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珠江

沈珠江

沈珠江(1933.1.25-2006.10.2),浙江慈谿人,岩土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53年業於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1960年獲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副博士學位,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沈珠江主要從事土石壩研究和地基基礎工程研究,沈珠江建立了土體極限分析理論,提出了軟土地基穩定分析的有效固結應力法。提出了新的膠結桿元件和一種基於損傷概念的雙彈簧模型,並就建立現代土力學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構想。參加過長江三峽深水圍堰,黃河小浪底大壩、天津新港、上海港等國家多個重大工程關鍵技術問題的研究和諮詢工作,為中國水利水電和水運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沈珠江 沈珠江

1933年(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月25日,沈珠江出生於浙江慈谿觀海衛鎮。

1945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到紹興縣立初級中學求學。

1948年(中華民國三十七年),進入上海市立敬業中學學習。

1950年,畢業於敬業中學。

1950年,考入交通大學(現西安交通大學)水利系,因國家高校院系調整,於1952年轉入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學習。

1953年,畢業於南京華東水利學院,分配到南京水利實驗處(現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土工研究室工作,任技術員。

1955年,為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生。

1956年,公派至蘇聯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留學,師從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崔托維奇教授。

1960 年5月,獲副博士學位並回國,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工作,歷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任南京水利科學院土工所博士生導師,《岩土工程學報》主編。

2000年9月起,任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年10月2日18時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著作 著作

20世紀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沈珠江發展了土體極限分析理論,證明了兩個極限分析原理;提出了軟土地基穩定分析的有效固結應力計算方法,在天津新港、上海港等碼頭建設中得到廣泛套用。70年代中期在國內最早開發了基於Biot固結理論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和計算程式並提出了一個適用軟土的非線性模型,用於大量軟土工程的計算。70年代後期率先在國內提出了二維有效應力地震反應分析方法,建議了相應的等價粘彈性模型並編制了計算程式,該成果至今仍廣泛套用於土壩、尾礦壩和灰壩的抗震分析。70年代末開始進行土的本構關係模型研究,提出了多重屈服面、等價應力硬化理論和三剪下角破壞準則等新概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型實用的雙屈服面模型,即著名的南水模型。80年代以來主持並參與“六五”、“七五”和“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高土石壩設計計算方法的研究工作,對土石壩的計算方法進行了一列改進,開發了系統的有限元分析軟體,先後套用於中國長江三峽水圍堰、黃河小浪底土石壩以及二十多座重大高土石壩的設計計算。80年代末,沈珠江呼籲重視原狀土結構性的研究,把損傷理論引入土力學中,提出了代表材料脆性破壞的膠結元件,在此基礎上建議了可以描述土體漸進破壞過程的雙彈簧模型。90年代建立了新型的實用的土體彈塑性本構模型,建立了非飽和土固結理論的基本框架,還提出建立現代土力學的構想。

人才培養

20世紀90年代,沈珠江指導博士生把飽和土的Boit固結理論推廣到非飽和土,建立了非飽和土的廣義固結理論,提出了折減吸力和廣義吸力等新概念並建議了非飽和土統一變形理論,沈珠江傾心育人,培養出博士與碩士20餘位,如學生劉恩龍。

論文著作

著作

沈珠江先後撰寫了在岩土力學與工程界具有重要影響的《計算土力學》和《理論土力學》兩部專著。

論文

序號人員作品刊物時間
1沈珠江軟土工程特性和軟土地基設計《岩土工程學報》1998
2沈珠江土體結構性的數學模型-21世紀土力學的核心問題
《岩土工程學報》1996
3沈珠江
土體結構性的數學模型
《岩土工程學報》1996
4沈珠江結構性粘土的彈塑性損傷模型《岩土工程學報》1993
5沈珠江廣義吸力和非飽和土的統-變形理論《岩土工程學報》1996
6沈珠江樁的抗滑阻力和抗滑樁的極限設計《岩土工程學報》1992
7沈珠江,趙魁芝堆石壩流變變形的反饋分析《水利學報》1998
8沈珠江,陸舜英軟土地基真空排水預壓的固結變形分析《岩土工程學報》1986
9胡再強,沈珠江,謝定義非飽和黃土的結構性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0
10沈珠江,徐剛堆石料的動力變形特性《水利水運工程學報》1996
11沈珠江關於土力學發展前景的構想《岩土工程學報》1994
12沈珠江土的三重屈服面應力應變模式《固體力學學報》1984
13沈珠江應變軟化材料的廣義孔隙壓力模型《岩土工程學報》1997
14何開勝,沈珠江,彭新宣兩種Lagrangian大變形比奧固結有限元法及其與小變形法的比較《岩土工程學報》2000
15李國英,沈珠江下限原理有限單元法及其在土工問題中的套用《岩土工程學報》1997
16蔣明鏡,沈珠江結構性粘土試樣人工製備方法研究《水利學報》1997
17沈珠江,陸培炎評當前岩土工程實踐中的保守傾向《岩土工程學報》1997

社會任職

沈珠江曾擔任《岩土工程學報》主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水利學會岩土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力學學會岩土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土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水利部科技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以及第七、第八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等。

獲獎記錄

榮譽稱號
  • ▪ 1989 當選為水利部勞動模範 (獲獎)
  • ▪ 1988 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獲獎)
所獲獎項
  • ▪ 2005 獲茅以升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 (獲獎)

人物評價

沈珠江是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典範。他終生沉心於學海耕耘,年過古稀而不輟,晚年以病弱之軀仍堅持向高難度課題挑戰、並且親自編寫和修改計算程式,是鞠躬盡瘁、獻身科學的楷模。他一生為學術創新而忘我探索,為學界振興而嘔心瀝血,真知灼見眾多,學術成就斐然。他才思敏捷,識見博深,勤于思考,善於開拓,立足學科前沿,導引學術方向,是推動中國土力學學科發展的指路人和先行者。 (亞太地區小水電研究培訓中心 評)

沈珠江院士,建立了著名的南水雙屈服面彈塑性模型,為中國土力學及岩土工程的理論發展、學術創新作出卓越貢獻。( 科學網評)

沈珠江院士從事岩土力學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40餘年來,為中國岩土力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以及中國水利、水電、水運工程建設事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號召大家學習和弘揚沈珠江院士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科研精神。 (南京水利研究院張建雲院長評)

後世紀念

沈珠江 沈珠江

2015年4月12日,著名岩土力學與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沈珠江先生銅像揭幕儀式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鐵心橋實驗基地舉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