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浦國寧觀古楠記

《犀浦國寧觀古楠記》是創作於南宋的一首詞,作者是陸游。

《成都犀浦國寧觀古楠記》:

作者:陸游

……枝擾雲漢,聲挾風雨,根入地不知幾百尺,而蔭之所庇車且百輛。正晝,日不穿漏,夏五六月暑氣不至,凜如九秋。成都固多壽木,然莫與四楠比者……夫勿翦憩棠,恭敬桑梓,愛其人及其木,自古已然。姑以蜀事言之,則唐節度使取孔明祠柏一小枝為手板,書於國志,今見非詆。蔣堂守成都,有美政,止以築銅壺閣,伐江瀆廟一木,坐謠言罷,亦書國史。且王建、孟知祥父子,專有西南,窮土木之侈,沉犀近在國城數十裡間,而四楠不為當時所取,彼猶有畏而不敢者。

今四川成都郫縣犀浦鎮國寧村,古時有國寧寺,因此得名。南宋時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游國寧寺,並留下一篇著名散文《犀浦國寧觀古楠記》。該文詳細記述了該寺4株千歲古楠葳蕤榮茂:“枝擾雲漢,聲挾風雨,根入地不知幾百尺,而蔭之所庇車且百輛。正晝,日不穿漏,夏五六月暑氣不至,凜如九秋。成都固多壽木,然莫與四楠比者……”及其由此所生髮的有關愛人及物、不可“殘滅千歲遺蹟”等感慨。

清乾隆年間,縣令李馨因編修縣誌曾前往國寧寺察看,昔日古楠早已不存。

附註: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關於犀浦植被的記載說:

陸游曾記“予在成都,偶以事至犀浦,過松林甚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