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縣[福建三明市轄縣]

清流縣[福建三明市轄縣]

清流縣為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東南側、九龍溪上游,北緯25°48‘~26°21’,東經116°38‘~117。清流是福建最早的人類文明發祥地。自隋唐始,北方各地移民陸續遷入與土著居民融合,形成客家人聚居地。全縣轄5鎮10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14.7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39萬人。通行閩客方言清寧話縣人民政府駐龍津鎮,全縣轄5個鎮、8個鄉:龍津鎮、嵩溪鎮、嵩口鎮、靈地鎮、長校鎮、溫郊鄉、林畲鄉、田源鄉、沙蕪鄉、賴坊鄉、余朋鄉、李家鄉、里田鄉。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清流縣清流縣行政區劃
縣人民政府駐龍津鎮,全縣轄5個鎮、8個鄉:龍津鎮嵩溪鎮嵩口鎮靈地鎮長校鎮溫郊鄉林畲鄉田源鄉沙蕪鄉賴坊鄉余朋鄉李家鄉里田鄉
唐乾封二年(667)建黃連鎮(今清流龍津鎮),開元十三年(725)升為縣。天寶元年(742)改名寧化縣,屬建州。宋元符元年(1O98)置清流縣,紹定元年(1228)撤縣,元至元八年(1271)復置。歷屬汀州、汀州府、汀漳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中央蘇區縣。1949年10月24日“清流縣人民自動解放委員會”宣布起義,1950年2月22日解放軍進駐縣城。歷屬永安專區、龍巖專區、三明專區(地區)、三明市。1959年2月至1961年6月曾與寧化縣合併為清寧縣
1995年,清流縣轄龍津鎮、嵩口鎮、嵩溪鎮、林畲鄉、溫郊鄉、沙蕪鄉、東華鄉、賴坊鄉、鄧家鄉、靈地鄉、李家鄉、長校鄉、里田鄉、田源鄉、余朋鄉,5個居委會、108個村委會。2000年,清流縣轄5個鎮、10個鄉:龍津鎮、嵩口鎮、嵩溪鎮、靈地鎮、長校鎮、東華鄉、林畲鄉、溫郊鄉、余朋鄉、沙蕪鄉、賴坊鄉、鄧家鄉、李家鄉、里田鄉、田源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566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龍津鎮 21822 嵩溪鎮 15590 嵩口鎮 15427 靈地鎮 6142 長校鎮 11278 東華鄉 9279 溫郊鄉 4078 林畲鄉 9522 田源鄉 6019 沙蕪鄉 3841 賴坊鄉 7835 余朋鄉 5635 鄧家鄉 4990 李家鄉 8785 里田鄉 5417。2004年,清流縣轄5個鎮、10個鄉:龍津鎮、嵩口鎮、嵩溪鎮、靈地鎮、長校鎮、東華鄉、林畲鄉、溫郊鄉、余朋鄉、沙蕪鄉、賴坊鄉、鄧家鄉、李家鄉、里田鄉、田源鄉。2005年,清流縣轄5個鎮、10個鄉:龍津鎮、嵩溪鎮、嵩口鎮、靈地鎮、長校鎮、東華鄉、溫郊鄉、林畲鄉、田源鄉、沙蕪鄉、賴坊鄉、余朋鄉、鄧家鄉、李家鄉、里田鄉。
清流縣清流縣

2006年9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清流縣撤銷東華鄉併入龍津鎮的批覆》(閩政文[2006]441號):同意清流縣撤銷東華鄉,現有東華鄉併入龍津鎮。合併後的龍津鎮轄城東、城南、蔬菜、大路口、嚴坊、橫溪、南岐、橋下、供坊、俞坊、暖水、基頭、下戈、拔里14個村委會和漁滄、長興、鳳翔、翠園4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現東華鄉人民政府駐地長興南街17號。全縣轄5個鎮、9個鄉:龍津鎮、嵩溪鎮、嵩口鎮、靈地鎮、長校鎮、溫郊鄉、林畲鄉、田源鄉、沙蕪鄉、賴坊鄉、余朋鄉、鄧家鄉、李家鄉、里田鄉。2007年12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清流縣鄧家鄉併入靈地鎮的批覆》(閩政文[2007]438號):同意清流縣撤銷鄧家鄉,現有鄧家鄉併入靈地鎮。合併後的靈地鎮轄靈地、靈和、青甲、楊源、姚坊、大坪、步雲、鄧家、田中、馬寨、尤坊甲、吉龍、坑甲、古洋14個村委會,鎮人民政府駐現靈地鎮人民政府駐地(群英街52號)。(三明市政府批文:12月28日 明政文[2007]177號《關於清流縣靈地鎮與鄧家鄉合併的批覆》。

歷史沿革

清流,古屬黃連峒。周、春秋末為閩越地。秦屬閩中郡。漢初屬閩越國。東漢屬會稽郡。三國屬建安郡。晉為新羅縣,地屬晉安郡。隋開皇(581~600)時併入邵武縣。
唐乾封二年(667)建黃連鎮(今清流龍津鎮),開元十三年(725)升為黃連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改屬汀州龍巖縣。後唐為長汀、寧化兩縣地,屬汀州。五代初屬閩王,後屬南唐。後晉,歸屬寧化麻倉里,設清流驛。
宋元符元年(1098),提刑王祖道巡視郡縣憩於寧化麻倉里清流驛,愛其山明水秀,認為寧化地界廣遠,難於管理,呈文上奏劃寧化6團里、長汀2團里置清流縣,以“溪流迴環清澈”故名,屬汀州。縣治設坊郭里,後稱城關。紹定元年(1228),撤銷縣建置。元至元八年(1271),恢復清流縣建置,屬汀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汀州路改為汀州府,清流屬汀州府。清代屬福建汀州府。
民國元年(1912),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屬福建省西路道,民國3年屬汀漳道(道所龍巖)。
民國二十一年(1932),清流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清流屬中央蘇區,直至民國23年,紅軍北上抗日。
民國二十二年(1933)11月至民國23年2月,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將福建劃為4個省,清流屬龍漳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福建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清流屬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長汀)。翌年10月,全省改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清流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五年(1936),福建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清流屬第九行政督察區。翌年7月,全省改劃為6個行政督察區,清流屬第六行政督察區(治所永安)。
1950年2月22日,清流解放,清流屬福建省人民政府永安專員公署。1956年5月,併入龍巖專員公署。1959年2月,清流、寧化合併,稱清寧縣。
1961年6月6日(9月批准)恢復清流縣建置,屬龍巖專員公署。
1963年5月,屬三明專員公署。1968年,屬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
1968年11月7日,成立清流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28日,清流縣革命委員會改稱清流縣人民政府,仍屬三明專員公署。
1983年4月至今,屬三明市管轄。

鄉鎮簡介

龍津鎮代碼350423100
鎮政府駐長興南街17號,轄城東、城南、蔬菜、大路口、嚴坊、橫溪、南岐、橋下、供坊、俞坊、暖水、基頭、下戈、拔里14個村委會和漁滄、長興、鳳翔、翠園4居委會。原轄4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001_漁滄居委會、~002_長興居委會、~003_鳳翔居委會、~004_翠園居委會、~201_城東村、~202_城南村、~203_蔬菜村。2006年撤銷東華鄉併入龍津鎮。

附:原 東華鄉代碼350423200。鄉政府駐長興南街17號,轄11個村委會:~201_大路口村、~202_橫溪村、~203_嚴坊村、~204_南岐村、~205_橋下村、~206_供坊村、~207_俞坊村、~208_下窠村、~209_拔里村、~210_基頭村、~211_暖水村。2006年撤銷併入龍津鎮。

嵩溪鎮代碼350423101
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001_嵩興居委會、~201_嵩溪村、~202_農科村、~203_黃沙口村、~204_塘背村、~205_元山村、~206_青山村、~207_青溪村、~208_陽坊村、~209_余坊村、~210_時州村、~211_伍家坊村、~212_羅坡崗村。

嵩口鎮代碼350423102
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001_九龍居委會、~201_嵩口村、~202_馬排村、~203_圍埔村、~204_范元村、~205_滄龍村、~206_梓材村、~207_大元村、~208_和元村、~209_邱寨村、~210_高賴村、~211_高坑村、~212_立新村。

靈地鎮代碼350423103
轄7個村委會:~201_靈地村、~202_靈和村、~203_青甲村、~204_步雲村、~205_姚坊村、~206_楊源村、~207_大坪村。

長校鎮代碼350423104
轄1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001_校溪居委會、~201_留坑村、~202_江坊村、~203_茜坑村、~204_下謝村、~205_長校村、~206_沙坪村、~207_河排村、~208_黃坑村、~209_荷坑村、~210_黃石坑村。

溫郊鄉代碼350423201
轄4個村委會:~201_小池村、~202_溫家山村、~203_桐坑村、~204_梧地村。

林畲鄉代碼350423202
轄8個村委會:~201_林畲村、~202_舒曹村、~203_曾坊村、~204_石下村、~205_石忠村、~206_嶺乾村、~207_孫坊村、~208_向陽村。

田源鄉代碼350423203
轄4個村委會:~201_田源村、~202_田口村、~203_廖武村、~204_新村村。

沙蕪鄉代碼350423204
轄5個村委會:~201_白塔村、~202_上坪村、~203_鐵石村、~204_新磯村、~205_洞口村。

賴坊鄉代碼350423205
轄8個村委會:~201_官坊村、~202_寨下村、~203_陳家村、~204_賴安村、~205_賴武村、~206_南山村、~207_東山村、~208_姚家村。

余朋鄉代碼350423206
轄5個村委會:~201_余朋村、~202_蛟坑村、~203_東坑村、~204_芹溪村、~205_太山村。

鄧家鄉代碼350423207
轄7個村委會:~201_鄧家村、~202_田中村、~203_馬寨村、~204_坑甲村、~205_尤坊甲村、~206_吉龍村、~207_古洋村

李家鄉代碼350423208
轄8個村委會:~201_李村村、~202_河背村、~203_鮮水村、~204_長灌村、~205_早禾排村、~206_吳家村、~207_古坑村、~208_羅坑村。

里田鄉代碼350423209
轄7個村委會:~201_里田村、~202_田坪村、~203_洋莊村、~204_李坊村、~205_廖坊村、~206_深渡村、~207_盧水村。

地理

清流縣地形

清流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東南側、九龍溪上游,北緯25°48'~26°21',東經116°38'~117。清流是福建最早的人類文明發祥地。自始,北方各地移民陸續遷入與土著居民融合,形成客家人聚居地。全縣轄5鎮10鄉。

地形:大部分高山分布在縣境的南北東面,構成三面高山聳立,中西地形略低的地勢。最高峰為大豐山棋盤峰1705.7米,最低處為沙蕪鄉250米。河流屬閩江沙溪水系,由西南向中部地帶匯聚。

氣候:清流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少嚴寒,無酷暑,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9℃,年平均無霜期256天,年平均降雨量1771.3毫米。相對濕度多年平均百分率為79%。風向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多東北風,夏季多偏南風,風力不大。大風均以7、8月機率為最多。

資源

礦產資源:清流縣礦產資源豐富,有稀土石灰石螢石等產30餘種,尤為錳、鎢、煤、石英石滑石輝綠岩石灰石為最,其中石灰石儲量達2億噸以上,煤儲量1.25億噸以上,鎢達30多萬噸,行洛坑鎢礦世界上迄今探明的最大的斑岩型鎢礦之一。鐵500萬噸以上,鉛、鋅金屬10萬噸以上,滑石粘土30萬噸以上,石英石1000萬噸以上。

森林:清流是全國重點林業縣之一。林木蓄積量達874萬立方米。山地以松杉為主,還有紅豆杉銀杏長苞鐵杉楠木等珍貴樹種。宜牧草山草坡資源豐富,縣城南部6萬畝草坡被譽為“南方天山牧場”。

魚類:清流境內6條主要溪流總長199公里,水面總面積6萬畝,可養魚面積5.2畝。水質清美,素無污染。水產資源品種繁多,有淡水魚類61種。養殖魚類主要有鯿草鯉羅非魚。 各類水產品有棘胸蛙黃鱔鰻鱺等。

經濟

清流縣紅豆杉

2007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80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第一產業5.53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3.03億元,增長20.7%;第三產業5.24億元,增長9.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462億元,增長47.8%。年末戶籍人口14.74萬人。
農業: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6927萬元,增長6.0%,其中:農業44956萬元,增長4.4%;林業17326萬元,增長4.2%;牧業15676萬元,增長12.6%;漁業7617萬元,增長5.8%;農林牧漁服務業1352萬元,增長7.0%。糧食總產量8.69萬噸,增長2.5%。投入2300多萬元,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面積8.22萬公頃,全縣111個行政村完成林改主體任務,順利通過省、市林改檢查驗收。
工業:促進氟化工、礦產加工業發展,構建“兩園一區”(龍翔工業園、大路口化學工業園金星工業項目集中區)的產業發展平台,完成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現價產值7.66億元,增長52.7%;產銷率97.8%,比上年降低2.4個百分點;實現利稅6720萬元,增長10.7%;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1.0%,比上年降低14.9個百分點。全縣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17.72億元,增長9.0%。
外引內聯:全年新批辦外資企業10家,契約利用外資700萬美元,增長53.1%,實際到資746萬美元,增長23.9%。出口創匯2845萬美元,增長89.7%;民營經濟繼續發展,年末,全縣個體工商戶1879戶,私營企業214家。工商戶從業人員總數2967人,私營企業從業人員2919人,增長25.0%;個體工商戶註冊資金2925萬元,私營企業註冊資金1719.5萬元,增長50.5%;私營企業產值39929萬元,增長28.9%;上繳稅收4892.5萬元。
財政金融:全縣財政收入1.1434億元,其中,縣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460萬元,增長5.0%,完成預算的101.9%;中央級收入1375萬元,比上年下降23.6%;基金收入完成749萬元,增長27.4%,完成預算的105.5%。全縣財政支出1.14億元,增長6.7%,完成年度預算的102.2%。稅收入庫良好。全縣工商稅收入庫8313.5萬元,增長17.5%。其中:國稅局完成5646.6萬元,比上年增收965.0萬元,增長20.6%;地稅局完成2666.9萬元,比上年增收271.9萬元,增長11.3%。金融運行平穩。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9.8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為4.01億元,全縣金融機構各項現金收入3.22億元,支出3.35億元,現金淨投放1235萬元。
人民生活:農民人均純收入4171元,比增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5元,增長3.0%。全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8%,增長2.8%。新增城鎮就業人數947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10人。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勞務輸出工作示範縣,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1646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6364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員累計5344人,全縣7372人享受城鎮農村低保。全縣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基本生活費和失業人員失業金髮放率均達到100%。

社會事業

清流縣堅持教育優先,2016年內新招教師69名,中考成績良好率、及格率、平均分均躍居三明市第三位;實施中國小校安工程、城區學校擴容工程、“全面改薄”等項目7個,新建城關、溫郊、余朋幼稚園,擴建長校幼稚園,一中整體搬遷加快推進。縣婦幼保健院綜合樓、疾控衛生監督綜合樓和溫郊、里田衛生院竣工或投入使用,賴坊衛生院整體搬遷項目有序推進,改造村衛生所31個。計生服務水平穩步提高,全面“二孩”政策平穩實施。縣體育中心一期動工建設,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終期驗收。精準識別貧困戶1113戶3403人,探索總結了嵩溪元山村、林畲石下村、賴坊南山村等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家門口就業等典型,全縣1588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農村低保標準和農村集中供養五保金穩步提升,縣光榮福利院基本建成,新農合、新農保實現全覆蓋。嚴控金融風險,貸款不良率年末比年初下降0.29個百分點。

文化

清流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清流古稱黃蓮,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縣,因縣城清溪環繞,碧水縈迴,故名清流。1988年,全國科學院考古學家在沙蕪狐狸洞發現舊石器時代古人類化石,使福建人類活動歷史由六七千年推進到一萬年以上,被譽為“閩人之源”。民族英雄文天祥曾途經清流寫下了“山高不礙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的稱讚詩句。唐朝開國元勛丞相蕭瑀、明朝吏部尚書裴應章、全國著名的軍事防化專家黃新民、全國大提琴奠基者王連三等歷史精英祖籍都是清流。清流是客家祖地之一,客家先祖黃連鎮將巫羅俊在這裡墾荒闢土,東漢黃香、唐代重臣魏徵、唐代名將羅成等的後裔在沙蕪、嵩口、里田等鄉鎮繁衍生息。清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22個全央蘇區縣之一,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曾留下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鬥足跡;1930年毛澤東途經清流時,寫下了著名的《如夢令·元旦》詩詞。該縣為此通過舉辦客家先祖巫羅俊祭祖活動,開展客家姓氏源流研究和族譜研究,建立兩岸宗親和研究人員互訪機制,加強宗親文化交流,繼而帶動兩岸經貿、文化等各方面交流。

教育

宋置縣後,設立儒學,至清末廢科舉,全縣共考取進士38名,舉人109名,貢生457名。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創辦縣立敦本國小堂。宣統元年(1909),城鄉創辦新式學校,培養人才。民國初,設“勸學所”,開始興辦公私立國小。
民國21年(1932),清流縣建立蘇維埃政權,發展蘇區教育,全縣創辦8所列寧國小,20多所工農夜校。
抗日戰爭初期,各國小稱為“戰時”學校,規定未入學兒童和成年人都要入學,學習文化,成年人還要進行軍事訓練。民國30年,私立福州光復全學內遷清流,促進清流教育的發展。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設立文教科,接管縣初級全學和全縣國小,學校向工農開門,大量吸收工農子弟上學,推廣蘇聯教學模式。1958年“大躍進”期間,教育脫離實際,不顧辦學條件,盲目發展,由於師資不足,教學設備缺乏,教學質量下降。
20世紀60年代初,根據全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調整學校布局,實行多種辦學形式,除全日制國小外,還有國小耕讀班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學校領導和大批教師受到批鬥,教學秩序混亂,片面強調“學工學農”,忽視基礎教育,教學秩序不正常,教育質量嚴重下降。
1978年全共十一屆三全全會以後,教育界撥亂反正,教學走上正軌。學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學校管理,堅持“德育為首,全面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學研究,學校教育質量逐漸提高。國家財政和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資。改善辦學條件,各類教育事業迅速發展。1985年,國小“四率”(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達到省頒布標準,基本普及國小教育。1987年,全縣國小基本實現“一無二有”(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課桌椅)。全學教育發展很快,教育質量逐年提高。1988年,縣初全畢業會考成績居全市第四位,高全畢業生考上大全專院校達210人。成人教育也取得較好成績,1990年,清流被評為三明市掃盲工作先進單位;1986~1990年,清流電大工作站連續5年被評為省、市先進工作站。

旅遊

清流縣清流溫泉

溫泉:清流縣擁有比較豐富的地熱資源,僅在嵩口塘州—高賴約10公里的斷裂帶上,就湧現出5處溫泉,是福建省溫泉分布最密集的斷裂帶。其中高賴溫泉的出水溫度最高達90℃以上,是至今全省197處溫泉中的最高溫溫泉。溫泉類型發育齊全,有冷泉、低溫泉、中溫泉、中高溫泉和高溫泉;醫療熱礦水類型有氡泉、重碳酸氫鈉泉、硫磺泉、矽泉、熱泉等。1988年5月和1999年11月,在清流縣沙蕪鄉九龍湖畔的狐狸洞採集到6枚人類牙齒化石和若干哺乳動物化石。中國古人類與脊椎動物研究所將此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稱為“清流人”。“清流人”與台灣最早發現的人類化石“左鎮人”一樣,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有著共同的起源,為大陸古人類向台灣遷移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資料,是閩台同根的實證。同時,縣境內地質地貌景觀絢麗多樣,古風遺韻、人傑地靈,擁有50多處人文景觀。清流縣還是全國21個蘇區縣之一。2005年10月,清流縣政府正式向省國土資源廳提出了申報請示。省級溫泉地質公園正在評審中。將向中國礦業聯合會推薦申報“中國溫泉之鄉(地熱城)”

清流縣七星岩

七星岩:七星岩風景區位於福建省清流縣境內,分別由獅王峰景片、月牙湖景片、嵩溪河景片組成。七星岩屬丹霞地貌,因七座緊連排列如北斗走勢的石峰而得名,以地貌發育優良,景點緊湊集中和森林植被良好而獨具一格。七星岩風景區雖說面積僅10餘平方公里,但每座山峰和每塊岩石都步移景換,自成一景,變幻無窮。大家在一日之中就可飽覽100餘處景觀。尤其是前五座石峰雄險奇巧異常,一個個懸崖拔地而起,有的相對高度達300餘米。
靈台山:靈台山位於閩西北清流長校鎮東側,占地七點五平方公里。是客家人聚居的發源地——世稱“客家搖籃”的寧化、連城、長汀之中心樞紐。南靠連城冠豸山,北近寧化客家祠堂及天鵝洞,西接長汀母親河。

清流縣靈台山
山上有始建於元朝末年的福源寺,明憲宗八年創建的翠峰寺,以及圓通寺醉峰寺。是閩西北最具規模的寺廟群。優美的自然風景及豐富的人文景觀吸引前來朝拜的海內外人士絡驛不絕,遊人墨客紛紛前來旅遊觀光。 靈台山形似觀音坐蓮,二十多公里的長潭河圍繞著她,沿河兩岸懸崖峭壁、翠竹青松、山水交融、美不勝收,讓您心曠神怡。圓通寺古樸典雅,慈母般的觀音塑像;莊嚴壯觀的三寶如來像;七十多米長的龍宮……,各處景點讓你目不遐接。百歲老人許聖覺居士用自己胸部鮮血抄寫的經文,以及香港林希炎居士的精妙墨寶“普門品”等供奉寺內。早上雲海最為奇觀,眺望遠山,海天一色,海潮無邊。偶爾凸起的山峰如海中礁石,雲海變幻無窮,時如天女散花;時如驚濤拍岸;時如千堆積雪;時又呈現極樂景觀,讓您大飽眼福,仿佛置身仙境,達無我界境。翠峰寺內二百歲遐齡的珍異茶花,二噸重的石神龜以及古老的傳說讓您流連忘返。
清流縣狐狸洞

狐狸洞:在清流縣沙蕪鄉洞口村,安砂水電站庫區內,因相傳古時有狐狸在此成仙而得名。在眾多石灰岩構成的景觀中,主要的有狐狸洞、燕子洞、化身岩、白龍巖、磯頭洞等。 
狐狸洞,洞口朝南,高出附近河床約80米,洞深10多米,最寬處4米,高不及5米。洞深處殘存堆積物約12平方米,厚度約3米。1988年,省文物普查人員在洞內發現一枚更新世晚期的古人類下臼齒化石和華南巨貘無頸鬃豪豬、熊、鹿、野豬等哺乳動物化石,填補了本省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將福建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推到1萬年以前,而且為遠古人類由福建遷徙到台灣的閩台同根研究進一步找到科學依據。這裡因此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燕子洞,規模最大,洞廳可容數百人。洞內有造型奇異的鐘乳石,還有從洞頂鋪瀉而下的小瀑布等。據縣誌記載,太平天國石達開的潰部曾在此屯兵。狐狸洞景區尚未全面開發,已有不少遊人慕名而來。

清流青峰寺重建整體規劃效果圖清流青峰寺重建整體規劃效果圖
青峰寺:
青峰寺原名銅鑼庵(又清流青峰寺,區分其他青峰寺),在福建三明清流縣龍津鎮橫溪村境內,距城區10公里,交通便利。該寺始建於元朝,明洪武初年(1368年)大興,迄今已有七、八百年歷史。寺廟四周蒼松疊翠,修竹搖曳,鳥語花香,是個風水寶地、修行佳隅。邑人有詩讚曰:“林翳籠蔥雲蔽處,修行勝地銅鑼庵;有求必應顯神通,庇佑四方福澤長”。數百年間,青峰寺幾度滄桑興廢。明宣德四年(1429年),重修銅鑼庵,因寺院四周青峰環繞,若蓮瓣簇擁,景色怡人,故改名為青峰寺。本卿信士吳德為還求嗣之願捐出的四個石柱礎,現仍安放在寺中,見證了這段歷史。
2011年青峰寺在各方人士支持下,青峰寺重修建造過程圖2011年青峰寺在各方人士支持下,青峰寺重修建造過程圖

“文革”十年浩劫,全國大多數佛寺毀於一旦,青峰寺亦不能倖免。2000年,在玄根師與當地信士的共同倡議下,鄉人募集資金重建青峰寺。因資金有限,只建有觀音殿,用來安奉明朝時期雕刻的三寶佛像及觀音菩薩像。因觀音菩薩極其靈驗,多次顯聖,吸引了縣內外及港、澳、台、新加坡等地的眾多香客信眾,紛紛前來朝拜,香火極為旺盛。2011年3月,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上傳下印長老了解了青峰寺歷史後,欣然為青峰寺親筆題贈“青峰寺”寺名及“大雄寶殿”匾額。
中國佛教五大道場之首的天冠菩薩道場,位於福建寧德支提山華嚴寺。該寺明代著名高僧——天恩法師,諱真受,俗姓吳,生於明嘉靖已酉年(1549年),自幼就在青峰寺生活,聰毓天成,慧根獨具。每天聆聽法音清梵、晨鐘暮鼓,默默接受著佛教思想的薰陶,27歲上寧德支提山,晉謁遷國師。遷國師賞識其談吐才識,叮囑自己的高足藥香和尚:“此人秉賦大乘器質,汝要善待培養他。”並命藥香和尚為其皈禮,後又由藥香和尚為天恩法師圓了具足戒。天恩法師在支提山潛心研讀御賜藏經,博通典藉,頓漸澄明,終成一代名師,為中興天冠菩薩道場作出了貢獻。經歷史考證,橫溪村吳氏是在宋朝年間,由沙蕪鐵石村遷至橫溪村,其後世子孫播遷至閩西諸縣和台灣等地,與現任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同屬一脈。
應當地佛教信眾要求,徵得政府宗教管理部門同意,禮請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慧深大和尚高足果寶大法師為青峰寺住持(果寶法師,1985年4月出生於安徽六安市。自幼受父輩影響,信仰佛教。2000年7月份於九華山禮慧深老和尚出家,法名果寶,字廣順,年方15歲。2001-2004年於廣東韶關雲門佛學院學習,同年4月受戒於湖北黃石市東方山弘化禪寺。2004年回九華山任會計,並任全山會長侍者至今)。

特產

清溪筍乾:清流筍乾是用剛出土的春筍乾製成,稱為“閩筍尖”,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以嫩甜清脆著名,明清時代列為上京貢品。許多名菜如“燴三絲”、“御爐肉”,都不可缺少閩筍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