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北京十五中學創建於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創建的首批公立學校之一,是市屬重點中學。1996年被評為市學習科學研究先進集體,1997年國家教委命名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1年評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校。校園位於南城風景秀麗的陶然亭湖畔,緊鄰國際傳媒大道和在建的捷運4號線。

基本信息

校園風光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濃厚古典庭院式風格的校園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行政樓、體育館和現代化的400米體育場錯落布局;立體花園、婆娑竹林、多層次綠化圍牆、精美雕塑、古老的紫藤園彰顯著學校深厚的人文底蘊。

教學設施

學校設備先進,閉路電視網、寬頻網、無線網、多媒體教室、專業蘋果機房;配有數位化教學設備的每間教室;包括專業級聽音教室、擁有15架鋼琴的琴房、陶藝製作間和燒制工作間在內的20多間選修課專用教室;以及專門為學生開設的網路俱樂部和學生電視台,不斷滿足著教學的需求。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學校氛圍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今日的十五中已具備紮實的文化根基,和諧的文化氛圍,優秀的教學質量,學生和教師充滿了對優秀知識與文化的渴望,教師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有著經常性、文化性的對話與溝通,他們對真理、對善、對美執著追求,共同感受著校園文化帶來的溫暖力量。

辦學理念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確立人的主體意識,立足人的差異性,努力激發人的成就感,使其獲得幸福體驗,不斷促進教師與學生共時、和諧發展。”是十五中的辦學理念。在“兩個發展”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學校不遺余力為每位老師的發展創設舞台,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在學生與教師和諧發展中,把培養幽雅、寧靜的文化氣質,洋溢青春的精神,塑造有品質、飽滿的人;促使學生擁有寬廣的視野、獨立的人格、分析的思維、品位的人生,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標。“惜時,篤學,修誠,盡責”是學校的校訓,它吸收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價值觀念,並前瞻作為二十一世紀人材必須具備的素質,表達著十五中師生精神世界的高品位。

管理理念

十五中的管理理念為:推行文化經營,創造差異、提升優勢。通過VIS(學校視覺識別系統)手冊,把學校優秀的文化要素匯集起來,實現文化的精準表達,從而形成基於學校的一種特定的人本力量,用這種力量去煥發每個人的生命熱情,激發學校的活力是學校文化的發展方向。為此,十五中建有高品位的博物館,承擔面向學生和社會的高端展覽,博物館是學校全體師生的精神花園,從展覽的策劃、運作以及研究的層次都充分說明了在一所中學也可以並能夠實現文化的高端發展。

高水平師資隊伍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校長
學校共有專職教師117位,其中特級教師7名,市區學科帶頭人13名、市區骨幹教師3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專家1名;具有碩士學位和碩士課程班進修經歷的教師近70名;具有留學和國外工作經歷及到國外接受培訓的教師近20名;半數教師分別在全國、省市、區級評優課活動中獲一、二等獎,14名教師獲市級以上勞動模範、優秀教師、紫金杯特等獎等光榮稱號。

學校注重教師隊伍的道德建設、注重教育觀念的更新。聘任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十二名知名教授為客座教授,近十年他們來校講座200多次,指導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培養學科特長生。學校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堅持創新、勇於探索,從理論的高度指導工作,突破教育實踐中的重點和難點,從整體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積極承辦市級以上的學術研討會,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機會。同時注重教師文化視野的開闊和人文情趣的培養,通過有品位的文化活動提高教師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學校開創性的設立教師人力資源管理部,非行政性學術組織——學術委員會,以及開放的教師文化講壇,共同推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對外交流

學校現有34個教學班,學生近1500人,另設有國際部,專門招收外國留學生。學校先後與韓國、澳大利亞、瑞典、德國、日本美國、英國、挪威等多所學校建立了友好關係,每年都有互派留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雙邊活動。

教學質量

學校歷年聯考成績優異,聯考上線率始終穩定在99%至100%,重點大學上線率穩定在80%左右。特別是2001年王玥同學摘取北京市聯考文科狀元的桂冠,趙佳同學名列北京市文科第四名。

十五中畢業生具有強勁的競爭力,聯考貢獻率始終位列宣武區前茅,2006年宣武區文科聯考前5名學生中,十五中有3名;理科前5名中,十五中有2名,付瀟鵬同學摘得宣武區理科桂冠。2007年在10名同學進入清華、北大的同時,令學校自豪的是有8位同學考入了中央美院等頂級藝術院校,多位同學考入了復旦、南開等頂尖大學,杜古麗摘得宣武區文科狀元。

全面發展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目前,十五中已有午間音樂會午間劇場、詩歌節、英語周、藝術節、科技文化節、周口店地理野外考察、心理文化周等多個文化品牌。擁有奧林匹克機器人競賽、數學知識套用與建模、電影與寫作、讀詩與成長、生命倫理學、生活中的化學、社會與自我、素描實踐、攝影技藝、板球擊劍等四大類七十多門特色校本課程。學校努力創造機會,使學生進入國家級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與探索,自2002年我校孫月、陳晗、侯雪新三位同學進入食品與營養研究所,在博士生導師吳永寧的指導下,撰寫的論文《食品中瘦肉精殘留量測定法研究》,在第十七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在第二十二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得一等獎以來,學校已經連續6年分別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的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再次獲得一等獎,科技創新教育已經成為十五中的文化品牌

辦學目標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務本求實、科研興校、研以致用、開放辦學、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辦學思想。努力培養學生尊重包容的群體意識和獨立自主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善於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爭創"校舍、設備、師資、管理、質量"五個一流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

所獲榮譽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1991年以來,學校開展學科學法指導研究,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九五"期間學校承擔的四項全國及北京市科研課題已全部結題,科研成果纍纍。其中有關學科學法研究的論文獲全國學習科學學會論文一等獎,"現代教育技術與素質教育"結題報告獲全國二等獎,"數學知識套用與建模"主報告獲全國一等獎,為"第七屆國際數學知識套用與建模學術年會"編入學術論文總集。

五年來學校堅持推進課程結構改革,共開設選修課、勞技課、活動課近四十門,給學生提供課程選擇的空間。尊重學生個性、重視學生特長發展。先後有多名學生獲得國際奧林匹克外語大賽、奧斯陸國際兒童繪畫賽、計算機四通杯、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國際英語賽等金牌,北京市中學生金帆獎、銀帆獎的獎牌和北京市見義勇為好市民的榮譽稱號等。

教學特色

作為示範校,學校的輻射作用還體現在凸現時代特色、與時俱進的管理模式的構建上。學校在依法、高效、規範管理的基礎上,形成議政充分民主、行政雷厲風行、監政及時到位,教師群體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機制;學校引導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深化教育改革,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創造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堅持在開放的系統中不斷地與外界交換信息,警惕靜止,反對故步自封,發揚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總結經驗教訓,研究和解決新時期教育工作中的新問題。

北京市宣武中學一覽

宣武區,北京下轄區,位於北京城區西南部,是4箇中心城區之一;總面積約19.0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4.4萬。本任務;奧盤點北京市宣武區的各中學。

北京市宣武區中學一覽

北京市宣武區重點中學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