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隸屬省教育廳、衛生廳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始建於1959年,原為株洲衛生學校,1987年改建為株洲中醫學校,隸屬省衛生廳。1989年更名為湖南省中醫藥學校。1998年晉升省級重點中專2000年躋身全國8所重點中醫藥學校行列。在國家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形勢下,為順應中醫藥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國家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分別於2004年5月17日和6月18日先後行文,批准在原湖南省中醫藥學校的基礎上設定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012年學校與康星合作在長沙開闢了中專部(康星)校區暨女性素質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株洲市。學校始建於1959年,原為株洲衛生學校,1987年改建為株洲中醫學校,隸屬省衛生廳。1989年更名為湖南省中醫藥學校。1998年晉升省級重點中專,2000年躋身全國8所重點中醫藥學校行列。在國家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形勢下,為順應中醫藥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國家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分別於2004年5月17日和6月18日先後行文,批准在原湖南省中醫藥學校的基礎上設定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目前,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園面積247畝,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57836平方米,其中教室95間共14206平方米;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597萬元,圖書資料36萬餘冊;設有各專業實驗、示教、技能訓練實驗室140餘間,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15間2100座,教學用計算機320台;建有以光纖為主幹的校園網,通過電信100M寬頻將校內各信息點與網際網路互聯,CT型雙向閉路視頻系統融多媒體教學與管理監控為一體,能充分滿足電化教學的需要。

學校地址

學校地處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地、中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株洲市,即將建設的新校區距長沙僅30分鐘車程。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61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20人,副高以上職稱114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及在讀研究生教師69人。

專業系部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下設基礎醫學部、臨床醫學系、藥學系、護理系、康復保健系、公共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部和成人教育部等8個系部,面向全國12個省、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600餘人。目前開設有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醫骨傷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技術、護理學助產中藥學中藥製藥技術、藥品質量檢測技術、醫療美容技術等11個專科層次的專業,涵蓋醫、藥、護3大學科門類。

11個專科專業中含省級重點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程1門。學校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面向各專業學生開展美容師、保健按摩師、中藥調劑員、計算機辦公軟體套用員、醫藥商品購銷員等5類職業技能鑑定;擁有2家直屬附屬醫院、2家鬆散型附屬醫院和83個固定實驗實習廠(場)。

辦學特色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以普通專科教育為主,開辦成人專科教育,兼容普通中專高職,並在長沙開設有中專部(康星)校區暨女性素質教育基地。學校是省廣播電視大學電大衛生分校直屬部,北京中醫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湖南教學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鄉村醫生中醫學專業學歷教育項目”首批試點學校之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學校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升格為高專之後,學校進一步明確定位,堅持學科建設和專業設定貼近市場的原則,辦學方向明確為:面向農村基層及城鎮社區、面向中藥全行業、面向各級醫療機構的醫技崗位、面向各級各類康復保健機構,培養高級技能套用性的中醫、藥、護專門人才。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大力推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學校在狠抓教學質量、樹立品牌意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和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400米8線標準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健身房、形體練功房、桌球室及大禮堂等文體設施齊全。學校形成了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以素質促就業,以就業促招生的良性循環,已初步建立起輻射到整箇中南地區及部分發達省市的就業信息網。近三年來,畢業生一年內就業率達90%以上。

科研成果

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和完成市(廳)級以上科研課題31項,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獎7項,其中,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授權各1項,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3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6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120篇。共編寫教材、教參、專著81部,其中9部為衛生部規劃教材,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學校還先後承辦22次市級以上學術會議,有力提升了學校的科研及教學水平。

辦學方向

學校以普通專科教育為主,開辦成人專科教育,兼容普通中專。學校是省廣播電視大學電大衛生分校直屬部,北京中醫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湖南教學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鄉村醫生中醫學專業學歷教育項目”首批試點學校之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學校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升格為高專之後,學校進一步明確定位,堅持學科建設和專業設定貼近市場的原則,辦學方向明確為:面向農村基層及城鎮社區、面向中藥全行業、面向各級醫療機構的醫技崗位、面向各級各類康復保健機構,培養高級技能套用性的中醫、藥、護專門人才。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大力推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學校在狠抓教學質量、樹立品牌意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和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400米8線標準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健身房、形體練功房、桌球室及大禮堂等文體設施齊全。學校形成了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以素質促就業,以就業促招生的良性循環,已初步建立起輻射到整箇中南地區及部分發達省市的就業信息網。近幾年來,畢業生一年內就業率達90%以上。

榮譽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形成了“篤學、敬業、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辦學方向明確,辦學特色突出,辦學成績斐然。學校是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全國醫學高職高專教育研究會理事單位。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園林式單位、省衛生廳年度工作考核先進單位,並被授予“株洲市雙文明建設紅旗單位”、“湖南省中醫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建校歷史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建校40多年來,學校一直注重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和教學改革。升格為高專之後,進一步明確定位,堅持學科建設和專業設定貼近市場的原則,面向農村基層及城鎮社區、面向中藥全行業、面向醫療各級機構的醫技崗位、面向各級各類康復保健機構,培養技術套用型、高級技能型的中醫、藥、護專門人才。
學校下設中醫系、中藥系、護理系、康復保健系、公共課部、基礎課部等6個系部。目前開設有中醫學、中醫骨傷、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針灸推拿、中藥學、護理學等專科層次的專業。 校內設有各專業實驗、示教、技能訓練實驗室140餘間, 積極引進現代教育技術和設備,已經裝備建立了多媒體學術報告廳 9個,多媒體計算機教室4個,電子閱覽室1個;數字語音室2個;教學及管理使用的計算機300餘台。
學校建有以光纖為主幹的校園網,校園網設有學校網站、圖書管理及數字期刊子網,計算機房管理及收費系統,校園IC卡管理子網等,實現了師生員工在校內交費、就餐、就醫、借閱、上網、購物娛樂健身等網上交易。校園網通過電信100M寬頻將校內近千個信息點與網際網路互聯。學校建有CT型雙向視頻監控系統,視頻終端75個,融多媒體教學與管理監控為一體,滿足了電化教學的需要。
學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注重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基礎知識等“三基”教育,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和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

辦學條件

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畢業生大多數已成為醫療衛生系統的業務骨幹,為服務地方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每年按湖南省教育廳規定,推薦普通專科優秀學生報考普通本科院校,繼續升讀普通本科。

學校設立了“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衛生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職業培訓基地”。學生經過培訓考核可以獲得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中醫藥類職業資格等級證書,五年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70% 以上。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取得了較為突出的學生管理經驗。在學生管理中,不斷健全程式、更新內容,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逐步進入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學校在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領域發揮了較好的骨幹和示範作用,受到了黨和政府、各級主管部門、各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校抓住新的發展機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秉承和發揚“篤學、敬業、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堅持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高昂的工作熱情,忘我的敬業精神,團結奮進,為振興祖國中醫藥事業而努力拚搏。

附屬醫院

省直屬中醫醫院(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地處神農公園東側,環境優雅舒適,交通便利;是一所已有50餘年悠久歷史,集中西醫臨床醫療、科研、教學、中醫康復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醫院占地2.5萬平方米,醫療業務用房10萬平方米,教學用房2.5萬平方米。開放床位達1200張,設定30個病區和40多個專科專病門診及醫技專科6個,省級臨床研究室2個。醫院專家薈萃,名醫雲集,擁有一大批省內外知名專家,其中國家級跨世紀臨床人才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3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名老中醫10人,全院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0餘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300餘名。醫療業務以株洲為中心,遍及江西貴州湖北、廣西等十餘個省、市及港台等地區,年門診量10多萬人次,年住院病人近2萬人次。

醫院設備齊全、功能完善,硬體設施居省內同級醫院先列。其中包括:核磁共振、大型螺鏇CT、大型直線加速器、X刀、後裝機、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數位化X光機(DR)。

專業介紹

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主幹課程 適合崗位
中西醫結合
培養具有運用中醫理、法、方藥等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基本理論,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採用中西兩方進行診斷治療的基本技能,同時掌握常用的護理操作技術,適應能力強,社會需求面廣的專業人才。
人體結構學、中醫學基礎、診斷學基礎、中西結合內科學、中西結合外科學、中西結合兒科學、中西結合婦科學、計算機套用基礎等。
企事業單位醫療部門,縣級醫院等從事醫療、 預防、衛生保健工作。
針灸推拿 培養具有中醫辨證施治的基本技能和現代醫學的診療技術、能夠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治,能夠正確運用針灸、推拿方法治療臨床適應病症,掌握急重病症的初步處理方法的專業人才。
人體結構學、經絡腧穴學、推拿學、刺灸學、推拿治療學、針灸治療學、中西結合內科學、中西結合外科學、計算機套用基礎等。
醫院衛生單位從事針灸、推拿臨床醫療和保健工作。
中醫骨傷學
培養具有中醫、藥理論知識和正骨基本技能具有現代醫學的診療知識和技能,具有對急、危重病症的診斷處理的能力,具有指導患者康復能力的專業人才。 
人體結構學、中醫學基礎、中醫骨傷基礎、影象診斷學、骨病學正骨學、計算機套用基礎等。
城鎮醫院,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從事骨病醫療、保健工作。
護理
培養具有現代護理理論、臨床護理技能、社區衛生保健知識、富有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能適應臨床各級醫療機構、社區、家庭,從事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護理、康復以及社區衛生保健服務的技能型高級護理專門人才。
人體結構學、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科研、人際溝通學、計算機套用基礎等。
各級各類醫院從事護理保健工作。
中藥
培養具有中藥學、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藥劑的基本理論,能夠運用中醫學基礎知識指導病人用藥,能對常用400種以上中藥真偽、優劣進行性狀和理論鑑別,有中藥調劑配方和常用中藥劑型生產及中藥加工炮製的基本操作技能,並可以從事中工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中藥學、中醫學基礎、中藥化學、中藥鑑定學、計算機套用基礎等。
各級醫療或中藥經營、生產等機構中從事中藥工作。
中醫學
培養系統掌握中醫學基礎理論和中西醫結合臨床技能,能熟練、準確運用中西醫理論,對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症進行診斷治療的實用型高級人才。
中醫基礎學、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人體結構學、生理學、藥理學、中西醫內、外、婦、兒科學、計算機套用基礎等
縣級各類醫院從事中醫醫療、預防、保健工作。
中藥製藥技術
培養適應中藥製藥行業需要的,掌握中藥製藥理論和專業技術,綜合素質較高的技術套用型中藥製藥技術人才。
化學、中藥學、中醫學基礎、中藥化學、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製藥工程、製藥工藝,中藥製劑分析,計算機套用基礎等。
各級中藥生產、經行銷售等機構從事中藥製藥技術。
藥品檢測技術
通過中醫藥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學習,能熟練掌握藥品質量管理和檢測技術,受到系統的藥學專業和檢驗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藥品鑑定、質量控制評價及藥品管理的基本能力。
中藥鑑定、藥物分析技術、中草藥化學、藥劑學、藥事與經濟法規、藥用植物學等。
藥品檢驗機構、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中藥材生產企業、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和醫療機構藥劑科從事藥品質量管理及質量檢驗工作。
康復治療技術
掌握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從事康復治療技術和康復保健的技術,主要為農村、基層、社區等衛生機構培養從事臨床康復治療診療工作和康復保健工作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人體解剖學、神經系統康復治療學、康復醫學、中醫康復學、運動醫學、治療性運動學、針灸學、推拿學、中醫食療學。
面向各級康復機構,保健康復機構和老年看護機構的康復治療技術崗位。

學生網

由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管理的論壇,提供學校辦學以來的校友查詢,前身是“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友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