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虎銅案

牛虎銅案

牛虎銅案於1972年在江川縣李家山古墓群遺址第24號墓坑中發掘出來的戰國時期青銅器。案又稱“俎”,是中國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禮器。牛虎案就是用來放獻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獻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於滇人祭祀的銅柱頂端,為崇拜之對象。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在中國文物考古界,有兩次驚人的發現:一是甘肅武威出土的銅奔馬“馬踏飛燕”,二是雲南玉溪李家山出土的銅祭器“牛虎銅案”。從此這一北一南,一馬一牛的精美雕塑譽滿神州,轟動世界,並有“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之稱。同時也翻開古滇王國神秘面紗的一角。

(圖)牛虎銅案牛虎銅案

現如今,走進高原水鄉雲南省江川縣縣城,矗立在五岔路口街心花園的放大版牛虎銅案很是醒目(如右圖),儼然是江川形象的一個代表。七十年代出土的牛虎銅案為研究戰國時期江川歷史及古滇國青銅器製造有著重要的作用。實物現存於雲南省博物館,並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簡介

牛虎銅案,於1972年出土於江川縣李家山24號墓,高43厘米、長76厘米、寬36厘米。1992年,國家文物局將發現牛虎銅案的墓地列為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為展示以牛虎銅案為代表的這批珍貴文物,雲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於1994年建成開放,成為中國第一座青銅器博物館。

牛虎銅案是戰國時期鑄造的青銅器,是古代祭祀時用於陳放牛羊等物品的器具。體現了古滇國青銅器的獨特風格,也是藝術審美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工藝珍品,堪稱天下無雙的國之瑰寶

(圖)牛虎銅案牛虎銅案
(圖)雲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雲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構思

牛虎銅案吸引我的不僅是它精巧的構思、完善的造型、生動的形象,還有它寫實的風格。它的造型是一隻老虎咬著一頭牛的後背,而在那頭牛的肚子下面,站著一頭安然無恙的小牛。看到牛虎銅案你會想到什麼?它實在傳達了太多的信息:古代祭祀的興盛,古代滇人的智慧和先進生產工藝,無私的母愛與殘酷的競爭、弱肉強食交織在一起……中國自古就講究繁衍生息,而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正反映了繁衍生息的需要,為子女盡心盡力,讓他們幸福成長,培養他們成材,處於危險境地時犧牲自己也要讓孩子好好活著。像那頭被老虎咬著的母牛,即使後背已被老虎狠狠咬著,即將成為虎口下的美餐,也要讓小牛安然無恙地活著,即使自身慘痛萬狀,也不願讓小牛受一分一毫的苦楚。下一代的生存代表的是這個種族的希望,中國人自古就重視種族的繁衍,就是為了種族的希望,在遇到危險景遇時,總要想盡辦法保護下一代的生息安全。長輩們的辛勤耕耘是為後輩們留下發展的財富。

牛虎銅案似乎也反映著適者生存的理念。弱肉強食是動物界永恆不變的真理。弱小動物被強大動物吃掉,不適應生存環境的動物被自然界淘汰。弱肉強食看起來似乎很殘酷,但它卻反映了生態平衡的理念。要使食物鏈正常循環,破壞其中任何一條鏈扣的關係都是不行的。而在人類社會中,雖然不像動物界那樣赤裸裸地弱肉強食,但也存在著適者生存法則。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都出現過“人吃人”的現象,隨著人類的發展進步,這種現象少有了,但競爭的觀念在今天這個社會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不能適應社會中的激烈競爭,就會成為“虎口中的美餐”,被社會淘汰。而想要逃避社會現實,躲在父母臂膀保護下,不尋找謀生之路的“下一代”,也不能適應社會的生存環境,最終被社會淘汰。

發掘過程

20世紀60年代,雲南省江川縣的一些農民在李家山挖出一批古代文物。後來被證實這些文物來自2000多年前的古滇國,古滇國是西南邊疆古代民族建立起的王國。疆域主要在今天的雲南滇池一帶,在歷史上除了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古滇國有少量的記載之外就再也找不到其他文字資料了。一直以來,古滇國都顯得非常神秘。為了尋找這個消失了千年的古國,文物工作者開始對李家山滇國墓葬進行了考古挖掘,不久他們發現在李家山附近分布著近百個古滇國墓葬。197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對李家山24號墓進行發掘時發現了一批豐富的隨葬品。其中有青銅器立牛護路笙、五牛針線盒、立牛銅壺還有一些青銅殘片。除了青銅殘片之外,這些整器都造型精美完全可以和50年代挖掘出土的滇王墓葬相媲美。那么,這座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誰呢?在墓中出土的文物中,並沒有發現任何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線索。文物工作者開始嘗試將青銅殘片進行修復,希望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一年以後,令人們驚喜的事情發生了一件栩栩如生的牛虎銅案展現在了人們的面前。復原後的牛虎銅案重達10多公斤,從牛虎銅案外形上來看大牛呈站立狀四條腿作支撐。大牛的背部凹成平面,整件器物很像我們現在用的桌子,文物工作者九江它命名為牛虎銅案。

文物意義

透過牛虎銅案,我們不難看到戰國時期古滇國人民對生活對社會的理解,其製作工藝體現了當時南方青銅器的發展情況。不論從設計還是製作上,牛虎銅案無不閃耀著古人的智慧,不愧為天下無雙的國之瑰寶。

以牛虎銅案為代表的李家山青銅器是“國寶級的曠世文物”,是中華青銅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們既和中原及西北青銅文化有著歷史淵源,但又有著鮮明的邊疆民族個性。對我們研究中國古代——尤其是古滇國的民族史、農牧史、冶金史、美術史、民俗史等等,均具有重要的價值。

相關詞條

馬踏飛燕 江川縣 玉溪市 雲南省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