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中學

淮陽中學

河南省淮陽中學,地處素有“北方水都”之稱的羲皇故都——陳州淮陽。東依106國道,西臨周口市。學校創建於1903年,始名“陳州府中學堂”,先後八易校名,十遷校址,1978年正式定名為河南省淮陽中學,同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確立為河南省首批重點中學。是河南省為數不多的百年名校之一。2005年初學校被省政府評定為首批示範性高中。

基本信息

師資隊伍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學校本部現有高中三個年級54個教學班,在校生3024人(截至目前),全體教職員工249人,專任教師207人,教輔人員42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52人,一級教師66人,省級學科帶頭人4人,省級骨幹教師27人,市級骨幹教師25人,省優秀教師5人,市優秀教師66人。

教學設施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學校占地總面積150畝,分為教學區、辦公區、運動區生活區,現擁有A、B、C、D教學樓四幢,63個標準教室。辦公樓1幢,科技實驗樓1幢,標準物理實驗室2個,標準化學實驗室2個,標準生物實驗室1個,另有現代化的微機室、電子備課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電教中心、多功能學術報告廳等,電化教學設備充足,達國家一流標準。學校還擁有圖書館一座,藏書19.5萬冊,設有教師備課資料室、教師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另有百年校史展覽室,校榮譽室等。擁有能同時容納近3000人就餐的學生生活服務區1處,多功能餐廳一處,教師家屬樓3幢,學生公寓樓8幢。學校體育場地設備齊全,有400米標準環形田徑場1個,有12個標準場地規模的硬化籃、排球場1個,有符合國家一類訓練標準的體育器材設施,一座建築面積4800m2的綜合科技樓正在建設中。

淮陽中學是一所自然環境優雅,人文氣息濃厚的風景園林式學校。校園內建有棕櫚園、桂花園、時代花鐘、百米綠化文化長廊、月亮湖花壇、假山花壇中心花園、象徵淮中騰飛的“翔”字雕塑,以及反映淮陽中學百年風雨,精英薈萃的百萃亭等;校園內豎有80多塊警示、育人宣傳牌,還有100多幅名人及師生書畫作品藝術欄和淮陽中學優秀畢業生“博士廊”。

辦學目標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學校長期積極貫徹推行素質教育,確立了“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創一流”的辦學目標;恪守“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以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為重點,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辦學質量”的辦學思想。

學校恪守的育人宗旨是: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的創新人才。

教學質量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淮陽中學素質教育成果豐碩,在全國、省、市級組織的各項活動及學科競賽中屢創佳績。1999年淮陽中學桌球隊在周口市第十一屆“晨光杯”運動會上獲女子單打第一名,男子單打第二名。同年獲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優秀組織獎;2000年在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中榮獲優秀組織獎;2002年在周口市第一屆中學生運動會上學校運動隊獲團體總分第三名。三年來,在全國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中,有12人次獲省一等獎,65人次獲二等獎。學校大力實施“名校”戰略,高考連年取得優異成績,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自1988年以來,淮陽中學上重點線及本科線人數連續十幾年位居周口市8縣2市重點高中榜首;2001年上重點線、本科線671人;2002年上重點線本科線786人;2003年上重點線、本科線693人。三年中,共有18位同學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錄取。2100多人被本科院校錄取。為表彰學校在2002年高考中取得的優異成績,當年的教師節期間,縣委、縣政府在學校舉行隆重表彰大會,為淮陽中學記集體三等功,為校長陳振生和鄭現清朱麗峰高遠征吳昌中等五位同志記個人三等功一次,為對高考做出傑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記功,這在淮陽縣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今年是淮陽中學全面豐收的一年,全校考入重點大學219人,較上年增長28%,本科上線1175人,較上年增長30%,省專上線2186人,較上年增長30%。理科全市690分以上6人,淮陽中學占3人,另外學校600分以上總人數171人。體育、音樂、美術上本科線77人,這些都是淮陽中學歷史上的新高。在全周口市引起了極大反響,並受到市政府的通令嘉獎。

所獲榮譽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近幾年來,淮陽中學榮獲了一系列的榮譽。學校保持了十五年的“省級文明單位”稱號。2000年,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中學生體育達標先進單位”;還被河南省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創文明校園先進單位”;同時榮獲周口市“政治思想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獲得周口市政府“中國小德育教育先進單位”、“五四紅旗創建先進單位”和周口市“實驗室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2年,共青團河南省委組織部授予淮陽中學“五四紅旗創建先進單位”和周口市“普通高招先進單位”、“安全保衛工作先進單位”等;2003年,被省教育廳、海軍航空司令部聯合授予“招飛工作先進單位”,並在河南省教育廳組織的“兩爭、兩創”活動中獲“省級文明學校”稱號。

歷史沿革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淮陽中學創建於1903年,地處素有“北方水都”之稱的羲皇故都——陳州淮陽。始名“陳州府中學堂”,1978年正式定名為河南省淮陽中學,同年4月被省政府確立為河南省首批重點中學,2005年初被省政府定名為首批示範性高中。是全市唯一的一所省級重點中學,在周邊縣市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從1988年起連續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建校百年來,畢業學生四萬餘人,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走出了社會有用人才,“桃李滿天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學校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銳意改革,不斷創新,形成了全面發展、整體最佳化、特長顯著、良性循環的教育教學格局,學校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呈現出一派喜人的局面。為了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學校於2004年底籌建了分校區。截止2004年12月底,學校共擁有固定資產1.8億。學校法人代表、校長陳振生同志,現年51歲,從事教育工作20餘年,上任以來,殫精竭慮,開拓進取,顯示出較高的領導水平和管理才能,學校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發展規劃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一)、提出規劃的背景

十六大“優先發展教育”的精神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高中教育發展等上級有關檔案,以及縣委縣政府“把教育作為第一要務”的興縣戰略,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結合本校實際,學校決定經過三年的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改革型、研究型、辦學理念新、文化品位高和教育質量優的全國優質高中。

(二)、總體構想

⒈改革型:以不斷的改革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以不斷的改革推進學校教育的創新。

⒉研究型:以研究為基礎推動學校改革,推進教育創新。學校致力於形成鼓勵研究的氣氛,教師隊伍逐步由以經驗為基礎向以研究為基礎轉變,通過課堂教學革新和課程改革,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研究性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⒊辦學理念新:學校以“人文、合作、敬業、改革”作為學校理念,“人文”指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觀。“合作、敬業和改革”則是指全體師生員工對待人際關係、本職工作和事業發展的基本行為準則。

⒋文化品位高:學校崇尚“文化立校”,大力提倡“講正氣”、“講品位”、“講合作”的學校文化精神;鼓勵教師和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理解,學會守信;在學校發展和建設中追求品位,追求修養,追求境界。

⒌教育質量優:學校致力於提高教育條件的質量。尤其是提高“軟體”的條件的質量。學校致力於提高教育過程的質量,尤其是教學常規各個環節的質量。學校關注每一個學生髮展質量。致力於培養“德高、體健、學勤、行篤”的“淮中人”。

三、行動計畫
(一)德育行動計畫

全面實施國家德育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做到德育心育並重。德育包括師德和生德。師德方面,由學校黨總支牽頭,著力弘揚一種“人文精神”,同事之間倡導講正氣、講品位、講合作、講事實,努力營造一個平等、尊重、和諧、寬鬆的學校人文環境,特別是服務育人,微笑待人。每一個人都奉獻一點熱情,獲得整個學校的榮耀,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學校,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各教研組爭創文明組室。生德方面由政務處牽頭,構建中學班級文化,培養自我發展能力,做到文化育人,辦好羲陵文學社,搞好“文化沙龍”活動,興辦英語講壇,以學生普遍關注的一些“人生課題”、“社會問題”和“時事熱點”為中心,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專題性、研究性項目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積累豐富的個案材料,形成一批專題性、研究性綜合活動項目,要求各班爭創文明班級。心育方面積極引進先進的心理教學經驗,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室”,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實現問題學生的整體最佳化。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二)教學教研革新行動計畫

⒈指導思想

根據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和江澤民同志關於提高民族創新精神民族凝聚力的指示,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中有關中國小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有關精神,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努力最佳化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積極開發和建設學校課程,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革新思想,以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主題,改變以“知識點”灌輸和“題型”機械操練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以學生為被動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方式,努力把課堂“歸還”學生,走與國家示範性高中、融資公司合作辦學的路子,提升學校發展品位。

⒉主要措施

⑴通過整合課堂內容,改革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輔導、考試評價等教學環節,全面最佳化各類基礎型課程,開好選修課,開發校本教材,按照學校教學的實際,挖掘學生潛能,指導學生全力以赴接受祖國的挑選。

⑵設立高考信息中心。在教務處、教科室領導下開展工作,收集全國各地高考信息,以指導本校學生迎戰高考。

⑶以“把課堂變成學堂,把課堂還給學生”為主題,確定學校教學科研規劃方案;以一批教學科研課題的啟動為契機,以一批教學科研骨幹為核心隊伍,開展以最佳化課堂教學設計的各個基本要素,每學期組織開展全校性的課堂教學大比武、教學視導活動,對教師的“備課”、“上課”、“說課”、“寫課”“績效”進行綜合評價,分個A、B、C三等,作為繼續聘任教師的重要依據。

⑷通過“青年教師拜師學藝”活動培養青年教師,每年教師節表彰一批優秀骨幹教師,讓德才兼備的教師脫穎而出。

⑸以“學緣”文學社等已有學生社團為引導,建立一批規範有序,活動正常,有較高指導質量,以學生為主體的學術性學生社團。

⑹學校以申報的國家級課題為龍頭,要求各教研組都有課題研究計畫,由教科室制訂相關制度,組織開展課題立項、評審和指導工作,保證學校課題的順利發展。

⑺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制訂和修訂教學規章制度,健全教學常規,依照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革新的要求,適時修訂《先進教研組評選辦法》、《文明組室評估方法》、《學校教育教學獎懲方案》等原有的規章制度。

⑻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改革學生評價的技術和方法,制訂學生學業評估方案,修訂優惠辦法,吸引優生就讀學校。

⑼認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套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淮陽中學淮陽中學

(三)教師培訓行動計畫

鼓勵教師積極進修,針對目前情況,一方面,以北大附中網校為平台,積極引導培養青年教師儘快適應高中教育教學;另一方面,加強對教師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培訓,修訂獎學獎教方案,從制度上保證教師繼續教育的穩定性、長期性和有效性,爭取於2009年教師研究生學歷合格率達25%,通過制度吸引考取研究生的老師繼續返校執教。

(四)管理改革行動計畫

確定“以人為本,依法治校,依章辦學”的管理理念,進一步完善以“校長負責制”為中心的行政決策機制,增強工會民主管理的力度,全面推行“四制”,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調整學校的行政組織體系和人員設定。強調學校中層行政組織的服務性管理職能,強調中層行政性組織“主任負責,權責統一”的組織結構原則,強調平行機構之間的橫向溝通、合作和協調,實行職責權統一的原則。加強教研組和年級組的綜合性教育管理職能,進一步健全學校規章制度,促進“人的發展”,提高服務意識,不斷改善師生員工的工作條件和學習環境,充分激發學校全體成員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師生充分發展的環境。形成和諧、寬鬆、平等、尊重、高尚的人際關係和人文環境。進一步提高骨幹教師津貼標準,確保工資待遇達到全縣最高水平。進一步完善特困特優學生助學獎學體系,保證特優學生決不能因特困而失學。

(五)硬體設施建設計畫
⒈啟動設施設備的更新改造工程項目,按照“先進、實用、高效”的原則配置設施設備。(投資6000萬元)

⒉全力建設好淮陽中學分校,改造本部學生宿舍、教學樓,改善師生的住宿條件和生活環境。保障學校的發展規模。(投資1800萬元)

⒊啟動校園網的硬體設施建設,使學校電化教育達到全省領先的水平。使每一間教室都成為一間小多媒體室,每個教師自備一台電腦(學校適當補助)。(投資200萬元)

⒋建成本部科技樓,使其成為多媒體報告廳和文藝表演廳。(投資200萬元)

(六)學校規模

2007年,本部和分校在校學生總數達到15000人左右

相關詞條

北京市第一中學北京市第二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北京市第十七中學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