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那是後話,這裡暫且不表)
如前所述,單純的相位失真並不足以影響聽感,但是實際上我們所碰到的相位失真根本就不是單
純的,這種不單純的相位失真則會產生各種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立體聲系統中左右聲道相位失真不一致
這是比較普遍的情況,尤其是在不怎么“HIFI”的系統中幾乎是通病,它的意思是在同一個頻率
下,兩個聲道產生的延遲會有差異。當這個差異比較大的時候,就破壞了兩個聲道中音樂信號的
相位關係,使得聲像發生偏移,當然,這還不足以造成太大的問題,如果這種偏移是固定不變
的,那么我們仍然不會察覺出來,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錄音現場的情況,無法進行對比。但是會有
另外一個情況發生,就是我們對於時間差的變化所對應的聲像位置並不是“線性”的,也就是
說,這個時間差只有在一定範圍內才會使得聲像的位置發生較大的改變,如果太大就會分裂成兩
個成像點,如果太小,則基本無法察覺,並且,這還和聲音的頻率有很大的關係。於是,某些聲
音由於頻率比較“適當”而會“呆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上”而另外一些聲音則會偏離應有的位置。
這樣就會造成聲像的重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聲場混亂”。我們很多時候對於一個系統的評價
是“聲場擁擠、混亂”就和這個原因有關。
2、不同的響度下相位失真的不一致
對於一些比較低檔的音響器材來說,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們經常會說某套系統動態一上來聲
場就亂套了,就和這個有很大關係。某些器材在小功率輸出下相位失真還比較效=小,一旦輸出
功率增大,相位失真急劇增加,通常這種增加的幅度在兩個聲道中是不一致的,因此同時加劇了
聲道間相位失真的差距,造成聲像定位的混亂。
此外,由於樂器的響度是變化的,因此在一個相位失真嚴重的系統中,樂器的響度變化會造成其
結像點的漂移,使得我們感到這個樂器在前後左右晃動,相位失真越大,晃動範圍越大,甚至在
某些時候會感到樂器被分割開了。這樣就會嚴重影響聽感。當然,這是一種非常極端的現象,即
使是非HIF系統中也是少有的,或者即使有,也早已被更嚴重的問題說掩蓋了。
3、強音和弱音的時間關係改變
這其實是相位失真的最大害處。我們知道,我們的耳朵具有一定的“掩蔽效應”。這個效應的意
思是,當一個強音和一個弱音同時出現時,如果相差的響度大到一定程度,我們將不能感受到那
個弱音的存在。由於相位失真的頻率差異特性,有可能會把兩個原本分開的聲音疊加到一起,當
這兩個信號的響度差異較大的時候,微小的聲音就會“消失”了。相位失真和系統的瞬態回響以
及信噪比共同控制著這個系統對於弱音的表現能力,其中任何一個指標的缺陷都會造成系統細節
表現變差,也就是我們說所說的喪失“空氣感”“質感”。
4、不同頻率的信號相位失真的不一致
這個現象和現象3產生的結果有些相似,但又有一定差別。由於音樂中的高頻往往含量比較少,弱
音很多,所以不同頻率的相位失真的不一致也會造成高頻信息的損失。另外一個最重要的是,樂
器的聲音是由一些基音、諧波,以及它們的響度、時間關係等組成的,破壞了時間關係,就會導
致樂器聲音的質感發生變壞,某些諧波會被增強或者掩蔽。另外,由於這種和頻率有關的影響會
加劇互調失真的程度,也會對聽感產生惡劣的影響。
音箱系統和耳機系統對於相位失真的不同要求
音箱系統和耳機系統相比,有著比較明顯的原理差別。耳機通常利用的是前述第一、二個效應,
對第三個效應幾乎毫無利用。並且對於第二個效應也由於發聲點距耳朵較近,影響也會相應有所
弱化。因此說“耳機系統對於相位失真的敏感程度要低於音箱系統”。對於音箱系統來說,由於
系統自身的相位失真和聲音從音箱到達耳朵的時間(3米左右,可以計算出聲音的傳播時間,音速
四334米/秒)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相位失真相當於將音箱向前或者向後“拉”了一定距
離,聽過音箱的人都知道音箱的擺位對於聲場結像的重要作用,可以想像一隻音箱前後左右移動
幾十厘米甚至幾米對於聲音的影響的程度。
但是,上面的情況並不等於耳機系統就不需要考核相位失真這個指標了,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知
道,聲音的細節表現和相位失真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且由於對定位作用影響的弱化,這個問題會
凸現出來,因此仍然要重視這個指標,只是考核的角度發生了變化,從相位失真的大小轉變成對
“一致性”方面的要求更為苛刻。
解決相位失真的一些辦法
對於耳機系統來說,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對放大器性能方面的要求,也就是在設計時要充分考
慮放大器相位失真的一致性(設計師各有高招,不提了)。二是重視放大器和耳機之間的匹配,
使得由於耳機和放大器驅動不匹配所產生的相位失真達到最小。
對於音箱來說,還要考慮擺位的問題,利用擺位來抵消一部分相位失真。
另外,由於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由於其自身具有電容和電感,也會產生相位失真,同樣也需要得到
一定的重視,尤其是在非常高級的系統中,傳輸問題不可忽視。
參考資料:耳機HIFI基礎之如何看指標(四)相位失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