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浦

犀浦鎮位於四川成都市西郊,距市區7公里,離縣城11公里,史稱“古晉興城”,傳說因蜀太守李冰治水時沉石犀成浦而得名,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全鎮幅員面積28平方公里,轄18個村,7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5.6萬人,其中城區人口2.9萬人,建成區面積3.8平方公里。國道213線和成灌高速公路並行穿越全鎮,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環繞城鎮。鎮內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交通便利。

古代犀浦簡介

犀浦歷經近三千年的滄桑,至今名稱不變。秦以前,這地方名叫“墀埔”,傳說是一片燒磚瓦的窯區。“墀”的本義是台階及其上面的空地。前些年犀浦的舊城改造時,挖出過古代石梯式窯窟,下面還有炭渣殘跡。犀浦鎮的地形走勢更證明了這一點,從東南西北四街向鎮中心十字口走去,均為上坡路。後因洪澇頻繁,山川巨變,墀台周圍逐漸淪為窪地。“埔”原指一片土地,這時也灌滿了水,成為一片“浦泊”了。
犀浦的正式得名緣於李冰治水。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縣誌》卷三十一中記載:“犀浦縣,本成都縣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縣。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於水以壓怪,因取其事為名。” 浦是水濱的意思,故將沉石犀之浦名為犀浦(意為沉犀之浦),沿用至今。 犀浦不僅是一個古鎮,在歷史上還建過縣,建縣時間長達380多年之久。《輿地廣記》說:“……犀浦縣,屬益州。秦時李冰作石犀以壓水精,穿石犀渠於江南,命之曰犀牛里。縣取此為名耳,不在其地也”。明代曹學全《蜀中名勝記》卷五《太平寰宇記》說:“犀蒲縣,周垂拱二年(唐武則天臨朝稱帝改立的國號,公元686年)割成都之西鄙置,蓋因李冰所造石犀以為名。” 。”《太平寰宇記》還記載,宋太平興國年間,犀浦縣共轄20鄉,縣境東到今成都杜甫草堂和百花潭一帶。該書“華陽”條文說:杜甫宅在西郊外,地屬犀浦縣。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溪。”《元豐九域志》說,犀浦從公元686年設縣,到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省犀浦縣為鎮入郫”,古犀浦縣建縣計時386年。
犀浦地處成都近鄰,居天府腹心地帶,不僅土地肥沃出產豐盛,而且商貿繁榮,人文昌達。建縣期間,詩聖杜甫在犀浦境內的草堂祠住過幾年。他作《梅雨》詩描述當地景色云:“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唐至德二年,以蜀郡成都為南京,因其在長安之南而謂“南京”。犀浦曾有許多古建築,如國寧觀、東嶽廟、文昌宮、湖廣館、南華宮、梓潼宮等,造型各異,構作精巧。惜歲月流逝,滄海桑田,今已不復再見!

當代犀浦概述

犀浦鎮位於四川成都市西郊,距市區7公里,離縣城11公里,史稱“古晉興城”,傳說因蜀太守李冰治水時沉石犀成浦而得名,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全鎮幅員面積28平方公里,轄18個村,7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5.6萬人,其中城區人口2.9萬人,建成區面積3.8平方公里。國道213線和成灌高速公路並行穿越全鎮,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環繞城鎮。鎮內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交通便利。
改革開放以後,犀浦鎮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戰略,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確立創建中國西部地區經濟強鎮和文明新鎮的奮鬥目標,大力推進工業開發區、農業生態發展區和城鎮中心區“三大板塊”建設,進一步最佳化鎮域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大力推進鄉村城市化進程,從過去典型的農業大鎮迅速轉變為新型的科技型小城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在西部大開發進程中駛入了歷史快車道。近兩年內先後獲得“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四川省先進鄉鎮黨委”、“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四川省第一電話鎮”、“成都市文明鎮”及“成都市衛生集鎮”等殊譽。 到1999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4.73億元,工業總產值達13.20億元,鄉企總產值達15.29億元,農業總產值達0.44億元,入庫稅收達0.5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0元,均走在全縣前列。城區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一度雄稱“西南第一鎮”,亦稱“小成都”。
2008年的犀浦更是有好的發展機遇.首先捷運2號線不再走成溫路,全長50.6公里,沿途共設26座站點。全線呈東西走向,東起龍泉驛,最後到郫縣犀浦終點站。在成都捷運二號線建成通車後成灌高鐵犀浦站是國內首個捷運和高鐵同站換乘的車站“成郫灌輕軌線”將以犀浦為起點、經郫縣、聚源、都江堰,止於青城山山門。.參與我市市域軌道交通設計的鐵道第二勘察設計院負責人稱:“換乘點按初步構想將設在犀浦站,為了乘客換乘方便,捷運2號線的這一段將建在地面上,乘客從站台一側的捷運上下來後,走上十多米,到站台另一側就可乘坐輕軌了。”在時間的安排上,捷運2號線設計為5分鐘一班,成郫灌輕軌的班次設計將考慮能夠一車裝下從捷運2號線下車換乘的乘客。鐵道第二勘察設計院成都捷運項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初步構想的是需要換乘輕軌的乘客量為乘坐捷運2號線抵達終點站的乘客總量的50%,因此輕軌的班次可能是10分鐘一班,實現與捷運2號線的匹配。” 按照初步構想,為了方便乘客,成郫灌輕軌與捷運之間將採用“一票通”,乘客購一次票,就既可乘捷運也能乘輕軌。另外,成郫灌輕軌還有針對特殊人群的人性化設計,每個站台乘客上下都有扶梯,並將專門修建方便殘疾人士的無障礙電梯。

成都方誌網郫縣誌關於犀浦的記載

犀浦鎮位於縣境東部。駐地在成阿公路成郫段中點南側,距成都西門車站和縣城各11公里;地處東經103°58′、北緯34°45′。東北部鄰安靖鄉,東南與成都市土橋鄉接壤,西南鄰合作鄉,西鄰紅光鄉,北接團結鄉。鎮區面積0.33平方公里,有3街、2大巷、3小巷,兩個居民委員會,21個居民小組,1個蔬菜村。加上所轄農村,全鎮總面積27.89平方公里,有耕地27483畝,農村設國寧、犀園、雙鰱、龍吟、梓潼、萬福、五糧、兩河、晨風、玉龍、楊柳、玉泉、古楠、犀浦、犀池、大田、雙林、石亭等18個村,下轄119個村民小組。全鎮有8217戶、33480人,其中鎮區2161戶、9845人。
宋代熙寧五年(1702年)古犀浦縣撤銷後,設犀浦鎮併入郫縣,清後期改稱犀和鎮。民國19年設東一區時復名犀浦。解放後曾為第二區區署所在地,與犀浦鄉幾度分並,1985年撤鄉入鎮,實行鎮管村。
解放前,鎮區有少數手工業作坊,有規模較大的糧油市場,犀浦大米素來在川西享有盛譽。解放後,縣工交系統安排部分企業在本鎮,鎮辦企業迅速增多,主要有五金、化工、印刷、毛巾、製鞋、食品、縫紉等行業。犀浦豆油歷來有名,1979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挑花刺繡品工藝精湛,該鎮長期是蜀繡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
鎮區有郫縣四中及鎮辦中學、國小、幼稚園各1所;有電影院、新華書店門市部等文化服務設施;有鎮醫院及省交通廳公路職工醫院.西華大學四川工業學院)和市建五公司設在鎮境內。
清末,川西同志軍曾在犀浦與清軍血戰,犧牲者數百人,至今有戰地和葬地遺蹟。

與犀浦有關的古詩

一,犀浦鎮蘧仙觀與大詩人范成大
寄題郫縣蘧仙觀四楠
范成大
沉犀浦上舊仙蹤
老木長春翠掃空。
敢請丹光來萬里,
為扶雲嶠駕飛鴻。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郡治在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貧寒。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初授戶曹,又任監和劑局、處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朝,為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和索取河南“陵寢”地事,慷慨抗節,不畏強暴,幾被殺,不辱使命而歸,並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後後歷任靜江、鹹都、建康等地行政長官。淳熙時,官至參知政事,因與孝宗意見相左,兩個月即去職。晚年隱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他與尤袤、楊萬里、陸游齊名,號稱“中興四大詩人”。他從江西派人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其詩題材廣泛,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寫的七十二首絕句,如《青遠店》、《州橋》、《雙廟》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們的民族感情。愛國情感激昂悲壯。其《催租行》、《後催租行》、《繅絲行》、《勞畲耕》等揭露封建剝削的殘酷,表現對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描繪了農村景物、風俗人情和農民生活,風格清新明快,優美流暢,富有韻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這類詩在南宋末期產生極大影響。他的文賦在當時也享有盛名。詞作情長意深,與秦觀相近,後期作品則近於蘇軾。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當時流傳著“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說:“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情景,親切、淳樸,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他也寫了一些應酬唱和、山川行旅、嘆老嗟悲以至講論佛典禪里之作。楊萬里《石湖居士詩集序》說:“(范成大詩)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僒。清新嫵媚,奄有鮑謝;奔逸雋偉,窮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不可得世。“生平詳見《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等。
二,杜甫的《梅雨》
梅 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雲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三,陸游的《飯罷戲作》
南市沽濁醪,浮螘甘不壞。
東門買彘骨,醯醬點橙薤。
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蟹。
輪囷犀浦芋,磊落新都菜。
欲賡老饕賦,畏破頭陀戒。
況予齒日疏,大臠敢屢嘬?
杜老死牛炙,千古懲禍敗。
閉門餌朝霞,無病亦無債。
四,陸游《晚過保福》
出陸游詩詞集
晚過保福
堂靜僧閒普請疏,爐紅氈暖放參余。
蓮花池上容投社,椰子身中悔著書。
茶試趙坡如潑乳,芋來犀浦可專車
放翁一飽真無事,擬伴園頭日把鉏。
芋來犀浦可專車:可以為了吃犀浦的芋頭專車下鄉!
附網路文章:
《陸放翁養生有方》
南宋詩人陸游是紹興人。凡到紹興旅遊的人少不了要去沈園走走。讀讀牆上陸游所書的《釵頭鳳》——它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愛妻的深情。他境遇雖不如意,年輕時又常服藥,卻能活到85歲高齡,這與他善於養生大有關係。
他樂觀坦蕩,隨遇而安:“長生豈有巧,要令方寸虛”、“治心無他術,要使百念空”。也就是說,活著,欲望別太強,閒下來,釣釣魚;高興時,喝喝酒。對保存元氣大有幫助,而元氣又是養生的根本。平時,他常常研究“止觀”,即氣功;也身體力行——“氣溯如潮上,津流若酒醇”,能達到如此境界,足見功夫不淺。他還喜歡按摩,難怪他八十以後發脫能自生,齒搖徐自固,耳聰目又明。他罷官歸隱後,種萊、養花、掃地、飼雞,過著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
還應介紹一下他的飲食,用“放達”一詞即能概括他飲食的特點。
飲酒是他的愛好,而且有海量:“晚途豪氣未抵摧,一飲猶能三百杯”。他喝葡萄酒,在《小宴》中有“洗君鸚鵡杯,酌我葡萄醅”的詩句。對農家所制的酒也不拒絕——儘管酒有點渾,但飲來依舊盡興。像“玻璃春”這樣的眉州名酒,他有濃厚的興趣;對比這更名貴的“鵝黃”更是津津樂道。
至於下酒菜,他是頗為講究的:美如凝酥的牛尾、山貓的頭、香嫩的糟鵝、甜而鮮的糖蟹和辛而辣的辣米菜,他都吃得津津有味。更珍貴的如“駝酥”,他也吃過——“紫駝之峰出翠釜”(《麗人行》)中的“紫駝之峰”就是“駝酥”。應指出的是,它不是雙峰駝的峰,這東西易得,而是單峰駝的峰,且是野生的。據考證,那時我國尚有不少野生單峰駝。
在宋代,羊肉很吃香。陸游是江南人,習慣吃魚,但他同樣習慣吃羊。在《書事》中有這么兩句:“醪酒芳醇偏易醉,胡羊肥美了無膻。”是羊總有點膻味,由於他愛吃,所以渾然不覺,他在食物的選擇上面很廣,幾乎什麼都不避——不偏食。
公元1170年,陸游入蜀任奉節通判。四川物產豐富,眾多的佳肴和秀美的山川使他流連忘返。他學會了川人的煎茶法,對蒙山的紫筍茶也很欣賞。對於那兒的蔬菜和野菜更是食之不厭,如新津的韭黃、犀浦的大芋頭、岷山下的小芋頭、山中自生的龍鶴菜、棕筍、田野中自生的蕨薇、大巢菜和野芥等。
陸游到了晚年,親自種菜,幾乎與葷餚無緣。對他來說,各種蔬菜都適口,只要新鮮就行。“黃瓜翠苣最相宜”(“苣”就是萵苣),這兩種東西都很有營養,又有很好的口感。他特別喜歡放了碎米的野薺——“薺糝芳甘妙絕倫”。
除迷戀於蔬菜外,他還極力推崇食粥——“只將食粥致神仙”,希望通過食粥來益壽延年。
他自號“放翁”,不但飲食放達,處事也灑脫不拘。他領悟到“心動”則“神疲”,因而平生遇事未嘗心動,故能老而不衰。
五,蘇軾《送鮮于都曹歸蜀灌口舊居》
蘇軾
躡盡霜須照碧銅,依然春雪在長松。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度繩橋看伏龍。
莫嘆倦遊無駟馬,要將老健敵千鍾。
子云三世惟身在,為向西南說病容。
詩句: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度繩橋看伏龍。”
白話:
早上到犀浦去催促關於收芋頭的事情,
晚上走過都江堰的安瀾索橋,
看見夜色中伏龍觀的飛檐翹角。
陸游的《飯罷戲作》中也說到
“輪囷犀浦芋,磊落新都菜”。
說明當時犀浦的芋頭肯定好吃!
不過遺憾的是現在不僅犀浦的芋頭不出名了,
而且伏龍觀也在地震裡面毀了,
不但夜色中看不到,就是大白天都是廢墟了。。。
六,犀浦“黃師塔”與大詩人杜甫、陸游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其 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①,
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②?
吳論:此至黃師塔前而作。春時懶倦,故倚風少憩。師亡無主,則 深淺紅花,亦任人自賞而已。
【朱注】疊用愛的字,言愛深紅乎,抑愛淺紅乎?有令人應接不暇意。)。
①陸游《老學庵筆記》:余以事至犀浦,過松林甚茂,問 馭卒,此何處? 答曰:“師塔也。”蜀人呼僧為師,葬所為塔,乃悟少陵“黃師塔前” 之句。
②庾信詩:“深紅蓮子艷。”朱超道詩:“蘭心帶淺紅。”
陸游同志空懷一腔報國志,被秦檜之孫迫害後,只好投靠在四川制置使范成大麾下,這段時間他作了大量的詩,到杜甫草堂拜謁,還曾為杜甫的絕句“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閒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到犀浦考察“黃師塔”的出處。
七, “褚亮”的【賦得蜀都
全唐詩 卷32_23
列宿光參井,分芒跨梁岷
沉犀對江浦,駟馬入城闉。
英圖多霸跡,歷選有名臣。
連騎簪纓滿,含章詞賦新。
得上仙槎路,無待訪嚴遵。
附:褚亮(560-647)字希明。唐大臣。杭州錢塘人。善詩文,博覽圖史,陳、隋時即以詩才顯名。曾仕陳、隋及薛舉。入唐,太宗授為秦王府文學。設文學館,與杜如晦等並為學士,命閻立本畫像,他為之作贊文,號十八學士。常侍從太宗征戰,多有進諫。官至通直散騎常侍。卒陪葬昭陵。
八,周庠的《寄禪月大師》
《寄禪月大師》
全唐詩卷760_1
昨日塵游到幾家,就中偏省近宣麻
水田鋪座時移畫,金地譚空說盡沙。
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有時捻得休公卷,倚柱閒吟見落霞。
周庠,唐龍州司倉。後事王建,累官御史中丞、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衍嗣位,進司徒。全唐詩存詩一首。
九,“交子”發行人薛田在《成都書事百韻》中關於犀浦的記載
下文是世界最早紙幣“交子”發行人薛田的《成都書事百韻》: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雲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風流輔席堆紅豆,瀟灑門庭映碧鮮。
表狀屢言同穎穗,敕書頻獎竝生蓮。
鏇科杞樹炊香稻,剩種豌巢沃晚田。
仁宅不隳由政立,議闈無取任情遷。
民知禮遜蠶叢後,俗尚奢華邃古先。
郭波濤來浩浩,歸期岐路去綿綿。
乍回黑水將成道,潛到青羊恐遇仙。
靚女各攻翻樣繡,祛商兼制砑綾牋。
壚邊泛蟻張裙幄,江上鳴鼉簇彩船。
石筍崚嶒衙對峙,琴台恢闊寺相連。
群葩艷里珍禽語,百草香中瑞獸眠。
喜處必臻尤儜望,勝游爭倦更遷延。
早荷葉底蹲鴟伏,椶樹梢頭亂蝶穿。
鹺發牢盆渾棄鹵,鐵資圜法免鉟鉛。
豐饒物態甯殊越,美麗姝姬酷類燕。
西海號雄彰傳紀,南康辭健積銘鐫
良工手技高容學,妙隱丹方秘不傳。
倚劍靈關凌絕頂,夢刀孤壘削危巔
金華巷陌遺三品,石鏡伽藍露一拳。
信落荊州隨鼓枻,檢頒芝闕聽搖鞭。
若量內地寒暄異,且在遐陬水陸全。
渝舞舊雲傳樂府,巴談誰曰系言詮。
九苞綰就佳人髻,三鬧裝成子弟韉。
欲辨坤維尋地理,才臨益部認郊{上廣下墨}。
文翁室暗封苔蘚,葛亮祠荒享豆籩
貨出軍儲推賑濟,轉行交子頌輕便。
氣蒸蒟蒻根須潤,日罩楩柟樹影圓。
藥市風光蟲蟄外,花潭遨樂鵙鳴前。
聚源待擬求鳧氏。貯怨那能雪杜鵑。
藂植森榮還蓊蔚,夾流湍迅迥潺湲。
鮮明機杼知無算,細碎錐刀不啻千。
合伴鴉鬟齊窈窕,對陪霓袖翩翾
五門冷映岷峨雪,千里爰疏灌堋泉。
茂盛八紘宜得最,膏腴十道比俱偏。
袁滋不到生無分,段相重來宿有緣。
款召相如登兔苑,驟遷太白步花磚。
葳蕤草木時為瑞,奇秀江山代產賢。
曉後細風紅灼灼,夜中微雨碧芊芊。
錦亭焰燭明欹障,繡閣香毬暖熨氈。
寶塔徘徊停隼旟,觀街雜沓擁輜軿
酴醾引架家家郁,躑躅攀條處處妍。
重愛魯儒提德柄,威降曹將董戎旃
歡謠少負賨人勇,長講多輕楚客禪。
似簇綺羅偏煥燿,如流車馬倍喧闐。
搘機顯綽名堪錄,題柱芬芳事莫捐。
李特鋒鋩徒恃險,張儀規畫自持顛。
鷹揚事業成悠久,鳥合奸雄敗轉鏇。
漫向鼎分澄霸道,卻當龜化驗都鄽。
強貪楚滅悲傾轍,廣洽堯詢喜慕膻
側弁猖狂拋玉斝歸鞍酩酊墜金鈿。
氛埃屏息雲常覆,稼穡繁滋澤磨愆。
睿聖宵衣垂乃睠,貴臣馳馹每傳宣。
石牛邁路加歆饗,江瀆隆區助潔蠲
避暑亭台珍簟設,縱閒池沼釣絲牽。
遮蠻帶礪長能固,捍蜀金湯遠益堅。
何武甲科曾繼踵,嚴遵卜兆罕差肩。
讎書競印諸家集,博識鹹修百氏箋。
紙碓暮春臨岸滸,水樽春注截河壖。
華嚴像閣涼堪愛,淨眾松溪僻可憐。
學射崔嵬橫罨靄,放生寬廣媚漪漣。
蘚庭嫩筍青篸篸,風檻新荷綠扇扇。
守戍貔貅千萬騎,采葑簪笏兩三員。
清江瀉勢方流巽,大面盤形正壓乾。
電掃谷風藏虎嘯,雷瞋宮樹灑龍涎。
郃占逖應星舒彩,欒噀端聆火撲燃。
令範式驅民缺缺,咨謀疇倚道平平。
性寒甘蔗猱偷齧,體膩芭蕉蠶莫沿。
志讀備興重掩卷,史看唐幸嫩終篇。
雕盤奼女呈酥作,水巷痴童颺紙鳶。
初下鹿頭迷鄠杜,暫來犀浦誤伊瀍
變秦言語生皆會,戀土情懷死不悛。
結廈斧斤宗簡易,入神丹雘勵精專。
柳堤夜月珠簾卷,花市春風繡幕褰。
十縣版圖分戶籍,一城牌肆系民編。
受辛滋味饒姜蒜,劇饌盤餐足鮪鱣。
月季冒霜秋肯挫,荔枝沖瘴夏宜然。
幾番藂箐鳴虛籟,是個園林噪嬾蟬。
蠢動乘時先養育,菁英屆候別陶甄。
地丁葉嫩和嵐采,天蓼芽新入粉煎。
平代啟闈聞繼岌,監軍憑軾見劉焉。
蕙蘭馥裛幽蹊畔,菱芡交鋪曲島邊。
繪網晚晴夸蹴踘,畫繩寒食戲鞦韆。
氤氳紫霧蒙都邑,縹緲彤霞聚偓佺
螭伏自然銷劍戟,螻翻幾度起戈鋋
宦遊止嘆音塵闕,鄉飲何驚歲月遄。
靈壽桃枝奇共結,金砂銀鑠貴相聯。
埋輪昔按均輪命,叱馭今分太守權。
徒為行春飛皂蓋,詎能許國報青錢。
政經鏇考尤多僻,民瘼深求尚未痊。
雖愧袴襦非叔度,且期毫墨馮涓
{左亻右黽}遵廉察思從訓,克謹操修敢好畋。
南市醉過攢幟隊,西樓歡坐列瓊筵。
煩囂謹畏傷淳厚,慧黠周防近巧諞。
重祿省心宜致寇,薄材莊貌若臨淵。
扶危頗異巢居幕,勸善還同矢在弦。
其中有“初下鹿頭迷鄠杜,暫來犀浦誤伊瀍”一句。
宋代初期,蜀地為一個相對完整的經濟區域。明朝廷對江南各省採取以銅錢代鐵錢,逐步取消鐵錢的政策,但對四川路則聽其行使。如開寶年間(968-976年),宋太祖還禁止銅錢入蜀;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宋太宗又明令四川地區的鐵錢不得出境。據《宋史?食貨志》載:“真宗時,張詠鎮蜀,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為一界而換之。六十五年為二十二界,謂之交子,富民十六戶主之。”後來,由於紙幣發行過多,“富民貲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不息”,被迫停止“交子”。張若谷為江湖淮南益州路轉運使後,認為:“廢交子不復用,則留易非便,但請官為置務,禁民私造。”北宋大中祥符末年(1016年)朝廷把薛田從河東(今山西)派往四川益州擔任管理財政的轉運使。薛田上任後,了解到前期民間使用鐵錢的不便。便於天聖元年(1023年),與江湖淮南益州路轉運使張若谷一起向朝廷奏請恢復蜀地“交子”交易制度。宋仁宗批准了薛田、張若谷的請求,“始置益州交子務,以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為額。” 翌年二月,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國家紙幣由益州交子務發行流通。至此,身為轉運使的薛田力主官方設定交子務發行交子,方便商民交易流通,促進了宋朝經濟發展和世界紙幣發展流通的歷史性進程。
十,杜甫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寫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鷗鳥飛來,或翔於水面,或集於溪邊。這是地道的南國水鄉風光。為什麼一開篇詩人就寫景呢?從“但見”二字我們可以窺知詩人心中的奧秘:原來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來此,可是不見人來,但見群鷗,也就只好日日與鷗鳥為伍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上句承前,意思是既無人來,也就懶得去掃門前的花徑,由它凌亂下去,表現了詩人失望的情緒,只好甘守寂寞了。這其實正是為下句作鋪墊,因為下句說的就是“客至”,它給我們呈現出一幅動人的畫面:詩人已多日不聞敲門聲了,頗有冷落之感,這天忽聞有人敲門,急忙跑去,開門一看,驚喜萬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來了,頓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氣盎然。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這不是客套話,句句都是實情。老朋友來得突然,草堂距市鎮又遠,備辦來不及了,只拿家裡現成的酒菜來招待,更顯出主客之間的深厚友情。這跟《有客》中寫的“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一樣,都是彼此相親不見外之意。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從“盡餘杯”一語可以看出,這時酒宴已到高潮,詩人慾呼鄰翁與客人對飲,更增加了歡快的氣氛。至此結束全詩,餘味無窮——鄰翁來了沒有呢?這用不著交代,當然是來了。
這首詩以“但見群鷗”起,以呼鄰翁“對飲”結,感情發展的脈絡極為分明,十分耐人尋味,可以作為詩人清新明快風格之一例。
《客至》這首詩題下還有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可見是老朋友之間偶爾過訪,從詩中那些話的親切、隨意的程度來看,也確實非老朋友不能。至於崔明府其人,有的注家認為是杜甫的舅氏,大約是因為杜母姓崔的緣故;但“明府”是唐人對縣令的稱呼,杜甫草堂屬犀浦縣(治所在成都西北),說不定就是犀浦縣令。
另外根據杜甫的詩作《北鄰》可知,杜甫的北鄰是一位退職的縣令,杜甫和他相處得十分融洽。說不定這位才是個真正的犀浦縣令也未可知。
附杜甫的「北鄰」:
明府豈辭滿,藏身方告勞。青錢買野竹,白幘岸江皋。
愛酒晉山簡,能詩何水曹。時來訪老疾,步屟到蓬蒿。

四川名菜——犀浦鯰魚

犀浦鯰魚來歷

清朝末年,四川成都郫縣犀浦鎮鄉紳“吳興浦”等三人,在犀浦鎮中街合夥開辦開辦“三合居”包席飯店。並聘請廚師“曾元思”和其徒“謝浚成,周德盛”掌灶,師徒三人都善於烹調紅燒鰱魚。選料精良,烹製講究,以色鮮、肉嫩、味美、形整著稱。其用料和烹調方法雖傳留下來,但顧主和廚師們都認為,至今無人超過曾、謝二師水平。“犀浦紅燒鰱魚”,已經是馳名全省的名餚,它用無鱗的鰱魚、若干佐料、考究的火工精心而作,如果來犀浦,未嘗到“紅燒鏈魚”真謂虛行。
註:
1,“犀浦”為地名,在今四川成都郫縣犀浦鎮。
2,川西地區將“鯰魚”稱為“鰱魚”,現在全國對“犀浦紅燒鰱魚”的稱呼是“犀浦鯰魚”。

犀浦鰱魚的滅跡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成都外西郫縣犀浦鎮有一家大名鼎鼎的“三合居餐廳”,該廳烹製的著名特色菜“紅燒鰱魚”馳譽方圓幾個市縣。餐廳的吳老闆是當時犀浦鎮的鄉長兼大碼頭的舵把子,是縣上響噹噹的頭面人物。一日,成都某軍長慕名“三合居紅燒”,特地去犀浦嘗鮮,吳老闆親自出迎。軍長客氣地說:“久聞貴店紅燒鰱魚享譽遐邇,今天特來品嘗。”吳老闆說:“恭候!恭候!我馬上喊李三娃去府河逮新鮮河魚。”“唉,滾你媽的,李三娃兒這個懶鬼還沒有到店頭來,丁二娃快去催李三娃去逮魚!”話音剛落,隨從軍長的弁兵順手就給吳老闆一個耳光,罵道:“你是啥東西?敢在軍座面前這樣撒野!”吳老闆是當地的頭面人物,哪能經受這樣的奇恥大辱。一氣之下,便將餐廳停業。“犀浦紅燒鰱魚”這道名菜也就從此滅跡於川西了,以前在小時候我記得在老成灌路旁邊(犀浦丁字橋)那裡有犀浦鰱魚的餐館 , 招牌很大 是一支很大的鰱魚, 後來因為成灌擴寬店鋪就拆了 現在也沒有了 犀浦鰱魚就此絕跡。
作者:陳華陽

犀浦鯰魚的做法

特點:顏色紅亮 味道香辣 魚肉軟嫩
材料:活鯰魚750克 豬肉150克
調料:
紅綠辣椒條20克 豆瓣醬35克 蔥段50克 蒜瓣100克 精鹽3克 味素2克
姜塊12克 薑末3克 料酒15克 醬油5克 水澱粉15克 菜油75克 鮮湯300克
網上有做法視頻可觀看

附:網路文章《趕犀浦》

古犀浦縣於唐垂拱二年(686年)置。《元和郡縣誌》卷三十一說:"犀浦縣,本成都縣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縣。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於水以厭怪,因取其事為名。"犀浦,意為沉犀之浦。《輿地廣記》說:"……犀浦縣,屬益州。秦時李冰作石犀以壓水精,穿石犀渠於江南,命之曰犀牛里。縣取此為名耳,不在其地也。" 《太平寰宇記》說,宋太平興國年間,犀浦縣共轄20鄉,縣境東到今成都杜甫草堂和百花潭一帶。該書"華陽"條文說:杜甫宅在西郊外,地屬犀浦縣。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溪。" 《元豐九域志》說,宋熙寧五年(1072年),"省犀浦縣為鎮入郫"。古犀浦縣有1386年的歷史。
――成都方誌網:郫縣誌
不查閱這段資料,還不知道犀浦有這么悠久的歷史呢。
另一說說的是遠古時候,犀浦有一個大的類似湖泊的池子,就是傳說中的"犀池",裡面住了一個犀牛怪,大抵又是英雄好漢給降服了去…由此得名。而如今在那鎮政府裡面也是有一頭巨大的石犀牛低首呈前肢發力狀,一副蓄勢待發的模樣,這大抵也就是現今流行的"吉祥物"的說法了?另一說是鎮政府的同志們認為現在還不是犀浦崛起的時候,是該埋頭苦幹的時候。這好像有針對不遠處某地一頭昂首闊步的金牛而發?
關於犀浦縣改鎮,爺爺曾經講過這樣的故事:古時犀浦鎮叫犀浦縣,一日上級長官微服私訪,視察街容市貌,看了市鎮繁榮,很是滿意。街市中一老爺爺抱著幾個月大的小孫子趕場,小孫子跟爺爺打鬧玩耍,小手往爺爺臉上輕輕拍打,爺爺還樂呵呵配合孫子玩。長官見了頗為惱怒,認為此地民風不淳,於是上前質問老人為何如此放縱幼童任由其打自己耳光,老人不以為然,長官一怒之下下令廢縣為鎮,以懲此處之民風刁鑽,缺乏孝道。
現今的犀浦,在成都周邊的城鎮比起來,也算得是繁華小鎮了,而往往午夜夢回中出現的那一個,卻不是現在這個犀浦鎮。 類似《尋槍》中出現的那個小鎮一樣,犀浦曾經也是很古樸的。因當地有許多早年從閩粵一帶遷移過來的居民,因此當地民居更有很明顯的閩南風格。大多是兩層木質結構為主的房子,下面是生活起居的主要活動區域,上面是比較低矮的小閣樓,住人或者儲物都可以。為了避免潮濕,還有的房子會有離地面1-2尺高的木質地板,四周以木頭支撐,這種房子叫"地震房子"(或許是這樣寫法)。
四川管趕集叫"趕場",所以犀浦又叫"犀浦場",去犀浦趕場又叫"趕犀浦"。犀浦場每逢陽曆日期的雙日子趕集,相對太和場的單日子趕集的"逢單"來說,犀浦叫"逢雙"。
在有限的幼年記憶當中,犀浦鎮上只有四條街:上場、下場和北巷子、南巷子。一般說來,我們會從下場進去。下場是當時(大約是20年前或者更早一些的時候)最主要的物資交易場所,也是犀浦最繁華的地方。這條街上最繁華的地方又非"湖廣館"和"江西館"莫屬了。 顧名思義,"湖廣館"、"江西館"大約就是此兩處遷來的移民在此聚集的場所,大約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XX會館"的一個縮影。 不過時過境遷,這兩處地方在80年代初到中期,已經成為當地著名的集市了。
首先進入的是"江西館",其實就是一片大的空地,老鄉們每到趕場的日子,就都聚集到這裡來。這裡主要是買賣一些日用品和蔬菜,比如衣服啦,鞋子啦,青椒啦,黃瓜啦,高聲的叫賣和討價還價之聲不絕於耳。硬泥土的地面,每當前夜下過雨,地面就總是濕漉漉的,偶爾還會有些滑,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趕場的興致。除非白天下雨,否則還是一樣的熙熙攘攘,接踵摩肩。
再穿過一道窄窄的小巷子,就是"湖廣館"了。"湖廣館",跟江西館一樣,也是一塊大的空地,不同的是它主要是買賣家禽和牲畜的市場,這裡給我的印象格外深刻。每當快到過年的時候,媽媽就會把家裡長得最漂亮的公雞給抓了去市場賣。先給我買一支棒棒糖,乖乖地守在媽媽身邊,打量著來來去去的人們。市場的空氣里總是流淌著旁邊那條小河裡漂過來的水的濕氣,還有地面上淺淺一層泥漿的氣味,一度曾為這些特殊的氣息著迷不已。有時候自己就會偷偷地跑到小河邊去看小河裡的石頭,聽市場那邊聽不到的潺潺水聲。
有時候在除夕夜裡,湖廣館裡會有"煙火架",其實就是放焰火了,後來一直連禮花我都會管它叫"煙火架"。不過這是晚上的事情了,白天的時候會有工人安裝放焰火的架子。照例地會有很多人圍觀。尤其是小孩子,很奇怪這些烏黑的金屬架子跟晚上放出來五彩斑斕的焰火能有什麼聯繫。
差不多到11點的時候,市場人流就漸漸散去了。這才是我最興奮的時候。因為到了過年的時候,人們通常會買一隻顏色通紅喜慶精力旺盛的公雞祭祖和吃年夜飯,以企盼來年運勢好,身體健。因此一隻漂亮而健康的公雞在價錢好的時候是可以賣到很高的價格的。我家裡養的公雞都是要到林子裡吃蟲子的,而它們經常會吃到蜈蚣――據說吃過蜈蚣的公雞會更有活力,並且能避邪。
最好的一次一隻公雞賣到了45塊錢,相當於爸爸一個月的工資呢。媽媽很高興,帶我到角落裡,假裝給我整理衣服的樣子,把錢用我胸前的小手絹包了起來,塞到我的衣服兜里,再用別手絹的小別針把衣兜的口子別了起來。很奇怪了,問媽媽為什麼要給我呢?媽媽說是因為每次賣到錢都會被小偷盯上,好幾次都被偷走錢了呢。她就想出這個辦法來,小偷怎么也不會想到錢會在小孩子兜里吧。我的媽媽總是這么聰明吶。 肩負如此重大的任務,我也覺得很光榮很驕傲,走路的時候把衣服兜摁得緊緊的,跟媽媽拉手走,媽媽也一直關注著我的衣兜。
下場和南巷子似乎沒什麼可去的,也沒什麼可看的。一般我們會去北巷子的"四河橋"跟爸爸會合。四河橋實際上就是兩條和交匯的地方,橋上面蓋了房子,作茶館用。爸爸通常會在那裡喝茶,和一群認識的不認識的人聊天。小鎮就是這點好,走到哪裡都能有熟人。 茶館門前照例地是有懶得去市場跟人擠的菜農,把蔬菜瓜果放在茶館前,自己則坐在茶館裡擺龍門陣,有人來買菜,問"哪個的菜喔",裡面的人便諾到"我的"…
茶館門口往往還會有一些賣小食的小攤,我最喜歡的就是"糖油果子"了,不過那時候小孩們都管它叫"天鵝蛋",大約有很難得一吃的美味的意思吧。"天鵝蛋"是用糯米粉和水調勻到湯圓粉的軟硬程度,揉成團,下油鍋炸熟之後,裹上熱熔的白糖,就成了褐色,再加上一些白色芝麻,四五個用竹籤串成一串,邊走邊吃,是小朋友們的最愛。"天鵝蛋"在下油鍋炸的時候因為陡然升溫,裡面空氣膨脹使糯米糰裡面變成空的,外殼香脆甘甜,粘在牙齒上,嘴角邊香甜的味道半天后都還能回味。 高高舉著"天鵝蛋",照例坐在爸爸的28加重型腳踏車的前槓上,媽媽坐在后座上,和爸爸討論今晚的年夜飯的做法。我則嘴巴嚼著"天鵝蛋",腦子裡想著家裡那幾串可愛的鞭炮。為了是將它們拆開一個個放過癮呢,還是一氣呵成放了更暢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