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文化

瓊州文化(海南文化),從歷史、文化、民俗、地理等方面介紹了海南獨特的地域文化。唐代貶官吳賢秀,公認為是瓊州文化教育的先驅。

基本資料

關萬維著的文化史書《瓊州文化》關萬維著的文化史書《瓊州文化》

瓊州文化(海南文化),從歷史文化民俗地理等方面介紹了海南獨特的地域文化。

簡介

傳統文化中,對於“州”一字的偏愛,是有著一定的根據的。州,自古至今,都是一個行政區域的名詞,現在也用,美國的州相當於我們的省,大禹時中國分九州,那時的州就與美國現在的州相當,現代我國的州,大部分用在少數民族地區上,比如大理白族自治州等,相當於地市一級,古時的州,也是一個行政級別的名詞,潮州,就是,這個地方叫潮,行政上是州,後來州換去了一些行政上的涵義,特別是對於一個字為地名的,州字已經融入了地名之中,如杭州、潮州、廣州、瓊州、惠州。在中國,所有以州為地名的,大都是地級市以上,這也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吧。瓊州文化也是這么起源流傳下來的吧!

起源

吳賢秀任戶部侍郎、尚書畫像吳賢秀任戶部侍郎、尚書畫像

唐代貶官吳賢秀,公認為是瓊州文化教育的先驅。吳賢秀來瓊三載,其後代已傳至五十三世,從明代起先後遷徙瓊州各地、南洋等,現約有百萬人。吳氏後人吳芳蘆介紹,海內外海南吳氏後代十分尊敬吳賢秀,清明時節會有大批吳氏後人集中到墓地參拜,許多外姓人士也慕名而來。1991年清明,由泰國新加坡等地華僑捐款建成的吳賢秀墓參拜亭剪彩,各地人士來者數萬,規模空前,在吳氏後人中一時傳為美談。吳氏後人吳開祿介紹,吳賢秀生於唐玄宗天寶壬午(公元742年),字敬之,號壺邱,祖籍汴州浚儀,是書香門第、宦官之家。18歲時中進士後出仕,先後任衡州卒、建寧縣令、侍御史、司農卿等職,得到宰相李泌的提拔,升為戶部侍郎、尚書。他在朝四十七年,歷經唐肅宗、代宗、德宗、順宗四朝皇帝。唐代宗李豫時,宰相元載弄權當道、為非作歹,皇帝李豫下密旨除他;公元777年,吳賢秀同兵部尚書顏真卿等合力策劃,成功誅滅宰相元載,立下赫赫功勞。他的剛正不阿也得罪了一些奸臣。
唐貞元乙酉(805年)春,宰相裴延令在朝中掌權,其黨羽王叔文等把持朝政,一時奸邪氣盛、朝綱混亂,竟把吳賢秀流放崖州。當時剛繼位的唐順宗李誦根基未穩,明知吳賢秀正派,卻也無能為力,特賜“德澤在生民,聲名在華夷,勳勞在社稷”給他,還命鑄於銅牌上讓吳隨身攜帶。可惜現在已找不到這些銅牌了。

當年的“大林壹官市”石匾如今被鑲在大林村的戲台前牆上當年的“大林壹官市”石匾如今被鑲在大林村的戲台前牆上

據《中國移民史》記載,唐朝順宗永貞乙酉(805年)秋,吳賢秀攜家屬三十多人出長安,神策節度使高崇文將軍帶衛士十餘人護送,水陸兼程到福建莆田驛站,經會昌、抵廣東雷州而入瓊州,落戶在瓊山張吳圖都化村,即今美蘭區演豐鎮大林村(舊市村)。公元807年,高崇文升任兵部尚書,是年吳賢秀去世,享年66歲,高崇文特為老友選地選日葬在今演豐鎮龍窩坡。
吳氏後人吳開廉說,吳賢秀來到張吳圖都化村時,這裡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經濟文化落後。吳賢秀安好家後,帶動當地人民一起建設家園、建祠辦學,大林地區逐步繁榮起來。公元806年末,不少農戶遷入大林,當地人口興旺。吳所啟動的文化教育從這裡走向瓊州大地,後來瓊台書院、孔廟相繼建成。
明嘉靖十一年間,瓊州府道台改建大林墟,實行集市貿易。為了紀念他,昔日吳賢秀居住的大林村今稱為舊市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朝廷派工部尚書趙文華視察江南,了解到瓊州大林文化發展的情況,經稟報嘉靖皇帝,追授吳賢秀為啟動瓊州文化之先驅,賜予“大林壹官市”石匾一塊。瓊州道台府衙遵旨題寫,刻在石上掛於大林墟門,從此“大林壹官市”代替了“張吳圖都化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據考證,吳賢秀是古代入瓊較早的高級官員,比“五公祠”中唐代宰相李德裕早到瓊州43年,是吳氏入瓊之始祖。後來瓊州出現的丘浚、海瑞、張岳崧、許子偉、吳友端、吳月典、吳會期,以及宋朝蘇東坡等人物,都對海南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現狀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南主流新聞網路媒體

展現瓊州大地古往今來的歷史文化,也是網路媒體的職責。海南視窗的另一個論壇欄目“瓊州史話”,聚集了一批有深厚功底的歷史學者、人文工作者、地緣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愛好者,他們懷著對海南的摯愛,整理、發表了《海南人文之謎》系列(成有子)、《海南文物記事》系列(青龍劍)、《日本占領時期的海南島》系列(獨夫)等十分有價值的歷史文獻,從而使這個樸實無華的園地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一些有識之士對海南視窗利用網路平台向社會提供如此精美的文化食糧的做法給以高度讚揚,海南日報《海之南》的編輯也喜出望外,稱“瓊州史話”與《海之南》有異曲同工之處。
海南視窗與《天涯》雜誌合作創辦的“天涯文苑”,是網上的另一熱點,省內外眾多作家、評論家、文學編輯、文學愛好者在這裡長年默默地耕耘著,結出了累累碩果。海口網友“伊秋雨”發表的小說《下一個是你》,目前點擊量已超過三萬人次,且還在不斷增長,作家曉劍對此評論說:“現在出版一部小說,很少能夠發行上萬冊,可見網路的影響有多大”;海南作家符浩勇在“天涯文苑”發起了名為《斷橋》的同題寫作活動,先網上發表,再結集出版成書,開創了網路文化與傳統出版的有機結合,成為國內文壇的新鮮事。海南作家張浩文、楊沐、符浩勇、王月旺、周容、張立國,還有省外的許多作家、評論家,如今都已成為“天涯文苑”的常客。
網路空間無限,海南視窗的風景也無限,其深受本省網友歡迎的還有“椰島時評”、“天涯情緣”、“百姓投訴……”等等。正如網友們熱情傳頌的那樣:“網路文化結奇葩,海南視窗成一家!”

黎族文化源遠流長

海南的黎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世界絕無僅有,其文化魅力無與倫比。但它又深藏於五指山腹地,世人知之甚少。它披著神秘的面紗,若隱若現,偶露崢嶸,世人為之驚嘆叫絕。50年代初,一些文化藝術工作者不怕艱苦,深入黎族村寨,創作反映黎族生活的文藝作品。1957年7月,黎族舞蹈《三月三》被國家選送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獲得很高的讚譽,成為黎族舞蹈第一個走向世界的扛鼎之作。
1994年,在百年一遇的“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評比展演”中,海南反映黎族生活的《草笠舞》獲“經典金像”獎,《五朵紅雲》、《摸螺》獲“經典提名”獎。這次最高水準、最具權威的舞蹈評審,大大提高了黎族文化藝術在國內外的文化品位。1999年海南省民族歌舞團創作的取材黎族神話傳統的新編海南人偶劇《鹿回頭》晉京參加建國五十周年獻禮演出,榮獲第九屆文華大獎及文華劇作獎、文華導演獎、文華音樂獎,2000年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2001年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2001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上,我省創作的黎族歌舞詩《達達瑟》讓北京的觀眾和評審們驚嘆不已。評比結果榮獲創作金獎、表演金獎、舞美設計金獎和九個單項獎。
在中國歷史上,黎族的手工藝文化很早就發出奪目的光輝。早在漢代,黎族婦女編的黎錦已是宮廷歲貢的珍品。在唐代,黎族地區的珍珠、玳瑁、盤斑布就作為“貢品”和商品輸入中原地區。五代以後,黎族地區出產的藤器、黎錦、黎單黎幕、龍被等精美的手工藝品行銷內地,深受人們喜愛。1992年,海南省民族織錦工藝研究所研製的黎錦壁掛《黎族吉祥物》(人龍錦),獲國家旅遊局、輕工業部、商業部、紡織工業部聯合頒發的“92”中國旅遊購物節“天馬杯”優秀獎。1998年,海南省民族織錦工藝研究所研製的6幅黎族大型織錦壁掛組合——豐收圖、婚禮圖、祭典圖、福魂圖、兵馬圖、祖崇圖和黎錦壁掛《鹿回頭》雙獲“98”中國國際藝術博覽會金獎。所以,黎族文化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寶之一。

中國地域文化概觀

中國就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在不同的人文習俗、地理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的薰染、影響下,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性文化。這些區域性文化各有特點和所長,對中國文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潮汕文化 | 嶺南文化 | 客家文化 | 五邑文化 | 雷州文化 | 齊魯文化 | 三晉文化 | 荊楚文化 | 吳越文化 | 關東文化 | 燕趙文化 | 徽州文化 | 黃土高原文化 | 中原文化 | 淮河流域文化 | 巴蜀文化 | 鄱陽文化 | 青藏高原文化 | 康藏文化 | 草原文化 | 兩淮文化 | 江西文化 | 八桂文化 | 八閩文化 | 滇雲文化 | 瓊州文化 | 隴右文化 | 西域文化 | 陳楚文化 | 黔貴文化 | 三秦文化 | 秦隴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