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津鎮

龍津鎮

龍津鎮江西省南昌市龍津鎮位於安義縣西部,全鎮狀如一朵含苞欲放的山茶花,東與東陽鎮北山村相連,南與鼎湖鎮隔河相望,西與靖安仁首鄉山水相連,北與新民鄉白田村接壤,歷屬安義縣城,即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安義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基本信息

概況

龍津鎮龍津鎮

歷史沿革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為溝通南康府源之南行驛路和南北兩岸人民交往,在龍江(潦河)北端登岸設定浮橋,修石橋,建碼頭,假以稱之為“津”,又取龍江之“龍”,而命名“龍津大渡”,設“龍津驛”流傳於後,又於民國廿七年(1938年)始建安義縣龍津鎮,1949年5月解放,1950年4月,為便於加強對工商業和城鎮居民的領導,特建龍津鎮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龍津鎮總面積38.4平方公里,是個“四山一水三分田,二分城鎮和莊園”城級一體的縣城關鎮。龍津鎮下轄鳳山、陽湖、碼頭、喻家、台山、前進、湖上、城北八個村委會園藝場農科所細古塘三個農業單位,和文峰、東門、和平、京莊、西門、向陽六個居委會,62個自然村,2001年底全鎮人口51376人,其中農業人口10573人,非農業人口40803人,主要姓氏有李、周、鄒、喻、況、王、熊、余、蔡等。

產業

2001年耕地面積13829.54畝,其中水田13134.5畝,旱地1695畝,山椅17986畝,果林1478畝,可養殖水面810畝,小(二)型水庫10座;礦產主要是建築砂石,儲量560萬立方米;年產優質4915.7噸,優質料218噸,水果1470噸,安義土黃10萬羽,蔬菜基地400畝。

工業發展

龍津鎮龍津鎮

龍津鎮工業初具規模,形成了化工原料食品加工、建築建材、電子原件等六大支柱產業,個私經濟發展迅速,湧現出一批實業型、科技型和集約化的私營企業,第三產業繁榮活躍,北京烤鴨、做煲、紡配經營、長途運輸、鋁塑、裝飾等十幾大行業,經營範圍拓展到全國各地。2001年,龍津鎮工農業總產值2.324億元,其中工業總值2.101億元。農業總產值0.22億元。財政收入415萬元,其中工商各稅37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8元。

區位優勢

龍津鎮距省會南昌市60Km,距江西省最大的外運港口九江港110km,距京九鐵路新祺周火車站30km,距昌北國際機場35km,距國際名山廬山110km。

1、基礎設施完善。有11萬伏變電站,電力充沛,價格便宜,工業用電0.56元/度,生活用電0.58元/度,有日產2.5萬噸的自來水廠,且價廉質優,水1.05元/噸,水質無污染;有發達的電信移動聯通、電信業務入戶率達70%;有便捷的交通,硬化的道路可通達各村、各鄉外債對南昌的四車道超一級公路正在建設之中,2003年可開通;有築巢引鳳的鳳凰山工業開發區,早已實現了四通(路、電、水、電訊),且規劃合理,為來投資者謀求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有全省一流的中國小,可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功能齊全花園式別墅住宅小區,可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有全省一流的縣級電視台——安義電視台,可讓你隨時了解身邊的信息。

2、資源優勢:勞動力價格便宜,只合20——30元/天;土地價格低廉,在鳳凰山工業開發區投資辦廠只需2萬元/畝,建築材料便宜,同樣建一幢樓房,其造價只是南昌市城區的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3、環境優勢:龍津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霜期短,生產季長,土地肥活,灌溉條件好,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街道兩旁綠樹成蔭,開放式圍牆內鮮花綠草,芬芳朴鼻,市面整潔,交通秩序井然,好一個秀美的江南現代化城鎮。

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凡來龍津鎮投資者,政策從優(別地有的,我有;別地無的,我另網開一面),手續從簡,你助我發展,我助你發財。

龍津鎮政府機構精簡,公務員清正廉潔,辦事卓有成效,社會治安良好,社會保障系統完善,政通人和,龍津鎮人民正朝著安義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把安義建成“三縣一園”(旅遊新縣、食品大縣、文化名縣,以及南昌市的後花園)的目標奮勇前進。

鄉鎮建設

龍津鎮廉政文化一條街

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江南最大室內集貿市場安義商城於1991年建成投入使用,供2萬多人同時進行交易;專業化的潦河大市場也於2001年啟動,已形成餐飲夜市一條街、網咖一條街、機車銷售修理一條街台山、喻家的木材市場,形成了奉新靖安、安義三縣木材的交易集散地。龍津鎮還有婦女飾服裝女人街,人民街是個體工商戶專業街鳳凰山工業開發區更是安義縣企業雲聚發展的風水寶地。

龍津鎮協調各方力量,深入開展服務社區活動,在提高居民素質、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和諧社區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是科普教育社區。通過舉辦展覽、出版牆報等方法,向社區居民宣傳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反對迷信和偽科學。

二是文體活動進社區。通過組織社區業餘文藝宣傳隊,開闢中老年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娛樂活動,形成積極向上的社區和諧文化氛圍,用文化凝聚力量,陶冶情操,提高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三是衛生服務進社區。開展社區健康諮詢和醫療義診服務活動,編印、分發醫療衛生的科技知識資料,開闢醫療衛生宣傳專欄,結合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改善社區衛生環境,不斷提高社區的文明衛生素質和健康水平。

四是法制宣傳進社區。開展法律諮詢服務和法制宣傳教育等活動,不斷增強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五是青少年教育進社區。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中華民族精神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待業青年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文教科衛

龍津鎮龍津鎮

龍津鎮文教衛生事業協調發展,現有國小五所,中學、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聯考上線率(指專科以上)達95%,有醫院四所,醫療網點遍布城鄉,城鎮美化、綠化、亮化,令人耳目一新,2001年獲江西省“衛生城鎮”稱號。

安義縣龍津國小

安義縣龍津國小位於江西省南昌市,主要負責實施國小義務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發展。學校在致力於建立健全多項管理規章制度,保障學校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規範有序高效運作的同時,立足於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通過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對教師管理隊伍情感管理以及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學習氛圍,有效地激發了大家積極工作的內在動力,使全校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以及教學常規的實施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一支重責任、講奉獻、有幹勁、肯鑽研的教師隊伍正在我校形成。在學生教育方面,學校一直能自覺地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教育工作。即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專長。學校以優美的教育環境、科學的管理、卓有成效教育教學受到了廣大家長社會各界和上級的一致好評。

新農村建設

龍津鎮龍津鎮

龍津鎮將圍繞“三個突出”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是突出“綠”字,打造生態型新農村。把植樹造林、平原綠化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採取鎮政府帶頭、村委會跟上、自然村鋪開的辦法,確保一年示範點綠化全覆蓋,三年自然村綠化全覆蓋,五年全鎮綠化全覆蓋。

二是突出“特”字,打造產業型新農村。充分發揮民間協會的牽頭作用,做足“特”字文章,打造特色產業,形成東有鳳山沙石運輸產業,西有台山木材產業,北有城北林果產業,中有陽湖、前進家裝拆遷產業格局。

三是突出“雅”字,打造社區型新農村。將北溪張家、北溪新基兩個精品社區型示範點的成功經驗加以推廣,藉助東門路、沿河西路還建房、陽湖向陽路貫通工程,使城中村、城郊村融入縣城,著力打造出品格雅致的示範點。

名優特產

龍津鎮龍津鎮

安義優質米(有65002和金優質系列),年11000畝,產量4915.7噸。安義上黃雞年銷售十萬羽。歐美李年產120噸(喻家)。油光桃年產200噸(城北),種植200畝。野山葛粉70噸(園藝場)黃花梨年銷售450噸,已種植600畝。紫碧天葵種植50畝。早熟年產量600噸。

旅遊資源

龍津鎮龍津鎮

龍津鎮風景秀麗,令人神往,千萬年的滄海桑海桑田和近500年的建縣歷史造就了安義縣城的四大名勝,東有鳳凰展翅,西有台獅流涎,南有魁星點斗,北有九龍奔崗。其古蹟現遺留下來的還有:

文峰塔:

安義縣標誌性建設,塔高七層,始建於明崇楨三年(1603年),現擴展為安義文物公園,它集安義千年古蹟文物及神話故事舊蹤於一園,觀後令人賞心悅目,叫人心曠神怡。

接引寺:

坐落於九龍奔崗的樟靈崗,占地百畝,有千年古樟一棵,香火極盛。

魁星閣:

即“南有魁星點斗”中的魁星閣,曾幾度毀損,幾經修復,2001年重點修得,重放異彩,現闢為安義書畫院,並列為省古書畫藏書閣之一。

另有景點:

楊梅州水上樂園:楊梅州上瓜果飄香,芬芳朴鼻,還有跑馬楊、放風箏場、水上遊樂場,是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獲得榮譽

龍津鎮龍津鎮

1998年獲全縣農業先進單位獎;

1999年獲全縣雙文明獎;

2000年獲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2000年獲全縣計畫生育先進單位;

1992—2001年獲縣婦聯先進單位;

2001年獲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

2001年獲縣統戰工作先進單位;

2000年全市鄉鎮人大先進單位;

1998——2001年全縣鄉鎮人大工作先進單位;

1998年獲市政府市軍分區徵兵工作先進單位;

鎮人武部獲市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

2000年獲全縣物質文明獎;

2001年獲市婦聯先進獎;

2001年獲全縣武裝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獲全市五四紅旗團委.

2002年獲全縣先進基層單位。

2002年獲全縣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至2003年獲全市文明單位.

2003年,榮獲全縣招商引資二等獎;計畫生育、信訪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武裝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宣傳工作、黨報黨刊發行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村民自治模範鎮;全縣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榮獲全縣招商引資一等獎;計畫生育、農民減負、水利建設、公路建設、信息督查、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南昌市民眾性教育先進單位;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先進單位;全市文明南昌行動先進集體。

2005年,榮獲全縣“三個文明”建設綜合一等獎;招商引資一等獎;農民增收先進鄉鎮;維護穩定工作先進單位;“十五”農村公路建設先進鄉鎮;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報黨刊發行工作先進單位;並獲全市2004-2005年度文明單位。

2006年獲全市徵兵工作先進基層單位;全市“四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全市黨委辦公系統信息直報點先進單位;全縣“三個文明”建設綜合一等獎;全縣開放型經濟突出貢獻獎;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縣黨建工作、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黨報黨刊發行、城市規劃建設、紀檢監察案件審理工作、新聞報導工作先進單位;縣先進基層團委;縣老科協分會工作最佳獎;

2007年榮獲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縣綜合目標考核一等獎;全縣開放型經濟工作突出貢獻獎;全縣黨建工作、人口與計畫生育、農業農村工作、財稅工作、安全生產工作、殘疾人工作、流動黨員管理、紀檢監察宣傳教育工作、全縣防範和處理邪教工作、全縣黨報黨刊發行工作、全縣統戰工作先進單位;全縣慶國慶、迎奧運“安發鋁材杯”桌球比賽鄉鎮男子組團體第三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