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津鎮

東津鎮

東津鎮為一鎮名,在湖北,黑龍江,廣西有同名鎮。

基本信息

黑龍江省東津

東津鎮地理區劃圖

東津鎮位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東部,東交慶安縣,西接津河鎮、興福鄉,南北分別與巴彥縣、雙河鎮隔河相望,距市區25公里。全鎮幅源面積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萬畝。有8個行政村(其中朝鮮族村1個),53個自然屯,73個村民組,戶數7607戶,人口31125人,其中農業戶數7104戶,農業人口28516人。

區位優勢

東津鎮所在的鎮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哈伊公路腹地而過,哈佳線鐵路橫貫東西,經濟發展較快。鎮內現有個體工商戶271戶,其中私營大戶17戶,從業人員1467人。這裡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水、電、路、通訊設施均屬一流。2003年,編制了《東津鎮小城鎮建設遠景規劃》《東津鎮小城建設近期規劃》,按照規劃的要求,加大了對小城鎮建設的投入力度。今年,共投資15萬元改造了鎮內電網、投資15萬元修建了鎮內下排水、投資10萬元完善了鎮內綠化及街道管理。提高了小城鎮整體功能,為招商引資工作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城鎮建設

東津鎮東津鎮

東津鎮是綏化市北林區重要的中心集鎮,哈佳鐵路途經鎮東津站,哈伊公路橫穿我鎮9.5公里,為鎮域經濟發展提 供了優越的交通條件。著名旅遊景點金龜山庄臥龍湖水庫位於鎮先進村福興村境內,提高了該鎮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有職能齊全的駐鎮單位13個,有全區最大的二等甲等醫院1個(綏化精神病院和骨不連合作站設在東津鎮)。

全鎮居民住房磚瓦化率達91%,自來水入戶率達51%,有線電視入戶率達30%,程控電話入戶率達66%。2004年全鎮國內社會生產總值達10617萬元,財政收入1142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197元,是一個水旱兼營,較為富庶的大鎮。

綏化市北林區東津鎮愛國和紅光兩個村廣大農民民眾充分發揚新農村建設的主人翁精神,自覺投身家園建設中,在依託外部資金的基礎上,自投300多萬元,徹底解決鎮村居住環境髒、亂、差,行路難,居住條件差的問題,使村容舊貌換新顏。

東津鎮村鎮建設
東津鎮的愛國、紅光兩個村都是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愛國村在省農業開發辦包扶下,修村村通公路10公里,達到了屯屯相連,修硬質化紅磚路溝、甬路,種花栽樹,修體育文化廣場2處,村級活動場所1處。鎮黨委針對紅光村養豬集中的實際,在紅光二組建設了清潔能源綜合利用一條街,這條街共19戶,總投入近120萬元,修4.5米寬的水泥路,路兩邊是硬質化紅磚路溝,每戶自籌資金建標準的過道橋及橋板、統一標準的豬舍,豬舍內建有沼氣池及廁所,同時,各住戶對舊房按照太陽能房標準統一內部布局,進行改造。現在沿街各戶都用上了沼氣和太陽能,天天可以洗上熱水澡。

政府把道路修好了,環境規劃好了,老百姓自我管理和建設的意識也逐步增強。愛國村修建屯內道路時,老百姓主動把違規建築拆除,並出資10萬元,按要求建了統一標準的鐵柵欄和大門。愛國、紅光兩個村修路時,沿路的住戶,都主動把路肩平整好,並在路兩邊種上花草。紅光村清潔能源一條街建設中,水泥路兩邊的住戶主動進行規範,路南側各住戶,每戶出資達2萬元把舊牆和不能建沼氣池的豬舍全部拆除並按統一標準進行規劃。最近,這條街上的多數住戶每戶又主動出資4萬元左右,改造了舊房,使這條街的建設又登上了一個新台階。這兩個村在新農村建設中,除了各級組織和部門投入外,百姓自籌用於綠化、修牆、修路和建房的資金達300萬元,新農村庭院建設由以往政府讓百姓乾,變成了百姓找政府幹。

經濟建設

東津鎮城區圖
東津鎮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畜牧經濟推進會議精神,抓住發展畜牧業的廣闊市場前景和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千方百計做大做強畜牧業,增加農民收入,突出發展養殖,著力發展生豬生產。為使東津鎮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明顯提高,畜牧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明顯提高,努力把東津鎮建成北林區畜牧業強鎮,在廣泛調查研究、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特制定東津鎮畜牧業經濟發展總體規劃。

一、東津鎮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充分發揮基礎優勢,進一步鞏固壯大肉牛生產基地,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育強大鵝、生豬兩大產業,同步推進馬鹿獺兔兩大特色產業,通過繁育改良,防疫滅菌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畜牧業生產的整體水平,使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二、2005年畜牧業發展目標:生豬飼養量11.5萬頭(存欄5.2萬頭,出欄6.3萬頭);肉牛飼養量1.3萬頭(存欄8500頭,出欄4500頭);大鵝飼養量11萬隻(存欄2.5萬隻,出欄8.5萬隻);肉雞飼養量60萬隻(存欄30萬隻,出欄30萬隻)。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5%以上,實現畜牧業人均收入超千元。

東津鎮東津鎮
三、東津鎮黨委、政府把加快畜牧業發展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主攻重點,科學謀劃,明確推進措施,落實責任機制。我鎮將突出抓好兩項重點工作,落實三項措施。兩項工作重點:一是突出結構調整,緊緊圍繞結構調整這個重點,強化畜禽良種工程,狠抓仔豬、肉牛、特禽生產,大力發展牛、鵝生產。二是突出產業化經營,堅持自繁自養,帶動發展的思路。

三項措施:(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促進畜牧業協調發展。
1、搞好畜群、畜種布局規劃,根據自然資源和養殖習慣,我鎮因地制宜,適宜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在南部建兩個肉牛生產專業村,5個專業屯,中部村建2個生豬生產專業村,7個專業屯,北部村建2個大鵝生產專業村,4個專業屯。2、搞好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村規劃,在畜禽養殖數量不多,且以家家戶戶散養為主的村,先搞好專業村建設,再建設養殖小區、養殖專業戶和大戶較多的村,則加快養殖小區建設。力爭明年在條件成熟的專業村、屯建成5個標準化養殖小區。3、搞好培育發展養殖專業戶規模。我鎮採取貸款扶持,幹部示範等多種措施,加速培育一批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比較明顯的專業大戶。2005年各類養殖專業大戶達到25戶,專業戶發展到270戶。

(二)"多措並舉"、增加投入,推動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1、鎮政府制定出台鼓勵發展畜牧養殖業的決定和各種優惠政策。如優先貸款,對於養殖大戶在技術服務和疫病防治方面提供無償服務等,解決養殖戶怕風險的後顧之憂。2、採取外引資金,擴大養殖規模,充分發揮親緣、地緣優勢,積極引進資金建畜產品加工,流通企業或養殖場。

(三)建立健全三大服務體系,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
1、建設好良種繁育與推廣體系大力推廣畜牧業先進適用新技術,通過良種引進、凍精調配等多種措施,加快禽品種改良,最佳化畜禽種結構。2、強化好疫病防治體系,認真貫徹《動物防疫法》,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建立健全畜禽防治責任制,強制防疫,努力控制和消滅各種疫病。3、搞活市場流通體系,充分利用市級龍頭企業帶動,以交易市場為基礎,鼓勵各種中介組織和農民經紀人參與市場流通,活躍市場,拓寬流通渠道。

旅遊資源

東津鎮金龜山庄
金龜山庄始建於一九九三年,由黑龍江省金鵬集團公司投資開發建設,先後被評為地級莊稼活景區和國家級AA旅 景點。金龜山庄位於松嫩平原中部,綏化市區東部,是北林慶安巴彥,一區兩縣相接壤的金三角地帶,距市區30公里,座落於東津鎮福興村回龍川腹地。占地面積100平方米。

金龜山庄歷史悠久,美名盛傳,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水相映,景色怡人,真幻奇異,妙趣橫生。自然資源豐富,經濟作物繁多,林木花卉遍地,飛鳥走獸成群。獨具鄉村田園之特色風光。融匯風水地貌之靈氣和建築群體之精華,號稱小太陽島。

金龜山庄經過開發建設者們的艱苦努力和精雕細琢,形成了一山兩水三嶺、四區五帶六路的獨特風格,構建了金龜山庄牌樓,北國之夏鄉土美食宮鴿島夏之夢東善坊六曲橋、風情OK、臥沙戲波、臥龍盪漿、金龜拜月、銀龍獻壽、金龜湖生態園金龜碑等堪稱地方一絕的自然人文景觀,規劃了金龜大廈大廈廣場、臥龍別墅、龜齡泉、金龜戲水、波光攬月、九龍彭徑、映日長虹、平湖清心、通天門功德林、徑宗古剎、高爾夫球場狩獵場等一批古風今韻,高雅別致,傳統特色和現代文明相結合的景點奇觀。

東津鎮金龜山庄

山莊人一貫信守雅浴共賞,人至盡興的服務宗旨,努力把金龜山庄建成集旅遊、娛樂、垂釣、狩獵、健身、療養、休閒、度假於一體兼具原始生態、地方風情、鄉土氣息、時尚情調、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旅遊產業基地;辦成山青水秀、柳綠花紅、霓虹溢彩、別具一格達到國家級旅遊景區標準的特色旅遊勝地。變成傳播、弘揚綏化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長廊。金龜山庄是金龜山庄休閒娛樂有限責任股份公司開創,一九九三年總經理范振華,二OO三年范振華退休後,鄭淑彥任總經理,二OO五年范振彥調出,周祥任總經理,劉金成任副總經理,下設3個部:生產部、經營部、劉財部,正式職工23人。每年五月一日開始營業,陰曆八月十五日閉莊,門票由20元降至15元,最大日客流600人次,以綏稜、綏化、慶安客流為最多。

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東津鎮

簡介

東津鎮是孟浩然故里、大頭菜原產地、構樹產業之鄉、小龍蝦繁養中心和富硒產業基地。西與襄樊主城區隔江而望,北臨魚梁洲旅遊開發區,與襄陽區政府所在地一橋相連,南依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漢江、唐白河、滾河、淳河交匯於此。現有面積277平方公里,轄54個行政村(居委會),355個村民小組,人口11萬人,耕地面積12.7萬畝。

歷史文化

東津鎮有2800年的悠久歷史,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怡人,龐德公、孟浩然、皮日休先後隱居於此,留下了“鹿門三高傲帝王”的美譽,境內有三國時期蔡瑁練軍處、老營古井、鹿門寺、張嘴古堡、明清老街和渡口遺址等歷史文物古蹟,2006年發掘的東津陳坡古墓,出土了“大司馬”青銅鼎等300餘件珍貴文物;2008年3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在該鎮周寨村後王崗,距陳坡大墓東南4000米處,發現了一處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的大規模東周至漢代遺址,專家推測可能是封君居住地,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地理位置

東津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距襄樊劉集飛機場僅10公里,處於316國道、207國道夾角之中,漢丹、武安鐵路、218省道穿境而過,正待興建的襄樊環城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在東津鎮境內留有2個高速公路出口,計畫3年建成的襄樊城市內環線將使東津交通更加四通八達,進一步拓展東津發展空間,漢江水道通江達海,特別是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建成蓄水發電後,整個東津周邊頓成優美鏡湖,碧波蕩漾,山水相映,環境怡人。

氣候

東津氣候四季分明,水源充沛,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優質小麥、優質水稻(富硒稻)、棉花、花生、畜禽、水產、蔬菜等,是全國聞名的大頭菜原產地、全省有名的養鴨專業鎮、鄂西北小龍蝦繁養基地,2008年該鎮推廣種植1萬畝富硒水稻這一特色農產品。

東津電力資源得天獨厚,既有22萬千伏陳坡變電站,又有50萬千伏望成崗變電站,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正在興建之中,2008年底2009年初將實現第一台機組發電,2010年7月工程整體完工後,將促進東津旅遊業的發展。

發展

東津鎮是襄樊大城市發展的方向,正在規劃建設的漢江五橋、六橋、七橋將使東津與襄樊主城區渾然一體,正在規劃的24平方公里東津工業園一旦實施,將成為襄樊市最大的工業園區,東津是襄樊乃至鄂西北開發最有希望、最有潛力、最有價值的地區。近年來,東津鎮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重點發展糧油加工、大頭菜加工、蛋鴨養殖、構樹產業化、小龍蝦養殖和富硒水稻種植六大特色經濟,促進東津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使之成為吸引外來投資的“窪地”,以此帶動全鎮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主要景點

鹿門山-鹿門寺

①鹿門山-鹿門寺

鹿門寺風景區山門鹿門寺風景區山門

鹿門山在襄陽縣東南20公里,原名蘇嶺山。北臨漢水,南接霸王山。山色清奇,楊柳堆煙,如詩似畫,景色秀麗。 東漢建武年間(25-56)建蘇嶺山神祠于山上,門前刻二石鹿,人稱鹿門廟,故山亦隨廟名。鹿門寺初建時規模宏大,秀麗壯觀,歷代名僧常來主持佛事。是漢唐以來的佛教勝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西晉改名為萬壽禪寺,唐復名鹿門寺。明景泰間(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並供其像,以示紀念。明末毀於火,清初以來,屢有修廢。現保存有石鹿、龍頭噴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築和碑刻。東漢龐德公、唐代詩人孟浩然、皮日休曾隱居於此,留下許多千古名篇,也留下了“鹿門高士傲帝王”的美談。

鹿門寺鹿門寺

目前,鹿門寺已修葺一新。此處環境優美,擁山抱水,滿山蒼翠,周圍的森林面積2600餘畝,森林覆蓋率92.5%,已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山中有寺,寺在林中,下有小溪,流水潺潺,是一方修身養性的好去處。秀麗的山水與豐厚的文化遺存相得益彰,使鹿門山成為海內外著名的文化旅遊區。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

東津鎮位於貴港市港南區東北部,東與桂平市交界,南與興業縣接壤,北靠鬱江,水陸交通便捷,距離市區水路24海里,陸路44公里,全鎮總面積為107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325個村民小組,2003年總人口71356人。

東津鎮是一個革命老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較完善,歷史悠久的東津碼頭是玉林市、貴港市通往廣東的水路交通樞紐之一,通往市區的陸路全程均為硬化水泥路,18個村,村村都已通汽車、電話。全鎮有18所國小、4所中學,教學成績屢居港南區前矛,有中心衛生院、宣傳文化站、商貿小區等衛生、文化、商貿設施。全鎮現有沙場3個,鐵釘廠2家。磚廠4家,紙箱廠4家,其中勝隆紙箱廠總投資600多萬元,年產值3000多萬元,具備有目前紙箱行業最先進的生產線。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盛產水稻、魚類,生豬、三黃雞、白鴿、甘蔗、中藥材、龍眼、荔枝等,其中“東津奸細米”自古聞名港澳,有加工荔枝於、龍眼乾的傳統,年加工乾果1000多噸,遠銷湖南、湖北、廣東等地.東津鎮有4個民間師劇團,民眾性的文娛體育活動豐富多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