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麻

甜麻

甜麻隸屬於椴樹科、黃麻屬。一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紅褐色,稍被淡黃色柔毛;枝細長,披散。適宜生在路旁、草地、曠地、山坡、林邊、田埂。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台灣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治麻疹,熱病下利,疥癩瘡腫的作用。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甜麻(海南植物志)假黃麻針筒草(廣東)圖版20:4-7
CorchorusaestuansLinn.Syst.ed.10.1079.1774;T.S.LiuetH.C.LoinFl.Taiwan3:695.1977.——C.acutangulusLam.Encycl.2:104.1786;DC.Prodr.1:505.1824;Benth.Fl.Honqk.40.1861;Mast.inHook.f.Fl.Brit.Ind.1:398.1874;MatsumetHayatainJourn.Coll.Sci.Univ.Tokyo22:64.1906;Gagnep.InLecomte.Fl.Gen.Indo-chine1:556.1911;海南植物志2:64.1965.

形態特徵

甜麻甜麻

一年生草本,高約1米,紅褐色,稍被淡黃色柔毛;枝細長,披散。葉卵形或闊卵形,長4.5-6.5厘米,寬3-4厘米,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兩面均有稀疏的長粗毛,邊緣有鋸齒,近基部一對鋸齒往往延伸成尾狀的小裂片,基出脈5-7條;葉柄長0.9-1.6厘米,被淡黃色的長粗毛。

甜麻甜麻

花單獨或數朵組成聚傘花序生於葉腋或腋外,花序柄或花柄均極短或近於無;萼片5片,狹窄長圓形,長約5毫米,上部半凹陷如舟狀,頂端具角,外面紫紅色;花瓣5片,與萼片近等長,倒卵形,黃色;雄蕊多數,長約3毫米,黃色;子房長圓柱形,被柔毛,花柱圓棒狀,柱頭如喙,5齒裂。蒴果長筒形,長約2.5厘米,直徑約5毫米,具6條縱棱,其中3-4棱呈翅狀突起,頂端有3-4條向外延伸的角,角二叉,成熟時3-4瓣裂,果瓣有淺橫隔;種子多數。花期夏季。

分布習性

甜麻甜麻

產於長江以南各省區。生長於荒地、曠野、村旁。為南方各地常見的雜草。熱帶亞洲、中美洲及非洲有分布。
纖維可作為黃麻代用品,用作編織及造紙原料;嫩葉可供食用;入藥可作清涼解熱劑。

藥用價值

假黃麻

甜麻甜麻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假麻區(《生草藥性備要》),甜麻(《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椴樹科植物假黃麻的全草。
【植物形態】假黃麻
一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米。分枝,枝延長,常廣布於地面,莖紅褐色,稍有毛。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2~3厘米,先端鈍或微尖,基部圓形,常有2短尾,邊緣具細鋸齒,禿淨或被疏柔毛;下部葉較小,圓形;葉柄長1~2厘米,具柔毛;托葉線狀錐尖。花小,黃色,1~4朵聚生於總花梗上:花梗短,有環節;萼片與花瓣均為4或5枚;雄蕊多數。蒴果圓筒形,長1.8~3厘米。具6~8棱,其中3~4棱有翅,頂端有3~4個喙狀突起。種子細小。花期7月。期9月。
生路旁、草地、曠地、山坡、林邊、田埂。分布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台灣等地。
【採集】、秋間採收,曬乾。
【藥材】乾燥全草,莖粗約3~6毫米,棕褐色,表面常見棱狀凹陷網眼,皮薄而強纖維性,難折斷。葉片皺縮,枯黃色,易脫落。蒴果多數開裂,外表棕褐色。以全株有葉裹乾燥者為好。
產廣東、廣西。
【化學成分】全草中分離出?皮素。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麻疹,熱病下利,疥癩瘡腫。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疳積,理傷風漏底,煲水飲;亦能消暑,敷瘡,散毒,消腫,止血。"
②《嶺南採藥錄》:"治傷寒誤下痢不止;煎水洗疥癩麻疹。"
③《廣州植物志》:"嫩葉,作菜湯有清涼解暑的功用;和黃糖搗爛敷瘡上有拔毒之效。"
④《野生藥植圖說》:"治跌打。"
⑤《廣西藥植名錄》:"葉,清涼解毒。治筋骨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椴樹科植物

椴樹科(Tiliaceae),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一科,可分為4亞科:斜翼亞科(Plagiopteroideae)、椴樹亞科(Tilioideae)、蜆木亞科(Excentrodendroideae)、杯萼亞科(Brownlowioideae)。蜆木亞科包括:滇桐族蜆木族斜翼亞科斜翼屬1屬。杯萼亞科有4族,中國產1族。椴樹亞科有10族,中國有5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