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滇桐

桂滇桐

瀕危種。喬木,高12米,1957於廣西田林縣海拔1400米處採到標本,現已找不到。此屬僅兩種,桂滇桐為廣西特有。喬木;葉大,互生,卵狀橢圓形;花兩性,無花瓣,排成腋生的短圓錐花序,花柄具節;花萼厚而肉質,外面被銹色的短星狀柔毛,裂片5,外向鑷合狀排列;雄蕊20枚,無雄蕊柱;退化雄蕊10個,每對包藏著4個雄蕊;蒴果具5個薄紙質的翅。本種尚未栽培,屬於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桂滇桐桂滇桐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科:椴樹 (Tiliaceae)
屬:滇桐屬 (Craigia)
拉丁名:Craigia kwangsiensis Hsue
本屬種數:2
保護級別:3
分布: 廣西(田林)
分布量:世界 2種;中國 2種
現狀:瀕危種。桂滇桐是1957年採到標本,1975年發表的新種,只有一個分布點,1982年到原產地沒有找到,尚待進一步調查
海拔下限(米):1400
海拔上限(米):1400
花期:7-8
果期:10-11
土壤PH值:6.0-7.5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極危 CR B1ab(v) 2ab(v); D
依據標準:已知分布地點僅一個,種群極小,受威脅嚴重
中國種群占全球比例 :中國特有

形態特徵及品種

落葉喬木,高12米,樹皮褐色;小枝幹時紫黑色,疏被淡黃褐色星狀短柔毛。葉互生,厚紙質,長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7-9厘米,寬2.5-4厘米,端長漸尖,基部銳尖或形,邊有明顯的小鋸齒,上面幾無毛,下面疏被淡黃褐色短柔毛,側脈6-7對,網脈纖細而明顯;葉柄長1.8-2.5厘米,略被短柔毛。果序生於上部葉腋。為二歧聚傘花序式,略被淡黃褐色星狀短柔毛。蒴果長圓狀橢圓形,由5個心皮形成,長2.5-3厘米,直徑2-2.4厘米,頂端和基部均渾圓,疏被星狀短柔毛;鮮時白色,乾時淡黃褐色;成熟心皮具翅,翅薄紙質,扁平,寬8-10毫米,有二叉分枝的橫脈果柄長約12毫米,被淡褐色短柔毛;種子每室4個,排成二列,橢圓形,兩端尖,紅褐色,長約8毫米。花期7-8月,果期11月。

桂滇桐圖一
圖一:1.花枝;2.;3.花縱剖面,示雌蕊及退化雄蕊;4.退化雄蕊;5.示退化雄蕊內面包藏4個雄蕊;6.果實。7-8.桂滇桐 C. kwangsiensis Hsue:7.葉片;8.種子。
Craigia W. W. Smith et Evans 滇桐屬,椴樹科,中國有滇桐C. yunnanensis W. W. Smith et Evans及桂滇桐C. kwangsiensis Hsue 2種,產雲南和廣西。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分布區低平地方的年平均溫20.9℃,1月平均溫12.0℃,7月平均溫27.2℃,年降水量1158.2毫米,散生於石灰岩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為偶見種。主要伴生樹種有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青岡櫟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Oerst.、水青岡Fagus longipetiolata Seem.等。

桂滇桐圖二
圖二:Craigia yunnanensis W. W. Smith et W. E. Evans 花粉 (馮國楣 11246,PE);(A) 赤道面觀,表示萌發孔,LMX1000;(B) 赤道光切面,LMX1000;(C) 極面觀,LMX1000;(D) 極光切面,LMX1000;(E) 赤道面觀,表示萌發孔和紋飾,SEMX1500;(F) 極面觀,SEMX1500;(G) 紋飾細節,SEMX6000;(H) 萌發孔和紋飾細節,SEMX12000。

生長習性

桂滇桐滇桐
生長於低海拔的石灰岩上的常綠闊葉林中,常綠闊葉林或季雨林中。土壤pH值6.0-7.5。海拔500-1700米。模式標本來自廣西田林中。模式標本來自廣西田林。
花粉形態:C.yunnanensis 花粉扁球形,極面觀為3裂圓形。大小為(21.8-)24.3(-26.1)×(32.2-)34.9(-36.5)微米。3孔溝,溝短而狹;內孔稍縱長,橢圓形紋飾。穿孔呈漏斗狀,大小不等,分布很密。

分布範圍

雲南:馬關瑞麗麻栗坡西疇。廣西:田林靖西那坡貴州獨山。C. yunnanensis 也分布於越南北部。目前僅發現於廣西田林縣浪平,海拔約1400米。

桂滇桐圖三
圖三:三角形:Craigia kwangsiensis Hsue;黑圓形:C. yunnanensis W. W. Smith et W. E. Evans

瀕危及保護

桂滇桐滇桐
面臨的威脅
中國人口眾多,開發歷史悠久,在被子植物中,材質優良的森林樹種和藥用經濟植物從來都是開發的重要對象,因此中國被子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破壞,因其樹幹或全株作商品貿易而遭到嚴重破壞,致使各自的分布區面積急劇縮減,野生資源明顯減少。根據已有資料估計,中國被子植物約有4000種受到各種各樣的威脅,列入珍稀瀕危保護的植物約1000種,其中分布區極窄、植株很少的極危種,桂滇桐在IUCN紅色名錄-中國極危瀕危植物名錄中。
保護價值
滇桐屬僅兩種,其中桂滇桐為廣西特產,而且局限在一個分布點上,植株也極為稀少。目前處於瀕臨絕滅狀態。同時本屬的系統位置尚未肯定,如G.Erdtman(1952)認為滇桐屬是"地位不能肯定的屬","滇桐的花粉多少不能區別於椴樹科的某些種的花粉型。"徐祥浩認為把滇桐屬置於梧桐科內是比較合理的。Hutchinson(1967)將滇桐屬隸於梧桐科。張宏達等(1978)把滇桐屬歸入椴樹科。因此更有加以保護的必要。被子植物在大型植物中數量最多,而且與人類的衣、食、醫藥工業原料等關係最為密切。被子植物大量滅絕無疑會對人類造成很大的威脅,因而必須格外重視對被子植物的保護。為了有效保護它們,必須研究它們受威脅的方式、程度和滅絕過程,從而制定合理的保護策略。在這方面,進行種群存活力的分析(PVA),確定最小能存活種群(MVP)是核心內容。
保護措施
應在原產地及其鄰近地區繼續尋找,一旦發現,應嚴加保護,並採集種子,進行播種育苗,研究其繁殖栽培方法。特別重視減少造成物種瀕危和滅絕的因素,如防止森林破壞,禁止對有經濟價值的種類的過度採挖,儘量多建立一些保護區,加強保護區的管理,必要時採取遷地保護措施(變野生為栽培)等等。所有這些,還必須以立法和政策加以保證。

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種尚未栽培。應研究種子發芽特性及栽培法,亦可試用扦插繁殖法。

相關詞條

被子植物 生物 瀕危 滇桐

參考文獻

http://www.zhb.gov.cn/natu/swdyx/swdyxxz/200211/t20021118_70588.htm

椴樹科植物

椴樹科(Tiliaceae),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一科,可分為4亞科:斜翼亞科(Plagiopteroideae)、椴樹亞科(Tilioideae)、蜆木亞科(Excentrodendroideae)、杯萼亞科(Brownlowioideae)。蜆木亞科包括:滇桐族蜆木族斜翼亞科斜翼屬1屬。杯萼亞科有4族,中國產1族。椴樹亞科有10族,中國有5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