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將食粥致神仙

粥,俗稱稀飯,古代叫厚粥、糜、酏、薄粥。我國人民有食粥的習慣,且花色品種相當多,冬夏不同,功用各異。
粥,大都用大米熬煮。過去認為大米是澱粉食品,現經科學家證實,它也屬蛋白質食品。它含有人體所需的8種胺基酸(異白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苯基丙氨酸、蛋氨酸或胱氨酸、纈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小兒還加組氨酸)。用它煮成粥用來養生延年已有二千多年歷史,被譽為資生化育"神丹"。
不少文人喜吃粥。北宋文人張耒《粥記》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蘇東坡也說:"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排除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陸游有《食粥》一詩,詩曰:"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年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食粥雖不能致神仙,但食粥具有營養學意義。
在民間常有這一種習慣吃法:春天吃菜粥,夏天喝綠豆粥,秋天吃藕粥,冬天吃臘八粥,羊肉粥。這種吃法很有道理,例如夏天喝綠豆粥,特別是年老體弱者尤應如此。由於時至夏令,適應能力較差,耐不得炎熱酷暑,除注意避暑之外,可吃些清涼藥粥,既可解熱消暑,又能生津止渴,例如綠豆粥、荷葉粥、菊花粥之類。又如冬天吃羊肉粥,寒冬臘月,最易傷人陽氣,年老體弱者每多陽氣不足,有些人"遇寒生畏,不寒而慄",吃些溫補性的粥,可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吸收,增強全身機能和抗寒能力,據其體質情況,吃些"羊肉粥"、"狗肉粥",亦大有裨益。
粥在各地吃法很多,品種繁多,就以廣東來說,名堂多,風味特異,有艇仔粥、及第粥、豬骨粥、生菜粥、八寶粥、竹蔗粥、魚片粥、明火白粥水蛇粥、肉丸粥等;在上海,有羊肉粥、雞粥,後受廣東飲食的影響也有小排粥、魚丸粥、魚片粥,味鮮美,很受歡迎。
在二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把藥粥這一古老療法,套用於防病治玻中醫之聖、漢代名醫張仲景,對米、藥合用有極為豐富的經驗,在其《傷寒雜病論》中就有很多米藥同用或藥後食粥的論述,被後人稱為使用藥粥的先驅。唐宋以後,醫家對藥粥的套用日趨廣泛,記載較多,如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孟憲的《食療本草》等書及宋代官方編的《太平聖惠方》,共收集藥粥129方,如杏仁粥治療老年人咳嗽,酸棗仁粥治療失眠等。以後的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收了藥粥62方,到了清代,則更多,光緒年間黃雲鶴的《粥譜》中共收粥方200多個。
一般中藥的劑型為湯劑和丸、散、膏、丹,近代又出現了片劑和針劑。與之相比,藥粥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劑型──粥型。藥粥具有湯劑和流質、半流質的特點,不僅吸收快,而且可以養胃氣,粥與藥相得益彰,對體弱者與老年人尤為適宜。與丸、散、膏、丹相比較,藥粥既可長久服食,無副作用,又可根據病情靈活加減藥味,因而服用方便,花錢不多,易於推廣。
這裡介紹幾種養生粥:(1)山芋粥:山芋與粳米同煮粥,常食可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過度肥胖等症。(2)芝麻粥:搗碎芝麻與大米同煮,可治眩暈、記憶力衰退、鬚髮早白等。(3)牛肉粥:切碎牛肉與粥同煮,可補脾胃、強筋骨。(4)烏雞肉粥:烏骨雞肉同粳米同煮,加調味,用於虛弱勞損。(5)髮菜粥:髮菜與粳米1∶5,加豬肉末若干,煮粥,加調味,用於高血壓、貧血、營養不良等。(6)木耳粥:取木耳、粳米加冰糖同煮,潤肺生津,滋陰養胃,補腦強心。(7)胡桃粥:取胡桃仁碎同粳米共煮,有補腎、益肺、潤腸的功用。(8)枸杞同粳米共煮粥,有補腎益血、養陰益目功用。(9)胡蘿蔔粥:取新鮮胡蘿蔔,切碎,用粳米同煮粥,能健胃、補脾,助消化。(10)栗子粥:栗子肉和粳米共煮,有補腎強筋、健脾養胃之功用。
儲品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