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北京十四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1906年,在張之洞的畿輔先哲祠內,誕生了“畿輔學堂”,此為學校的前身。再其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將“畿輔學堂”擴大,學校更名為“燕冀中學。”建國後,學校成為公立完全中學,並按照北京市政府的統一命名,再次定名為“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為學校創辦與發展提供支持的張之洞、劉春霖等有識之士,其“中學為本、西學為用”、“天開新學界,地蘊古遺風”的思想精髓,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文化之脈。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是一所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校,始建於1906年,早年為“畿輔學堂”,後改為私立“燕冀中學”,1951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為北京市第十四中學。1978年被首批列入宣武區重點完全中學。1998年改制為純高中校。

教學設施

校園占地面積16730平方米。教學設施日趨先進、完備,有400米跑道的塑膠操場、多媒體教學研究室、計算機教室、生物無性繁殖實驗室、教師電子備課室、具編播功能的閉路電視系統、階梯教室、音像設備齊全的多功能廳、形體教室、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以及一套高起點、多用途、全方位、為廣大師生服務的校園網路。學校還設有47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樓,可容納500餘名學生住宿,配有電腦室、閱覽室、自習室、活動室、浴室、餐廳等。

師資力量

十四中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其中特級教師、教育管理專家、全國優秀教師陸禾老師就是這支隊伍的代表。88名專任教師中有高級教師37名,一級教師23名,首批北京市青年骨幹教師二名,區級學科帶頭人13名,骨幹教師8名,青年希望之星3名。近兩年有5位教師在全國青年教師評優課中分別獲得一等獎和特等獎。輔導學生在全國學科競賽中有7人獲一等獎,4人獲二等獎,9人獲三等獎。多年來畢業生百分之百考人高等院校,在社會上享有很好的聲譽。

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先進單位”、“北京市師德群體建設先進單位”、“北京市校園環境管理示範校”、“首都精神文明單位”、“首都精神文明單位標兵”、“首都創建文明行業活動示範點”、“北京市基礎教育系統電化教育先進集體”、‘北京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田徑)校”及“TI現代數理教學技術實驗學校”。

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學校聘請了北師大物理系、數學系、清華大學化學系統工程系、首師大數學系等高校教授組成專家組,為師生上課、輔導、指導教科研。還聘請美籍教師任英語口語課。學校開設了30余門選修活動課,深受學生歡迎,並取得了顯著成績。學生管樂團在解放軍軍樂團的執教下,已多次參加大型演出,並出訪丹麥。

十四中是對外開放學校,與美國、德國、瑞典、丹麥、澳大利亞、英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中學建立了長期友好往來關係。

“育人為本,培養健全人格”是十四中辦學宗旨,樸實的作風,嚴謹的教風,刻苦的學風是十四中業已形成的校風。領導班子勤政團結,老教師率先垂範,青年教師茁壯成長。幾十年來,在歷任領導和幾百位教師的辛苦耕耘下,全體師生樹立“我以校榮,校為我榮”的主人翁意識,以一流的辦學水平培養眾多合格人才,校友遍布全國及世界許多國家。

辦學規模

目前學校共有33個高中教學班1600餘名學生,164名教師;16個國中教學班近400名學生,110名教師。學校總占地面積303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000餘平方米。設有4700平米的學生公寓,可容納500餘名學生住宿。學校擁有400米跑道的塑膠操場、音像設備齊全的多功能廳、階梯教室、形體教室、生物無性繁殖實驗室、藏書15萬餘冊的圖書館(含電子圖書),多媒體教學研究室、數學實驗室、計算機教室、學生電子實驗室、教師電子備課室、具編播功能的閉路電視系統和擁有近400個節點、千兆光纖主幹的校園網路。教學設施先進、完備,為學校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由張之洞創辦新學時所建造的畿輔學堂到後來的燕冀中學,最後演變為現在的北京十四中。

地址

高中部(西址)

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305號,100055(即廣外新址)

國中部(東址)

北京市西城區老牆根街65號,100053(原十四中分校

學校榮譽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學校目前已取得示範校建設資格,並連續六年榮獲“首都精神文明單位標兵”稱號及幾十項市級以上乃至國家級榮譽稱號。

該校現有博士後1人,博士1人,碩士16人,60餘人獲得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特級教師4人,北京市骨幹教師6人,高級教師60餘人。優秀的師資條件,為學校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們師德高尚、嚴謹篤學,嚴格的師徒掛鈎制度、學期評優制度、聽課制度、師生共同評課制度和鼓勵教師教書育人、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管理機制都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該校學生培養目標是:為學生終身發展樹立堅定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強大的動力。努力使每個學生成為誠實“141”工程評選中,該校44人獲得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青年教師希望之星稱號,為任課教師總數的40%,3人被評為北京市學科帶頭人,5人被評為北京市骨幹教師。5個教研組獲得市區優秀教研組稱號。2003年青年教師何德強榮獲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安彩凰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目前,該校教師中有5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人獲得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得北京市五四獎章,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的教師達到30多人。英語外教2人,外語教研組80%的教師已在國外進修培訓過。有5位教師在全國青年教師評優課中分別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11人獲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稱號。守紀、樂於合作、基礎紮實、特長明顯、善於實踐、勇於創新、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21世紀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2003年、2004年該校繼續保持聯考100%升學率和70%以上的重點大學率。2003年我校張思婧同學獲得宣武區理科聯考第一名,2004年該校張虎林同學獲得宣武區文科聯考第一名,這已經是我校連續第四年獲得此項殊榮。一批學有特長的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得國家、市、區級獎勵。在取得眾多成績的同時,該校學生以“文明守紀,勤奮刻苦,綜合素質高”享譽社會。

學校校歌

歌詞

北京第十四中北京第十四中
前進,前進,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披著世紀的霞光,迎來京都老校百年春。風華園裡花似錦,時代育新人。我們從畿輔學堂走來,閃著反帝反封建的神韻。我們從燕冀中學走來,帶著“一二·九”的征塵。我們從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走來,肩負著共和國賦予的歷史重任。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巨浪翻飛黃河韻,驚濤赤子魂。旌旗展,號角震,盪風雲。

前進,前進,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主題演唱會

“弘揚《講話》精神,展示校園風采”主題演唱會,受到師生喜愛,引起領導重視。後在學軍基地試唱,又得到學軍師生的肯定,基地教官的讚賞,經教代會討論通過暫代校歌使用。

歌曲採用一段式

“前進,前進,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借鑑“A—B—A”式,首尾兩句相同。“十四中人”是個大概念,涵蓋了當今的和以往的(包括畿輔時代、燕冀時代)所有老師、學生和校友。一個“新”字立足當今,承前啟後;三個“前進”連用,昭示師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中間部分三層

“披著世紀的霞光,迎來京都老校百年春。風華園裡花似錦,時代育新人。”為第一層是總起,強調的是老校迎春,從新世紀、新時代,哺育新人的角度,啟迪師生確立與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育觀和人才觀。

“我們從畿輔學堂走來,閃著反帝反封建的神韻。我們從燕冀中學走來,帶著“一二·九”的征塵。我們從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走來,肩負著共和國賦予的歷史重任。”此為第二層,顧往。張之洞廢科舉興辦學堂,原想挽救大清,可新學卻培育了不少滿清王朝的掘墓人。遙想當年畿輔學子,定然處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潮之中。而燕冀師生參加的我黨領導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確已載入史冊。年輕的人民共和國使老校獲得新生的同時,也賦予了莘莘學子肩負起強國的歷史重任。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巨浪翻飛黃河韻,驚濤赤子魂。旌旗展,號角震,盪乾坤。”此為第三層,論今。“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是我們的校訓,雖不新奇,卻是幾代十四中人的本質特徵的寫照。十四中作為一所區級重點中學能取得如今的業績,靠的就是這八個字凝結的十四中精神,十四中再創新高還要靠這種精神。“百舸爭流點乾坤”中的“點”字既指“指點”也指“裝點”。意在激勵學子奮發圖強,在激烈競爭的時代里,把祖國建設得更強更美。其實,當今世界不僅競爭激烈,而且風雲動盪,當代中華兒女為完成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實現民族復興的莊嚴使命,一定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十六大報告語)“巨浪”“旌旗”正是依據上述意向擬就的文字。收尾呼應開頭,以激勵新北京的十四中人加快前進步伐,我祖國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而不懈奮鬥!

學校宗旨

嚴、愛、誠;善、博、雅。 

著名校友

著名演員楊冪為該校校友,國中和高中都是在14中度過的。

歷任領導

姓名 職務 任職期間
張文登 書 記 1954-1956
鍾禾 校長 1956-1957
溫士一 校長兼書記 1957-1969
張春山 校 長 1972-1978
張春山 校 長 1972-1978
宋銳校 校 長 1978-1981
李郁明 校 長 1981-1984
蘭利福 校 長 1985-1986
王序良 校 長 1986-1988
張宏韜 校 長 1985-1994
田德育 校 長 1988-1994
李建媛 校 長 1994-1999
榮培雲 書 記 1994-至今
榮培雲 校 長 1999-2007
王建宗 校 長 2007-至今

校長簡介

王建宗,現任北京十四中學校長、黨總支書記,北京市人大代表。

新校址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大街305號郵編:100055

2009年10月份高中部已搬入新校址,設施齊全。新校址

學校硬體設施位列宣武區首位,北京市前列。

百年校慶

2006年是北京十四中建校100周年。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十四中的光榮傳統,開創十四中未來發展的新局面,學校將舉行一系列慶典活動。9月16日、17日,學校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舉行了校慶文藝演出,正式拉開了十四中百年校慶的序幕。市、區有關領導,十四中離退休教師、各屆校友代表及在校的全體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來賓們和全體師生各個興高采烈,臉上都洋溢著歡快和喜慶的表情。演出有百名師生共同演唱的《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反映十四中創建歷史的話劇《晚清餘韻》,體現十四中師生在“一二·九”運動中愛國情懷的百人詩朗誦《烽火燕冀行》等。師生們在演出的過程中精神飽滿,滿懷深情,體現了對學校百年校慶的激動和歡喜之情。他們的演出博得了來賓和全體師生的熱烈掌聲。

為了把一台精彩的演出呈現出來,參加演出的教職員工和學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們克服了工作、學習任務繁忙,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利用暑假和休息日等時間,一遍又一遍地排練,毫無怨言。在這過程中,湧現出了很多好人好事。特別是這些節目全部是他們自編自創的,飽含了師生對學校的深情和對學校百年校慶的激動和欣喜之情。演出的成功將激勵他們以更大的熱情為學校後面的慶典活動做出更大的努力,貢獻出更大的力量.

學校社團

南筠文學社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南筠文學社,下簡稱南筠文學社,由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文學社團發展而來,2007年正式創立,2009年正式更名為南筠文學社。南筠文學社是在北京十四中校方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管理,有較完整組織與一定影響力的學生社團。南筠文學社旨在於發展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文學審美素養,宣揚中國傳統文化與促進文化交流。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文學社創始於2007年,2009年正式更名為南筠文學社。

南筠文學社曾成功在校內發行過數期報刊《南筠文刊》並於2011-2012開始發行校刊雜誌《一頁青春》,並聯手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未央漢服社,一起在校內外舉辦“中秋節”與“七夕節”等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動。同時保持與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模擬聯合國社、北京第十四中學網球社等校內外各社團組織合作與聯繫。

十四模聯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模擬聯合國社團簡稱十四模聯。北京市高中生模擬聯合國協會創始理事校之一。十四模聯作為十四中創建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社團,十四模聯在學生團體中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承辦了包括植樹節、校園安全日等多項活動。在UMUNC、BJMUN、IMUNC、SSMUN、OMUNC、HWMUN中,都可以看到14MUNERS的身影,並於2011年11月成功舉辦了十四中十五中聯合校內會(ACMUN),並取得了成功。2012在北京大學舉辦的PKUNMUN也將首次迎來十四模聯人。

十四中科學院

十四中科學院於2012年11月2日由2012級學生共同發起成立,社團全稱為“十四中科學院”,舊稱“14中科學研習院”,簡稱“中科院”,英文全稱”AcademyofSciences,BeijingNO.14MiddleSchool(14-AS)”。

社團發展大事記:2012年11月2日成立

2013年8月地溝油轉化生物柴油項目組成立

2013年11月4日向根與芽組織申請成立“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科學根與芽小組”

2014年3月1日聯合十五中逐夢科技社、北京十三中科技社、師大二附科學俱樂部、北京四中科技俱樂部,發起成立了北京高中科學社團聯盟。

日常活動:物理、化學、生物趣味實驗,項目研究,有關比賽,學科競賽培訓,聯盟活動,校科技節策劃等。

歷屆社長:2012~2013年社長:劉通宇副社長:劉子越、鮑雲毅

2013~2014年社長:劉通宇副社長:王宇琪、潘牧寧、鮑雲毅

北京市宣武中學一覽

宣武區,北京下轄區,位於北京城區西南部,是4箇中心城區之一;總面積約19.0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4.4萬。本任務;奧盤點北京市宣武區的各中學。

北京市宣武區中學一覽

北京市宣武區重點中學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