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鎮

永陵鎮

永陵鎮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人口4.03萬人,面積515.8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32個村委會。永陵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居住。永陵鎮是一個充滿著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古鎮:鎮域面積5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而集中地分布著清前時期的文物古蹟,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達48處。清朝12座帝陵中建設時間最早的“第一陵”---清永陵建築群及其環境至今保存原貌。鎮中的永陵和赫圖阿拉城名聲在外,是清朝的發源地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永陵鎮永陵鎮

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起連山腳下的永陵,是努爾哈赤遠祖,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叔父的陵園,可稱的上是清代皇家的祖墳。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群。它具有中國古代建築的優秀傳統和滿族藝術風格,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永陵是最早的清代陵寢,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原名興京陵,順治十六年(1659年)改稱永陵。永陵位於新賓永陵鎮的西北一公里處,前臨蘇子河,後倚啟運山,占地一萬平方米。這裡埋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衣冠冢)、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塔克世、伯父禮敦和叔父塔察偏古等。
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下房子村自然屯多、居住分散,村里在治安防範工作中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強化治安防範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健全村三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路,明確目標落實責任。每個村民小組建立調解小組,每10戶村民建立民調中心戶,設中心戶長1人。二是建立“一辦三會”,即村有綜治辦,並專設調委會、治保會、幫教會,組織健全。三是普法和依法治村工作紮實有效,依託“一辦三會”和中心戶長等相關組織積極開展法律進村、入戶活動,村有法律服務工作站,組有法治宣傳員,戶有法律明白人,村民法律素質不斷提高,學法、守法、用法尉然成風。

這裡連續6年沒有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生,2006年被授予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省級文明村、省公安廳治安示範村、“五個好”黨支部等光榮稱號。

歷史回顧

永陵鎮永陵古鎮
永陵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居住。據史料記載,燕、秦時期歸遼東郡轄,漢、晉隸玄菟郡;唐隸安東都護府;遼屬東京道;金屬瀋州照德郡;元屬瀋陽東境;明屬建州衛;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衛都督努爾哈赤在今永陵鎮東南約4公里的赫圖阿拉城建立大金國。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封赫圖阿拉城為興京,並開始修建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興京陵為永陵。清康熙九年(1670年)以後,先後設定的掌關防衙門、興京副都統衙門永陵總督、興京協領等機構分別建於今鎮轄後堡、西堡村及赫圖阿拉城內。

1964年設鎮建制,沿史以“永陵”命名。永陵鎮是一個充滿著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古鎮:鎮域面積5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而集中地分布著清前時期的文物古蹟,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達48處。清朝12座帝陵中建設時間最早的“第一陵”---清永陵建築群及其環境至今保存原貌。清永陵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等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為一萬一千多平方米,號稱清朝關東第一陵;努爾哈赤登基建元稱汗的後金第一都城---赫圖阿拉城一些古建築仍可見當年風采。赫圖阿拉城分為內外兩城,方圓十里。城垣由土石雜築。外城駐紮著八旗精銳部隊,建有點將台、校場等,外城內、內城外建有駙馬府,內城建有汗宮大衙門、八旗衙門、關帝廟、城隍廟、啟運書院、文廟等。清代以後,還建有協領衙門、理事通判衙門等。

該城曾居住人口十萬餘眾,辟有十里商賈鬧市,屋宇堂皇,文化昌盛,被譽為清代第一都城;努爾哈赤所建七大廟之列---皇寺,至今保存著順治十五年重建顯佑宮時的赦建碑和500年古榆等等。古鎮還繼承、保存著具有濃厚滿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像滿族傳統的音樂、舞蹈、服飾、工藝品、文學作品以及婚嫁禮儀、民族食品、民族體育與遊戲等民俗風情,而鎮內古樸、肅穆的建築風格,更給古鎮增添了古香古色的獨特韻味。

行政區劃

永陵鎮,人口4.03萬人,面積515.8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陵東、民主、紅旗;32個村委會:西堡、團結、紅旗、前進、蔬菜、後堡、後堡朝鮮族、頭道砬子、錯草、老城、老城朝鮮族、板橋子、二道河子、二道河子朝鮮族、金崗、色家、那家、李家溝台、白家堡子、腰堡、頭道堡、嘉禾、驛馬、五道堡、夏園、關家、大和睦、外和睦、四道溝、下房子、下房子朝鮮族、小夏園。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

城鎮風貌城鎮風貌

新賓地貌類型屬於構造侵蝕的中低山區,以長白山系龍崗山脈為主體,境內峰巒疊嶂,山丘超伏,平均海拔492米,其中,蘇子河出口最低處海拔123.8米,鋼山最高海拔1346.7米,相對高差1218.4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地面坡度3°~8°,溝壑密度0.38千米/平方千米。
氣候特點
新賓境內屬北溫帶季節性大陸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750--850毫米,在無霜期150天左右。
水文狀況
新賓境內橫貫全縣九個鄉鎮的最長河流是縣境內流長119公里的蘇子河。蘇子河:又稱南蘇河。原來滿語稱“蘇克索護畢拉”。“蘇克索護”是滿族“魚鷹”的意思;“畢拉”是河的意思。滿族先民漁獵時期,這條河上捕魚的魚鷹(即鶚或鸕鶿的俗名)很多,因而得名,沿著這條河自東向西的流向兩岸,有許多滿族村。除此之外,縣境內巨流河、富爾江、太子河兩岸還有大約30%的村落分布。

旅遊景點

赫圖阿拉城

永陵鎮赫圖阿拉城
赫圖阿拉城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距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永陵5公里。“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為橫崗,即平頂小山崗,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赫圖阿拉城是一座擁有400餘年的歷史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爾哈赤於此“黃衣稱朕”,建立了大金政權,史稱後金。後金天聰八年(1634),被皇太極尊稱為“天眷興京”。赫圖阿拉城不僅因清太祖努爾哈赤出生於此享譽神州,更因這裡曾是滿族第一國都而蜚聲海內外。

赫圖阿拉城分內外兩城,方圓十里,內城建於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外城建於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

內城東西長551米,南北寬512米,占地24.6萬平方米,內城牆周長2027米。主要建有汗宮大衙門(俗稱金鑾殿)、正白旗衙門、汗王井關帝廟、滿族民居、塔克世故居、八旗衙門、協領衙門、文廟、昭忠祠、劉公祠、啟運書院、城隍廟等一大批古建築群及遺址等。

外城東西1335米,南北1352米,占地約155.9萬平方米,外城牆周長5230米。主要遺址有駙馬府、鎧甲製造場、弧矢製造場、倉廒區等。

外城外(中華滿族風情園)建有顯佑宮(玉皇廟)、地藏寺、滿族民俗博物館、滿族老街、滿族歷史文化長廊等古建築群,東南有堂子,西北有點將台與校軍場等遺址。

獨一無二的清前史跡和美麗的自然風光,使景區集風景名勝、人文景觀、旅遊度假、觀光遊覽、水上遊樂、主題公園、人造景點於一體,憑藉在清前史中的特殊歷史地位,赫圖阿拉城聞名遐邇,當年乾隆皇帝東巡來此,親筆題詩“赫圖阿拉連興京,依山樹柵聊為城,秋風策馬一憑閱,兆基締構欽龍興”。每年海內外前來觀光遊覽的客人絡繹不絕,特別是在一年一度的滿族風情節,遊人如織,景區年接待遊人達50多萬。

和睦森林公園

永陵鎮和睦森林公園
和睦森林公園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為省級森林公園。位於撫順東南,距市區90公里南距新賓赫圖阿拉城10公里,西距猴石森林公園15公里,這裡的山是長白山系龍崗山脈。園區總面積20300畝,景區狹長7.5公里,平均海拔530米,最高峰楊木頂的海拔達1019.2米。園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生長在這裡的動物有80餘種,植物有500餘種。

整個公園由山門、賓館、望景台、迷宮、水庫風景區、碾子溝風景區、石棚溝風景區、大楊木溝風景區、神樹溝風景區組成。建有寺廟、長廊、涼亭、別墅區、木屋區、歌舞餐廳、憩林區、購物中心等。其中和睦森林公園賓館是新賓境內唯一一座位於景區內的二星級賓館,可以為遊客在觀光遊覽之餘提供溫馨舒適的服務。是理想的旅遊度假之處。

清永陵

永陵是最早的清代陵寢,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原名興京陵,順治十六年(1659年)改稱永陵。永陵位於新賓永陵鎮的西北一公里處,前臨蘇子河,後倚啟運山,占地一萬平方米。這裡埋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衣冠冢)、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塔克世、伯父禮敦和叔父塔察偏古等。

永陵鎮清永陵
陵園由前院、方城、寶城組成,形制與瀋陽福陵、昭陵相同,四周繞以繚牆。前院南面正中為正紅門,硬山式建築,面闊三間,是覆黃琉璃瓦,垂脊有獸,梁枋彩繪。門內建四祖功德亭.亭內立“肇祖原皇帝”、“興祖直皇帝”、“景祖翼皇帝”、“顯祖宣皇帝”石碑四通。兩側有茶膳房、滌器房、齊班房、祝班房等建築。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的南門稱為啟運門。啟運門為歇山式建築,面闊三間,黃琉璃瓦頂,門內兩側各有一座鑲嵌著五彩蟠龍的灰瓦頂袖壁.進入啟運門正中即是啟運殿,建在長方形的月台之上,內設暖閣、寶床、寶座、神牌及五供。

東西兩側有配殿。西配殿前有焚帛亭。啟運殿的後面就是寶城了。墳冢分為上下兩層、東西排列。第一層檯面上左葬禮敦、右葬塔察偏古;第二層檯面上,正中葬福滿,兩側葬覺昌安、塔克世,孟特穆葬在福滿的東北側。寶城的前部還有“神樹”及環繞神樹木的琉璃螭壁。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規模最小,但其始建年代最早,經過全面修繕,面貌已煥然一新,金頂紅牆在綠樹掩映之下,顯得更加金碧輝煌。

走進新賓縣永陵鎮的赫圖阿拉,就感覺到一種強烈的歷史氛圍——這裡炫耀著滿清王朝創業者的輝煌功績,也凝聚本世紀初屈辱的滄桑。

永陵鎮清永陵
赫圖阿拉在史學界被稱為“清王朝第一都城”,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所築,城池依勢築在一條東西走向的山崗之上。清王朝入關之後,赫圖阿拉被稱作興京,設專職人員守護。但在日俄戰爭中,沙俄軍隊把它破壞殆盡,原來的風貌蕩然無存。現在所看見的一切,都是當地政府重新修復的。

在赫圖阿拉城中,還可見到保留有滿族特色的民居:茅草編成的尖屋頂,泥土壘成的牆,南北對搭的火炕,木頭製成的籬笆牆,還有院中那根神秘的"索倫桿子"。當問起”索倫桿子“的來歷時,滿族老人慢悠悠的講起了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青年時給遼東總兵李成梁作僕役,李成梁看出他日後必定反明,於是想殺掉他。老罕王事先得到訊息就逃跑了,李成梁派兵追殺。眼見就要追上了,這時一大群烏鴉從天而降,落遍了老罕王全身。追兵以為是一棵樹,沒有理會。老罕王得以活命。為了感謝烏鴉的救命之恩,他統一滿族各部之後,便讓全民族每家立一根高木桿,上面掛一個方斗,盛上糧食餵烏鴉。這就是滿族民間流傳的“索倫桿子”的由來。

在赫圖阿拉,走到任何一塊土地上,都會聽到關於滿族的動人傳說,每一位老人都有一大串“老罕王”努爾哈赤的神奇故事等待人去發掘,去傾聽。

地方特產

蕨菜

永陵鎮蕨菜
蕨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營養豐富,可直接炒食,與肉炒食,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蕨菜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具有潤肺理氣,補虛舒絡,清熱解毒的功效。

絨山羊

遼寧新賓絨山羊是中國優良的地方品種,以其產絨多、絨纖維長、細度好、淨絨率高、遺傳性能穩定、改良低產山羊效果顯著等特點,被譽為“中華國寶”。

遼寧新賓絨山羊經過二十多年的選育,各項生產性能指標有了很大提高,產絨量、絨細度等綜合品質居世界領先水平。遼寧新賓絨山羊對各產區的中低產絨山羊的改良效果極為顯著,對遼寧省乃至全國的絨山羊生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由於山羊絨的特殊用途及山羊絨生產的可觀利潤,同時受國際山羊絨價格持續堅挺的拉動,絨山羊生產已經成為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根雕藝術品

永陵鎮根雕藝術
根雕藝術在新賓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元、明時期、女真人就有用樹跟做台、架擺放什物的先例。後來一些有心人便把那奇形怪狀的樹根,隨形就意雕琢成獨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品,並逐漸形成了根雕藝術,一直流傳至今。新賓的根雕自然天成,豪放大氣,頗有滿族人遺風,與南方根藝精細織巧的風格截然不同。

由於多年來新賓的根藝成果顯著,影響深廣,“遼寧根藝學會”便設在了新賓上夾河鎮根藝市場建於2000年。在上夾河村北,東南公路東側。長約500米,占地面積20660平方米,共有20餘所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以經營根雕藝術產品為主,兼營盆景、奇石、書畫、花卉、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等。現有經營業戶51戶,從業人員有本地農民、外來藝人、下崗工人及退休人員300餘人,產品遠銷北京天津大連瀋陽等地,南韓、日本等客商也前來訂貨,銷售勢頭看好。

特色美食

波浪葉餅

波浪葉餅是撫順地區滿族居民倍受喜愛的傳統時令食品。每逢四、五月份,山青水綠,採摘鮮嫩的水芹菜,用開水炸後切碎,拌以豆葉、粉頭為餡,再用高粱米水面做皮,外包嫩柞樹(大葉柞)蒸食,這就是人們俗稱的“波浪葉餅”既可嗅得柞葉的芳香,又品嘗到水芹的清香,更使人們增加了食慾感。

蛤什蟆

永陵鎮中國林蛙
蛤什蟆又稱中國林蛙。林蛙尤以遼東及撫順山區的個大、肉肥、油多而著稱。林蛙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肥而不膩,“林蛙油”又是珍貴的壯體健身的滋補品,因此,當做客到山區能有林蛙打個牙祭,那當屬貴客、稀客的待遇了。

蛤什蟆的食法主要有三,一是醬燜蛤什蟆。做法是:將3年生以上的鮮活“母抱”蛤什蟆(如母抱少,也可以加些“公狗”蛤什蟆,其美味不減),洗淨後用開水燙死,放入由適量大醬和調料爆鍋的大勺或炒鍋里,再加入少許水蓋嚴燜鍋,待水乾後就可盛出食用了。二是取用“林蛙油”(雌性林蛙的輸卵管),泡製蛤什蟆羹食用,更有滋補、強身、壯體功效。三是用農村柴火燒食,味美可口,更有一番返祖歸真的特殊風味。

面卷子

餑餑蘸豆面。滿族有一傳統麵食叫豆面卷子,亦稱豆面餑餑。祭神時多以此為供品。豆面卷子的作法:將黃米以水浸泡後磨成面,合勻,擀成薄片,入鍋蒸熟,再將黃豆炒熟磨成面,均勻撒於其上,捲起後以刀切成1-2寸長的卷子,其色金黃,食之粘且香。豆面卷子的作法來源於餑餑蘸豆面的吃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